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2019-09-22 12:46: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学原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具体表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一)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3.学校课程
(二)根据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三)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3.综合课程 又称“广域课程”
欧美国家的“社会研究课” 我国的“地球科学课”
(四)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
1.显性课程
2.隐性课程 “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三、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四、有关课程的理论争鸣
(一)人本主义与课程再造主义课程论
(二)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
(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裴斯泰洛齐——强调知识“智力”
实质教育论——斯宾塞——强调能力
(四)课程开发的结构模式和过程模式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具体表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一)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3.学校课程
(二)根据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三)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3.综合课程 又称“广域课程”
欧美国家的“社会研究课” 我国的“地球科学课”
(四)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
1.显性课程
2.隐性课程 “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三、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四、有关课程的理论争鸣
(一)人本主义与课程再造主义课程论
(二)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
(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裴斯泰洛齐——强调知识“智力”
实质教育论——斯宾塞——强调能力
(四)课程开发的结构模式和过程模式
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关系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它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
具体课程编制。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四)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教材的依据。
义务阶段“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
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材料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关系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它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
具体课程编制。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四)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教材的依据。
义务阶段“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
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材料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
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
二、课程评价 目标评价模式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
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
二、课程评价 目标评价模式
国内外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
一、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一)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二)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三)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主要弊端
1.课程管理僵化 2.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
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一)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二)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三)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主要弊端
1.课程管理僵化 2.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
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