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法理学
2016-10-27 15:18:2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二节法理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含义
研究对象
一般法
整个法律现实
古今中外一切的法
研究起点、中心&归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地位
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
关系
一般与特殊
部门法学
论与史
法制史学、法律思想史学
研究方法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法学研究核心与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意义
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
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有助于为学习其他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理论
彻底改变社会主义政治生态
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在各领域各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和强化“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强调程序化的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个共同推进”和“一个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理论
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价值
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价值体系
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久治安
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理论
十六大“三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十八大习近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统一”
党的领导是关键
人民当家做主是目的
依法治国是途径
"三统一"的法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
十六大提出两者关系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文明,增加道德理性
以德治国属于精神文明,增加法律德性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理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绘就法治中国的路线图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和制度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论和良法善治理论
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纲领、总抓手
宪法实施监督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前一句,形式法治的思想
后一句,实质法治的思想
良法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反映国情、社情、民情
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形式合理,并且立法、执法和司法符合法定程序
善治应包括以下内容
民主治理、依法治理、贤能治理、社会共治、法德合治
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关系理论
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关系
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法治是改革的牵引力、推动力和保障力
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法治规范改革行为;以法治确认、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
在深化改革的框架下依法治国;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改革驱动法治现代化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