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2016-03-12 21:44:1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九章探讨了社区与社区发展的主题。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的空间,也是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社区的功能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社区发展涉及到社区规划、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同时,社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区分化、社区冲突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社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1、社区的定义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所著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社区指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的首要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
(3)社会控制的功能。社区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的功能。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的功能。社区可以通过提过一套社会保障体系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
二、社区的类型学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开创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在《社区与社会》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类型。
(1)"社区"的联系是"自然的",具有明显的"我们的"意识。(夫妻、邻里、教会)
(2)"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只存在"我的"意识。(如:)
(3)个人主义泛滥其间的"社会"终将取代温情脉脉的"社区"。(如:)
三、人文区位学理论
人文区位学是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发展,集中了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对现代城市社区的一批研究成果。
人文区位学认为,城市社区是人类聚居生活的一种特殊空间现象,其中城市社区中的空间位置属于一项重要的稀缺资源,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城市里占据的空间位置反映了他们对利益的追逐,同时也是他们追逐利益的社会性后果。
应用这一基本观点,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
1、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是美国学者伯吉斯对城市空间结构提出的一个假说。
伯吉斯把城市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区域。第一环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
第二环是过渡区。作为最昂贵地区的中心商业区的外围地区,居住着的却主要是城市贫民,包括新移民、
流浪汉、娼妓等下层社会的人,赌场、妓院、舞厅也常常集中在这里。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居民绝大多数属于工人阶级。
第四环是较高级住宅区,主要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区域。
第五环视高级住宅区,坐落着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
2、扇形理论
扇形理论是霍伊特对伯吉斯同心圆理论的批评的基础上于1939年提出的。
扇形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城市土地使用模式更接近于扇形般地发展,每个具有相对性质的扇形从中心向外扩张;用途一致的土地会毗邻在一起,用途不一致的土地则会相互排斥;居住区则按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标准分开,并各自在城市的不同位置按不同的方向向外扩张。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论,城市空间表现为:中心商业位居城市中心;轻工业区沿交通线从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由于中心区和轻工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呈现为由低租金向中等租金住宅的过渡,高房租则沿一条或几条城市交通干道从中心区向郊区成楔形延伸。
3、多核心理论
多核心理论是哈里斯和厄尔曼所提出的
他们认为城市并不总是只有一个中心区,可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中心区;越是规模大的城市,核心区域就越多,并且这些核心区域往往还各有其专门性的功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因此表现为多核心的形态。
四、社区全貌研究
美国学者林德的夫妇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
所谓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林德夫妇研究了当时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市镇,并于1929年发表了名著《中镇》。
《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似的研究。
社区类型
一、农村社区
1、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2、农村社区的特征:
(1)人口密度低
(2)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3)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4)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二、城市社区
1、含义: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2、城市社区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社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基础。
从最早的城市社区的出现到今天,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城市产生到工业革命开始前的17-18世纪,一般称为古代城市或前工业社会城市;第二阶段是自1 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直到今天,一般称为现代城市或工业社会城市。
3、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的特点:
(1)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工复杂,居民从事更专门化的工作,彼此工作背景相差很大。
(2)城市社区中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正式组织。
(3)城市社区中,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4)城市社区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社区发展
一、什么是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
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1、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任务目标,即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过程目标,既促进社区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区发展的原则:
(1)民主的原则,即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2)需要原则,即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为重点。
(3)自力原则,即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三、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
1、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进程
(1)社区建设,就是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来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
(2)中国的社区建设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社区广泛开展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社区服务。社区和社区服务的观念开始被人们广为接受。1991年,民政部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经验,正式提出社区建设这个新的概念,旨在加强社区全方位的建设,增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1999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进程,民政部开展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
当前讲授
2、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既与国外的社区发展的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社区发展是中国社区建设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借鉴来源;同时中国的社区建设也具有自身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特定体制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逐步认识到社区的重要作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地,社区可以承担从单位中剥离出来的许多社会功能,成为各项社会政策的实现场所。同时,人们也从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中认识到,社区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不是把社区改造为由政府直接管理和提供服务的新单位,而是必须依靠社区居民自身的力量,挖掘潜力,在政府的支持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来解决本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3.当前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中国城市的社区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第一,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