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4、科学革命
2016-12-10 19:09:5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人类从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向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的转变。这场革命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牛顿的自然定律为代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科学革命不仅推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深刻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4、发现自己的无知;15、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回想一下科技革命,我们现在的一艘战舰可以抵御几百年前所有的军队,我们现在的城市的摩天大楼,我们的航空业,我们的原子弹。科技革命让我们日新月异,让我们拥有不可想象的能量。
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依靠投资科学研究来提升人的能力。而不是盲目信仰。
科学政治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形成闭环。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也就是表现出比别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弹力,更有求知欲。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收集观察,用数学公式整理。
统计学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学科的基础。
对于很多前现代化的知识体系来说,他们假定的是世界上的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为人或者为神所知的。对于平民而言,研究这些就能获取知识。如果说圣经中遗漏了什么宇宙重大秘密,而被一个人所发现,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承认自己的无知,不被什么所禁锢,才能更加无束缚的成长和奔袭。
现代文化承认自己对很多事情一无所知,又发现科学研究可以给我们新的力量。只要取得并应用新知,人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贫困,疾病,战争,饥荒,死亡,年老,看来都不是人类的命运,而是无知造成的局限。
科学活动却又并不是处于一个更高的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像文化活动一样,受到经济政治宗教利益影响。科学研究能得到支持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个能达到某种经济政治或宗教目的。科学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公司,他们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用途,也没有任何科学的理由告诉我们谁是对的。
想知道人类究竟是怎样制造核弹,登上月球的,光研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的成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到当时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力量。看看他们当时是如何把它们推向特定的方向的。
国家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社会政治结构。
16、资本主义信条
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存活以及大发利市的,是我们对于未来的信任。
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我们发明出信用的概念。代表目前还不存在,只是在想象中的货品。正是信用的慨念让我们能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而这背后正是基于一个假设,未来的资源肯定超过现在的资源。我们使用未来的收入投资当下,就会带来很多商机和美好的事情。
19、幸福快乐的日子
历史学家很少去谈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当下的辛福感。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在说追求人类幸福,然而对于幸福快乐的来源不明就里。我们模糊的以为,历史不断发展,人类的能力在增长我们就更加幸福,实际上,新的倾向,行为和技能并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在计算快乐的时候,常常认为是由各种实质因素建构的,如健康饮食财富。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是个人内在的感受,是当下直接的快感,是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插一句,这种东西更多的是通过统计方式来衡量。
金钱的确能让人快乐,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以后就不是那么明显。很多时候很多东西,例如突然中彩票,例如疾病,都没有给人带来长期的幸福,在当下有一定的影响,然后会调整过来又恢复常态。
那些家庭关系亲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的人明显会快乐。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客观的条件诸如财富,健康,而是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是否相符。一切顺利的时候,期望就会膨胀,即使客观条件改观了,我们可能也不满意。不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变得保守,于是就算碰上了麻烦事情,反而不会那么低落。重要的是知足,而不是一直想要更多。
快乐与主观感受相关的情况下,历史性的衡量就困难了很多。我们越来越期望感受到舒适和快感,越来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适。结果是我们感受到的痛苦程度要高过我们的先人。
如果说快乐由期望决定,那么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就在不停的塑造我们的不快乐。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之所以不快乐很可能是因为看到了描绘的第一世界的生活标准。
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心理状态即主观的辛福感不是外在因素如工资政治权利决定的,而是由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构成的。我们内部的系统就是对快乐有很多的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的水平。如性交。存在短暂的高潮鼓励传递基因,又要保证短暂否则他们连觅食的动力都没有。人的生化系统就像恒温的空调系统,不论严寒酷暑保持恒定。
佛教认为,快乐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而是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太多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就是受苦。人们就去渴望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实际上,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和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瞬间的电光火石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到快感或者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碰到不快就觉得受苦,就算感到快感也会希望能增加或者害怕快感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得不到满足。
人要想离苦得乐就得明白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到痛苦,也不再悲惨,虽然愉悦,也不会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哪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难以想象。这就好像有人在沙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想抓住好的浪,让它永远停留下来,又想躲开坏的浪,希望他们永远别接近。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在沙滩上精疲力尽徒劳无功,最后力气用尽,瘫坐在沙滩上,让海浪自由自在,突然发现多么平静啊。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