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书笔记
2018-02-28 14:02: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制作:@熊猫Robot
为什么读这本书?(背景)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天都有人试图改变你的认识与信念
被动接受别人观点?
主动形成自己观点?
批判性思维
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
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实际应用
对书籍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长尾理论是真理吗?
判断报告或者演说者的水平---郎咸平真的靠谱吗?
形成某个具体问题一种论证---房价真的一定跌吗?
就某个阅读任务写一篇论文---通胀时代如何理财?
进行高水平参与的课堂讨论---如何公正评价历史?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五项准备
1,改变思维
海绵式思维
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
淘金式思维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2,克服情感
我们所作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情感卷入的危险性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仅仅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
一个成功积极的学习者----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3,关注价值
批判有意义的问题
有价值
你是否同意开征房产税?我们现在买房是否合适?
无价值
她(他)为什么不再爱我了?地板黄色好还是褐色好看?
4,自我批判
弱势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美德,而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抵制和消灭与你观点不同的人!
强势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用于所有观点,包括我们自己强迫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们就能够自我欺骗和对别人的盲从!
5,反复练习
批判性思维需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学习:变得清醒也许更痛苦
放弃:像个傻子也许更开心
论题、结论和理由是什么
论题是什么: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
描述性论题: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准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是不是、是什么、多少、怎么样等。
实 例: 明年初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征收房产税谁是最大受益者?
规定性论题:指对什么该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应不应该、应该。
实 例:面对高房价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征收房产税?
如何找到论题?
有时候作者会直接告诉你论题是什么;有时候得从交流和其他会话的暗示中推断;有时候需要了解一下作者背景。
辨认论题时,需要抵制这种思想:陈述这个论题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其他都是错误的。
当论题没有直接描述出来,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到结论。
结论是什么:结论是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结论:有其他观点来支撑的观点。(观点:没有证据支撑的言论。)
结论是由逐步推断出来的,它起源于分析推理。
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批判性评价。
如何找到结论?
1. 问问论题是什么。因为结论是对论题的回应,知道论题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找到结论。
2. 寻找结论指示词。常见指示词:因此;表明;由此可知/得出;因此可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
3.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出现。
4.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5.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源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文章作者的背景是线索。
6. 问一问“所以呢”:当结论是含蓄的,需要我们自己得出结论本身。
理由是什么: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只有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才能判断一个结论的价值。
理性:用充分、恰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信念。
非理性:用猜疑、假设、污蔑来证明别人的无理。
如何找到理由?
1. 寻找理由的第一步:采取质疑的态度去接触每个论证。找到结论后,问问为什么作者相信这个观点。
2. 在确定一个人的推理结构时,应该把每一个支撑结论的观点当作理由,即使你根本不相信它实际上能为其结论提供多大的支撑。
3. 理由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原因/事实;鉴于;由一下材料支撑;因为证据是;研究显示。。。
结论+理由 → 论证
论证的特点
1. 论证必有其目的性。(人们展开论证的目的是希望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或按某些特定的方式行动)
2.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可依赖批判性思维来判定)
3.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的理由。
哪些语句意思不明确/有歧义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如何找准关键词?
1.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这里的关键词或短语在论题上下文语境里有不止一个意思可以解释得通。
2.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找出哪些词或短语在决定作者的理由能否支撑其结论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3.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一个词越抽象,越有可能做出多重解释。如责任、人权、侵犯。。。
4.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检查关键词有没有歧义
要改变的两个习惯
1. 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
2. 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
检测方法
将关键词的不同含义替换到推理论证的结构中,看看改变这个词的意思是否会对理由支撑结论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检查关键词的注意点
有时在字典找不到合适的定义,可从文章的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关键词的潜在含义,如果意思不明确,即有歧义。
一定要对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保持高度警惕!模棱两可的政治语言,如牺牲、公平、恐怖分子、改革......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
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必须找出这些假设。
四大特征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如此)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可能有一定欺骗性
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多维的,你并非只有一种价值观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价值观认同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在不同情境中你的价值观可能有不同的偏向
不同思想的人对同样的话题往往设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假设
一个批判性思考者在被说服之前,会要求论证者能提供一些解释来说明:为什么我应该接受隐含在论据中的你的价值观假设。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方法
检查作者的背景,尽量找出作者通常持有的价值倾向,但需要注意,并不是因为一个人身为某团体的一员,就一定会认同团体的特定价值取向;
注意作者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为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
反串,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
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
对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方法(通过填补缺少的那些联系来重建推理)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的鸿沟;(问: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假如这些理由都成立,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然是错误的?)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谬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常见的三种手段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是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如何找出谬误(步骤)
1. 找出结论和理由;
2.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作比较;
3. 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4. 问一下:如果理由成立,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找到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5. 问一下: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就可放到一边不管;
6. 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人身攻击谬误: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你怎么能相信他说的话?此人生活作风糜烂,你能指望他能谈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这个人是拿美国人钱的,你怎么能支持他的观点呢?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
如果我们同意开放负面新闻报道,那么报纸上一定都是负面消息,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我们同意甲方需求,那么一定会带来更多需求,进而导致项目延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某种方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假如你的软件还存在BUG,你就不应该推向市场我们不应该允许给妓女发放避孕套,因为这是鼓励卖淫
偷换概念谬误: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利用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前后偷换概念。
松下海尔等13家企业被取消家电下乡中标资格(是企业个别产品被取消,不是企业被取消)
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公众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的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就是合理的。
调查显示80%群众支持加薪,所以我们应该全国实施普涨工资应对通货膨胀。群众支持对贪官要判处死刑,所以贪官要判处死刑。小三该纳入刑罚,因为对已婚妇女的调查她们都支持立法处罚。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发改委专家表示一定程度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发展。专家表示房价高的背后推手是丈母娘。
诉诸情感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常见于广告、政治论辩和法庭论辩。
一种常见形式是恶语中伤,属于一种人身攻击,主要通过引起人们不好的感情联想的言辞来给人戴帽子,试图诋毁别人。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有人攻击一个立场的几个方面,一定要经常查看一下他是否公正全面的表现了这个立场。
我反对做产前B超检查,这些医生实际上想杀死有缺陷的生命。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以此来过度简化论题。
要么加班,要么降薪,否则我们无法度过难关。我要么迁就他,和他在一起,要么只能分手,我怎么这么命苦?
乱扣帽子谬误: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时间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揭示了这一事情。
你妈妈为什么最近脾气不好?她现在肯定是更年期了。她为什么喜欢哭?她有神经病。
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她有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儿童事业和环境保护,为这位女士投一票就是为公正、爱和平等投票。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为革命工作付出一辈子心血,他的卓越业绩、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承他的遗志呢?
转移话题谬误: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讨论日本的政治体制比我们的好,看看最近20年发展就知道了,我们前进,他们衰退。我不是告诉你要按时回家吃饭吗?你看你总是在责怪我!
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即结论由同一个结论来证明(只是表述不同)。
经济发展会推动股票上涨,因为在经济发展地区,股票都在上涨。我爱牛人们精辟观点,因为网络牛人观点犀利,不正值得信赖吗?
一厢情愿谬误:认为A“是什么”,因此A就“该是什么”。P132以偏概全谬误: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P143强求确定性谬误: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P165错误类比谬误: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不想关的不同点。P180
证据效力如何
支持一个看法的证据越多,这个看法的“事实性”(可信度、可靠性)也就越高。
对很多观点来说,没有足够的证据完全支持或驳倒它们,我们必须判断证据的优劣。
证据的可信度如何?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个观点?你拥有证据吗?
第二个问题:你的证据可信度多大?你如何知道它是真实?
8种主要的证据类型
直觉:当人说“常识告诉我们”或“我只知道这是真的”,他就在用直觉作为证据。
问 题:直觉是个人体验反映强烈个人偏好,其它人无法判断其可信度。对 策:谨慎使用,应当弄清楚由直觉得出的声明是否有其他类型证据的支持。典 例:常识告诉我们,房子是最保值的投资品。
个人经历:根据个人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体的结论,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问 题:个人经验不足以代表所有的经验。对 策:警惕把个人记忆深刻的经验当做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案 例:抽烟未必不长寿,我认识几个百岁老人都抽烟。
典型案例:不厌其烦又引人入胜的描绘或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或事件来证实某个结论。
案 例:湖南凤凰女被民警强奸,这充分说明警察队伍都是垃圾。 问 题:生动具体的案例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忽略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索其他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对 策:当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证明。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案例是否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反面典型?”
当事人证词:引述具体当事人(尤其名人)的话,来说明一个想法或某一产品是好是坏,或那些非比寻常的事情确实发生过,这些都基于他们的亲身经历。
案 例:商业信息、影视广告、书籍封底的各式推荐问 题:选择性,个人利益,当事人证词很少会提供足够信息作为判断基础,利用当事人公信力,更容易让我们相信。对 策:对当事人证词无需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出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或偏见。
专家意见:专家对特定的问题,比多数人了解更多的信息源。
案 例:电影评论家、科研人员、杂志问 题:专家的也会常常犯错误,而且专家内部常常意见不统一。专家的意见也可能存在偏见。对 策:谨慎对待专家观点,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专家的信息源来自哪里?是否可靠?
个人观察:一种有价值但不可信赖的证据,是许多日常推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案 例:在一起抢劫案中,一名目击证人说犯人手里拿着一把很大的手枪,其实犯人只是拿着一根木棍。问 题:人们倾向于看到或听到合乎自己意愿的东西,即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自己价值观、偏见、态度、期望的筛选。对 策:最可信的报道往往是基于最近得来的观察,并且是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且与观察事件没有有关的期望值或偏见。
研究报告:由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来系统的收集观察数据。
问 题:科学研究质量有高下,结论往往相互矛盾,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只能作为研究结果支持结论。对 策:认识到研究者的期望、态度、价值观和需要等使他们的提问,研究方法以及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存在偏差,特别要认识抽样调查偏差。
类比:用熟悉的事物来解释不熟悉的,假如一方面相似,则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
问 题:利用错误的类比推理煽动情绪。对 策:当被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与论题有关的相似之处,但没有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这样的类比才是强有力的。
有没有可替代原因
对于同样的证据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我们把那些不同的解释作为干扰性原因,比如解释房价上涨,物价上涨的种种观点。
很多类型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各种互相替代的原因来加以解释
不同的干扰性原因单独看往往都看似合理,也都能就一个结果发生的原因提供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干扰性原因带来的常见性错误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
案 例:因为银行进入加息通道,所以房价一定会跌。分 析:房价下跌因素很多,除了金融因素,还有同期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投资风险偏好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因素变动并不能导致结论成立。
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案 例:统计100名女性工作者研究表明:容易生气的女人免疫系统就容易受到伤害。分 析:答案也许是免疫系统容易受到伤害的女人常常因为觉得疲惫而更容易生气。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案 例:统计100名女性工作者研究表明容易生气的女人免疫系统就容易受到伤害。分 析:也许容易产生敌意和免疫系统不好都是因为这群调查对象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许是其它原因(比如高强度加班)导致某些女人容易生气同时免疫系统受到伤害。 两件事相关性很强并不能等于可以证明他们有因果关系。
事后归因谬误: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案 例:每次播放郑少秋拍摄的电影,比如《大时代》,香港股市就下跌。所以存在“丁蟹效应”。分 析:丁蟹效应是典型的事后归因,在人分析自己的错误过程中常常会犯这种错误。
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看起来非常动人,因为数字让证据显得非常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但是,统计数据能,并且经常会,撒谎。
统计数据的骗局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中国估计有6750万套空置房。(来源出处不可查)今年物价肯定涨了3倍以上!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假如要使平均收入较高,就应该用算术平均数,而不是中数或者众数这样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中数和众数是更符合实际感受的计算方法)。
案例:我单位人均工资收入增长较快(也许只是领导收入增加较快)
结论与证据不相符合:用正确的数据证明错误的结论
每1000名消费者中,只有5个人投诉对服务不满意,因此证明这项服务质量很好。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因为国际油价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目前的国际油价离2008年150美元高位还有相当距离,那个时候可没提这个理由)
借助遗漏的信息撒谎
新的汰渍洗衣粉洗衣效率提高了30%(是和谁对比?也许其它产品更高)现在小区治安越来越糟糕,恶性犯罪率增加了400%(也许绝对数量只是从1起增加到4起,而入住人口增加了10倍)截至2008年,我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没有告诉你大部分是人工林,改成树林覆盖率更好)
使用相对值类数据来描述风险减少可能具有欺骗性
治疗方案X将使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减少20%(也许本来发作风险就不足5%,减少20%也只是到4%)本系统能使项目成本降低5%(也许就是1000元钱)
评估数据时的一些线索
1. 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
2. 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
3. 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你要特别当心。
4. 先不去看作者或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5. 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这结论和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不一致,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6. 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哪些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举例:广告
多数医生给头痛患者开处方时都选用“止痛灵”;
目的:说服你更多地购买所宣传的产品
也许遗漏的信息
生产“止痛灵”的公司给医院的折扣更多
向医院提供免费试用品
邀请使用其产品的医生旅游
。。。。。。
如何寻找被遗漏的信息
常见的反驳论证:
反对的人会提供怎样的理由?有没有研究和所说的研究相冲突?有没有权威人士的观点被省掉,或支持论证对立面的类比被省略掉?
遗漏掉的定义
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论证又怎样的不同?
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
不同的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处理这一论题的不同方法?从与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出发会产生怎样的论证?
论证中所指“事实”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可靠?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调查细节
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访谈研究得来的结果和书面问卷调查得来的结果可能有怎样的不同?实验室实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更丰富的结果?
遗漏掉的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或数据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或反对的结果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预测的失误。
我们需要注意被强调的行动的潜在/长期负面后果是什么。
什么结论是合理的?
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二分式思维方法(对与错、非黑即白)
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种可能的答案。
过渡限制我们的视野而破坏了推理的进程
辨认被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努力找出从理由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一组理由并非只能推导出一个结论)
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重新将论题表述为 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通过鉴别几个合理的结论,你可以确定是否有一个你认可的结论。 这是决定你接受还是反对作者结论的最后一步。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