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冷启动
2016-09-08 14:47: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冷启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理想步骤
用最土的办法低成本获得用户(搞清楚目标用户后,去找用户)
正例:为中学生服务,就去中学生扎堆的地方,发传单,设咨询台,找校方做赞助,做宣讲;
反例:去买百度关键词,去分众买广告,去CCTV砸钱
让第一批用户用的爽
不同产品G点不同:社交产品得“热闹”,工具产品得“高效”,内容产品得“有料”
G点不够的解决方案:社交产品你自己每天穿50个马甲不断激励你的种子用户,工具类产品不行就“人工智能”,内容产品你每天熬到深夜精选内容传上来再P个图发布
持续1~3步
运营就好比夏天吹空调,你面对的永远是个老旧空调,热的要死的时候打开空调没啥感觉,耐心等待,慢慢的温度就降下来了,爽点要在很久以后(那些一开空调就冷气十足的永远是别人家产品,所以坚持,等待,你会让你的产品不再冷的)
搞清目标用户(别铺大平台,扎实解决小量用户垂直需求,搞清楚你所服务的那一小撮人是谁——只做一厘米宽,100米深的事情)
种子用户
找到种子用户
什么是种子用户
定义:能"发芽",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能吸引更多目标用户,是有利于培养产品氛围的第一批用户
种子用户不等于初始用户
尽量选择影响力高的,活跃度高的用户
如果产品和用户不对路,造成引进的用户大量流失,会给产品开发者造成错觉,认为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用户的问题
种子用户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用户的性格要尽量与产品的调性吻合
用户的影响力要尽量的能波及目标用户群体
目标是引进大量的种子用户,而不是大量的注册用户数(低质量的用户引进太多,不利于产品性格的塑造,还会影响真正的种子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形成偏见,甚至离开产品)
种子用户能够反馈产品建议
优秀的种子用户,不仅会经常使用产品,还会活跃于产品社区,经常发表言论,带动其他用户,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产品开发提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产品不断提升性能和功能,具有主人翁精神
并不是用户的互动越多越好,还要看互动的内容(如果仅仅是无意义的调侃、吐槽甚至是抱怨,不仅不会带来有用的建议,还会影响产品的社区氛围)
寻找种子用户渠道
名人效应
邀请有想象力的名人注册和使用产品,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吸引草根用户(名人用户,不一定是意见领袖的代表,也可能不会产生太多的内容,但如果名人本身的人格特征和个人品牌类型和产品的气质相吻合,也可以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比如微博——大量娱乐明星、知乎——李开复、徐小平)
能请到知名人士,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这种方式适用于资金实力和关系网比较雄厚的公司
美女效应
不仅指美女用户,还泛指与美女有关的内容和话题
前期引进大量的女性用户,尤其是美女,就自然而然地吸引大量的男性用户
早期靠打擦边球上位(约炮神器——陌陌,基于游戏和生人社交的女神社区网站——贝贝),拉到初始用户,等产品逐渐成熟,用户达到一定量级时,开始“洗白”(一方面洗白里面的有色和违规用户,一方面通过品牌营销推广产品的全新性格),逐步修正人们的品牌认知
口碑传播
对产品的要求更高,除了要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还要让用户用得爽,用得值,用得开心,并找到归属感(例子:豆瓣)
马甲运营
社区类产品,需要引导种子用户形成符合产品调性的讨论氛围,这就需要开发者和运营人员批量注册一些马甲用户
一方面要产生符合产品性格的高质量内容,推荐给用户,一方面要模拟真实的用户与种子用户进行良好互动(向对方描述使用这款产品快乐积极的感受,可以讲新发现的功能介绍给用户,也可以将他介绍给其他种子用户相互认识)
互联网从业者
邀请一些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如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这些人因为具有互联网工作经验,在产品方面的经验观点往往要比普通用户更专业,甚至更愿意去试用产品(例如,产品经理分析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的Kono需求,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交互和界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而工程师也可以对产品的实现机制进行评估,例如一些前端的JS呈现可以使用更新的框架实现,降低页面加载速度,提高用户体验等)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这样的用户具有专业知识,因此也会以职业特有的偏见去看待产品,要谨慎对待这类用户的反馈意见(由于身份缘故以及长期的工作习惯,造成思维框架上会存在一些局限性,甚至容易将自己的需求理解为普通大众用户的需求,有一种自以为然的成就感)
此外,还要考虑这些用户中是否存在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以防止产品被抄袭,胎死腹中又无处说理
邀请机制
知乎和糗事百科最早都使用邀请码机制完成初始用户的积累,小米也用了类似邀请码的F码来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
由于邀请码的数量通常有限,因此给人们造成资源稀缺的错觉(物以稀为贵→稀缺的资源往往意味着品质的优良)
由于邀请码的稀缺性,获取成本比较高,一旦获得,人们就会更加珍惜,更主动积极地使用、宣传产品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风险,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做好,用户的评价往往会更低,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交叉推广
游戏类APP用的比较多,游戏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新上线的游戏往往通过买排名和交叉推广等方式增大曝光率,进而提高用户量
很多应用类APP都有一个模块叫“应用推荐”,此外游戏类APP本身也会通过弹窗广告或Tip广告帮助推荐其他同类游戏APP
这里,寻找推广渠道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寻找那些在产品气质上相近的,目标用户群重叠比较多的app或web网站
社会化媒体宣传
行业网站报道:比如36氪、虎嗅、极客公园、快鲤鱼等专注于创业项目的行业网站,与他们合作,撰写软文或报道(这些网站本身在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曝光也会带来许多圈内的种子用户)
知名媒体人博客:类似名人效应,这里更多指的是使用者自己主动发布的,因此更有利于产品的口碑(例如,豆瓣就曾出现在博客名人的博文里,并且主动为产品做了宣传)
微博营销
与大V账号合作,协助转发,利用大V的公众影响力,迅速引爆知名度
开通企业微博账号,做微博运营,用人性化的方式与粉丝们互动,要有性格特征,不能无生命死气沉沉
利用微博的大数据,其用户画像的精准雕刻和用户属性的把握,对目标用户群进行精准的信息投放(前两方面很容易引进一堆非目标用户,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平衡这一不足)
微信营销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用于产品的运营和服务
目标用户重叠度高的SNS社区、QQ群和论坛
要想找到种子用户,到你目标用户喜欢玩的网站上去拉人(一定要选择那些目标用户聚集的社区,而不是任意社区,只有目标用户在的地方,才有可能拉来种子用户)
为了降低种子用户的进入门槛,可直接用QQ和微博帐号登陆,并导入QQ和微博关系链,充分利用社交红利
线下宣传
鼓励周边的亲朋好友注册
和传统纸媒合作(例如豆瓣早期在《读书》杂志上做广告,由于豆瓣的文艺气质和《读书》调性相仿,因此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雇佣大量的线下人员推广,饿了么、嘀嘀等(这种推广方式比较适合O2O类产品,该方法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见效慢,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比较适合)
留住种子用户
用奖励收买用户
首批注册的用户可以得到小礼品、优惠劵、特殊权限和优惠政策等(利用了心理学当中的“互惠原理”,即当人们接受赠予的时候,会产生有义务予以反馈的感觉)
一方面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积极注册,另一方面,获得了物质奖励,用户对产品和企业可能有更积极的看法,更容易去配合产品接下来进行的各种互动(例如,凡是抢到小米预约码的用户,都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小米手机)
用内容吸引用户
对于新用户来说,其关系链尚未形成,因此只能靠消费内容,这看看那看看,如果内容有趣的话,用户就会产生行为互动,进而逐渐塑造关系链
新浪微博对于首次注册的用户,因为其没有关注任何人,因此会在用户引导中增加感兴趣的内容主题让用户选择,每个主题下都有不同的帐号,用户关注这个主题,就相当于关注了这个主题下的所有用户,这样用户的feed流就不会为空,让用户有得看
用真诚打动用户
与用户真诚的交流产品的使用体验
对用户的反馈要表示感谢
培育种子用户的过程也是考验开发者耐心的过程。产品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应该是良性的友谊关系,遵循平等、自由的精神,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也要充分向用户展示自己的产品价值观、文化和态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