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法则
2017-03-02 10:53:15 23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金字塔法则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第十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结构框架
多级标题法
支持单一观点的段落多于2
基本方法
将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论点、论据、建议),用不同的标记区分
层次越低的思想离页面右侧越近
同一层次的思想用同一形式显示
注意点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同层级思想的相互并列
一个标题可以是该层思想的概括也、可以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应该使用相同的句式
使用相同的词性和结构
朗朗上口、强化记忆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精髓
标题作用仅仅是提示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标题仅仅用于吸引眼球
不能依靠标题传递信息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在不同层级之间制造过度,避免莫名抛出标题
在层级过渡时,集中介绍下面标题的内容
不要滥用标题
仅在标题有助于读者领会你的信息时,才使用标题
避免使用类似“序言、背景、发现、结论、建议”样式的标题
下划线法
适用于较短的文章
用下划线画出该层次下受支持的论点
更低层次同样使用该方法进行强调,但使用的缩进、字号、字体有所区分
建议中心句用黑体显示,下级内容则采用缩进并用下划线强调中心
使用时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格式
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论点间的关系必须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下
(上述一切注意点都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文字内构造出清晰逻辑)
数字编号法
任何一个话题和建议都能被轻松地所引到
任何一种编号法都应该呈现文章的层次结构
配合多级标题法使用
每级使用不同的单字序号比1.1.1的序号好
文章非常长,比如报告书
首行缩进法
文章非常短
对各个论点进行归纳,用首行缩进的方式予以强调
这种“备忘录”格式只能在长文章的层次结构中出现一次
项目符号法
首行缩进法的变形
离页面左边越远,该层级的论点层级越低
上下文之间需要过渡
在层级的开始与结束进行衔接和铺垫
不要将每章做了什么作为衔接段——应用两者的思想关系作为衔接
子主题
讲故事
使用“背景——冲突——解决方法”
承上启下
从前一结构中抽出一个词/短句、或总结该结构的中心思想,用于下一结构中
总结各部分的内容
凝聚该层级的内容,阶段地进行复述
得出完整结论
强调本文论点的重要性
说明下一步行动
十一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显示金字塔
序言
本书结构
1, 表达的逻辑
2, 思考的逻辑
3, 解决问题的逻辑
分析复杂问题
为决策者提供方案
4, 演示的逻辑
好处
缩短完成通稿所需的时间
提高文章条理性
缩短文章的长度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引言
文章的结构导致读者产生逻辑混乱
简单直接的句子【不一定】使读者更易理解
金字塔原理的逻辑
1,纵向逻辑
上方是下方的归纳
2,横向逻辑
多个平行思想为推出下一级思想
目的
了解如何组织金字塔结构
检验思想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发现遗漏,扩展思路
第一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大脑自动归纳结构中的信息
便于理解
便于记忆
归纳分组,组织金字塔结构
大脑只能记忆7±2条内容(引子)
归类分组
找出逻辑关系,进行概括
自上而下地表达,结论先行
先给出总结性思想,将读者的思考范围限制到一个圈子里面
不给出总结,读者会开始自行揣摩作者的意图
因此通过自上而下进行表述
自下而上的思考,总结概括
三种内容组织方式
纵向: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总结
横向:每组思想同属统一逻辑
横向:组内思想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演绎顺序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时间顺序
第一
第二
第三
结构顺序
地点排列
重要性顺序
第二章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个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构建由核心疑问引导的疑问链——引导读者思考
横向关系
归纳关系
演绎关系
序言结构
构建讲故事方式的序言
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1. 如果可以画出主题框图,则先绘出主题框图;否则前往2
2. 设想主要问题
读者是谁?
他们知识背景?
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主题)
3. 写出该问题的答案
或证明你能解决该问题
4. 说明 背景
列出那些读者已知,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5. 指出 冲突
是什么客观,读者已知的东西使读者产生该疑问
6.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通过 背景 和 冲突 应该能引出主要疑问
通过这样确保自己理解你在写什么问题
自下而上法
1. 列出所有思想要点
2. 累出各个要点之间的关系
3.得出结论
文章较长的使用 善用小标题给出小结内容
出学者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先搭建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起点
3.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 序言只能包含读者不会产生疑问的内容
6.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适宜使用归类而不是演绎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