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2016-12-15 14:54: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
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信号肽的证实
体外合成实验,加与不加RER小泡,产物不同
蛋白水解酶实验
体外翻译的无细胞系统中(含有RER小泡)合成分泌蛋白,加入蛋白水解酶,并不能使新生肽水解
同时加入去垢剂,则能将蛋白质水解
信号假说
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移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信号肽
位于蛋白质的N 端,一般由16~26 个残基组成
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 端和N 端等3 部分
原核细胞某些分泌性蛋白的N 端也具有信号序列
信号识别颗粒
由6 种不同的蛋白质和一个由300 个核苷酸组成的 7S RNA 结合组成的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三个功能域:信号肽识别结构域;翻译暂停结构域;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
停泊蛋白
是SRP在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停靠到内质网上来
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
共翻译转运途径
后翻译转运途径
蛋白质分选转运的类型
跨膜转运:内质网、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
膜泡运输: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细胞质膜
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核孔
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细胞骨架
蛋白质分选定位的四种途径
选择性的门控转运
跨膜转运
膜泡运输
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
蛋白质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分选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 线粒体膜间隙
叶绿体基质蛋白与类囊体蛋白的靶向输入
外膜蛋白
内膜蛋白
叶绿体基质蛋白
类囊体膜蛋白
类囊体腔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的分选
C端PTS1 (Ser-Lys-Leu,SKL)靶向序列
可溶性细胞质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膜受体
信号序列不被切除
ATP水解
细胞内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概观
包被蛋白功能
形成膜泡
作为机械装置使供体膜弯曲,最终通过出芽方式形成膜泡
选择膜泡组分
被转运的货物:例如可溶性蛋白、锚定、融合靶膜的组分
包被膜泡组分
GTP结合蛋白
启动膜泡形成
包被蛋白
出芽形成膜泡
受体膜蛋白
选择可溶性被转运物质
Rab-GTP蛋白
锚定
SNARE蛋白
融合
被转运的物质
可溶性蛋白
COP Ⅱ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COPⅡ包被蛋白组分
GTP 结合蛋白
Sar1
包被蛋白
Sec23/Sec24 复合物
Sec13/Sec31 复合物
大的纤维蛋白Sec16
COPⅡ包被膜泡
从ER向Golgi顺面膜囊转运
COPⅠ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COPⅠ包被膜泡转运方向
从Golgi反面膜囊到顺面膜囊到ER转运
COPⅠ包被膜泡功能
膜脂再循环
回收内质网的逃逸蛋白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网格蛋白/ 接头蛋白包被膜泡介导的蛋白质分选途径
从高尔基体TGN向胞内体或向溶酶体、黑(色)素体、血小板囊泡和液泡的运输
受体介导的胞吞途径中负责将物质从细胞表面运往胞内体转而到溶酶体的运输
膜泡转运方式
简单扩散
定向主动运输,沿细胞骨架运动
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膜的生物发生
膜合成的两种模型
自我装配模型
膜扩展模型
膜脂的来源及不对称分布
大多数磷脂在ER上合成
通过出芽形成膜泡,将磷脂转移到其它的膜结构上
通过磷脂交换蛋白运输到其它的膜结构
磷脂在膜上的不对称分布
热动力学驱使磷脂的不对称分布,因为膜两侧的环境是不同的
磷脂交换蛋白对磷脂的运输和插入是选择性的
膜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的形成
膜整合蛋白的方向
整合蛋白:在ER上合成并插入到ER的膜中,随小泡转运经高尔基体加工,最后转运到质膜
外在蛋白
内侧外在蛋白: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以可溶的形式释放到胞质溶胶中,然后再与细胞质膜的胞质溶胶面结合,成为外在蛋白
外侧外在蛋白:附着核糖体合成,经RER和高尔基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又靠到膜上的
脂锚定蛋白
糖脂锚定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然后在ER腔中被连接到ER膜上,随后通过小泡运输,经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小泡,最后与质膜融合,含糖的一面外翻朝向细胞外侧
脂肪酸锚定蛋白:通过与脂肪酸链的共价结合被锚定在质膜的细胞质面。游离核糖体合成后释放到胞质溶胶中,然后才与包埋在质膜中的脂肪酸共价结合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