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 书刊校对业务
2015-09-19 15:06:12 3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书刊校对业务是一项细致且专业的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和修正出版物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错误以及格式问题等。这项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校对员需要对每一篇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对照原文和修改意见进行核对,确保所有的修改都是准确无误的。此外,校对员还需要与作者、编辑和其他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书刊校对业务是一项既需要技术能力,又需要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实务 书刊校对业务
1.掌握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3.掌握责任校对的职责。(有变化)6.掌握文字技术整理的任务。(有变化)10. 掌握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应用技术。2.熟悉校对工作的一般操作模式。5.熟悉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8.熟悉计算机排版所出校样的差错特征。11.熟悉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4. \u00A0了解校对工作的量化管理和社外校对管理。(有变化)7. 了解利用电子原稿排版的方式及其特点。(有变化)9.了解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优势和不足。
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 初校• 二校• 三校• 通读• 誊样• 核红• 文字技术整理• 对片
誊样又称“过红”、“过录”,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合并至一份校样上的工作誊样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责任校对复核检查
核红又称“核对”,是指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校次间核红 \u00A0和 \u00A0付印清样核红(注意事项6点)
校对工作的一般操作模式
基本模式:\u00A0 \u00A0 \u00A0\u00A0初校→改版→核红+二校+誊样→改版→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u00A0 \u00A0 \u00A0 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分校模式\u00A0 \u00A0 \u00A0\u00A0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u00A0 \u00A0 \u00A0 印清样核红→付印
连校模式\u00A0 \u00A0 \u00A0 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u00A0 \u00A0 \u00A0 印清样核红→付印
人机结合校对模式\u00A0 \u00A0 \u00A0 \u00A0带有纸质原稿的校对模式\u00A0 \u00A0 \u00A0 \u00A0无纸化校对模式
责任校对的职责
参与各校次校对检查校改质量负责文字技术整理通读付印样
对量化管理和社外校对管理
校对任务量化管理:又称“定额管理”
校对质量量化管理:即将校对质量进行量化,对不同校次规定“灭错率”或遗留差错率经过三校留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为合格
社外校对管理,外校人员一般只能承担一校、二校的任务\u00A0 \u00A0 \u00A0 \u00A0选用合适的人员\u00A0 \u00A0 \u00A0 \u00A0岗前培训\u00A0 \u00A0 \u00A0 \u00A0工具书\u00A0 \u00A0 \u00A0 \u00A0建立原稿与校样管理制度\u00A0 \u00A0 \u00A0 \u00A0本单位专职校对人员检查、监督外校的工作质量\u00A0 \u00A0 \u00A0 \u00A0实行计件付酬和质量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u00A0 \u00A0 \u00A0 \u00A0以人为本,尊重外校人员\u00A0 \u00A0 \u00A0 \u00A0优先考虑与专业校对机构合作,统一实施外校全程监控。
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
• 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 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 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文字技术整理的任务(要认真看教材)
(一)核对相关文字(核对主要标志文字、核对目录、核对书眉、\u00A0检查序号、检查呼应内容)
(二)检查版面格式\u00A0 \u00A0 \u00A0 \u00A0 \u00A0 通观检查校样版面、检查标题、图片、检查、整理表格、查看公式、检查引文、注文
(三)检查复核校改之处\u00A0 \u00A0 \u00A0 •\u00A0复核范围: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异形词、数字、标点符号、量和单位以及校对符号的\u00A0 \u00A0 \u00A0 \u00A0 \u00A0用法是否规范,有无笔误\u00A0 \u00A0 \u00A0\u00A0•\u00A0汉语拼音字母的字体有没有标明\u00A0 \u00A0 \u00A0 •\u00A0外文字母是否按规定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了外文文种以及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u00A0 \u00A0 \u00A0 •\u00A0删去一个外文词中间的字母时,有没有标明其前后的字母是接排还是分开\u00A0 \u00A0 \u00A0 •\u00A0行分音节是否正确
(四)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利用电子原稿排版的方式及其特点
方式:•\u00A0\u00A0纸质原稿随附电子文件发排\u00A0 \u00A0须有作者亲笔签名的完整打印稿及电子原稿• 电子文件直接发排\u00A0 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校样中绝大部分文字与原稿相同。一些符号、冷僻字可能发生变异甚至乱码。• 电子文件先行转换格式\u00A0 最初的文件转换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操作失误造成出错,需要特别注意。否则会遗留到成品书
计算机排版所出校样的差错特征
1.作者提供的电子原稿转换排版而形成的校样中,除了由于计算机系统兼容性不好而出现\u00A0 \u00A0的字符(差错之外,校样中出现的其他文字差错是作者(或编辑)造成的,\u00A0数量较少2.格式转换和改版过程中,均可能发生新的差错。3.由排版单位的输入人员输入计算机,文字出错的情况相对较多,甚至存在漏行、漏段的现象
差错来源
作者原稿带入的差错\u00A0 \u00A0 文字输入引入的差错\u00A0 \u00A0 图、表、公式中的差错\u00A0 \u00A0 办公文字处理软件自动更正功能产生的差错\u00A0 \u00A0 打印稿与电子文件不一致\u00A0\u00A0
排版人员文字输入差错\u00A0 \u00A0 编码差错\u00A0 \u00A0 击键错误\u00A0 \u00A0 误读原稿\u00A0 \u00A0 字母混淆\u00A0 \u00A0 造字差错
排版人员排版操作差错\u00A0 \u00A0 字体差错\u00A0 \u00A0 转行不合要求\u00A0 \u00A0 标题差错\u00A0 \u00A0 文字中出现多余符号\u00A0 \u00A0 插图、表格、公式差错\u00A0 \u00A0 其他排版错误(漏行、漏段、版面文字重复、转页差错)
改版操作差错\u00A0 \u00A0 邻行错改、邻位错改\u00A0 \u00A0 格式前对后错
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u00A0 \u00A0 系统不兼容\u00A0 \u00A0 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u00A0 \u00A0 感染病毒导致出错
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u00A0 \u00A0 \u00A0识别中文语词差错上有优势\u00A0 \u00A0 \u00A0校对速度快\u00A0 \u00A0 \u00A0开放性好\u00A0 \u00A0 \u00A0适应性强
缺点\u00A0 \u00A0 \u00A0存在误报和漏报\u00A0 \u00A0 \u00A0识别知识性差错有不足
\u00A0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应用技术
人机结合校对的必要性
计算机校对的使用环节和使用主体:编辑加工环节、校对环节
校对软件应用性能的提升\u00A0 \u00A0 \u00A0 软件开放性,可自行编制和使用个性化用户词库,或利用成批查找功能
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
1.带有纸质原稿的校对模式\u00A0 \u00A0 人工校对的对象仍然是纸质校样和纸质原\u00A0 \u00A0 \u00A0 稿,而计算机校对的对象是电子排版文件;\u00A0 \u00A0 人工初校将校样对照原稿校对后,再经文字\u00A0 \u00A0 \u00A0 技术整理工作,可基本消除缺行、漏句的情\u00A0 \u00A0 \u00A0 况,为计算机校对提供较好的基础;\u00A0 \u00A0 \u00A0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发现并订正计算机\u00A0 \u00A0 \u00A0 校对中的漏校(校是非),进行最后把关
1.将作者电子原稿打印成纸质稿进行编辑,并用作者的电子原稿进行转换排版形成校样
2.将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进行排版格式转换,打印出格式已转换的原稿,经审定发稿后,再经改版形成校样
3.作者提交手写纸质原稿,经审定发排后,利用排版软件输入、排版,形成电子排版文件并打印出校样
2.无纸化校对模式
编辑直接在计算机上对原稿进行加工整理之前,其间可利用计算机先对原稿进行一次校对和修改。完成编辑加工整理的原稿,经过规定程序的审核后,发到排版单位转换成电子排版文件,随后开始人机结合的校对。
特点:\u00A0 \u00A0 \u00A0 操作过程无纸化,\u00A0 \u00A0 \u00A0 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u00A0 \u00A0 \u00A0 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u00A0 \u00A0 \u00A0 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附件15-1~15-9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