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2021-06-24 18:37:4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毛中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中特
建设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发展
十三大前夕,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三大系统阐述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
十五大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十七大,两个没有变
十八大,三个没有变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981十一届六中,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三大,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增加“和谐”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9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是中特社的本质属性
社会 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坚持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必由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设中特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中特社领导核心
毛中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提出
中央领导1935遵义会议认识到、全党延安整风
1938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
原因: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求;2、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内涵
两大理论成果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
形成和发展
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抗日战争
哲学军事思想、统一战线、党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45年7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方略、二次结合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特社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1987十一届三中,开启改革开放
1982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1987年十三大,首次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基本路线,中特轮廓
1992十四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2002十六大,写入党章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2012十八大,写入党章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义
十九大
实事求是是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
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革命根本任务:资产阶级革命
时代特征
旧民主主义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
五四运动
区别:无产阶级领导
建党-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基本思想
二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三大,建立国共统一战线
四大,第一次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前夕,继续发展
总路线
1939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
1948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动力
无产阶级,基本动力,领导
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中农可靠同盟军
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城市小资产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自由职业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两面性
基本纲领
1940《新民主主义论》、1945七大《论联合政府》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道路和基本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艰难探索
1928.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基础
1930.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确立
内容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统一
三大法宝
《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到社的过度性社会
新民主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领导地位)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过渡)
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矛盾
土改基本完成(1952年底),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认识过程
有一举过渡到同时并举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改造
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教育农民
手工业
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说服教育、示范、国家帮助
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工业: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商业:委托经销、代销
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
干部入驻,半社会主义
全行业的公司合营
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9八大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4-5《论十大关系》
以苏为鉴,独立自主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国内:人民内部矛盾居于主导地位
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旧社会有根本不同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