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
2017-06-29 16:26:52 12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交通规划原理第二版框架思维导图,交通规划设计基本概念,明明超过15个字了啊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绪论
交通调查
交通量、速度、密度
OD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RP(Revealed Preference)和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
RP调查:行为调查,实际行动
SP调查:意向调查,假设条件下,选择主体如何选择的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与土地利用
源流关系:土地是社会经济活动载体,各种性质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分离引发了交通流,各类用地间交通流构成了交通网络
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高密度集中模式
低密度分散模式
交通模式
公共交通模式
私人小汽车
土地利用与出行生成率模型
出行生成率: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
出行生成率模型:每种土地利用出行生成量变化的决定指标和其出行量之间的关系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发交通量
趋势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布局理论与方法
节点重要度
区位理论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概述
生成交通量: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
生成交通量是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与土地利用没有直接关系。
生成交通量通常作为总控制量,预测和校核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Trip Generation)与吸引交通量(Trip Attraction)
出行的发生与吸引指研究对象区域内各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与吸引量,与土地利用和设施有密切关系,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个预测过程精度,对交通规划非常必要和重要。
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
家庭规模与人员构成
性别
次数差别不大,女性出行率略高
年龄
汽车保有率
出行需求高购买车辆,次数增多
车辆易诱发出行
自由时间
职业和工种
外出率:工作中外出业务与总业务比率
企业规模、性质:企业大,外出率高
家庭收入:收入高,出行多
其他:天气;工作日、休息日;季节等等
生成交通量预测
方法
原单位法
居住/就业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推算个人原单位
不同用途土地面积或单位办公面积平均发生交通量预测面积原单位法
增长率法
聚类分析
思路
认为
小汽车拥有量、家庭规模、收入是决定交通发生主要影响因素
基本思想
把家庭按类型分类,从而求得不同类型家庭平均出行率
前提
一定时期出行率稳定
家庭规模变化很小
收入与车辆拥有量增长
每种类型内家庭数量,可用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和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的数学分步方法来估计
步骤
有关家庭横向分类
每个家庭进行横向类别定位
每一类计算平均出行率
计算各分区出行发生
个人分类方法
对基于家庭的分类模型的一种替代方法
优点
同经典的交通需求模型其它部分完全兼容
可采用聚类方法
建模所需样本数比家庭模型少
人口统计变化敏感
预测容易
限制
难以兼顾家庭间相互影响
家庭花费、预算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原单位法
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增长率法
考虑原单位随时间变动情况
用其他指标增长率乘以原单位生成交通量
聚类分析
交通分布
概述
OD表
分布交通量预测
增长系数法
综合法
重力模型法
优点
直观容易理解
考虑路网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出行影响
特定交通小区间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
交通小区间行驶时间变化敏感
缺点
尽管考虑路网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影响,缺乏对人出行行为分析,与实际存在偏差
出行距离在全区域非定值,而重力模型视为定值
交通路行驶时间难以给出
交通小区间距离小,可能夸大预测
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的分布交通量必须借助其他方法收敛计算
介入机会模型
基本思路
从某交通小区发生的出行机会数于到达机会数成正比的按距离从近到远顺序到达目的地
特点
与重力模型相比更加现实变现了出行者交通行为
吸引概率的值只能在全区取一个定值,缺乏考虑区域个性特征
最大熵法
Wilson模型
佐佐木模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