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__马原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02-03 11:59: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世界观:对世界的总体的看法和把握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包括上与下: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物质
定义
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最本质规定
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概念: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特点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
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
一维性
空间
三维性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1.社会的物质生活
2.政治生活
3.精神生活
2.政治生活
3.精神生活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
人脑的机能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表现
意识的起源
1.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社会历史的产物
2.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内容上客观
2.形式上主观
3.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形式上主观
3.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是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现
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看待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着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表现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
2.是与二元论对立的
3.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
4.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是与二元论对立的
3.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
4.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
概念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
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
条件性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
合乎历史前进方式、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
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内容: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人类的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
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
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与形式
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必然与偶然性
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现实性与可能性
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
概念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基本属性
对立属性
斗争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特点
无条件的、绝对的
体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统一属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特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
体现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和谐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特殊性
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稳定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积累过程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肯定因素
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
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
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论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
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根本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具体内容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批评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分析和综合
实质
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发展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
分析
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
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
抽象与具体
具体
感性的具体
对感性具体的否定就是抽象
思维的具体
抽象
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
模型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
战略思维能力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概念
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
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虚拟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是社会物质实践的派生形式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一)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活动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三项基本要素
主体
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三种基本形态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客体
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中介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物质性工具系统
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
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关系
最根本的关系
认识关系
认识过程
人们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价值关系
(二)实践在生活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从必然走向自由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素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存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普遍个人与历史人物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政治经济科学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期与再生产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