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版)1、5
2015-03-10 23:24:44 1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版)考点梳理—&—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概念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目的
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
研究范畴
学与教
五要素
学生
主体因素
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
个体差异(先前知识水平、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教师
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
教材
课程
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
课堂自然条件(温度、照明)、教学设施(桌椅、黑板)及空间布置(座位的排列)
社会环境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
作用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发展慨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桑代克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人类的本性
学习心理
个别差异及原因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40年代,弗洛伊德《梦的解析》;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械
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学科形成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人本主义思潮掀起教育改革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布鲁纳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1924年,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概述
概念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种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
水平迁移(同一概括水平)与垂直迁移(不同概括水平)
一般迁移(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与具体迁移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很总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理论
早期
形式训练说(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共同要素说(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
桑代克
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
关系转换理论
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现代
奥苏泊尔(美)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
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