19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
2015-02-23 21:34:07 10 举报
19世纪,全球经济遭遇了重大挑战。首先,”萧条经济学”揭示了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以及自由市场无法自我调节的问题。其次,许多国家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困境,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最后,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一些国家采取了”赤字财政”政策,虽然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债务危机。这些事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使经济学家们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经济管理策略。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4
货币增长的持续增加对产出没有长期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在长期也没有长期的权衡替代关系
经济萧条,投资效益低,故投资减少或者不投资,导致经济更加萧条,陷入恶性循环
当给定了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需求,需要调整物价水平使得名义货币供给等于名义货币需求
长期
大萧条时实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如果当时美联储能够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大萧条就不会这么严重
短期
MV=PY
M1(货币总额,货币存量):刚开始下降,后上升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所致
提高货币赤字化的风险
1929-1932,货币存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原因是因为部分银行倒闭,而尚未倒闭的银行为了防止挤兑,提高准备金持有量,导致货币乘数减小,因而急剧地收缩了货币存量
政策上
通货膨胀
经过大萧条后,政府在所有市场经济体系中作用增加了,导致了私人部门和政府关系发生了根本而长期的关系
当名义货币供给上升,而实际货币需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会上升
私人部门的内在稳定性
国民收入提高
货币供给曲线右移
发行货币筹资
利率下降
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就业和收入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不动
货币学派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增长率变化很小
存在失业或者是就业不足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削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投资增加
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动摇了私人部门的投资
货币供给长短期的影响
谨慎对待货币存量,作为提高收入的一种手段
消费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存在消费上限,当达到消费上限时,仍然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就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大萧条的意义
利率不再下降,投资和国民收入不能提高
1
无效
V&P不变
还会再发生吗?
利率太低
通货膨胀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产出下降的数量
强调决策者的可信性
前提
救助房地美和房利美计划
货币供给的短期效应
2
反对萨伊定律,后面的不懂?
客观上
货币目标:即在执行货币政策中设定一个货币目标比利率目标好
失效
美国财政赤字的原因
V不变,Y与M无关
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将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二分法的不一致性
①:人们将货币持有在手中,不能及时转化成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总需求的水平;②:为了鼓励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利率不能过低,使得资本投资效率相对于利率偏低,影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化
预算赤字
美国重新审视主动防止过度透支美元霸权的必要性
凯恩斯主义
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预期增长总供给曲线
医疗体系支出剧增
背景
承认政策的长期和可变时滞,承认市场不出清的可能性
失业率:失业率较高,在1934年达到了24%,凯恩斯由此认为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是错误的
观点
货币至关重要
流动性偏好
货币学派
Y增加
财政政策
《复兴和再投资法案》
凯恩斯的三个不同点
长的和可变的时滞
流动性陷阱
上届政府赤字财政政策影响
影响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股市指数:1929年股市崩盘,股价持续下降
3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名义货币供给=名义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主要归因于货币在增长
浮动汇率:汇率是市场自由确定的另一种价格方式,政府参与可能会把事情搞糟
大萧条的经济统计表格(1929-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举债支出
预算赤字=债券的销售额+基础货币的增加
预算赤字与货存量的关系
货币增长规则:货币政策最好按规则办事,即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而不是进行相机抉择调整
货币主义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主要观点
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有效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通货膨胀率等于按照收入的增长趋势做出调整后的货币增长率
偏爱决策规则,排斥相机抉择
影响
影响美国振兴产业战略实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如果政策是可信的,那么由于较小的预期通货膨胀,而造成较低的实际通货膨胀
方法上
手段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
金融危机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从货币学派分化出来的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Y*:
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
价格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利率上升,如果政府是为了维持利率稳定,政府可能会提高货币增长率,以维持利率不变
通货膨胀税收入=通货膨胀率X实际基础货币
对菲利普斯曲线市场出清理论预期分析法
2001年小布什上任起就开始大力推行减税政策,扩大国防军事支出
货币供给的长期效应
增加对国债的明已支付
L是实际货币需求
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反危机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
是世界工业化资本主义体系在20世纪里遭遇的最严重的滑坡,目前衰退的原因和结果的性质还是处于争议当中
CPI:持续走低,显示了通货紧缩
政府购买G:十年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尤其是1934年,这是因为经济大萧条期间,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的罗斯福新政
货币供给的长短期效应
认为市场很容易出清
美国财政赤字
增加通胀预期
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税收的征收效应
凸显了财政平衡和医疗改革的重要性
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
重心
GNP:从1929年开始下降,1935年开始回升,至1939年才回升到1929年的水平
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创始人是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亦称为货币主义
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取决于技术水平和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故长期中Y与M无关
作为预期理论的理论预期
理论上
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理论
商业票据利率(名义利率):持续走低,陷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由于消费和投资有上限,故有效需求是不足的,不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需要政府干预,主要是财政政策,故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长期内会对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势释放负面影响
凯恩斯写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主观上
削弱了新兴产业优惠政策力度
牺牲率
m+v=p+y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