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发声】学会提问(第10版)
2017-09-20 00:01:0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会提问(第10版)你以为你有批判性思维吗?你喜欢批判别人还是自己?思维导图由HAKU制作我的B站读书直播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50360801
相关资料
书籍豆瓣链接
你也可以直接加入IDC的群参与交流(务必阅读以下群规则)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点开链接查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询问不同的人相同的问题
不同的人意见矛盾!
哪些观点可以为我所用?
批判性思维包含几个方面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
吸收信息越多,越能体会世界的千头万绪,这些知识是复杂思考的基础
被动的思维方式
不能帮助你对于不同的信息观点如何做出取舍
单纯的获取结果
记住作者的全部观点和论证过程,但不对其进行评价
淘金式思维
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
带着态度去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
积极主动的参与,随时准备与作者辩驳
先给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质疑作者为何提出各种观点和主张,评判性的评价阅读的材料,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两种问题的类型
A 物质世界的问题(自然科学)
B 人类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的意义
地图和汽车的问题?
2种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
捍卫自己的观点
强势批判性思维
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
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
哪些价值观有利于你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自主性
好奇心
谦恭有礼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思考的动机:思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
思考=捍卫,变成了鼓吹者和宣传家
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有深度
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与他们的论证
了解自己不了解的,博采众长
对话的技巧
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
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提议暂停一段时间,尽可能找到支持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问问对方,为什么不认同你的观点
将对方和你最好的理由结合,有没有可以大家都接受的新观点?
找到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你们产生分歧的原因
注意自己讨论的语气,控制自己的好奇心,提醒自己是来学习的,而不是为了争吵
确保表情和动作都足够谦虚
摒弃所有的标签属性
不要先入为主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点开链接查看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重视论题和结论?
在我们客观评价一个人的分析推理之前,得先知道他是如何分析推理的。
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
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先要学会找准论题和结论。
论题两大基本类型
“是什么”问题
举例
艺术生学工业设计是不是更有优势?
现在的学生是不是都很浮躁?
属于描述性论题 descriptive issues
在教材,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中常见
反映了我们对世界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
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应不应该”问题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毕业后应不应该考研?
应不应该在上课时间,教室内禁止用手机?
应不应该禁止地铁乞讨?
属于规定性问题
这些问题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提出的都是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什么该有什么不该有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问题
需要规定性的答案
两类论题
描述性论题 - 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 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如何得知论题?
作者直接给出了论题(比如标题党)
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没有直接的论题,就从结论去反推。
作者没有给出直接的论题比如对某个新闻的评论但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观点来反推他的论题
先找到作者的观点和结论
问问“作者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回应”?
这个论题不是只有一种说法,只要符合论题的范围就行
在没有明确论题的时候,找到作者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论题
结论:设计师必须学习手绘
结论:设计师必须学习软件
结论:设计师必须学会如何与人协作
论题:是什么?
观点:是什么?
如何找到作者的结论?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作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
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有说服力的交流和论证的基本结构是:A之所以成立是因为B
A是结论(观点)
结论是通过分析推理,逐步推断出来的。
结论是一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支撑。
如果只有观点,没有支撑的材料来论证,就不能称其为结论。
没有证据支撑的观点叫做纯观点 mere opinion
理解结论的本质属性是通往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必要步骤!
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对方有没有说出这个观点的支撑材料?
我的观点是什么?
我有没有用支撑材料来论述我的观点?
B是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
支撑材料会不会也是一个观点?也需要其他支撑材料来论证?
注意
你相信一个结论是因为你认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撑,这就是在进行推理。
当人们从事这一思维过程,他们就是在进行分析推理,分析推理得出的结果就是结论。
举例1
设计师必须学好英语,因为大量的设计类资讯和理论书籍都是英文版的。
结论(观点):是什么?
支撑材料(论据):是什么?
举例2
有时候别人和你交流,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他们的结论,此时我们要依靠推来来得出对方的结论,他摆出种种观点来加以证明的就是他的结论。
关键问题
一旦你找到对方的结论,就把结论作为你评论的重点。
分清出对方说的哪些是观点,哪些是观点的支撑材料,这些支撑材料是不是另外一个观点,哪些是纯观点。
结论(观点),观点的支撑材料
事实
观点
练习
基于支撑这个结论的所有支撑材料,我是不是应该接受这个结论?
找出结论的方法
1 问问论题是什么
看文章标题
看文章开头第一段
再多看几段文章
2 寻找指示词 indicator word
因此
consequently
表明
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
therefore
由此得出
thus
由此可以断定
it follows that
我要说的重点是
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
shows that
证明
proves that
告诉我们
indicates that
问题的实质是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注意:当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为了把自己的观点明确无误的传达给对方,请使用这些词语。
3 在特定的位置看一下
开头或者结尾
4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观点)的东西
例句
数据
定义
背景资料
证据
5 检查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一个女权主义在交流的时候会表现出什么呢?
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交流的时候会表现出什么呢?
一个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会有什么观点呢?
6 问一问“所以呢?”
很多结论是含蓄的,需要我们问“所以呢”来得出结论本身
这个问题可以是问对方,也可以是问自己
通常那些对方不想直接说出口的结论,需要你从对方的话语中推断出来
练习一下
看看这些支撑材料
大部分工业设计毕业生根本没有达到公司所要求的
很多学生仅仅学习了软件和手绘技法,还缺乏很多其他能力
很多学生毕业了,对工业设计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
那个不想直接说出口的观点可能是什么?
关于写作或者沟通的建议
把论题的范围尽可能缩小
还记得知乎那些提问吗?你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吗?
培训班出身的ui去北京还是深圳?
高大上的一切有什么共通点或特点?
工业设计公司如何接单?
不要还没想清楚论题就开始写作(沟通)
你会抓不住重点,没有条理(想想高中作文)
不要想一下子说清楚很多个论题
同时讨论多个问题,还不如一次讨论一个问题
老老实实说出你的观点和结论,不让人别人猜
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和思想
在QQ群里面,一句话打完再说
不要发各种扰乱或者岔开话题的内容
节约大家的时间就是在节约自己的时间
测试一下你现在是否可以找准作者的论题和结论(观点)了
阅读材料:得力于互联网的发达,类似知乎这样的知识问答平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教训。整理和归纳这些问答帖,可以非常高效率的梳理出一个工业设计师成长的脉络。但是请注意:人的观点是有立场的,他对事物的认知都会受到他的经验、学历、财富、亲人朋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我写下的这些内容,也是带有立场的。我尽量以客观中立的角度去描述,希望读者在翻阅其他人的问答贴时,能明白立场对观点的影响,你需要带着怀疑的精神,去挖掘那些你不了解的真相,切莫人言尽信。
仔细阅读完这段文字,请找出这段文字的
论题
结论(观点)
支撑材料(论据)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论证 = 推理 ,使用一个或多个想法来支撑另一个想法。
结论
没有理由的结论,你无法判断这个结论的价值,也无法去评判它。
理由
结论和理由一起,才构成论证,只说理由没有结论不叫做论证。
工业设计师是不是加班很多?
结论是什么?
只有理由
老板不停让你改图,改来改去都不满意
加班是正常现象,小白只能去画图锻炼自己
要看什么公司了,大公司很少加班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但如果缺乏理由或者结论,我们就失去了客观评价这个论证的机会
如何找到理由
理由都是用来解释结论的原因的
问问为什么-可以用来解释结论的文字就是理由
找到核心的提示词语(连接词)
由于
因为这个原因(事实)
鉴于
由以下材料支撑
因为证据是
研究显示
第一,第二,第三
先有理由,再有结论
当对方被你辩驳的哑口无言时,很可能你自己就陷入了“弱势批判性思维”,你只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恰恰对方的理由又没你充分
你被对方辩驳的哑口无言,而你还想编造理由来和他辩论,你可能也是陷入“弱势批判性思维”了
如何靠谱的论述一个论题?
要论述一个论题,尽可能找到各种资料和理由
找到这个论题的主要刊物
由这些扎实的理由来形成你的结论,而不是先有结论再去找理由来解释。
给你的读者尽可能说清楚,如果论述比较复杂,可以在文章开始就给出一个你的结论和概括性的理由大纲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影响我们论证对方观点是否合理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明确对方的论题、结论、理由
找到对方使用的关键词
这些词语的含义直接影响对结论是否认同
这些关键词总是充满各自不确定的意思
如果讨论双方没有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上达成共识就双方就无法评判对方说的内容是否合理
A 手绘是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如果你连手绘能力都不足你根本无法完成设计
关键词:基本技能,手绘
观点:手绘很重要,不具备能力会影响工作
理由:没说
B 我们做手机设计都是平面软件做手绘太慢了,效果也不好不用手绘也可以照样完成设计不过平时记录一下灵感手绘还是偶尔需要画一下的
关键词:手绘
观点:不用手绘也可以做设计
理由:做手机设计是用平面软件,比手绘快的多
如何找到这个关键词
先检查论题中的关键词
从结论和理由中寻找
注意抽象的词语
反串
假设自己是相反观点的人会怎么理解关键词
千万不要和对方持相同观点,一定要故意挑刺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关键词只有一个理解意思
寻找关键词的注意事项
只有在分析推理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语才最为重要
如何确认关键词的含义
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这个关键词
作者的身份不同
关键词修辞程度不同
字典里面的解释不一定适合语境
解释一个词语通常的方法
同义替换
忧虑就是感到紧张不安
举例说明
忧虑是候选人打开电视看到结果公布时的心情
具体标准定义
忧虑是种主观上的不适感
伴随有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
教育质量
关键词的双重身份
外延意义
一个词语的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
内涵意义
对这个词语的情感上的联想
自己写作的时候
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别人也那样以为
工业设计师收入很难“提升”
2000 变成 8000
8000 变成 20000
在使用专业性词汇的时候,交流双方的意思是否一致?
软件能力
平面
三维
办公软件
设计思维
设计流程
时刻留意歧义
相同关键词在不同行业的歧义
用反串法验证自己的语言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证明和支撑想法的理由有两种
表面明说出来的就是理由
很有可能穿着华丽的外衣
内在没说出来的我们称之为假设
有一些特定想法是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却没有说出来
你需要从字里行间中推敲出这些想法
如果你不认同这些想法,就不会认同作者的从理由到结论的推理
小贴士: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假设的特征
没说出来
作者认为理所当然
对判断结论有很大影响
有一定欺骗性
怎么寻找假设
只关心那些影响论证结构质量的假设
从论证结构中去寻找
先检查理由
再检查结论
两种假设的类型
价值观假设
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价值观有认同程度的高低
重要事项强制排序法
在不同的情境下,论题的条件发生改变,价值观倾向会发生改变
小贴士: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我们把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当近义词使用。
如何找到价值观假设如何判定价值取向
注意对方的身份和背景
问一下对方,为什么这个结果对你如此重要?
反串:假设自己有相反的立场,会关心什么?
经常看看,不同的意见是不是来源于价值观冲突:个人与集体
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
集体和个人
大学生军训是不是应该废除?
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
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工资应该如何增加?
按照绩效?
竞争比合作更能提高效率
按照教育程度或工作经验?
合作比竞争重要
价值观取向
也需要推理,可能有凭有据、考虑周详,也可能草率马虎、固执己见
必须让对方说明他价值观取向的理由,才能论证他的推理过程
描述性假设
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种看法
明天太阳照常从东边升起
描述性假设:太阳永远存在,并且地球一直围绕太阳转
如何找到描述性假设?
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好处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注意事项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只有找到隐藏的较有争议而又缺失的联系,你的寻找才是值得的。
写作时候的注意事项
尽量告诉读者,那些引导你结论的假设
让交流者知道这些假设,便于全面理解你的推理论证
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确信这些假设就是正确的
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提出关键问题
什么是论题和结论:你要聊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有什么理由
请你解释关键词的意思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者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A 考研究生对工作的帮助不大。
B 当然了,反正你也考不上,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滑坡谬误
指假设采取积极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A 还有半年就要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该去读个培训班?
B 没必要,就算上了培训班,也不一定就能考上研究生,还是自己练习吧
偷换概念谬误
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了,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
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极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的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稻草人谬误
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他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乱扣帽子谬误
指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者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
当有人宣称他们发现了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这种行为起了个名字而已。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不会自学?因为他们习惯填鸭式教育了。
光环效应谬误
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赞美,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
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1.大家正在讨论A问题 2.B问题被介绍进来,看似和A问题相关,实际上没什么联系 3.A问题被置之不理
妈妈:你和男朋友到哪去了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谎!
女儿:你总是挑我的错。(转移话题,不解释为什么撒谎)
循环论证谬误
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经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论证退学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是不好的。(这和没说一样)
推理的结构顺序
1 找出结论和理由
2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相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作比较。
3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4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5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你就找到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就可以不用管它。
6 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用于论证推理的理由
好理由
与论题相关的证据和道德原则
一旦作者有下列行为他的推理论证就站不住脚
对人不对事
使用滑坡推理方式
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
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
不恰当的,诉诸公众意见
诉诸可以权威
诉诸情感
攻击稻草人
呈现虚假的两难情形
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
转移话题
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
循环论证
推荐书籍
《抨击错误推理》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自己写作时候
留意自己可能会犯下的推理谬误
准备一份清单,时刻提醒自己
第7、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验、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有一堆断言需要我们质疑
练习瑜伽可以减少患癌症的风险
设计师需要天天加班才能完成工作
未来房价还会上涨,所以投资房产绝对没有问题。
断言可能是
描述性结论
假设
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
而我们要做的是为什么要相信它
断言有没有证据?证据是否可信?
证据的类型
直觉
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推理的过程。
个人经历
容易以偏概全
我去年买房子今年就上涨了20万,建议你们也去买房吧!
典型案例
别人家的孩子
隔壁老王的儿子研究生毕业之后去了很好的公司,你也去考研吧!
当事人证词
引用当事人的这些说法,都被称为当事人证词。
这本书太好看了,一定要看看。
权威专家意见
专家也常常有犯错的时候。
是否在擅长的领域
是否有第一手资料
偏见
利益相关
个人观察
会受到偏见、价值观、态度和期望值的影响。
可靠的观察
近期的
几个人同时在最佳环境下
无偏见,对被观察事件没有明显的期望值
研究报告
科学方法的观察
可验证性
可控性
精确性
为什么不能做为证据
研究质量有高低,差别很大
研究成果常常互相矛盾
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只能支撑结论
研究人员也可能带着偏见
作者或者演说者常常歪曲或简化研究结论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
研究的人为程度会导致研究的变化
研究人员的个人需求会影响研究结果
如何评价这些研究
资料来源
研究是否完成得很出色
研究距离现在有多长时间?
这项研究是否被重复过
样本能代表整体吗
样本覆盖率
样本的多样性
样本的随机性
调查问卷不能得出真实反映
人们不一定说真话
问题本身的提问方式可能会有偏见
措辞偏见
语境偏见
前一个问题会影响后面的问题回答
问卷长度
类比
类比的好坏
两个做类比的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类比的种类
框架类比
评价类比
宠物和女儿,晚上禁止外出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把证据说出来
让读者可以看到推论的过程
争议越大的观点需要更多证据
学术写作的证据更要小心减少使用孤立的证据来论证
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
是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常常这些事情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
人际交往
世界大事
科学研究的结果
要小心注意
很多事情都有多个原因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几乎所有的因果解释都会过度简化。
专家可以检查同一个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
大部分人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如果你想独立思考,就应该找到替代原因。
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批判性思考的人变得理智而谦逊。
该怎么做
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是不是唯一的原因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个体差异
建议使用 随机化实验设计
问卷调查对象千万别选设计师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因为A,所以B
因为B,所以A
因为C,所以A+B
A和B互相影响
抽烟的人,没有得非典。
A比B先发生,不代表因为A所以B
领导上任,风调雨顺
可能是个巧合
事后归因谬误
写作的时候
发掘潜在的原因
不断地追问这件事情,为什么
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把一个结论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span style=\
省略数据也是一种欺骗
表达方式不同会造成你的感受差别很大
吸烟造成癌症的发病率
不要用数据来欺骗你的读者。
尽可能把复杂的数据简单化
要解释一下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局限?
鼓励你的读者要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些数据,或许他们能发现一些你没有察觉到的错误。
如何评估数据
找到数据的来源。
要注意平均值。看一下他们的全距和数值分布。
用A数据来论证B事情,必须要特别注意。
先不要直接看作者给出的数据。思考一下需要什么数据才能证明这个结论?
先从数据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与对方的结论作比较。
判断一下有什么信息是缺失的。
第11章 有没有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目的的
说出来的信息都是说服你去相信他们的结论
而那些没有说出来的重要信息可能会影响你对这个结论的判断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阐述理由
观众也没有耐心去等你慢慢的阐述再复杂的问题总被包装成一个很简单的样子
每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全面的
有可能他就是想骗你
大家的三观不同,所以很多观点存在一些前提假设
如何识别省略信息
常见的反驳论证
反对的理由
相反的研究结论
有没有专家有其他观点
遗漏掉的定义
关键词是否有其他解释
三观不同嗯
事实的来源
获取事实的程序细节
有多少人完成调查问卷
调查问题的措辞
调查对象有没有机会来提供与问卷选项不同的答案?
搜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访谈研究和书面调查问卷。可能结果不同
实验室的结果是否更可靠更丰富
有没有不完整的数据?
数字的表达方式
数据是否太古老
有没有对行为的结果进行省略
这个行为的正面和反面的结果是什么?代价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
行为对其他任何领域是否有影响?
预测有可能是失效的或者失败的
巫师
经济学家,理财顾问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即便你问了很多问题,但他们是没有答案的
只要你清楚一点,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答案,你就不要随意地形成观点
写作时的注意
把那些可能会影响对这个观点的判断的重要信息全部列举出来。
你必须要清楚的知道与自己相反的结论,他们有什么观点和理由
多问问那些观点与你不同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不认同?
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对相同的理由,不同的人会不同的解读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结论通常有多个,而并不是只有两个。
这种思维会扼杀我们的多个选项
【该不该】问题,通常需要限制性条件,才可以回答
在同一理由下也可以寻找多个结论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如果。。。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当一个理由是在表达实际存在的问题时,这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就是这个论题的不同结论
我们必须这么做A,是因为已经发生了这样的结果B。A是结论,B是理由,B表示一个具体问题。
找到解决B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也就得出了其他结论CDE。
让思维更加灵活
如何运用
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去提出那个关键问题。
在平时多多使用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