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21-06-24 18:33:01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49.3《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新华社,中共首次提成“解放台湾”
1955.5周恩来第一届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争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适时提出“联蒋抵美”
金门炮战后,《搞台湾通报书》
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
1981.9叶九条
1982.12“一国两制”宪法保证
1985.3六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定为基本国策
成功实践
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
新形势下对台工作
1992“九二共识”
2005年3.4胡锦涛,四点意见,3.14《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31六点意见
习近平,四个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政治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同时反对美苏两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70年代,一条线
1982年,十二大,不结盟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和谐世界:民主、和睦、公正、包容
建设中特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根本目的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发展中特社的内在要求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是种特色事业建设者
民营科技的创业、技术人员,外企的管理技术、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自由职业
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关系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大陆范围,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
以外,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民族宗教政策
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任命军队
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现代化是军建的中心任务
正规化是重要基础
子主题
中特社领导核心
党对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共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八大提出,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发展
十三大前夕,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三大系统阐述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
十五大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十七大,两个没有变
十八大,三个没有变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981十一届六中,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三大,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增加“和谐”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9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是中特社的本质属性
社会 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坚持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必由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经济
经济理论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992年十四大,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13年十八大三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首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个有利于,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阴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经济新常态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主要特点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
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政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民主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主题:团结、民主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村民、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法治
子主题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目标: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目标: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文化
以马列、毛、邓、三、科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
和谐社会(十六大)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障和改善民主
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质
改进社会治理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体要求
核心:正确吹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体要求:梳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吧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梳理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