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2022-08-15 14:25:11 15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学第5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构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他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学校系统,没有学制,学校很少
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影响学制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考虑到人口状况
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参考外国学制的经验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变化
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英法德)
一轨是:自上而下,其结构式大学-中学
另一轨是:从下而上,其结构小学-其他的职业学校
优点:分工明确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单轨制
从小学到大学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不平等,大学费用昂贵
前苏联学制(Y型):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旧中国的学校制度教育
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没有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1912年,蔡元培对学制进行了修订,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强调男女同校
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制度
1951年的学制改革
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
1958年的学制改革:“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原则
我国现行的学制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义务教育概述
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
涵义:义务教育是法律形式规定的,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义务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1、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2、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04“钦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十条,规定6-12岁的子女入学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6月29日,对《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终生教育概述
代表人物:保罗拉格朗
特点:终身性、全面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