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2017-08-29 11:40:1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包括书籍的主要点的归纳和相应的联想。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乌合之众
引言
世界上所有的伟人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他们对群里的心理有本能但可靠的认识。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的精神同一律
群里形成的最初特征:自觉的个性消失和感情与思想朝着某个既定方向的发展
所有心理结构都包含各种特征的可能性,环境一旦变化,这些特征就会表露出来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们形成了群体,他们就拥有了一种集体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换了一种方式来感觉、思考和行动
无意识的现象在智力活动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有意识的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的深层结构,而这些东西是受基因遗传影响创造出来的
组成种族心理的主要是无意识因素,这些因素在每个人当中都是相同的
人在智力上相差巨大,但会有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
所以在群体中变成共性的,正式性格中的普通品质,这种品质受无意识的支配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就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群体的特征只有在群体中显现的原因
个人会因为人多势众,而感觉到不可战胜的力量
传染性,很容易使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容易接受暗示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劣于独处的个人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群体永远受当时的激情所支配
群体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
群体感情的夸大化和简单化
群体的狭隘、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拥有简单和极端的情感,他们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被暗示给他们的意见、主张和信仰
个人允许矛盾和争端,但是群体却绝不允许
群体的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群体的观念
观念分为两类
1.受一时的环境影响、为时不长的观念为
2.因环境、遗传、舆论影响而极其稳定的观念
只有变得绝对和简单的观念才能在暗示给群众时显示其重要性
会以形象的方式出现
彼此不存在任何类似或相承的逻辑关系
所以某个群体会出现互相矛盾的观念
观念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进行无意识,成为一种感情,并起作用
群体的推理
层次低,非常容易把特殊情况当做普遍现象
群体的想象力
打动群体的往往是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部分
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大得多
群体只能通过形象来思考,只有形象能让他们害怕或被吸引,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
各个时期的各个国家的伟大政治家,都把民众的想象力当成权利的基础,从而让民众与他同行
所有打动群体想象力的东西都具有突出和清晰的形象,或只伴以某些美好或神秘的事实。一百件小事故抵不上一件重大的事故,哪怕后果远没有前者严重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二是他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第四章 群里的所有信仰都采取宗教形式
崇拜心目中的崇高者,盲目服从命令,缺乏分析这些信条的能力,只想传播它们
当他们倾其所有精神资源、服从意愿和热情想象,为某种事业或个人效劳,并将其作为思想和行动的目标和指南,叫虔诚
群体所拥戴的英雄,在他们心里俨然就是一个神
卷二 群体的主张和信念
决定主张和信仰的因素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让群体接受某种信念,而不让别的信念渗透。某种主张的爆发只是表现现象,在这后面隐藏着先前已做的长期工作
第二类:直接因素。即:导火索
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和主张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一:种族
种族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他所有的文明成分都成了种族灵魂的外在表现方式。
种族的力量非常强大,不经过彻底的变化,任何因素都不会从一个民族进入另一个民族
任何社会暗示产生的巨大影响,如果是与种族的暗示背道而驰,它就永远都只可能是暂时的。
间接因素二:传统
传统代表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情感。它是种族的综合,对我们影响巨大。
对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况是保持过去的制度,慢慢地对他们进行改良
间接因素三:时间
没有任何制度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度动荡和混乱了几个世纪才找到自己的规则,绝对君权也是如此
间接因素四:政治与社会制度
制度是观念、情感、习俗的产物,并不是改变了法典就能改变观念、情感和习俗。
对民族的统治要根据他们的性格(民族)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民族根本没有能力真正改变自己的制度,即便是改变制度的名称,但本质不会有丝毫变化。
事实上,起作用的并不是制度。影响群体精神的,是幻想和词语。
间接因素五:智育和德育
只让人努力背诵,而不是训练判断力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是危险的
工程师是在车间里培养,这远比十八九岁参加的一场考试决定个人的终身职业要民主、有用的多
教育不考虑学生的将来,不考虑他们要成年,要行使成年人的权力,不考虑年轻人马上进入现实社会前必须接受或抵制周围环境,在人际斗争中必须自卫和站稳脚跟。当他们踏入社会第一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痛苦的失败。这是一种残酷而危险的考验
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能够影响群体的直接方式有:形象、词语和套话
直接因素一:形象、词语和套话
词语的威力大小与它们所唤起的形象密切相关,跟它本身的意思却毫无关系
词语的意思会随着时代和民族,阶级的不同而不同
当一个群体由于政治动荡或改变信仰,使得某词唤起的形象使人深恶痛绝时,真正的政治家当务之急就是改变词。
直接因素二:幻觉
群众不会受理性的影响,只会明白拼凑起来的概念
直接因素三:经验
让真理扎根于群众的思想当中,摧毁已变得危险的幻觉,经验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直接因素四:理性
即便是天才也会屈从于宗教迷信的规矩,中世纪少有人质疑烧死巫师的必要性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群体的领袖
一定生命的东西聚在一起,一定会本能的屈从于一个首领的领导下
领导也需要被某种思想所迷惑,才能成为这种思想的拥护者
领袖起作用的方式:断言、重复和传染
断言简单明了,是让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断言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且往往都重复相同的措辞
人们会忘了是谁下的断言,铭刻在无意识深处,产生行动的动机
重复到了一定次数,就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观念、情感、激情和信念拥有的传染力跟细菌一样厉害。
模仿是传染的一个小结果,但是这种个性不能离积习太远,否则太难模仿,也就谈不上什么影响了
群体的主张和信念主要是通过传染而不是说理传播的
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最后都会以强大的力量强加于社会最高层
世界上起统治作用的,主要是通过“声望”让人接受
声望其实是一个人、一部作品或是一种思想对我们的精神统治。
声望会麻痹我们的批评能力,让我们充满惊讶和崇敬
声望分两种
获得的声望:占据某个位置,获得一笔财富,被赋予某些头衔。即便这个人毫无价值,也会拥有声望。
个人的声望:属于个人的某些东西,可以与名声、荣誉、财富共处,或由他们加强,或完全可以没有他们。
成为获得声望的根源:成功
第四章 群体信念与主张的变化范围
牢固的信念:信念是恒久、强烈。主张是暂时、多变的。
缺乏主导性的意见,普遍信念也纷纷解体,任何事情没有统一的看法,公众对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东西越来越不关心。
以前是政府、作家、小部分报纸控制舆论导向,而现在关注公众的看法成了报纸和政府的主要工作。
卷三 不同的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异质性群体
同质性群体
第二章 所谓犯罪的群体
法律上有罪,心理上无罪的状态。集体犯罪时,犯罪者受到集体的暗示,他服从这种暗示并相信自己这样杀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特征:容易受到暗示、轻信、多变、情绪好坏都很极端、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道德
第三章 重返法庭的陪审团
陪审团无论由什么人组成,他们的决定都大同小异
陪审团和所有的群体一样,很少动脑筋or想的很肤浅。
判决时,一个强有力的任务可以带动陪审团的其他人(服从强者)
第四章 选民群体
候选人都必须拥有声望
选民(其中大部分是工人和农民组成)很少会选他们当中的人来代表他们,是因为他们那个阶层中出来的人对他们没有任何威望)
真理不会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第五章 议会群体
议会群体反应了一种错误的心理:许多人聚在一起比一小部分人更能做出明智而独立的决定
特征:思想简单化,易怒,容易被暗示,感情夸张,受领袖人物的影响大
事关地区和利益的所有问题,议会中每个成员都会有固定、不可改变的想法
人是否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不会从众?但如何解释犯罪群体的盲目呢?
议会被激动和催眠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群完全听凭感情冲动的绵羊。
最动人的领袖演说要断言,煽动群体的感情,而且摆事实拿数据讲道理。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