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2016-04-08 17:26: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概述
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个体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人社会化合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
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
...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媒介
指建构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起源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孟禄
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形态
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
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自发性、全明星、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性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阶级性、道统行、等级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五帝-萌芽-成均、庠
夏代-学校设置-序、校
商代-正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
学术官守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中心)
春秋
稷下学宫-官办,私学,学术自由
两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汉武帝-太学-最高教育机构
景帝末-武帝初-文翁兴学
隋唐
科举制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明代八股文固定科考格式
古代印度-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古代埃及
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任务。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无受教育权利
文士学校-奴隶主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集合、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意大利维多利诺、尼德兰的艾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近现代教育-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
教育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趋势太长了,不想打)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分支主题 2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