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先秦-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2022-01-21 13:23:18 8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 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语涉神话传说时代 事,难以稽考。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 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荆蛮”(也称 “楚蛮”)之地。周成王时,封芈氏后人熊绎 于楚蛮,为楚子,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 始立为国。春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 年(前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 熊赀( zi)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 为独霸南方的大国。
楚以“蛮夷”自称,中原人也称之为“南蛮”、 “荆蛮”。楚文化除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 不可分割的联系外,其变异性极为突出,无论在 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服饰、制度、语言、 音乐等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特别在宗教方面,“信巫 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1、楚国与楚文化简介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 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它“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 《翼骚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 宋诸作以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楚辞的定义
(1)从楚辞的内容及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信鬼祀神而崇奉巫风的习俗(宗教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 (2)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关系。• 《论语·微子》所记《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孟子·离娄上》所记《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刘向《说苑·善说》篇中所载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zi)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
(3)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楚辞的产生有着重要的 作用。• A、《诗经》的影响• 《橘颂》、《天问》篇基本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加以重叠而成,《诗经》的比兴手法也为楚辞所继承并发展。) • 皮锡瑞:“《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惟屈子楚辞”(《经学通论》)• B、在形式方面,楚辞也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的游说之风的浸染。• 无论从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 还是从接近口语的虚词之运用,对楚辞体的形成发展都有 启发和推动意义。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作为一代文学标志的楚辞,正是屈原根植于楚文化的沃土,沐浴中原文化之风,吸取了楚国民间文学的营养,而“自铸伟辞”的天才创造。
2、楚辞产生的文化渊源
2、楚辞的产生
第一节楚文化与楚辞
生平: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思想(主要是其政治思想):• 屈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其“美政”理想。 具体表现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 颇”(《离骚》)。• 屈原美政理想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 想。如: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创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的楚辞作品 共25篇,现比较确定的有:《离骚》、 《天问》、《九歌》(11篇)、《九章》 (9篇)和《招魂》,共23篇,《卜居》、 《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 有争议。
1、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它以深刻的思 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 诗歌史上的一块丰碑。• 《离骚》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 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 冲突。•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 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
• 1、《离骚》解题• (1)遭受忧患之意。•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2)离别的忧愁。•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经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经,以风谏君也。” • (3)牢骚之意。• 游国恩先生认为:从音乐上来说,《离骚》与《劳商》“同实而异 名”,亦是楚歌曲名。从意义方面来说,“离骚”二字又有牢骚不平 的意思。(《楚辞论文集》) • 2、创作时间• 3、《离骚》思想内容(情感内涵)• (1)“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2)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 (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王逸《楚辞章句序》:“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士也!”
• (1)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灵均”)• 诗人以自己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 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高贵的家世,奇特的诞 生,非凡的气度,美好的品格,高尚的志趣,缤 纷的服饰,独特的爱好,凸现了“灵均”形象的 超群拔俗。• 诗人倾注满腔心血所塑造的这一主人公形象,成 为后世人们景仰、敬慕的崇高典型。
(2)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首先,使我们炫神夺目的是出现在诗中的无比神奇的神 话世界。诗人为了写心抒情,从古代流传着的大量神话 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然后通过自己奔腾不羁的想 象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 丽的画面。其想象之大胆,构思之奇特,幻想之丰富, 古今罕有。• 那些故事在诗中并不是一般地当做什么“典故”来使用, 那些神话中的神灵与神物,是作为活生生的形象参与着 诗人神游天国的活动。• 对神话的撷取和运用,是屈骚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其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来源。
(3)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在《离骚》中,在《离骚》中,还有一个奇异而 绚丽多彩的“香草美人”的世界。出现了一系列 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的意象。• 这种“美人香草”式的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 《诗》中的所谓“比兴”之义。它开始把物与我、 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 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 与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 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融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 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并将其进一步联系起来 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从而极大地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张力。
(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 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后人称之为“骚体”。并扩大了结构,增 加了容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离骚》大量吸收富有地方特色的楚地方 言口语入诗,显示了新的风采。至于“兮” 字的运用,则更引人注目,可说是“骚体” 的标志之一。
4、《离骚》的艺术成就
2、《离骚》
• 1、《九歌》相关情况介绍•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 工创作而成的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九歌》 是组诗,共有11篇 。• 2、《九歌》的内容• 3、《九歌》的形式特点• 《九歌》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表演性,融歌、乐、 舞三者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的萌芽。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就称《九歌》:“盖后世戏剧之萌芽”
• (1)神奇而亲切的神灵形象的塑造• 其衣着佩饰异常华美:• 华采衣兮若英(《云中君》)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大司 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东君》) 被薜荔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蘅 (《山鬼》)• 其居所高雅馨香:• 芳菲菲兮满堂(《东皇太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合百草 兮实庭,建芳馨兮廡门。(《湘夫人》)• 其风姿仪容,飘渺绰约:• 美要眇兮宜修(《湘君》)•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 • 鲜明的人格特征:•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东君》)•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君》)•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 命》)•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大司命》)
(2)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明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貁(you)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 鬼》)
(3)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韵味悠长
4、《九歌》的艺术特色
3、《九歌》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又一组抒情诗歌的 总称,包括九篇作品。
朱熹《楚辞集注》中说:“屈原既放,思 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九章》在思想内容上与《离骚》大体相 近,反复抒写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但在 表现手法上与《离骚》有所不同:多直抒 胸臆,文笔比较朴素,想象夸饰成分极少, 显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而《离骚》 则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橘颂》在《九章》中是一首内容和风格 比较特殊的诗,是后世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4、《九章》
《天问》是一首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诗。全诗 三百五十馀句,一千五百多字。
“其创格奇、设问奇、穷幽极渺奇、不伦不类奇、 不经不典奇。一支笔排出八门六花,堂堂井井, 转使读者没寻绪处,大奇大奇!然不得其解,便 是大闷事”(清夏大霖《屈骚心印》)
5、《天问》
《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 《哀郢》,悲其志”
6、《招魂》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都(今湖北宜昌)人。大约 生于楚怀王十年(前319)前后。宋玉早年曾师事屈原,与唐勒、景差同辈。宋玉出身低微,有才学而不能从俗。主要活动于顷襄王时期一生是很不得志的。约卒于顷襄王末年,年约六十。• 宋玉的作品,就其可靠性和重要性而言,有楚辞 体作品《九辨》和以赋名篇的《风赋》、《高唐 赋》、《神女赋》等。
1、宋玉的生平和创作
《九辨》也是当时流传在楚地的古乐曲名称,且与屈原《离骚》一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王夫之《楚辞通释》:“此章以秋容状逐臣之心, 清孑相若也,寂寞相若也,惨栗相若也,迟暮相 若也。《九辨》之哀,此章为最,不待详言所以 怨,而怨自深矣。”
从而铸成了“宋玉悲秋”的典故,并对后世文人 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历代“悲秋”主题的滥 觞。
2、《九辩》
1、《风赋》三、宋玉的赋体作品• 2、《高唐赋》和《神女赋》• 这两篇赋相互联结而又相对独立。《高唐 赋》主要写神女所居的环境,着重铺写了 巫山的景观;《神女赋》则集中写神女的 来去和神态风姿,是两篇难得的美文。• 此外,《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等都是历代传颂的名篇。
3、宋玉的赋体作品
第三节宋玉和其他楚辞作家
第一编-先秦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