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流通产业
2016-05-12 11:44:2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农产品批发市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历史及现状(主要见1、3,2)
历史
79-84
恢复及重新起步
85-91
较快发展
92-95
过热发展
96-今
规范发展
现状
总量稳定,规模扩大
市场主体多元,结构改善
运行模式1
传统模式
农户+批发市场
农户+农贸市场
农户+贩销大户
新兴模式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
交易模式3
拍卖
期货
现货电子交易
跨境交易
电子商务
短链贸易
管理方式
基础设施
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
营销能力
传统经纪人
传统经纪人+互联网
子主题
问题及原因(见1、3、2)
问题
市场结构
产地、销地不平衡
大中小市场不平衡
东西部不平衡
成本高
流通环节多
主体多且散、无规模效应
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30% - 40% ,发达国家一般在10% 左右
损耗大
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 - 30% 左右
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 以下,美国仅有1% - 2%
价格不稳
价格区域差异
变化快,波动幅度大
附加值低
加工包装能力较低,品牌数量少
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的70% 以上是通过产后环节来实现
违约频发
农户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利益难以保障,订单频繁违约
质量问题
信息不对称、农户组织模式不科学、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
危害健康
屡遭国际贸易壁垒甚至封杀
原因
全国市场没形成
地方条块分割
环节复杂
农户 →产地批发商→运输商→销地商→零售商→消费者
技术不足
各环节无法满足鲜销要求,导致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
结构失衡
两端小中间大
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流通环节纷杂
流通不畅,效率低下
关系不稳定,违约率高
农业组织缺失
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和多变的农产品大市场难以对接
规模小,进入市场困难
基础设施差
一般采用公路运输,导致从产地到销地的流通速度较为缓慢
条件简陋,信息化水平低,产品的分类分级、包装、保鲜、储存、检验检疫等基础服务差
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我国蔬菜、水果流通损失率高达20%~30%
信息化水平低
农户生产和销售都缺乏科学的信息指导
农户根据往期价格和交易量决定当期生产,容易产生一窝蜂,大涨大跌
中间商以采购价格为基础设定销售价格,并依据不完整的口传消息来判断市
场行情,价格设置混乱
农产品信息往往也过于宏观,缺少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农户对信息需求较低,致使网络利用率低,农产品批发市场未
能发挥其信息中心的作用
没有形成统一组织供需双方而有序形成价格的稳定的批发商队伍,甚至中间商队伍也
不稳定
子主题
信息不透明
质量
产品非标准化
市场监管等
价格
缺乏标准
服务主体单一、需求主体缺乏
供给
主体是政府,其他的太少
需求
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面子工程
信息质量低
不实时,要么不准确,要么不详实
一般不对外发布成交量信息
无法发布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布局
缺乏统一管理法律、管理机构及管理方法
各地随意盲目建设
垄断
黑恶势力
投入与支持3
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政策不配套且执行有偏差
经验及趋势
经验
北美(美国)模式
环节少,效率高
78.5%的农产品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
批发市场的销量仅占交易总量的20℅左右
产地市场集中,生产区域化程度高
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
价格形成、发现和结算功能
服务性流通组织齐全
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代理销售为主
日本韩国模式
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相对较高
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高
农场:企业化经营,规模较大且实力雄厚
农协:农户自愿联合的组织,覆盖97%的农户
批发市场作用突出
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批发的
官办为主,管理严格,交易活动更加公开、公正
利润分配不均
零售商为保证43℅的利润往往把终端价格抬得较高
流通效率较高
采用拍卖、投标、预售交易,甚至同一产品两家机构同时拍卖
价格公开、公正
规定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上市,全量出售,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批发商私下从事批发业务等
法律、体制、政策(资金、税收、土地)、组织化、信息化等3
欧洲模式
中国台湾
趋势
功能综合化
品种多样化
交易简便化
产品安全化
建设标准化
4——
机遇与挑战(见3)
机遇
国家支持
财力充足
需求增长
挑战
新兴交易方式
农户组织化
农产品标准化
质控
必要性
可行性
项目定位
建设内容
发展策略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