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2022-01-21 13:22:42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前言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 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
1、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2、《尚书》
《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
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春秋》
1、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 简史,
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 称。
其所以名为“春秋”,是取春秋代序 为一年的意思,后来就成为纪年史的专名。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 简史,
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 称。
其所以名为“春秋”,是取春秋代序 为一年的意思,后来就成为纪年史的专名。
2、作者
历来认为,孔子是这部《春秋》的作者。《孟子·滕文公下》说:
“世衰道微,邪说 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司马迁也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历来认为,孔子是这部《春秋》的作者。《孟子·滕文公下》说:
“世衰道微,邪说 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司马迁也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3、内容及思想
《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
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孔子:“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 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
《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
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孔子:“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 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
4、春秋笔法
《春秋》的语言简练、准确,用词谨严。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春秋》的语言简洁而谨严,同时它的含意又极为富赡,作者的思想倾向皆蕴含其中 。
这种“一字见义”、“一字褒贬”的 语言特点,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
《春秋》的语言简练、准确,用词谨严。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春秋》的语言简洁而谨严,同时它的含意又极为富赡,作者的思想倾向皆蕴含其中 。
这种“一字见义”、“一字褒贬”的 语言特点,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
第二节
《左传》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春秋古文》等。
是我国 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 散文的典范。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不 少新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阶段。
是我国 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 散文的典范。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不 少新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阶段。
1、作者
1、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持此说)
古本《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
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
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 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 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左 传》不传《春秋》。(唐赵匡首次提出、王安石、朱熹等持此说)
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等持 此说)
2、《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 梁传》
“《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 (《朱 子语类》)
3、《左传》的思想倾向-鲜明的儒家思想
季梁:“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桓公十六年);
子产:“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
师旷:“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
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 十四年)
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 十四年)
4、《左传》的文学成就
1、《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中盛赞《左传》“叙 事全由自己剪裁”,
并详加论析:“其中有正叙, 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
有 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 之法)
并详加论析:“其中有正叙, 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
有 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 之法)
刘熙载:“《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 板者活之,
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 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 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2、《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
3、《左传》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
《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厚实。
《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 和大夫辞令
《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 和大夫辞令
刘知几《史通·申左》:“寻《左氏》载诸大 夫词令、行人应答,
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左传》作品选讲
1、《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 1、相关背景介绍
• 2、解析
• 3、艺术特色
• (1)结构完整紧凑,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 记叙得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
• (2)精彩的外交辞令(全文的重点和精粹所在)
• 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 2、解析
• 3、艺术特色
• (1)结构完整紧凑,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 记叙得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
• (2)精彩的外交辞令(全文的重点和精粹所在)
• 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2、《秦晋殽之战》
• 1、相关背景介绍 • 2、解析
《秦晋殽之战》
• 3、艺术特色
• (1)构思精巧,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浑然
一体。
• (2)成功刻画了几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蹇叔:忠诚倔强、有政治远见 秦穆公:专横气盛但能 自责改过
• 先轸:耿直粗犷,深谋远虑 弦高:赤心为国、灵活机智
• (3)精彩的外交辞令
• 弦高犒师:语意双关,弦外有音
• 皇武子辞杞子:旁敲侧击,外柔内刚
• 孟明视谢赐:绵里藏针,话中有刺
• 这些隽永含蓄的精彩辞令,表现出春秋时期 外交家们思维敏捷、善于应酬的本领。
《秦晋殽之战》
• 3、艺术特色
• (1)构思精巧,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浑然
一体。
• (2)成功刻画了几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蹇叔:忠诚倔强、有政治远见 秦穆公:专横气盛但能 自责改过
• 先轸:耿直粗犷,深谋远虑 弦高:赤心为国、灵活机智
• (3)精彩的外交辞令
• 弦高犒师:语意双关,弦外有音
• 皇武子辞杞子:旁敲侧击,外柔内刚
• 孟明视谢赐:绵里藏针,话中有刺
• 这些隽永含蓄的精彩辞令,表现出春秋时期 外交家们思维敏捷、善于应酬的本领。
第三节
《国语》
《国语》
1、体例及作者
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史记·太史公自序》)“《国语》十三篇,
左丘 明撰”(《汉书· 艺文志》);但从西晋开始,有人对此 提出怀疑,唐宋明清继续争论。直到今天,各种意见依然 存在分歧。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史记·太史公自序》)“《国语》十三篇,
左丘 明撰”(《汉书· 艺文志》);但从西晋开始,有人对此 提出怀疑,唐宋明清继续争论。直到今天,各种意见依然 存在分歧。
2、思想倾向
《国语》的思想基本上体现的仍是儒家思想,"重民"、"尚礼"、"崇德"是其主要表现
3、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国语》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1、《国语》虽然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
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2、《国语》的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
既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的凝练含蓄。
既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的凝练含蓄。
3、长于对话。如: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 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 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 食。
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 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 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 食。
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作品选讲
《邵公谏弭谤》
• 1、背景介绍
• 2、具体讲析
• 3、艺术特色
• (1)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重在议论。(既突出
• 重点又结构完整)
• (2)论证手法丰富(比喻说理、史实说理、严密 的逻辑推理等)
• (3)语言古朴精练,精警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
• 2、具体讲析
• 3、艺术特色
• (1)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重在议论。(既突出
• 重点又结构完整)
• (2)论证手法丰富(比喻说理、史实说理、严密 的逻辑推理等)
• (3)语言古朴精练,精警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
第四节
《战国策》
《战国策》
1、体例、作者及成书
1、体例
《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
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
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
2、成书情况
刘向《战国策叙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 《国事》,
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
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
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3、作者
关于《战国策》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战国时人作
2、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
3、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蒯通)之手
2、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间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
政治观上: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以智服人)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
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人生观上: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
如:苏秦得意还乡之时的一番感慨:“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 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秦策 一·苏秦始将连横》)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秦策 一·苏秦始将连横》)
张仪也亮出了“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 朝也”的观点。
《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战国策》的进步思想
1、反映了民本思想
2、有明显的"贵士"倾向
附:有关"士"的介绍
钱穆《国史新论》之《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
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
钱穆《国史新论》之《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
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
3、《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
4、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给与了充分肯定
3、文学成就
1、出色的人物塑造
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外貌描写))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外貌描写))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2、机制灵活的论说方法
《战国策》的文章,许多是当时游说之辞的记录。
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春秋时期的从容辞令的行人,演变而为剧谈雄辩的说士。
不少文章,观察敏锐,见解深刻,方式巧妙,语言机敏,一直被认为是古典散文中的典范。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赵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策一》)
明人钟惺说:"左师悟太后,不当从言语上看,全在举止进退有关目,有节奏,
一段迂态闲情,与事全不相沾,而意思正自婉入。
又妙在从老妇人情性中体贴探讨,使人不觉入其彀中。"(《周文归》引)
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春秋时期的从容辞令的行人,演变而为剧谈雄辩的说士。
不少文章,观察敏锐,见解深刻,方式巧妙,语言机敏,一直被认为是古典散文中的典范。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赵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策一》)
明人钟惺说:"左师悟太后,不当从言语上看,全在举止进退有关目,有节奏,
一段迂态闲情,与事全不相沾,而意思正自婉入。
又妙在从老妇人情性中体贴探讨,使人不觉入其彀中。"(《周文归》引)
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
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辩丽橫肆"、具体表现为:铺张扬厉、生动形象。
1、敷张扬厉
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
最值得注意的是铺陈、排比和夸饰的熟练运用。
最值得注意的是铺陈、排比和夸饰的熟练运用。
2、形象生动
战国策士为达到游说目的,还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道理,
其手法就是巧于比喻和善用寓言。
其手法就是巧于比喻和善用寓言。
作品选讲
《苏秦始将连横》
• 1、背景材料介绍
• 2、全文串讲
• 本文记述了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 要事迹。
• 3、艺术特点
• (1)语言凌厉,气势咄咄逼人(敷张扬厉)。
• (2)成功刻画了一位纵横家的典型代表—苏秦
• 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躬身自省和高度的自信;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
• (言行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 2、全文串讲
• 本文记述了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 要事迹。
• 3、艺术特点
• (1)语言凌厉,气势咄咄逼人(敷张扬厉)。
• (2)成功刻画了一位纵横家的典型代表—苏秦
• 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躬身自省和高度的自信;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
• (言行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子主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