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2021-10-13 13:59:30 8 举报
AI智能生成
逻辑思维入门级书籍,可以学到如下知识点: 一套基础的推理框架; 尝试跳出框框思考问题; 基础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基础的推理步骤; 一些高级的逻辑推理工具; 50条推理法则;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如何进行论述分析
什么是论述
一个有论据支撑的观点或陈述
一些基本定义:
论点:指作者或演讲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论据:包括作者或演讲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举出的事实、例子、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关键假设:作者或演讲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通常是一个过程),一般用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黏合剂;
论点:指作者或演讲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论据:包括作者或演讲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举出的事实、例子、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关键假设:作者或演讲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通常是一个过程),一般用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黏合剂;
分析论述
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
- 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
当2个或多个事物拥有某些相似点,人们就会将其进行对比,并假设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相似;
经典场景:- 小白鼠实验,会很容易类比到人类身上;
- 性格上的类比,比如说这两父子很像;
- 代表性假设漏洞;
以偏概全,得看使用的例子是否可以代表整个群体;
所选的样本不能在质和量上都能代表整体; - “好证据”假设漏洞;
不经验证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证据有效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漏洞;
主观、不具代表性、不精确的论据会弱化论述; - 因果假设漏洞;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认定一件事会导致另外一件事时,往往容易犯这个错误; - 实施假设漏洞;
当我们没有预料到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瓶颈,或者,
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计划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落实时,容易犯这个错误;
如何找出比较和类比假设的漏洞:
- 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该类比推理自然不攻自破;
- 找出两者的相似点,该类比推理便会弱化;
如何找出代表性假设漏洞?
看样本的数量;样本的数量必须足够大;
看样本的多样性和随机性;
看样本是否来自整体;
看样本的数量;样本的数量必须足够大;
看样本的多样性和随机性;
看样本是否来自整体;
如何避免“好证据”假设漏洞:
保持客观,列出所有与手头问题相关的证据;
警惕自己的喜厌好恶,警惕那些不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
保持客观,列出所有与手头问题相关的证据;
警惕自己的喜厌好恶,警惕那些不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
如何判断因果假设:
1、判断两件事是否有关系?
2、如有关系,再确定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事件?
2.1、如果是相关事件,还需判断二者关联度是高还是低?(纯粹巧合、相关度很低还是高度相关?)
2.2、如果是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是正向因果、替代性因果,还是反向因果?
补充说明:
1、判断两件事是否有关系?
2、如有关系,再确定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事件?
2.1、如果是相关事件,还需判断二者关联度是高还是低?(纯粹巧合、相关度很低还是高度相关?)
2.2、如果是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是正向因果、替代性因果,还是反向因果?
补充说明:
- 高度相关不代表一定有因果关系;如个子高的人容易成为NBA球员,是因为绝大多数球员个子都比较高,所以高度相关,但不代表NBA所有人都是高个子;
- 正向因果相关,是一些物理规律、规则等等,比如万有引力;
- 替代性因果相关,一个事件的发生,除了显而易见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也就是其他原因被显而易见的原因给替代,展示给人们;
- 反向因果,两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有点说不清楚,又互相影响;
为什么计划不一定会变成现实?
- 做计划的人或机构没有动力、欲望、毅力去做这件事;
- 能读书而不读书的人,跟不能读书的人其实没什么不同;
- 有能力做一件事并不意味着就会去做这件事;
- 能力和行动完全是两回事;
- 做计划的人或机构,缺少必要的技能来执行计划;
- 做计划的人或机构,没有机会或经济实力去执行计划;
- 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瓶颈(体力、经济、技术、科技等),从而导致计划无法实现;
逻辑推理大练兵
书中给出了19道练习题,每道练习题代表一个法则,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节选几个有意思的练习题。
|题目21 |
瓦尔德兹自从安娜·瓦尔德兹被任命为Zipco公司总裁以来,公司每年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15%,而在其前任掌管公司期间,这一指标仅为8%。毫无疑问,瓦尔德兹女士积极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是导致Zipco公司利润率飙升的主要原因。
下面哪句话,一旦成立,最能反驳原文的观点?
A.瓦尔德兹女士的前任任职期间,公司开始了一轮旨在吸引发展中国家19岁至25岁年轻人的广告攻势。
B.公司去年建造完成的新工厂将产量提高了35%。
C.自从瓦尔德兹女士上任以来,公司已将广告投放重点从印刷媒体转向广播和电视媒体。
D.瓦尔德兹女士请一家知名猎头公司为公司五大部门挖到了一批能力极强的副总裁。
E.就在瓦尔德兹女士走马上任之前,她的前任琼斯先生主导收购了一家对手公司,从而将Zipco的年销售额增加了一倍。
|题目22 | 标题
《大学论坛》(College Tribune)今天的头条标题是“肥胖与抑郁!”下面哪句话,一旦成立,最能驳斥这条暗指“肥胖会导致抑郁”的标题?
A.一个胖子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抑郁或者该如何逃离抑郁。
B.除了肥胖之外,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导致抑郁。
C.很多专家认为导致肥胖和抑郁的原因是低自尊。
D.当一个人体重是另一个人的2倍时,他的抑郁程度并非另一个人的2倍。
E.抑郁会导致绝望和自杀。
|题目30 | 雅痞咖啡馆
下面这段话摘自一家广告公司发给客户的信,其目的是建议本地企业重视社交媒体广告。
“雅痞咖啡馆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打广告,并欣喜地发现,跟去年相比,今年咖啡馆人流量增加了15%。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
你觉得这句话说服力有多大?怎样才能让这句话更有说服力呢?想想看,这句话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关键假设,会存在哪些逻辑漏洞呢?
|题目21 |
瓦尔德兹自从安娜·瓦尔德兹被任命为Zipco公司总裁以来,公司每年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15%,而在其前任掌管公司期间,这一指标仅为8%。毫无疑问,瓦尔德兹女士积极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是导致Zipco公司利润率飙升的主要原因。
下面哪句话,一旦成立,最能反驳原文的观点?
A.瓦尔德兹女士的前任任职期间,公司开始了一轮旨在吸引发展中国家19岁至25岁年轻人的广告攻势。
B.公司去年建造完成的新工厂将产量提高了35%。
C.自从瓦尔德兹女士上任以来,公司已将广告投放重点从印刷媒体转向广播和电视媒体。
D.瓦尔德兹女士请一家知名猎头公司为公司五大部门挖到了一批能力极强的副总裁。
E.就在瓦尔德兹女士走马上任之前,她的前任琼斯先生主导收购了一家对手公司,从而将Zipco的年销售额增加了一倍。
|题目22 | 标题
《大学论坛》(College Tribune)今天的头条标题是“肥胖与抑郁!”下面哪句话,一旦成立,最能驳斥这条暗指“肥胖会导致抑郁”的标题?
A.一个胖子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抑郁或者该如何逃离抑郁。
B.除了肥胖之外,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导致抑郁。
C.很多专家认为导致肥胖和抑郁的原因是低自尊。
D.当一个人体重是另一个人的2倍时,他的抑郁程度并非另一个人的2倍。
E.抑郁会导致绝望和自杀。
|题目30 | 雅痞咖啡馆
下面这段话摘自一家广告公司发给客户的信,其目的是建议本地企业重视社交媒体广告。
“雅痞咖啡馆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打广告,并欣喜地发现,跟去年相比,今年咖啡馆人流量增加了15%。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
你觉得这句话说服力有多大?怎样才能让这句话更有说服力呢?想想看,这句话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关键假设,会存在哪些逻辑漏洞呢?
题目30 | 雅痞咖啡馆的书中答案
文章认为,互联网广告效果很好,有助于提升公司利润率。为了证明该观点,作者用雅痞咖啡馆作为例子,指出在网上打广告之后,雅痞咖啡馆的业务量增加了15%。这一判断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它的几个关键假设都站不住脚。
第一种分析方式:
关键假设:作者认为业务量增加15%自然会让利润也增加15%。要想对比广告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业务量增加”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网络广告和业务量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者认为雅痞咖啡馆的情况有普遍性,它能代表所有公司,比如说你的公司。作者认为,所有公司都可以拨出预算做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带来的收益增加也会大于广告成本。
反对意见:那些比较稳定的传统企业也能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利润吗?还是网络广告只适合那些容易实现快速增长的新兴企业?
结论:总的来说,要想支持作者观点,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来支持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证明雅痞咖啡馆的情况具有代表性等。要想增强说服力,作者还可以调整原文中一些比较绝对的字眼。比如说,“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这句话可以调整为,“它的成功表明,你或许也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公司利润率”或“它的成功表明,许多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来提升利润率”。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成功”一词的定义。作者需要交代清楚,他所说的“成功”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二种分析方式: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利润。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给出了雅痞咖啡馆去年业务量增加15%的事实作为例子。我认为这一观点有问题,因为它的几个假设都站不住脚。
首先,作者假设网络广告和业务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事实上,雅痞咖啡馆的业务增加,可能跟网络广告并无关系。比如说可能是因为它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关张了,也可能是因为它开始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咖啡产品,让顾客口口相传,还可能是因为去年经济形势比较好,人们去咖啡馆的次数有所增加。
其次,作者假设雅痞咖啡馆能代表所有公司。这就是一种代表性样本假设错误。可能网络广告只适用于那些高度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比如说咖啡馆、健身房、按摩馆、书店等,却未必适合石油、天然气、电力之类的大公司——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从雅痞咖啡馆的情况就认定网络广告也适用于其他公司。再次,作者假设所有公司都有电脑,也都能上网,并且有足够的人手负责管理网络广告。不仅如此,作者还假设所有公司都有足够的预算来发布网络广告。而且作者还假设所有公司投入到网络广告上的钱都能产生盈利。也就是说,作者实际上是在做一些实施性假设。
最后,作者假设增加15%的业务量就等于增加了15%的利润。“业务量”这个词似乎是指销售额,但众所周知,销售额和利润是两码事。利润是销售额减掉所有成本之后的金额。除此之外,“业务量增加”这种说法也比较笼统。比如说,增加了15%的客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增加15%的销售额或利润——尤其是当咖啡单价有变化时。
总而言之,要想让自己的观点更站得住脚,作者需要提供更多信息来加强网络广告和业务量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提供更多案例来证明不仅雅痞咖啡馆,其他很多公司也都可以用网络广告提升业务。此外作者还要确保所有公司都可以联网,保证业务量增加会直接导致销售额增加,并给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另外,“成功”这个词也有些模糊,需要明确一下。业务量增加15%是成功的一个标准吗?对于风险投资人来说,成功可能意味着“50%,甚至更多的投资回报”。而且成功是否仅用数量就可以衡量呢?员工或顾客的满意度是否也应被考虑在内?
最后的最后,作者可以通过调整用词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原文说“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这句话可以调整为,“它的成功表明,你或许也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公司利润率”或“它的成功表明,许多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来提升利润率”。
文章认为,互联网广告效果很好,有助于提升公司利润率。为了证明该观点,作者用雅痞咖啡馆作为例子,指出在网上打广告之后,雅痞咖啡馆的业务量增加了15%。这一判断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它的几个关键假设都站不住脚。
第一种分析方式:
关键假设:作者认为业务量增加15%自然会让利润也增加15%。要想对比广告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业务量增加”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网络广告和业务量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者认为雅痞咖啡馆的情况有普遍性,它能代表所有公司,比如说你的公司。作者认为,所有公司都可以拨出预算做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带来的收益增加也会大于广告成本。
反对意见:那些比较稳定的传统企业也能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利润吗?还是网络广告只适合那些容易实现快速增长的新兴企业?
结论:总的来说,要想支持作者观点,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来支持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证明雅痞咖啡馆的情况具有代表性等。要想增强说服力,作者还可以调整原文中一些比较绝对的字眼。比如说,“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这句话可以调整为,“它的成功表明,你或许也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公司利润率”或“它的成功表明,许多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来提升利润率”。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成功”一词的定义。作者需要交代清楚,他所说的“成功”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二种分析方式: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利润。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给出了雅痞咖啡馆去年业务量增加15%的事实作为例子。我认为这一观点有问题,因为它的几个假设都站不住脚。
首先,作者假设网络广告和业务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事实上,雅痞咖啡馆的业务增加,可能跟网络广告并无关系。比如说可能是因为它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关张了,也可能是因为它开始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咖啡产品,让顾客口口相传,还可能是因为去年经济形势比较好,人们去咖啡馆的次数有所增加。
其次,作者假设雅痞咖啡馆能代表所有公司。这就是一种代表性样本假设错误。可能网络广告只适用于那些高度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比如说咖啡馆、健身房、按摩馆、书店等,却未必适合石油、天然气、电力之类的大公司——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从雅痞咖啡馆的情况就认定网络广告也适用于其他公司。再次,作者假设所有公司都有电脑,也都能上网,并且有足够的人手负责管理网络广告。不仅如此,作者还假设所有公司都有足够的预算来发布网络广告。而且作者还假设所有公司投入到网络广告上的钱都能产生盈利。也就是说,作者实际上是在做一些实施性假设。
最后,作者假设增加15%的业务量就等于增加了15%的利润。“业务量”这个词似乎是指销售额,但众所周知,销售额和利润是两码事。利润是销售额减掉所有成本之后的金额。除此之外,“业务量增加”这种说法也比较笼统。比如说,增加了15%的客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增加15%的销售额或利润——尤其是当咖啡单价有变化时。
总而言之,要想让自己的观点更站得住脚,作者需要提供更多信息来加强网络广告和业务量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提供更多案例来证明不仅雅痞咖啡馆,其他很多公司也都可以用网络广告提升业务。此外作者还要确保所有公司都可以联网,保证业务量增加会直接导致销售额增加,并给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另外,“成功”这个词也有些模糊,需要明确一下。业务量增加15%是成功的一个标准吗?对于风险投资人来说,成功可能意味着“50%,甚至更多的投资回报”。而且成功是否仅用数量就可以衡量呢?员工或顾客的满意度是否也应被考虑在内?
最后的最后,作者可以通过调整用词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原文说“它的成功表明,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公司的业务量”,这句话可以调整为,“它的成功表明,你或许也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提升公司利润率”或“它的成功表明,许多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来提升利润率”。
掌握逻辑
“只要...就...”陈述
- 从“只要A成立,B就成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
- 该陈述只弄清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如果必要条件不具备,则目标事件就不会发生,而只要充分条件存在,目标事件就一定会发生。) - 反命题,B只是A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所以当B成立时,A不一定成立;
NSMA陈述
一些模糊词的使用边界:
陈述1——没有A是B——指的是1a或1b的情况;
陈述2——所有A都是B——指的是2a或2b的情况;
陈述3——有些A是B——指的是3a、3b或3c的情况;
陈述4——大多数A都是B——指的是4a或4b的情况;
陈述1——没有A是B——指的是1a或1b的情况;
陈述2——所有A都是B——指的是2a或2b的情况;
陈述3——有些A是B——指的是3a、3b或3c的情况;
陈述4——大多数A都是B——指的是4a或4b的情况;
逻辑等同陈述
逻辑推理大练兵
|题目39 |
艾瑟顿高中在对艾瑟顿高中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课程顾问们发现本学期的报名情况呈现出了如下趋势:
A.有些修创意写作的学生也会修法语课。
B.所有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英语课。
C.所有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物理课。
D.有些但并非大多数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修数学课。
E.有些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修法语课。
艾瑟顿高中在对艾瑟顿高中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课程顾问们发现本学期的报名情况呈现出了如下趋势:
- 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没有修法语课。
- 所有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数学课。
- 大多数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英语课。
- 有些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修创意写作课。
A.有些修创意写作的学生也会修法语课。
B.所有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英语课。
C.所有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修物理课。
D.有些但并非大多数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修数学课。
E.有些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会修法语课。
附录
逻辑漏洞
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逻辑漏洞:
- 模棱两可;
- 用不同的字眼表达同一个意思;
因为“糟糕”的论据而导致的逻辑漏洞:
- 以偏概全;
- 循环推理;
- 反面论据;
- 个人偏好;
- 毒水井;
- 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 通过转移话题回避自己的弱点;
- 强求不相关的目标或功能;
- 随心所欲;
- 诉诸公众观点;
- 装可怜;
因为错误的假设而导致的逻辑漏洞:
- 非此即彼;
- 中间值;
- 大杂烩;
- 局部错误;
- 连续性漏洞;
- 以点攻击面;
- 故意扭曲对手观点;
- 错误类比;
- 多米诺错误;
- 赌徒的谬误;
- 错误的精确;
- 断定结果的错误;
- 否定前项;
避免不恰当的推论
“赶紧购买我们的产品吧,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
“赶紧购买我们的产品吧”这句话是论点;
论据则是“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
假设是“价格是一个人购买时考虑的决定因素”;
“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都更贵一些”是潜台词,但它不是假设,而是推论;
- 一定要分清什么是推论,什么是假设;
- 假设,就是一段论述的前提部分,它是论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推论则是一种逻辑结果,是根据现有信息推导而出的结论;
“赶紧购买我们的产品吧,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
“赶紧购买我们的产品吧”这句话是论点;
论据则是“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
假设是“价格是一个人购买时考虑的决定因素”;
“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都更贵一些”是潜台词,但它不是假设,而是推论;
一道练习题:
|题目40 | 小意大利
|题目40 | 小意大利
11种文字类比形式
- 人际沟通有四种基础符号:文字、数字、图像、声音;
- 四种符号系统中,我们都可以使用类比;
11种类比形式:
- 同义;
- 反义;
- 局部对整体;
- 局部对局部;
- 因果;
- 程度;
- 序列;
- 功能;
- 目的;
- 特点;
- 联想;
如何做决定:10个常见权衡取舍思考
- 宽度 VS 深度;
- 控制 VS 运气;
- 个人 VS 集体;
- 方式 VS 目标;
- 数量 VS 质量;
- 短期 VS 长期;
- 特殊 VS 一般;
- 主观 VS 客观;
- 理论 VS 实践;
- 传统 VS 变革;
50条推理法则
法则1:
所谓选择性感知,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
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成见或偏见的影响。
所谓选择性感知,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
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成见或偏见的影响。
法则2:
思维方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析型、理想型、现实型、综合型。
根据实用性和情绪投入性,这些思维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有优缺点。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激励身边人。
思维方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析型、理想型、现实型、综合型。
根据实用性和情绪投入性,这些思维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有优缺点。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激励身边人。
法则3:
创意思考法是一种“后门”思考法。
要敢于怀疑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甚至不言而喻的事。
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思考如何改变问题的前提条件,不走寻常路,不接受别人的前提条件;
创意思考法是一种“后门”思考法。
要敢于怀疑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甚至不言而喻的事。
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思考如何改变问题的前提条件,不走寻常路,不接受别人的前提条件;
法则4:
聚合性思维让思路集中于一点,发散性思维让思路向四方延展。
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最好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相应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
聚合性思维让思路集中于一点,发散性思维让思路向四方延展。
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最好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相应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
法则5:
用魔鬼代言人帮我们更客观,思维更开放。
一人分饰两个相反角色,使我们思考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
用魔鬼代言人帮我们更客观,思维更开放。
一人分饰两个相反角色,使我们思考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
法则6: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3个最要命的点子杀手。
人们经常会因为不够热情而无法客观评价一些新想法,或者直接排斥一些新的发明或文学艺术风格。
尤其是当一个人被奉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需要拼命捍卫自己的声誉时,更是如此。
对应方案: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3个最要命的点子杀手。
人们经常会因为不够热情而无法客观评价一些新想法,或者直接排斥一些新的发明或文学艺术风格。
尤其是当一个人被奉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需要拼命捍卫自己的声誉时,更是如此。
对应方案:
- 学会怀疑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甚至不言而喻的事;
- 保持好奇心;
- 不要急于评判点子和下结论;
- 不要怕自己是个傻子;
法则7:
务必牢记“点子杀手”清单:
务必牢记“点子杀手”清单:
- 我们以前试过这个;
- 成本太高了;
- 这不是我的事;
- 那个跟你没关系;
- 这不合我们规矩;
- 你为什么不把这个点子写给我呢?
- 这个想法行不通;
- 你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
- 明年再说吧;
- 一切都是好的,干吗要瞎折腾?
- 太费时间了;
- 我们客户绝对不会喜欢这个的;
- 我觉得这个不重要;
- 这事已经定了,就这样;
- 我们公司太小了;
- 目前已经够好了;
- 我们公司太大了;
- 这想法太愚蠢了;
- 我们现在没时间;
- 不用跟我讲这个,我没兴趣;
- 这想法在咱们这儿行不通;
务必牢记“点子孵化器”清单:
- 有什么问题吗?
- 在做决定之前,我们再复习一遍所有选项;
-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 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 如果...那结论会怎样?
- 我想听听你对我手头这个项目的看法;
- 我想跟你说说...;
- 你是这个意思吗?
- 还有谁会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呢?
- 我们漏掉了什么?
- 我不太了解这个,你呢?
-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办呢?
- 如果...那是不是会很有趣?
- 你怎么想的?
- 想想看,办这件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 谢谢你的建议;
法则8:
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是,大家提出点子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新奇的想法要永远受到鼓励和欢迎。
等所有人都提出想法之后再评估。
鼓励“搭顺风车”(一个人可以在另一个人的思路之上进一步延伸,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
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是,大家提出点子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新奇的想法要永远受到鼓励和欢迎。
等所有人都提出想法之后再评估。
鼓励“搭顺风车”(一个人可以在另一个人的思路之上进一步延伸,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
法则9:
想想看,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试着重新定义眼前的问题。
需求的重新整理
想想看,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试着重新定义眼前的问题。
需求的重新整理
法则10:
在推销一个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在推销一个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法则11:
顾名思义,我们只画个“T”字图,在两则分别写出某个选项的利与弊即可。
顾名思义,我们只画个“T”字图,在两则分别写出某个选项的利与弊即可。
法则12:
矩阵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梳理信息,将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并梳理出4种可能的结果;
一般两行两列式矩阵,呈现数据,将2种物品放在2种情况下考量,从而产生4种结果;
要求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矩阵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梳理信息,将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并梳理出4种可能的结果;
一般两行两列式矩阵,呈现数据,将2种物品放在2种情况下考量,从而产生4种结果;
要求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法则13:
决策树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决策树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法则14:
每一根树枝代表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树所有的树枝之和必须等于1.
每一根树枝代表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树所有的树枝之和必须等于1.
法则15:
加权排序法,通过加权平均值来找到答案。
计算加权平均值,需要把每个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把结果相加。
加权排序法,通过加权平均值来找到答案。
计算加权平均值,需要把每个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把结果相加。
法则16:
效用分析考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金额,而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
效用分析考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金额,而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
法则17:
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
通过3件事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
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
通过3件事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
- 放弃这件事不一定意味着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
- 找他人(一般自己老师之类的),听听他人的看法;
- 放弃之前的努力之后,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当中,会换来更大的收益;
法则18:
要想做假设测试,至少要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
要想做假设测试,至少要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
法则19:
囚徒困境完美地说明,为什么合作比竞争更有利。
囚徒困境完美地说明,为什么合作比竞争更有利。
法则20:
论据+关键假设=论点。
关键假设的价值在于,能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
论据+关键假设=论点。
关键假设的价值在于,能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
法则21: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法则22:
人们在推理时最常出现的5个推理漏洞:
人们在推理时最常出现的5个推理漏洞:
- 把橘子跟苹果做比较;
- 以偏概全;
- 对相关证据视而不见;
- 混淆因果关系;
- 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法则23:
一定要留意别人“偷换概念”。
一定要留意别人“偷换概念”。
法则24:
定义文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人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
定义文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人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
法则25:
如果某个 论述中提到了某项调查,一定要仔细了解该调查的样本是否在量和质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如果某个 论述中提到了某项调查,一定要仔细了解该调查的样本是否在量和质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法则26:
代表性假设的基础在于: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代表性假设的基础在于: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法则27:
从广义上来讲,当我们想要从部分来判断整体时,我们就是在做代表性假设。
从广义上来讲,当我们想要从部分来判断整体时,我们就是在做代表性假设。
法则28:
留意对方是否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倾向性论据”的牺牲品。
留意对方是否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倾向性论据”的牺牲品。
法则29:
在判断一句话是否有道理时,一定要留意那些“被忽视的论据”。
在判断一句话是否有道理时,一定要留意那些“被忽视的论据”。
法则30:
相关不等于因果。
相关不等于因果。
法则31:
因果假设认为,以为第二件事发生在第一件事之后,所以第一件事是原因,第二件事是结果。
因果假设认为,以为第二件事发生在第一件事之后,所以第一件事是原因,第二件事是结果。
法则32:
在讨论因果关系时,要首先想想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因果解释。
如果论述认为A是因,B是果,一定要留意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说C才是出现B的真正原因。
在讨论因果关系时,要首先想想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因果解释。
如果论述认为A是因,B是果,一定要留意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说C才是出现B的真正原因。
法则33:
有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都是源自同一个原因,所以如果有人提出是A导致B,那么可以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原因C,同时导致了A和B。
有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都是源自同一个原因,所以如果有人提出是A导致B,那么可以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原因C,同时导致了A和B。
法则34:
如果“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说法则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有可能成立,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如果“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说法则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有可能成立,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法则35:
考虑相反方案—比如说,如果你听有人说“满月会导致犯罪率升高”,那么一定要问问不是满月的时候,犯罪率是多少。
考虑相反方案—比如说,如果你听有人说“满月会导致犯罪率升高”,那么一定要问问不是满月的时候,犯罪率是多少。
法则36:
理论可能与实施脱节。
计划不等于行动。
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计划就一定会丝毫不差地变成现实。
理论可能与实施脱节。
计划不等于行动。
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计划就一定会丝毫不差地变成现实。
法则37:
“能做”不等于“愿做”。
一个人拥有做某件事的能力不代表他会发挥这一能力——可能故意不发挥,也可能没想到去发挥。
“能做”不等于“愿做”。
一个人拥有做某件事的能力不代表他会发挥这一能力——可能故意不发挥,也可能没想到去发挥。
法则38:
要想让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就一定要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要想让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就一定要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法则39:
提出论断的一方,可能会假设另一方很清楚当前的情况。
提出论断的一方,可能会假设另一方很清楚当前的情况。
法则40:
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它时能立刻认出它。
很多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能在找到某一事物的同时立刻辨认出它。
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它时能立刻认出它。
很多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能在找到某一事物的同时立刻辨认出它。
法则41:
在论述过程中一旦遇到模糊的术语,一定要请对方解释清楚。
在论述过程中一旦遇到模糊的术语,一定要请对方解释清楚。
法则42:
一定要注意,“只要...就...”句式是不可逆的。
“只要A成立,B就成立”不能等同于“只要B成立,A就成立”。
这在逻辑上被称为“逆命题不成立”。
一定要注意,“只要...就...”句式是不可逆的。
“只要A成立,B就成立”不能等同于“只要B成立,A就成立”。
这在逻辑上被称为“逆命题不成立”。
法则43: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逆命题“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也是成立的。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逆命题“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也是成立的。
法则44: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否命题“一旦A不成立,B就不成立”并不成立。
这在逻辑上被称为“否命题不成立”。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否命题“一旦A不成立,B就不成立”并不成立。
这在逻辑上被称为“否命题不成立”。
法则45: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是B成立的唯一原因,可能C、D或E也能让B成立。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是B成立的唯一原因,可能C、D或E也能让B成立。
法则46:
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
“一个人需要喝水才能保持健康”并不等于他只靠喝水就能保持健康。
水是一个人保持健康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
“一个人需要喝水才能保持健康”并不等于他只靠喝水就能保持健康。
水是一个人保持健康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法则47: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能让B成立”。
比如说,虽然“要想做一份好吃的沙拉,你就应该用土豆”这句话成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用土豆就能做出好吃的沙拉。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能让B成立”。
比如说,虽然“要想做一份好吃的沙拉,你就应该用土豆”这句话成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用土豆就能做出好吃的沙拉。
法则48:
“每一个A都是B”并不等于“只有A是B”。
打个比方,“每一只猫都是哺乳动物”这句话不应被理解为“只有猫才是哺乳动物”。
“每一个A都是B”并不等于“只有A是B”。
打个比方,“每一只猫都是哺乳动物”这句话不应被理解为“只有猫才是哺乳动物”。
法则49:
“所有”意味着完全穷尽。
“有些”则意味着交叉。
“没有”意味着相互独立。
“所有”意味着完全穷尽。
“有些”则意味着交叉。
“没有”意味着相互独立。
法则50:
虽然“有些”式陈述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式陈述却未必可逆。
虽然“有些”式陈述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式陈述却未必可逆。
本书总结
- 本书200来页,有且仅且只有这个页数符合书名:一本小小的书;
- 知识点太多,很多知识点仅用一页纸就带过了,而这些知识点都可以拓展成一个大主题,特点是第三章;
- 本书最大的意义,比较系统但不全面不够详细地介绍了逻辑思维方面的基础知识地图,让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知识地图去有序学习;
- 本书有用的东西很多,特别是练习题和50条推理法则,需要常温常习;
- 最后的建议,知行合一,不要偷懒,常思考;
逻辑思考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判断问题究竟是不是问题?
分析已有信息,拓展信息
分析情况
确定方法
检验证明
总述
我们遇到的问题
- 问题的出现总是复杂的;
- 问题的出现总是伴随真假对错的;
- 问题总是以貌似有理实则荒谬出现的;(信息往往会由制造者加工过)
- 问题背后的真相总是隐藏的;(我们看到的东西往往是别人让看到的)
逻辑推理定义:
广义:评估信息的过程
前提条件:
- 占有充分的信息;
- 提出正确的问题;
- 用正确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思维方式)
- 思维方式可以划分为分析型和创意型;
- 展开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2种模式: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本书目的:
提炼出一套有用、较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现实生活中更好的进行逻辑思考。
提炼出一套有用、较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现实生活中更好的进行逻辑思考。
可以学到什么?
- 一套基础的推理框架;
- 尝试跳出框框思考问题;
- 基础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 基础的推理步骤;
- 一些高级的逻辑推理工具;
- 50种推理法则;
本书还有丰富的习题测验,值得入门
感知和思维模式
选择性感知
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
如果我们内心深处希望或需要一件事情是这样的或者那样的,
我们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这件事情变成我们所希望或需要的样子
我们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这件事情变成我们所希望或需要的样子
我们只会看见那些跟自己的目标、兴趣、期待或以往的经历有关的东西
积极思考者总是会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交叉核实自己获取的信息。
偶然现象
选择性感知和巧合事件的背后,隐藏的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人们总是很喜欢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个单一特质来积极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人们总是很喜欢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个单一特质来积极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举个栗子
四种典型思维方式
现实型
现实型的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从外界获取帮助
理想型
理想型的希望能掌控一切,安排好行进路线
分析型
分析型注重细节
综合型
综合型喜欢分析手头信息,找出主题,不太注重情绪状态
不同人士的思维特点
思维模式的情绪-实用性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水平思考法(创意思考法)
垂直思考法与水平思考法的区别:
- 水平思考,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思考如何改变问题的前提条件,不走寻常路,不接受别人的前提条件;
- 垂直思考,比较理性,沿着逻辑的路线想办法,在别人的限制框框寻找正确方案;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要想先判定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述这个问题。
- 要想发挥创造力,最关键要有新点子、新想法;
- 产生新点子(创意思维)的方式主要有:头脑风暴、点子孵化器、点子杀手;
哪些因素会妨碍我们进行创意思考呢?
程序性反应:
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不假思索的程序性反应;
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不假思索的程序性反应;
对应方案:
- 学会怀疑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甚至不言而喻的事;
- 保持好奇心;
- 不要急于评判点子和下结论;
- 不要怕自己是个傻子;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定义:
聚合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
- 从一个特定范围内去分析某个问题,或者说集中精力放在一个点上思考;
- 基于逻辑推理之上;
- 一般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发散性思维:
- 从一个比较宽的角度审视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和材料,收集新信息,或者思考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使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例子🌰:- 很多笑话都是发散思维的作用;
- 一个经典运用发散思维的场景,和女友讨论(吵架),如果使用聚合性思维证明对错,只会火上烧油,无补于事。
就需要运用发散思维,跳出你一言我一语这个框框,不再执着于跟女朋友说理,而是会懂得制造惊喜,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让女朋友破涕为笑
归纳推理法:
- 指的就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特定事例到一般事例的思维过程。它是以经验和实证作为基础,并从中得出结论;
- 必须要经过一定量的观察,才可以推导出一个广泛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 具有一定经验总结,不具备必然性,仅仅只有可能性;
例子🌰:我们看了很多乌鸦都是黑色的,可以普遍认为乌鸦是黑色的,但不能保证会出现一个白色的乌鸦;
演绎推理法:
由前提推导到结论。只要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必然是真的。
该前提,一般由归纳法总结得出;
一些结果,往往会隐藏大前提;
由前提推导到结论。只要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必然是真的。
该前提,一般由归纳法总结得出;
一些结果,往往会隐藏大前提;
如何发散思维:
- 头脑风暴;
- 魔鬼代言人;(一人分饰两个相反角色)
- 多用提问题来思考;
2者区别:
- 两者是对立的,人天生擅长聚合性思维,本能地排斥发散性思维;
- 发散性思维可以看到更多可能,聚合性思维可以把一个东西看得更透彻;
- 当尝试了聚合性思维之后,始终都找不到答案,那么就要去尝试一下运用发散性思维了;
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把线性思维和视觉思维结合起来,比如我做的这些脑图。
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最好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相应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
魔鬼代言人
假设要去拜访A公司,先确定自己的观点,那怎么保证自己的思考是全面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魔鬼代言人,先在公司内部召开会议,请大家反驳自己的观点。
当然自己也可以反驳自己,或者找别人反驳自己。
- 一人分饰两个相反角色,使我们思考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
- 一旦你想出一个答案,这时你就要分裂出另一个你,用以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假设要去拜访A公司,先确定自己的观点,那怎么保证自己的思考是全面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魔鬼代言人,先在公司内部召开会议,请大家反驳自己的观点。
当然自己也可以反驳自己,或者找别人反驳自己。
头脑风暴
- 数量比质量重要。不管对错,不管好坏,总之是个点子就尽管大胆提出来;
- 最重要的就是新奇的想法,越古怪越好,不要担心自己被看成傻瓜。所有点子,无论看起来多么愚蠢,都应该受到欢迎;
- 在头脑风暴进行期间,千万不要急于给点子做定论。不要一听到这个想法之后,就立刻给予否定。因为这会遏制自己的思考;
- 从一个点子上伸延出另一个点子,绝对是可行的。因为这样会更完善点子的想法;
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头脑风暴问题清单,或者平时也可以尝试自问自答
重述问题
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往往会犯以下问题:
解决方案的思路:
本质是需求的整理,4个步骤:
- 不审题,立马动手解决;
- 问题被加工过,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
- 问题太复杂,无从下手;
解决方案的思路:
本质是需求的整理,4个步骤:
- 需求的准确性;
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词),不被其他干扰迷惑;(避免发散和过多解释) - 需求的原因;
抓住对方问题的本质;(避免表面现象,找到问题表述的逻辑性,聚焦) - 需求的正确性;
判断事情是否正确的前提,了解了需求的关键和本质;
判断需求的正确的标准,理由的必要和充分;
没有100%正确的需求,只有特定条件下的正确需求; - 需求的全面性;
需求全面的标准,是需求在正确、准确的基础上可能的维度多少;
为了保证需求的价值的衡量标准;
需求不一定要保证100%全面,主要保证主要价值的覆盖;
推销创意
- 每个人都想象成你的盟友;
先从比你层级低的人开始,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听听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认为你的想法如何; - 调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不要让其他人觉得你想独占所有功劳,参与的人越多,你的创意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 认真揣摩终极决策者的心理;
要想说服终极决策者,你的言辞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而且充满激情,同时要突出你的创意的逻辑性和新奇性;
如何做决策
工具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们可以理顺我们的思考结构,让我们的思考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主要2类决策工具
决策树:
让思考更有层次,像在画流程图,看清自己思考路线,看到最终结果;
让思考更有层次,像在画流程图,看清自己思考路线,看到最终结果;
决策矩阵:
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把不同信息进行分类,得出总共有多少个选择,以及选择会通向什么结果;
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把不同信息进行分类,得出总共有多少个选择,以及选择会通向什么结果;
利弊分析法
定义:
分析选择之后的得到和失去,当你把所有的利弊都写出来之后,就可以清晰看到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做法:
找一张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在左边写下做这件事的理由,在右边写下不做的理由。 所有理由都写好之后,再权衡两边的理由。
如果有两个对立的理由重要性对等,那就把它们都划掉,这样划掉一些,最后剩下的理由中,哪边多则选择哪边。
优缺点:
会给人们一个错觉,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在做最理性的思考,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或者低估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步骤:
分析选择之后的得到和失去,当你把所有的利弊都写出来之后,就可以清晰看到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做法:
找一张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在左边写下做这件事的理由,在右边写下不做的理由。 所有理由都写好之后,再权衡两边的理由。
如果有两个对立的理由重要性对等,那就把它们都划掉,这样划掉一些,最后剩下的理由中,哪边多则选择哪边。
优缺点:
会给人们一个错觉,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在做最理性的思考,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或者低估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步骤:
- 画图;
- 列因素;
- 审核因素;
- 得出结论做决策;
矩阵分析法
定义:
一般两行两列式矩阵,呈现数据,将2种物品放在2种情况下考量,从而产生4种结果;
原则:
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
完全穷尽,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确定的;
常见矩阵:
一般两行两列式矩阵,呈现数据,将2种物品放在2种情况下考量,从而产生4种结果;
原则:
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
完全穷尽,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确定的;
常见矩阵:
- 时间管理矩阵;
- 矩阵数据分析法;
- 波士顿矩阵;
决策树
定义:
目的:
决策树的分析最佳方案过程就是比较各方案的损益值,哪个方案的期望值最大则该方案为最佳方案;
4个构成要素:(见右图)
实践方法:
优缺点、适用范围、案例等等,不在本书做过多拓展,后续会有另外一本教科书脑图
- 一种通过图示罗列解题的有关步骤以及各步骤发生的条件与结果的一种方法;
- 决策树一般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
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目的:
决策树的分析最佳方案过程就是比较各方案的损益值,哪个方案的期望值最大则该方案为最佳方案;
4个构成要素:(见右图)
- 决策结点;
- 方案枝;
- 状态结点;
- 概率枝;
实践方法:
- 先画一个方框作为出发点;(决策点)
- 从决策点向右引出若干直线或折线,每根直线代表一个方案,直线为方案枝;
- 每个方案枝的末端画个圆圈,也就是概率分叉点,又称自然状态点;
- 从自然状态点引出若干直线代表各自然状态的分枝,简称概率分枝;
- 在概率分枝的末梢标明各自然状态的损益值;
优缺点、适用范围、案例等等,不在本书做过多拓展,后续会有另外一本教科书脑图
概率树
定义:
在决策树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条件发生概率的预测,和对结果收益的评估,然后加权平均得到一个“期望值”,用这个期望值,作为依据,辅助决策。
使用范围上会比较专业,一般适用于在构造概率树的基础上,计算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和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概率;
(该知识点过于庞大,可以独立主题研究学习,不再此做拓展,非常抱歉)
在决策树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条件发生概率的预测,和对结果收益的评估,然后加权平均得到一个“期望值”,用这个期望值,作为依据,辅助决策。
使用范围上会比较专业,一般适用于在构造概率树的基础上,计算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和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概率;
(该知识点过于庞大,可以独立主题研究学习,不再此做拓展,非常抱歉)
加权排序法
这又是一个可以非常复杂的决策工具😭(后续单独出主题详细拓展)
重点:计算加权平均值
=(事件1 X 权重1)+(事件2 X 权重2)
权重的定义:
特点:
重点:计算加权平均值
=(事件1 X 权重1)+(事件2 X 权重2)
权重的定义:
- 每个事件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通常以百分比或概率的形式体现。
- 可以通过改变权重值,得出不同的加权平均值,来做最终的比较;
特点:
- 加权平均值可以对目标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综合排序;
- 可以对目标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综合排序;(招聘和提拔)
一个例子🌰:
3个项目的投资回报及相应概率如下图,从中该选择哪个项目,及具体的预期回报是多少?
第一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90000 | 1/6
50000 | 1/2
-60000 | 1/3
第二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100000 | 1/2
-50000 | 1/2
第三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100000 | 1/4
60000 | 1/4
—40000 | 1/4
—80000 | 1/4
3个项目的投资回报及相应概率如下图,从中该选择哪个项目,及具体的预期回报是多少?
第一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90000 | 1/6
50000 | 1/2
-60000 | 1/3
第二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100000 | 1/2
-50000 | 1/2
第三个项目:
投资回报(元)| 概率
100000 | 1/4
60000 | 1/4
—40000 | 1/4
—80000 | 1/4
效用分析法
定义:
公式:
EV(期望值)=效用(某种结果带给我们的心理满足度)X 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
如何结算效用:(一种心理预估值)
- 基于某个结果对于我们的价值分析;
- 效用指我们想要什么,概率指我们得到什么;
- 包含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公式:
EV(期望值)=效用(某种结果带给我们的心理满足度)X 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
如何结算效用:(一种心理预估值)
- 把你最想要的结果效用界定为100;
- 将其他结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依次递减;
- 效用值最好是10的倍数,方便计算;
沉没成本
定义:
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通过3件事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
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通过3件事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
- 放弃这件事不一定意味着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
当时情况下自己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 找他人(一般自己老师之类的),听听他人的看法;
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 放弃之前的努力之后,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当中,会换来更大的收益;
假设测试法
定义:(有点像小学做的谁说假话的判断题)
- 针对问题,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再来验证,看看这个假设是否是正确的;
- 提出假设,然后验证,排除,再提出一个假设,再来验证,排除的过程;
- 在表述假设时,我们都会用否定句;(无法穷尽所有情况)
- 无论做出什么假设,我们都应该问自己:“如果假设正确,那么我们否定这个假设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果假设错误,但我们却接受该假设,那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 要想做假设测试,你至少要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
二者之间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吗?因果性推断要想成立,就必须通过“双向”表格测试;
案例1🌰:股票经纪人是否比商务人士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因为商务人士的数量肯定要比股票经纪人多得多,所以我们只能用各自的成功率来计算;
- 数字只是假设的,通过数字,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正确预测率是相差较大的;
- 可以得出结论,股票经纪人更加专业和赚钱;
囚徒困境
先埋个坑,后面展开另外一个脑图:囚徒的困境。这本书会讲得更加系统和详细;
本书以1个例子说明合作的重要性比竞争的重要性大;
案例1🌰: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
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本书以1个例子说明合作的重要性比竞争的重要性大;
案例1🌰: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
-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3年;
-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7年;
- 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
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 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
- 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 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这是站在个人角度的最好结果)
-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这是站在群体角度的最好结果)
案例1🌰
- 在任何合作环境中,如果一方合作,而另一方背叛,则双方的合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 如果双方在合作中都只考虑自己,那么距离合作结束也就不远了;
- 只有当两个人都为了集体的利益竭尽全力,合作之花才会越开越茂盛。
章节小结
这章节每个小点都可以拿出来独立一个主题,而且都是大主题的;
本书都是比较简单的一页纸说明,本人在原书的基础上稍微拓展了些,无法做到全面,这是我个人能力问题,后面会整理一个系列来完整。
本书都是比较简单的一页纸说明,本人在原书的基础上稍微拓展了些,无法做到全面,这是我个人能力问题,后面会整理一个系列来完整。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