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研究案例
2015-11-10 21:05:32 1 举报
本研究案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方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我们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然后,我们运用设计思维的五个阶段: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对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同理心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痛点;在定义阶段,我们明确了研究目标和范围;在构思阶段,我们提出了多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原型阶段,我们制作了具体的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在测试阶段,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实际效果评估。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发现了一种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新型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并成功将其推广至全市范围。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结论:在网络会议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要求四个层次水平的同步协作能力:操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设计能力。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同步协作能力。
第一轮:最初的设计------运用网络会议系统的默认界面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实施验证教学干预
问题解决:教师的同步协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可以很好地根据情境需要对工具做出选择并且高效地使用
结果:1.理论发展2.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主导的学习中学生自主话语表达处于较低水平,教师与学生的同步协作能力都处于低水平
基本理论:技术能力和协作胜任能力是关键性需求。技术能力与协作能力的研究现状都没有提到所需要的能力的类型,缺乏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能力对在线学习环境的影响。
研究完成
结果:1.理论发展2.实践中:教师的同步协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可以很好地根据情境需要对工具做出选择并且高效地使用
分析评价教学干预
设计开发教育干预
研究开始
结果:1.理论发展2.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对于工具的选择及使用都存在很大不足
理论优化:在网络会议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要求四个层次水平的同步协作能力:操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设计能力。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同步协作能力。
第三轮:对第二轮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优化,为了满足课程活动对合作和认知的要求,在界面上增加了对声频和其他更灵活的组件的设置。
第二轮:1.提高学生参与度2.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特意设计了一些活动及interfaces
完善优化教学干预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