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绪论-第三节
2015-03-25 10:55:14 4 举报
第三节主要探讨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次,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不同流派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最后,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总之,第三节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不适用于年龄小的孩子;存在社会赞许性问题;不能读出因果关系
新兴交叉学科
灵活性差,对主试要求高,难以对结果做定性分析
研究范式的更新和进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新进展
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强调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如瑞士的皮亚杰和美国的格赛尔
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原因与机制
量表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通过与常模对比能直接得到结果
问卷法 / 访谈法
纵向研究
儿童心理学
调查法
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被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被试数量受限制,并产生练习效应
生态效度差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
实验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
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主观性;难以得出因果关系;观察者影响到被观察者
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产生:1957年,《心理学年鉴》以“发展心理学”为章名。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进行了大量关于成人心理发展的研究,集中探讨了成年个体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等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使用多变量实验设计,现代化
行为遗传学:考察先天因素的发展变化、遗传与环境影响的大小、不同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共同基因的影响、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式和交互模式
包括观察、谈话与实物操作
形成时期:普莱尔对孩子进行一系列观察,整理成《儿童心理》(1882),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现场实验:提高生态效度
追踪测量时间较短,减弱了联系效应,较少被试流失,降低费用
观察法
发展心理学
在短时间内收集较多资料,但不知道个体身上和群体内部的发展变化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强调纵向研究,特别是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从神经、行为和情境三个水平对认知发展进行整合性研究
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
受“同辈效应”影响: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个体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的历史事件的不同而导致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差异
精神分析学派:荣格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将人生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关注中年危机、老年心理和临终心理 埃里克森在其基础上将年龄段划分扩充到老年期
不能真实反映因果关系
测验法
自然观察 / 实验室观察 (采用时间取样法)
问卷经过标准化
演变和创新:包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并能得出确切因果关系
霍尔:确立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青春期),正式研究老年心理,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毕生的发展
收集数据
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
研究范围向人生两端延展:强调研究婴儿期和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交叉滞后相关设计:确定原因变量与结果变量
临床法
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精确测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但难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强调研究者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在相对短的时期内收集到大量信息
横断研究
研究者根据被试对上一个问题的反应,相应地提出下一个问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