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本经》)
2022-02-24 20:23:41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附子的性味归经,功效和临床应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临床应用
1. 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向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附子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
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 用于阳虚证。本品善于补火助阳,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萎尿频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而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可与益气温脾之人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
心阳衰弱,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
此外,卫阳虚自汗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阳虚外感风寒者,可与麻黄、细辛同用,等等。总之,附子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均可应用。
3. 用于痹痛
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用之能袪除寒湿,温经止痛。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黑顺片与白顺片鉴别
白顺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和解毒散结的作用,临床上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及瘰疬痰核;
黑顺片
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及痹痛。
回阳救逆第一品
性味
辛,热;有毒。
归经
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
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忌用,孕妇忌用。反半夏、栝蒌、白蔹,白芨,贝母(十八反)。不宜与犀角同用 (十九畏)。
《本经》原文
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