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七章-五言诗及古诗十九首
2022-01-21 13:26:14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的起源
钟嵘《诗品·序》:“(四言诗)每苦事繁
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
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一、简介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之名,始见于梁昭明太子 萧统所编的《文选》。它是东汉一群无名 作家的作品,都是完整的五言,是在汉代 民歌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代表了汉代文 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之名,始见于梁昭明太子 萧统所编的《文选》。它是东汉一群无名 作家的作品,都是完整的五言,是在汉代 民歌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代表了汉代文 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游子 思妇的万般情怀
• 沈德潜《说诗啐语》:“《古诗十九首》 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 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十九首》所以成 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 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 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 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 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不复知其乐,乍一别离, 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十九首》 难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 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 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者而言不能尽,故特推 《十九首》以为极致。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
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我认为,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或
者也可以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
因为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
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
足而感到失意;每一个人都会对人生的无常怀有
恐惧和忧虑之心。而《古诗十九首》就正是围绕
着这三种基本的感情绕圈子。
总而言之,《古诗十九首》抒发了当时人的生命 意识,写出了人的觉醒。即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 人与诗的觉醒,对生命作深层的思考,觉悟到天 地的无序,社会的混沌,人的脆弱,以及人生短 促、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世俗的层面,则直白地 反映了世态炎凉和下层知识分子不遇的种种悲慨 之情。表现了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仍,国势的 衰微,文士游宦天涯,思妇不甘寂寞,由此带来 以夫妇生离、兄弟死别、朋友之间契阔相思为基 调的歌唱。《古诗十九首》中人的觉醒,诗的觉 醒,是整个建安时期“人的自觉”、“文的自觉” 的前奏,是“文的自觉”的启始阶段。
• 沈德潜《说诗啐语》:“《古诗十九首》 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 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十九首》所以成 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 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 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 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 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不复知其乐,乍一别离, 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十九首》 难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 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 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者而言不能尽,故特推 《十九首》以为极致。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
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我认为,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或
者也可以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
因为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
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
足而感到失意;每一个人都会对人生的无常怀有
恐惧和忧虑之心。而《古诗十九首》就正是围绕
着这三种基本的感情绕圈子。
总而言之,《古诗十九首》抒发了当时人的生命 意识,写出了人的觉醒。即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 人与诗的觉醒,对生命作深层的思考,觉悟到天 地的无序,社会的混沌,人的脆弱,以及人生短 促、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世俗的层面,则直白地 反映了世态炎凉和下层知识分子不遇的种种悲慨 之情。表现了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仍,国势的 衰微,文士游宦天涯,思妇不甘寂寞,由此带来 以夫妇生离、兄弟死别、朋友之间契阔相思为基 调的歌唱。《古诗十九首》中人的觉醒,诗的觉 醒,是整个建安时期“人的自觉”、“文的自觉” 的前奏,是“文的自觉”的启始阶段。
一、长于抒情
• •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其抒情手法,一是擅长融情入景,寓景
于情,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 •
二是善于运用比兴来抒发感情 : “兔丝 附女萝” (《冉冉孤生竹》)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回车驾言 迈》)
“胡马依北风,月鸟巢南枝” “浮云蔽白日”, (《行行重行行》)
二、语言浅近自然,明白晓畅,意蕴丰厚 • 明·谢榛《四溟诗话》 (卷三) :“《古诗
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
友说家常话。”
•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为“五言之冠 冕”。
• 明·胡应麟《诗薮》赞其:“兴象玲珑,意致 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 •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其抒情手法,一是擅长融情入景,寓景
于情,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 •
二是善于运用比兴来抒发感情 : “兔丝 附女萝” (《冉冉孤生竹》)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回车驾言 迈》)
“胡马依北风,月鸟巢南枝” “浮云蔽白日”, (《行行重行行》)
二、语言浅近自然,明白晓畅,意蕴丰厚 • 明·谢榛《四溟诗话》 (卷三) :“《古诗
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
友说家常话。”
•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为“五言之冠 冕”。
• 明·胡应麟《诗薮》赞其:“兴象玲珑,意致 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古诗十九首》 作品讲解
《行行重行行》
• 1.解题
• 这首诗是萧统《昭明文选》所选《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 首,是一首思妇诗。它以思妇的口吻抒写了妻子对远行在 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 2、艺术特色
• (1)诗歌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曲折。
• (2)诗歌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
• 胡应麟评曰:“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愴于和平。意愈浅愈 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 薮》)
• 1.解题
• 这首诗是萧统《昭明文选》所选《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 首,是一首思妇诗。它以思妇的口吻抒写了妻子对远行在 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 2、艺术特色
• (1)诗歌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曲折。
• (2)诗歌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
• 胡应麟评曰:“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愴于和平。意愈浅愈 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 薮》)
《迢迢牵牛星》
1、解题
•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 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 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 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开始 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 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 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 最明确的记载。
•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
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
型了。
•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 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 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 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开始 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 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 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 最明确的记载。
•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
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
型了。
• 2、艺术特色:
• (1)想象丰富(对织女形象和心灵的刻画)
• (2)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 (3)叠字词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和音乐性
• (1)想象丰富(对织女形象和心灵的刻画)
• (2)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 (3)叠字词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和音乐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