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016-11-25 13:50:3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阅读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民国初年
(1898)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1912)首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
人才培养观
教育目标:德智体三育并举
教育对象:从精英到大众
教育原则:从全盘西化到体用一致
何燏时(1913)、胡仁源(1914-1916)对北京大学的坚守
初步形成
蔡元培时期(1916.12-1927.07)
人才培养观
大学观
大学定性: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大学定位:大学要治“学”,不是专治“术”,不是职业教育机关
大学定能:学术研究为上,注重人才培养,兼及服务社会
培养目标
完全人格思想:1.四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2.人性与群性协调发展3.身与心平衡发展
教育方针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行政:教育独立
校务: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教学:尚自然,展个性
学生:自治自立
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变革学校宗旨,确立学校性质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硕学闳才
确立和发展
蒋梦麟时期(1930.12-1945)
人才培养观
大学的唯一使命—学术
个性主义教育
1.养成独立不移的精神
2.养成精确明晰的思考力
3.养成健全的人格(身体,精神)
4.具有改良社会的能力
5.具有生产的能力
教育管理思想: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