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2017-02-17 14:48:3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大圆满前行55课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55课
引文
轮回当中的众生,由于无明的熏染而产生了我执,由于我执而产生了贪嗔痴的烦恼,从而不由自主的造作了种种的恶业以及一些有漏的善业,这些业一方面是驱动轮回不停流转的原动力,一方面业力随着因缘的成熟发展显现为种种的痛苦和暂时的安乐。众生沉溺在轮回的业网当中,虽然都有趋乐避苦的本性,但是苦乐只受因缘的摆布而不受众生的控制,因而就产生了求而不得以及不欲而临两种情况,于是众生就有了求不得苦和不欲临苦。
问题:
问题一:求不得和不欲临苦,在轮回中可以完全避免吗? 为什么?
问题二:一心一意的希求解脱,完全不为生计盘算,会不会因生活得不到保障,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为什么?
问题三:学完了人类之苦,自己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哪一种苦对自己带来的改变最大,请谈一下体会。
求不得苦
什么是求不得苦
定义:所谓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求之不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渴求幸福快乐的,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如愿以偿,即使显现上可以获得短暂的幸福安乐,但是很快会发生变法,真正的如愿以偿是没有的。
教证1:《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教证2:《仁王般若经疏》云: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
引申:对比世间人与修行人对求不得的不同心态,说明当今时代需要佛法的精神食粮。
世间人的大部分烦恼和忧愁都是求不得苦,现在人看得多,听得多,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多,人与人之间互相攀比,别人有自己没有,就会心里不平衡,产生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最后无所适从。
修行人对世间一切都不会特别执着,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也不会特别欢喜,如果因缘不具足,得不到也能坦然接受,不会苦苦强求。
结论:当今时代需要佛法的精神食粮,尤其对于心理不平衡的人来说,佛法是内心创伤愈合、防止再次受伤的甘露妙药,通过学习佛法的道理,就会明白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想通了就可以放下世间的得失,从而获得身心健康。
举例说明求不得苦的苦相
有的人为了舒适安乐而建造房屋,没想到房屋突然倒塌,自己被埋在里面;
有的人为了充饥果腹而享用饮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的人为了身体健康而服用药物,结果竟发生反应,提早离开人间;
有的人为了获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客死异乡;
有的人为了谋求利润而拼命经营,结果被仇人毁得倾家荡产,沦为乞丐;
求不得苦产生的原因
根本因:对比大乘佛教的目标以及凡夫人的目标,得出结论,求不得苦的根本因是我执
所有目标中大乘佛教的目标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范围上讲都是最广大的,它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之间利益三界的一切众生。愿大,力就大。在强大愿力的牵引下,爆发的力量不可思议,弘法利生的事业所需要的因缘会自然具足。虽然此愿是为众生求解脱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个人的安乐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自然具足。
凡夫人由于强烈的我执束缚,目标非常的狭隘,一味地只为了自己求安乐,然而越是为了自己求安乐,越求不到安乐,而不得不感受求不得苦。
可见求不得苦的根本因是我执,要从根本上断除求不得苦,就应该断我执,出轮回,并且发广大愿,扩大自己的心量,若能生起真实无伪的大乘菩提心,福德资粮也会快速圆满,一切都会不求自得。
直接因:没福报
放眼周围,无数人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尽心尽力的辛勤劳作,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甚至解决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
公案:一亿里的公案可以看出,儿子因为前世上供下施,转生后不需要勤做,一出生就坐拥亿万家财,可见前世的福报不可或缺,有了福报幸福安乐不求自得或者轻易就能得到,没有福报,即使在世间法上再怎样的勤奋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们应该如何行持
古大德教诫我们:勤劳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有漏善业:以贪着轮回安乐的心态造的善业。这种善业不能持续,福报用完就没了。如果设想在轮回中生生世世造善业从而感受善果,这是不能保证的,因为在众生不断转生的同时,内心并没有摆脱贪嗔痴的烦恼,这些烦恼一定会趋势众生不由自主的造恶业,从而中断了善业。
无漏善业:以解脱之心造的善业,会成为解脱道上的资粮,最终引领我们得到真正的涅槃大乐。
虽然有漏善业也能带来短暂的安乐,但由于没有对治贪嗔痴的缘故,最终还是无法从根源上避免痛苦,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积累无漏善业。
我们无始以来,由于没有解脱的概念,将全部的经历都放在了世间琐事上,结果只是痛苦而已。许多人为了今生的目标, 上半生和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如果能将这份精进用于修持正法,恐怕现在早已成佛,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痛苦。 备注:这一段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只要在解脱道上精进,每个人都可以解脱,只是以前我们将精进用错了方向,应该思考一下,怎样过自己的下半生。
我们应该这样想:如今我已经遇到了大乘佛法,依止了善知识,依靠经论也知道弃恶从善的分界。此时此刻,我千万不能再将精力放在轮回琐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实的正法。
不欲临苦
什么是不欲临苦
定义:可以肯定地说,希望自己受苦受难的人,这个世界上一个也没有。然而,即便不愿意受苦,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这就是不欲临苦。
举例说明:比如,我们不想生病、不愿被别人束缚,但业力现前时,我们想逃也逃不掉。还有因往昔业力所感,成为国王的臣民、富翁的奴仆、老板的员工等那些人,完全是身不由己,不愿意也必然要受主人控制。他们哪怕只犯了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大难临头,措手无策。即使当下被带到刑场,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去。以此为例,我们就能明白所谓的不欲临苦。
公案说明:苏东坡前世是无戒和尚,由于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一世的忧患。对于求解脱道的修行人来说,希求解脱却因为业力而不得不轮回也是一种求不得苦,同时这个公案也警示了善恶有报、因果不爽的道理。
以无垢光尊者的教证说明不欲临苦的种种苦相
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
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
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
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
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
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
劝勉精进: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
不欲临产生的原因和对治方法
原因:没有积德的善因
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致,若想避免求不得苦,获得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善果,必须要有往昔积德的善因,有了这样的因,果才会不求自得。反之,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就算再怎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对治方法:以出离轮回、希求解脱的心行持无漏的善业。
息灭自己的贪欲,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尽量过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否则,作为修行人,该舍弃的已舍弃了,该放下的也放下了,若还不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佛门后每天放逸,忙于各种世间琐事,那只能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最终会受到诸佛菩萨、护法神的呵责。
引用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教证,批判末法时代修行人的不如法现象,教诫应该忆念死亡,看破今世,远离形象修法。
本来佛陀世间主,为摧八风 说诸法,如今自诩诸智者,岂非八法反增长?
如来护持诸戒律,为断俗事而宣说,如今持戒诸尊者,岂非琐事反增多?
往昔僧人之威仪,为断亲属佛宣说,如今僧人诸威仪,岂非过分顾情面?
总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劳矣!
总结人类之苦
学习人类之苦应达到的目标(对轮回建立正确的知见)
通过学习人类的三根本苦、八支分苦,大家应当明白:四大部洲的人类均无安乐可言,尤其是我们这些南赡部洲的人,如今正处于五浊恶世 ,没有一丝一毫的安乐,唯有感受痛苦。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的心应该如何观察引导
观察时世恶浊
随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这个时世会越来越污浊,劫时会越来越恶劣,佛法会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也会逐渐减灭,想到这些,谁还会贪图一时的快乐?
观修一切无常
再者说,就算我们暂时很快乐,但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一切苦乐、凶吉、高低等都是不定的,执著这些只能带来无尽苦恼。因此,通过观察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今后一定要学会取舍。
引用无垢光尊者的教证教诫如何观修
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 解释:有时观察顺缘,了知顺缘是从觉性中自然显现出来的,明白了这一点,顺缘即可变成觉受的助伴,也依顺缘修行,即可了知觉性的本性。
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 解释:有时观察逆缘,了知逆缘也是从觉性中自现的,也是空性的,知道了这一点,就尅断除蜜执,所以观察逆缘也是遣除逆缘、破迷开悟的窍诀。
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 解释:有时观察身边的道友和其他的上师,有些上师显现上功德圆满,有些上师显现上存在过失,有些道友显现上很贤善,有些显现上不太友好,我们应该对此进行观察,对于功德圆满的上师和贤善的道友应该随学,对于显现上有过失的上师和道友应引以为戒,这样就可以促进自己的实修。
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 解释:有时观察地水火风四大,时而显,时而无,不断变化,但是在新的本性当中,无有勤做,恒时安住。
有时观察自境建筑财,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 解释:有时观察自己的内在境界以及外在的房屋财富等都是如梦如幻,可以斩断对迷乱显现的执着。
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 解释:有时观察他人对眷属、财产特别执着,而造业感受痛苦,应该生起大悲心,并斩断对轮回的贪执。
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解释:总之对于一切种种的显现,理应观察其自性,以摧毁自己迷乱的实质。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