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
2017-12-08 09:46:4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考的艺术》梗概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思考的艺术
第一部分 你真了解思考吗?
第一章 发展你的思考
什么是思考
定义: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寻答案,是获取意义
特征:
是一种心理活动
具有目的性
我们能够控制它
思考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分析争议中
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且理解与问题有关的原则和概念
能思考,具备缜密的思维
职业生涯中
减少被裁员的风险
运用大脑和心智
思考是可以学习的
生理上
左右脑并用
心理上
产生阶段
判断阶段
两个阶段相辅相成
此阶段与创造性思考联系最为紧密
此阶段产生各种关于问题和争议的概念、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或者反应
方法:
先从许多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考虑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
在做出判断前产生许多想法
尝试不同寻常的想法
此阶段与批判性思考联系最为紧密
此阶段人们对产生的想法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且在适当的地方予以补充完善,并作出判断
测试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重要的区分
在有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不仅仅靠自己的直觉
判断自己的局限和倾向,检查思考的逻辑、方案的可操作性
对负面结果做出预期判断
完善和提炼自己的想法
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好的思考者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有效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习惯问题
最重要的目标
提高思考技能的愿望
学以致用的渴望
本书的结构
努力获得最大收益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
最有效率的时间点
适合自己的地点
有利于思考的环境条件
10、利用感觉
思考和感觉最恰当的关系是和谐的,而不是彼此排斥
感觉在问题解决和决策方面的作用是不可计量的
将有价值的感觉从庞杂的感觉中分离出来
11、学会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并不是像去阻止其他因素分散或者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而是当这些分散或者干扰我们注意力的因素产生时我们有能力去克服
意味着当我们的思维游离时,我们能够将注意力转向我们的思考目的和问题
12、应对挫折
13、让讨论有意义
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
讨论时的原则
提前做好准备
试着预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观点
考虑它们各自的优势、关系
合理的预期
很少有人轻易、快速的改变想法;所以不要为对方没有接受你的观点而失望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和感情用事
对讨论有贡献,但不能支配整个讨论
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言语举止
积极倾听
对这些引起分心的情况保持警觉并且抵制它们
努力进入发言者的心境中,理解他们说的每句话,并前后联系起来理解
当你意识到自己走神时,最好重新集中注意力
公正的判断
综合考虑观点的优缺点,而不是仅凭第一印象或最初的感觉
特别要关注那些你不熟悉或者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
忍住喊叫和插话的冲动
思考的初级策略
如果练习包含了一个待分析的陈述,仔细地再读它一遍,确保你已经明白它的意思。问一下自己“这段文字的表述清楚吗”,如果你确定的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想一想你的理由是什么,这往往就是你需要向听者做出的解释
如果一开始没看懂文字,不要一直盯着这些内容看。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
如果陈述所说不是事实,指出错误所在并解释这个错误是如何让陈述不成立的
如果陈述混淆了两个术语或观点,则区分它们,并指出混淆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陈述的结论只是可能结论中的一种,指出其他结论,并说明它们为何合理(或者更合理)
如果陈述或者部分陈述可以解释,就使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如果是对话,请带着不同的目的把它读上几遍
首先,阅读对话,从整体上理解对话的内容
其次,读每个人的评论,注意每个人思想的冰花和逻辑一致性程度
最后,读内在含义和假设,这些是没有直接陈述出来的想法,但可以通过直接陈述出来的话推导出来
第二章 建立基础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人具有自由选择的意志并做出行为决定
为什么要接受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观点
首先,只有当你承认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为行为的结果负责时,与之讨论道德问题才有意义
其次,只有承认个人或社会能改变其偏好或政策,我们才能与之讨论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只有承认你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详细认真思考可以发货作用,你才能学会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来处理问题
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真理是不可创造的
不再对真理产生困惑的简单办法:
将“真理”这个词留给问题的最终答案
更多地使用“信念”、“理论”、“当前的理解”等词语
什么是知道
本小节讨论的是
知道是什么,其关键是信息
知道如何做,其关键是程序和策略
衡量知道如何做或做的诀窍的标准不是了解内容与否,而是是否运用了技巧
知道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知道的内容会随着信息、知识面等等的改变而改变
知道的过程
通过3种方式来获取真实的知识:个人经验、观察、其他人的报道
通过记忆来存储信息
个人经验
优点
相对而言,是最可靠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我们不只收藏经验,还会将其与之前的经验对比,对它们进行分类、解读和评价,对它们做出假设
缺点
在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偏差,会让我们的经验有别于现实
我们的认知、理解不是被动接受的,会受到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所以他们很少能准确的反映现实
观察
通过观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我们往往戴着经验和信念的有色眼镜来观察世界,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整个理解过程
报道
来源广
以讹传讹,很容易扭曲事实
记忆的问题
一件事发生之后,经历一定的时间,记忆不再准确
暗示、事发时的态度、自己的预期、情绪性的偏见等等会引起记忆的失真
知道什么类型的知识最可靠
什么是意见
意见是极具个人化色彩的
人们对自己的意见有强烈的情感
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是正确的
人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这是错误的
表达喜好
指内在状态和偏好,本质上就是“我喜欢这个”和“我不喜欢那个”
表达判断
是对事情真相或行为是否明智的判断
事情的真相
行为是否明智
判断必须依赖于证据,只有在证据的证明下,判断才是明智的
理解原因和结果
定义:一个事件的发生引起了随后另一事件发生的现象
对于形成观点至关重要
常见错误
1、无中生有。本来没有这种因果关系而错以为存在这种因果关系
2、理解不够透彻。仅仅看到简单、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没有看到复杂和细微的因果关系
3、忽略人的因素。相信因果关系和物质力量有关,和人类事务无关
4个事实
A可以先于B发生,但是A不一定是B发生的原因。
引起错误的原因:忽略了巧合因素
原则:相关并不能验证因果
所以:为了建立一个因果关系,排除巧合是必要的,或者至少用一种有说服力的情况来反对这种巧合
并不是所有因果关系都是有力和必要的。
人类事务:人的情绪、思考过程等等非物质的
为了避免过度简单化,需要将物质和非物质的领域结合起来
所以并不是所有因果关系都是有力和必要的
人类事务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自由意志
人类行为难以预测,但不是无法预测
因为人们又自由意志,可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强大影响
自有意志本身也是影响结果的一个核心因素
因果关系往往是复杂的。
在调查中关心原因和结果
在时间上从最近的效果前推导最早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追溯到“根本”原因
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价值观判断”是正确且必须的
价值观判断是社会规范的基础
道德判断的基础
道德判断的基础不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也不是感觉、 欲望或偏好。
道德判断的最可靠的基础是人们又独立于任何政府和文化而存在的权利
只要一个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应该享有被尊重和不受干涉的权利。
道德判断的共同基础
人际关系创造出各种职责,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去这么做,否则我们都应该以履行这些职责为荣
某些理念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帮助人们去履行对他人的职责
人都倾向于选择有利于人的行动,结果可以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
情境改变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必须有效地处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职责或理念
获得检验道德问题的深度以及做出道德判断
遇到复杂的情境时,如何进行权衡判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责相互冲突时,问问自己哪一个是最重要的或是先出现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责相互冲突时,问问自己哪一个是最高的或最重要的
当有好有坏的多重结果存在时,问问自己哪个最重要
应对困境
遇到无法决策时
首先,将结果的好坏进行细分,数轴最好~最坏
然后,做对比,决定出哪个是更好,哪个是更差
第三章 拓宽视野
不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定义自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一切批评和忠告,也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信念就能成功,而是说你要知道自己的潜能要远远大于你自己所不知道的
如何变得有个性
想要变得独特,最重要的是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需要放弃对自身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文化适应
指融入社会(包括家庭、邻里、学校、宗教等)的过程
实现张扬个性的方法
步骤一:了解自己的思维
自己的思维受哪些因素、观念、态度等影响
它们是如何影响你的思维
步骤二:审视自己的思维、观念
各个方面的观念
为自己的观念找论据
与他人做对比,做到有据可证
步骤三:优化
有据可证
阻碍思考的习惯
坏习惯一:我是更好的
必须认识到:与自己相关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自我的延伸,承认这些事物的优越性也是对自身优越性的表达,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我们现在的观念、价值观、政治观和宗教信仰优于他人
阻碍我们的思维,破坏客观性,使我们更容易自我膨胀
坏习惯二:爱面子
必须认识到:
爱面子是我们保护自我形象的策略,一般发生于自己形象受到破坏之后
爱面子更危险的表达方式是合理化,合理化解释为什么“不去寻找真相而固守自己的观念”
推理与合理化的区别
推理
先验证了客观的论据,然后才有了自己的想法
合理化
先有了自己的观念,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念进行合理化论据
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加深错误的严重性
坏习惯三:拒绝改变
原因
懒惰,习惯某种方式之后,不再愿意接受新的方式,因为这样做会破坏常规
对传统的过度认可
害怕,对新事物、不知名的东西的恐惧
应该对每一种新观念进行足够充分的考证,不管新观念有多么奇怪,都应该给予相同的机会来考证
坏习惯四:从众
为了获得群体归属感或者害怕与他人不一致而对自己的言行不加思考地一味追随
有时候,我们更在乎别人怎样评价我们,而不太在乎到底什么是对的、真实而合理的
正确的方式:自己思考,而不去担心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子主题
坏习惯五:刻板印象
是概括化的极端形式,刻板印象是已被固话的不灵活、不合理的概括化
对事物、观念固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进行了事先分类,预先存储、预先决定和预先判断,阻碍了思维活动
造成对现实认知的扭曲
不容易被注意到
坏习惯六:自我欺骗
事物先前的状态并不能决定我们现在对它的观点
对自己坦诚,必须根据事实情况来选择那些能解决问题的信息,要客观公平的评价这些信息
克服坏习惯
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
未证明而形成的印象
未权衡而形成的印象
控制自己的感觉,先思考,再相信,让自己变得客观
第四章 做一个批判者
本章主旨:
如何分析和评估我们所获取的信息
如何判断该信息是否值得接受
批判性评价的界定
定义:
是对读到、听到、看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质问
评判标准:
观点是否准确与合理
用途:
当信息是用来说服他人时
进行重要的区分
是批判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区分人物和观点
人物
人的地位并不等于观点的对错
观点
伟人不一定全对,傻子也不一定全错
总结
控制自己对于人和事物的刻板印象,不依靠先验信息接收或拒绝某一观点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观点,你需要更仔细地听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观点,用更批判的方式倾听
要严格地批判论点的合理性,但仅限于针对论点的优缺点进行判断
区分审美和判断
审美
可以表达自己的个人喜好而不为其辩护
判断
必须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总结:
无论何时何人提出评判,你必须判断该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持
区分事实和解释
事实
针对的是客观事物,且是被客观证实或已被验证的事物
解释
针对的是意义或重要性的说明
混淆事实与解释,很难具有批判性意识
区分字面意思与反语
区分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影响人们对于观点的接受程度
在批判前需要努力区分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否深刻,是否有道理,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支持,论据是否合理
表达形式如何?是否易于接受
区分语言与现实
语言不等于现实
人的语言依赖于洞察力和观察力,因为没有一个群体对现实的所有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洞察力,所以没有一种语言适合表达所有的现实
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略读
选择性浏览书中部分内容和标题,获得对整本书的概览
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写的是什么主题
前言、绪论
作者对该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书中或文中主要部分(小标题)是什么
目录
作者的论据是什么
论据是什么类型的
读引言、标题、每个标题下的第一段、结论部分
反思
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
认同
为什么认同
不认同
为什么不认同,哪些观点使我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偏见或敌意
偏见的来源
有意识的偏见
对该问题持有严谨的想法,考虑与其相反的观点,明确更有说服力的支持信息,依靠先验的经验预先判断结论
正确做法
先抛开已有的观念,阅读作者的观点,验证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
无意识的偏见
未形成自己明确的、且经过验证的观点,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被灌输的观点
必须控制
阅读
加深和精炼你的理解
划重点、写下对于问题的思考
用自己的话,总结观点
回看标记的重要句子
合并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用自己的话完整写出,尽可能保持原有得词句和顺序,以避免曲解
用自己的语言,对作者提到的例子进行简短的注解
谨防曲解与过度简化
评价
作者用的术语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吗?
你决定用哪个意思?
作者是否使用了情绪化的语言来替代论据?
困扰
恐怖主义
强奸
审查机构
差异
多元文化
人权
家庭价值观
公正
授权
自由
自主
权利
选择
作者的例证与主题有关吗?
离题的不予考虑
作者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例证?
作者的例子是否典型和全面?
如果是科学研究
该研究是否被反复验证过?
如果是调查研究
如何组织和管理这项调查
样本量有多大
是否随机?
是否符合统计的原则
引用信息
引用的信息源现在还有吗?
是否变更、修正、被颠覆
专家权威可信吗?
引用专家的观点是否得到其他专家的赞同
是否有逻辑错误?
过度概括化
过度简化
在没有例证的情况下假设某事是真的
关于例证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偏向于某一观点
在评价某一文章或者书时,最合理的做法是,区分
同意哪些观点
反对哪些观点
不确定哪些观点
如何做出判断
如果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
确切的解释并论证你的立场,即说出为什么赞成或否定
如果作者的论证模棱两可,导致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反馈
可以说“这取决于。。。”,并继续作解释,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论据想冲突,且无法确定自己的确切立场
发现冲突,并解释为什么自己不能确定
批判性倾听的策略
倾听是更为情绪化的,且无法重来
将先验观念抛在一边
不抛开先验观念,则聆听的内容必受扭曲
先认清自己的先验观念
然后抛开
在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强烈变动时,时刻提醒自己
关注信息
别分心,在准备反驳或冲动时,要抵抗这些冲动,关注别人说了什么信息
确定核心观点和支持信息
讲话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他持有这种观点
评价信息,并表达你的判断
批判性观察的策略
图表
图表的设计有助于揭示其意义,也能歪曲信息,谨防过度装饰、简化设计
要依靠数据本身判断其意义,而不是依靠数据的形式
广告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激发情绪,而不是思维
几个问题
这个广告激发了我什么情绪
哪个词、哪个图片或哪个声音激发了这种情绪?或是什么人?我崇拜的名人?我嫉妒或同情的人?
表演
角色彼此间如何关联?
他们的个性特征对其关系有何影响?
故事的情节和线索是什么?是如何展开的
故事中特定的冲突是什么?冲突的核心是什么?
是什么环境影响了事件?
表演的主题或意义是什么?
关于人或生活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部分 充满创造力
人们在思考问题和争议时,须面对3个问题
在问题和争议演变为危机之前将它识别出来
用富有创造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众多解决方式进行评估并选出最佳方案
第五章 创新的过程
本章将澄清关于创造力的误解,阐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的特点,对创新的过程进行概述,并提供使用创造力潜能的方法
与创造力有关的重要真相
“做你自己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傻瓜的行为总是给予毫无知识的想象,学究则只凭借毫无想象力的知识进行活动。
富有创造力则将想象和知识合为一体
创造力并不要求具有特殊的才智或者高智商
服用药物无益于创造力
具有创造力并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特质
充满活力
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趣味性
充满勇气
更少顾及面子的问题,愿意面对不愉快的经验,并从中学习经验
足智多谋
解决问题时能有效行动,并将解决途径概念化
勤奋努力
不惧失败,全神贯注地思索问题,并富有竞争意识
独立性
寻求的不是他人对自己观念的认同,而是自己对观念的认同
应用创造力解决问题和争议
采用新方法
设计(修改)程序或系统
发明新事物
旧物新用
持续改进
发明或重新定义概念
创新过程的步骤
寻找挑战
创造力的本质是通过富有想象力、原创性、有效性的方式迎接挑战
描述问题或争议
目的:找到描述问题或争议的最佳方式
方法:用多种方式,多种角度描述问题或争议
研究问题或争议
目的:获取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或争议的必要信息
用经验和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新经验、观察、请教他人、或自己研究来获取新的信息
产生想法
目的:
产生足够多得想法,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或者有什么信仰
误区
将自己的想法限制在某个普通的、熟悉的范围内
过早地停止产生新想法
问题
你如何得知自己已经产生了一个有创意的想法?
你可以根据哪些特点把它和其他想法进行区分
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既是有想象力的,也必须是有效的
第六章 寻找挑战
综述:详细介绍如何寻找挑战
好奇心的重要性
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好奇心是如何丢失的
环境
重拾你的好奇心
向每一件你所看到的东西提问,并记录下这些问题
6种途径
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观察他人的生活
观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行为方式
看到事情不完美的一面
接受事物的不完美,不要抱怨,要意识到进步的空间
记下自己和他人的不满
不满是需求不被满足的信号
记下生活中的不满,但别让自己陷入自身或是他人负面情绪中
寻根溯源
对于任何新奇的场景保持机警,并用于探究
对暗示保持敏感
善用联想,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影响
在辩论中发现机遇
关注别人的论点、论据
完善自身的观点
第七章 表达问题或者争议
综述:如何识别问题、争议,并有效利用它们
如何区分问题和争议
是指那些不被接受的情况或者状态
解决问题——意味着找到最佳的行动方式
争议
在某种程度上不赞同的事件
解决争议——意味着找到最合理的方法
如何表达问题
怎么才能。。。?
如何表达争议
。。。是否(应该)。。。?
当问题演变成争议
马上进行澄清
提出问题和表达争议的准则
识别挑战
当情绪烦躁时、或对什么不满时,澄清当下情况,并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这些感受到底是从哪来的?
困扰自己的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个争议?
表达问题或争议
恰当地定义问题或争议
写下问题或争议
精炼你的表达
第八章 调查问题
综述:如何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研究
我们该寻找什么
解决或重新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
熟识的观点
常见的信息来源
目击者证词
目击者证词可信度不高
不能根据其表面价值而全盘接受,必要时要验证其正确性
未公开发表的报道
一定要谨慎验证这些未公开发表信息的准确性
公开发表的报道
有提供注释,有据可查的资料——找到原始材料,核对其准确性
未提供注释——可信度有所保留
专家观点
一般而言,专家的观点比其他来源的观点可信
在接受专家观点前
确认此专家在此问题所涉及的特定领域内的名望
他的观点是否被其他专家认同
实验
通过对实验程序的控制来验证假设,从而达到预测和解释现象或行为的效果
步骤
设定多个假设
设置变量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类型
实验室实验
优:更好地对环境和条件进行控制,排除干扰,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缺:人工干预强,实验者的动机和目标很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若能被其他研究者完全复制,则结果可信
田野实验(实地实验)
优:真实环境,结果较真实
缺:在干扰变数的处理上较差
只要被独立验证,则具有可信度
数据
数据的完整性,流通性,以及统计人员的声誉决定了数据的可信度
调查
样本的容量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问题是否表意清楚,无偏向
观察性研究
研究者既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旁观者
如何做,结论才能真实有效?
有足够的时间确保群体行为的普遍性
不影响到群体行为
不同群体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特异性
研究综述
对大量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充分达成一致和持有争论的论述和领域
最有价值并最值得信赖的信息
最好是将个人经验与其他经验相互结合
身边人的经验
与自身经验一样宝贵
注意
某些人对你更有帮助
例如:经常思考的人,心灵开放侃侃而谈的人
成功的提问并不仅仅依赖于你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更在于你倾听的意愿,以及对经验的开放程度和全身心的投入程度
多做笔记
图书馆
与专家交流之地
确定与你主题相关的所有标题,副标题
查阅能总览相关主题的百科全书
查阅年鉴
查阅索引
查阅电脑数据库,摘要
互联网
保持批判精神
必须认识到,专家也是人,也会犯错
新知识必须通过多年的沉淀,经历多个专家的验证才能成为知识
最好的方式:
找出不同权威人士观点的差别,同时针对每一个观点提出探索性问题,并比较他们的回答
避免剽窃
将他人的观点和用于据为己有
文章要基于研究而不是自己未形成的观点
不要将他人的观点据为己有
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将你的观点与参考文献分离,对于你查阅到的每一个来源的信息都记录下来源地
在阅读每一个信息来源是,请在写作过程中标注你想参考的观点
如果作者的观点引发了你的思考,记下来,并标注出来
写作时,通过巧妙的引用和改述,将借来的观点和语言写到你的文章中,同时对提出这些观点的作者表示称赞
决定到底是引用还是改述
当你觉得原作者的表述精准完美,改述会破坏原意,使表达力度减弱,这样才考虑引用
把作者的话变成你自己的语言
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
要构建自己的观点
将改述后和引用的材料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第九章 产生新想法
综述
创造性的想法不常有,所以明智的人在找到创造性想法之前都会产生很多想法
新想法的数量越多,则更可能产生好想法
概率上
思维也需要多用,越用越活
处理问题时,要回答“如何。。。。”
处理争议时,要回答
是什么
怎么样
应该怎么样
其他衍生问题
激发你的想象力
其实不是没有想象力,而是由于害怕别人的反应,而压抑自己与常规相悖的想法
如何激发想象力
加强常规反应
先想想大部分人是怎么想的,并记录下来,直到想不出来为止
然后想想大部分人不会怎么想的,记录下来,并尽可能往这方面多想一些
运用自由联想
发散思维,并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替代策略
运用类比
在不同的东西中找到一个或多个相似点
那些问题和争议与什么是相似的
需要博学
寻找不同寻常的组合
有时,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两种不常在一起的东西组合起来
将解决方法形象化
逆推法,先设想问题已经解决,并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最后再去寻找如何实现
建构正面和反面论点
写下正、反面论点
重点:由于自身的偏好。会导致建构观点时不公正,所以要多想想你并不认同的那个方面的观点
建构相关情境
根据观点,模拟多个相关情境
追求创意
创意不是天生的
实现创意的策略
不要把思维禁锢于之前的所思所想
在试图寻找解决方法时,把思维再延伸一点,比之前的想法更大胆一些
关注自己的边缘思维
保留判断
判断是思维的重要部分,但是急于判断很可能会扼杀好想法
在想法产生的阶段,不要进行判断,要尽可能的构想更多想法
扫除3个障碍
思考障碍
重点在于提出想法时要保留判断
陷入思考障碍时
回顾之前写下的那些想法,看看是否还能联想起什么
再看一下“激发想象力”的策略
加强非常规反应
自由联想
重新整理你的想法列表,并时刻关注整理过程中,自己的边缘想法
搁置问题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还有新想法
重新表述问题
模糊和混乱
回头看看你对问题和争议的表述
缺乏灵活性
特点:产生许多同类想法,不同想法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回头检查自己的思路,并且运用
构建情境
顿悟
发生于一段高强度思维之后的空闲时间
第三部分 保持批判性
第十章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评价那些已产生的想法,然后判断出不同想法的合理程度,并挑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后评价、改进这个方案或者观点
概述为
评价想法
判断合理性
对比、决策,挑选最佳
评价、优化方案
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事物是不完美的,都具有改善的空间
解决争议,并将问题落到实处
关注你自己的想法
常自省
责人必先责己
扫除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当你无视自己想法的不足时
告诉自己,虽然这个想法对于自己已经很好,但是我必须看到他不完美的地方,必须强迫自己检验一下这个想法
控制自我意识
利用好奇心
原因:人会无意识的重复之前的想法或行为
做法:
利用好奇心,多角度、深入思考
避免先入为主
认为什么事情都理所应当,并且希望事情会按照某个确定的方式发展
做法:谨慎预期
3个事实
多样性
了解你所面临的问题会争议的人,他们的想法不一定会和你一样,越是熟悉,就越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接受度
你想法中的一些瑕疵,会成为别人拒绝、抗拒、攻击的理由
传递性
自己清楚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别人也能听懂、理解你的想法
虽然你的想法能给人带来利益,但是别人并不一定就能理解并接受你的想法
改善你解决问题的方案
精益求精,让你的想法更有效、更可行、更有吸引力
询问并回答4个问题
方案具体化、落到实处
你的这个解决方案将如何实施?把所有步骤和重要细节列出来
多角度、深入思考
在实施这个解决方案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更好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换位思考
其他人可能找到什么样的理由来发对你的想法?若是这些反对有理,则如何修正方案?
如何说服他人
你需要向谁证明这一想法的优点?用怎么的展示方法说服他们?
细化你对于争议的立场
是指:不关注想法是否有效,而关注它是否合乎逻辑
如果仅仅是想法,不考虑任何行动的话
表述你的论点
表述你个人认为与此争议有关的、最合理的论点
说明为什么认为它最合理
检查你的想法的关联性、综合性、可靠性
检查你的想法中的瑕疵,例如:
自相矛盾
如果还需要实际行动,则
你采取什么行动?具体应该怎样实施?列出所有步骤以及重要细节
行动中会出现什么困难?客服他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第十一章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式
综述,本章学习
如何制定解决方法的具体细节
如何找到问题的缺点和新问题
如何完善你的解决方法
改进的3步骤
制定解决方法的细节
实施某事
步骤规划
具体如何一步步实施
人员指派
由谁来实施
进度安排
什么时候实施?(进度表、时间表)
地点
在哪里实施?
工具材料
5.1 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5.2 从哪里获取这些工具和材料
5.3 这些工具和材料如何运输?由谁运输?
5.4 这些工具和材料储存在哪里?
特殊要求
如果有的话,实施解决方法需要满足哪些特殊条件或要求?
制造某物
产品原理
产品如何运行?请详细介绍
具体情况
外观如何?
大小
形状
颜色
质地
其他细节
产品由什么材料制成
成本多少
营销
客户群体是谁?
该产品具体如何使用
该产品的使用者
是谁?
什么时候?
用在哪里?
该产品如何包装
物流存储
该产品如何运送
该产品如何储存
寻找缺点和新问题
最大的困难
弄清楚要寻找什么样的缺点和新问题
如何寻找它们
方法
核查一般性缺点
清晰性
解决方法是否难以理解
安全性
解决方法是否会给使用者或使用对象带来危险?
便捷性
解决方法是否难以使用或实施?
效率性
使用该解决方法是否会造成显著拖延
经济性
成本是否过高,以至于难以实施
简洁性
解决方法在设计或形式上是否存在不必要的复杂项目?
舒适性
使用起来是否舒服?
持久性
是否能长期有效,不出现故障
美感
解决方法是否被大多数人认为丑陋或没吸引力
兼容性
解决方法是否与任何其他需要共存的产品或程序存在冲突?
与竞争的解决方法做对比
考虑你的解决方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考虑你的解决方法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身体
精神
情感
智力
财务
完善
对于新的或是修正过的概念
改变术语
使其更简单、更易记、更抢眼
改变解释方式
使用不同的说明方式,如:类比
改变应用
将其应用于不同的情境或采用其他方式
对于新的或是修正过的程序、系统或服务
改变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步骤
改变实施者
改变实施的地点
改变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
改变获得工具或材料的来源
改变储存工具或材料的地点
改变所需要的条件
对于新的或改进过的产品
改变它的成分(制作材料)
改变它的使用方式
改变他的使用者、使用时间或使用地点
改变他的包装或运输方式
改变它的储存方式
第十二章 评价你的问题论证
综述:
学习如何在推理中识别并克服错误
分析两大错误
影响想法真实性的错误
影响推理质量的错误
介绍一种评价论证的分步方法
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通过检验单独陈述中前提和结论的准确性,就可以发现影响其真实性的错误
“不是/就是”思维
这种错误是指在实际上不只有两种选择的情境下相信只存在两种选择
如何克服:这决策前,有意识地寻找所有可能的观点
回避争议
主要表现形式:故意攻击持有不同观点的对方,以期待争议本身被忽略
如何克服:自省其身
过度泛化
是指接受了一个有效的观点,并将其扩展到合理的范围之外
谨慎使用“全”、“无”等等观点
简化没错,但是不能多度简化,否则将扭曲事实
如何克服:自省,看看你的陈述忽视了哪些重要的方面
双重标准
基于不同行为者或观点持有者,对同一个行为或观点做出不同判断
使用对比强烈的描述或分类——识别出双重标准
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是否合理
转移证明的负担
指做出一个判断后,要求对方证明这个观点时错误的
非理性诉求
影响有效性的错误
(本书仅关注)不合理结论
是指无法从前提逻辑推导出的结论
主要出现于假设推理(如果。。。,那么。。。)
需了解形式逻辑
隐藏的前提
有的前提条件是被隐藏起来的,须理解前后文、或暗示才能得出
识别复杂的论证
评价论证的步骤
尽可能清晰完整地陈述你的论证,确保识别了隐藏前提、复杂论证
检查论证的 真实性
如:影响真实性的7个错误
确保论证反映的是你调查的事实
正反面的观点和你之前构建的情境一致
检查论证的 有效性
推理过程是否合理
发现错误,修改论证
第十三章 完善你的争议解决方案
学习如何改进争议的解决方案
识别并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
这确定合理的观点后,如何展开行动
第一步 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如何采取行动?
是否需要分阶段采取行动
详细说明各个阶段
是否需要特殊程序
详细描述该程序
由谁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的人如何完成任务
行动的人是否需要培训?
如果需要
培训哪些内容
如何培训
何时
何人负责培训
何时采取行动
进度表
如何得到资助
是否宣传
第二步 识别和克服困难
检查常见的缺点
是否对使用者、或使用对象产生危害
便利性
计划是否难以实施
计划是否牵涉延期
是否花费过高
简易性
是否被不必要的复杂化
是否与其他本应相协调的其他程序冲突
合法性
道德性
是否违背道德准则
与其他竞争的计划做对比,取长补短
考虑在现有情况下,你的计划会有哪些变化,把这些变化列出来
考虑你的计划对人们的影响
第四部分 沟通想法
无法表达出来的想法是不成熟、不完善的想法
第十四章 说服他人
了解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你的观点
如何了解你的听众
预估他们的异议
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观点
认识到观点被拒绝的原因
这个观点不切实际
这个观点实现起来成本太高
这个观点不合法
这个观点违反道德
这个观点是没有效率的
这个观点没有可行性
这个观点破坏了常规程序
这个观点听起来很俗(看起来很丑、很乏味等)
这个观点挑战了常识
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了解你的听众
旨在确定听众对你要讲的主题
了解什么
不了解什么
原本的观点是什么
听众是否容易受公众错误概念的影响
让听众赞同你的观点的前提是:帮助他们认识原本错误的观点
你的听众是否思维狭窄
我的比你好
怕丢面子
抗拒改变
从众
刻板思维
自我欺骗
你的听众在重要的问题上是否会听得认真
确认哪些是容易被听众疏漏的,在这些地方进行更充分的解释
你的听众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上是否和你一样清晰
论述问题的多种理解方案
说明自己观点的优越性在哪里
你的听众是否认同你通过调查发现的事实
你的听众是否知道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否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这些方案
你对一个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越多,则越容易使自己的解决方案不被大部分人认同
最好的方式
让他们认识到其他方案的不足之处
无效性
无法轻易客服的特性
预估听众的反驳意见
目的
帮助自己分清哪些反驳时有理的,根据这些反驳来优化自己的方案
哪些反驳时站不住脚的,在演讲中直接作出回应
头脑风暴
列举所有可能被提到的反对理由,并记录下来
在列举时不要对自己的观点作出评价
想象对话
巧妙的表达你的观点
尊重你的听众
人习惯于被尊重自己的人说服
尊重无法伪装
所以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听众,听众才有可能被说服
暗示听众,自己对事不对人
暗示自己这些反对意见恰恰表明了这个话题的复杂性而非提出意见的人有什么毛病
从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开始话题
从熟悉的话题开始
充分估计听众会提的反对意见
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到你的解决方案比他们更好
不要回避反对意见
选择最为合适的语调
着重强调支持你观点的论据
最重要的是强调支持观点的论据,而不是观点
回应所有反驳意见
必须直接而巧妙地处理这些意见,确保演说不被打断,不影响到演说的流畅性
把握演说时机的重要性
由于听众的注意力、兴趣点、对观点的接受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要把握好气氛、时机
好时机的特征
听众注意并认识今日讨论的话题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则要先让大家了解这一事件,及其重要性
不应该有其他事情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听众应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聆听你的演说
听众最好没有接受其他的观点
如果听众有其他相悖的观点,则要先证明他们的观点是错的,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十五章 让写作和演讲变得更有效率
有效写作的特点
统一协调
先构建一个中心思想并尽早阐述出来
连贯一致
选择可辨识的模式加以遵循
重点突出
了解各个观点与中心思想的关联
将自己的观点按重要性排序
如何突出
给重点的观点腾出更多篇幅,即更为详细的阐述
给最重要的观点一个适当的位置
最重要的位置
结尾
次重要
开头
其他
中间
重复使用关键词或运用回声词
回声词不是通过重复关键词,二十通过简单的感官词来敲击心灵
拓展升华
详细阐述重要观点
例证
描述
定义
释义
写作的阶段渐进法
计划
先用概括、简洁的形式表达观点
整合观点
整理要用到的材料、论据,列出清单
选择布局
确定如何组织观点,以利于读者理解
5种常见形式
从结论到论据
从证据到结论
适合与辩驳哪些广为人知或根深蒂固的观点
从原因到结果
从结果到原因
重要性顺序
按最不重要——最重要的顺序
第二重要的放在首位,最重要的放在末尾
选择引言和结论
引言
提出突出问题,并讨论可能的答案
讲与观点相符合的小故事
引用名人名言,从而导入你的中心思想
提出一个你不同意的观点,由此导入你的观点
结论
根据内容提到的争议,提出一个可行方案
进一步阐述引言的观点,即回答引言提出的问题,或对引言的故事加以评论
利用新的引言来深化中心思想
描述一则新故事
但是,要确保这个故事能强化你的中心思想,且不带来新问题
阐述利弊
采纳你的观点有什么好处,不采纳有什么害处
简明扼要的进行统合,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赞同你的观点
记下哪些观点需要进行论证以及如何进行论证
找论据
提供事实性的细节,如:数据
描述人和事
引经据典,提供一篇文章或书的总结
引用名人、名家的观点
追溯历史
对真实或假设性事件简明或扩展地叙述
呈现字面或是深层次的含义
细化某一过程或程序
解释相似性或差异性的联系与区别
分析原因或产生的影响
评价某人的论点,并阐述其中的优缺点
草稿
修改
编辑
让模式引人入胜
让文字看起来很自然
力求简洁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让你的句子富于变化
重述对于引用
让文字生动起来
有效演讲的挑战
演讲的类型
记忆型(脱稿)
用手稿的(逐字朗读)
临场演讲(根据笔记、大纲来演讲)
即席演讲(完全没准备的)
组织你的材料
简明扼要,不超过整个演讲内容的10%~15%
主体
一般而言,中心观点应立即出现在引言之后
控制观点数,3~5个最佳
提出结论的方法
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行动
深化引言里的内容,即回答引言的问题、评价引言中的故事
讲述一个新故事
告诉听众为什么应该支持你的观点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