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卤代烃
2018-04-18 19:22:27 1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有机化学第七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分类
卤原子所连烃基不同类型(饱和/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一卤代烃、二卤代烃……)
卤原子所连接的饱和碳原子的不同类型(伯/仲/叔卤代烃)
物理性质
所有卤代烃不溶于水
随碳原子增多,相对密度降低
在铜丝上燃烧产生绿色火焰
低级卤代烃为气体,其他都为无色液体或固体
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Sn)
前提:碳卤键的极性使碳原子成为缺电子中心,容易被亲核试剂进攻
RX称为反映底物,被取代的卤原子称为离去基团;卤代烷分子中和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a碳
类型
1、水解反应:~与强碱水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X-碱性越小越容易被取代
2、醇解反应:~与醇钠在相应醇溶液中加热反应,卤原子被—OR取代,是合成醚的常用方法;只适用于伯卤代烷
3、氨解反应:~与氨作用,X被NH2取代生成伯胺;由于产物胺类的亲核力比NH2更大,常进一步反应生成各级胺类混合物
4、氰解反应:~与氰化钠/钾在醇溶液反应,X被NH2取代生成腈,而且氰基水解可转变成羧基;通过该反应增加了一个碳原子,可作为增长碳链的方法
5、卤离子交换反应:在丙酮中,氯代烷和溴代烷分别于KI反应生成碘代烷;
6、与炔基负离子的反应:伯卤代烷与强碱性的炔基负离子反应,是增长炔烃碳链的常用方法
7.与硝酸银醇溶液的反应:~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X被硝酸根取代生成硝酸酯和卤化银沉淀,常用于~定性鉴别
反应机理
Sn1:速率仅与底物浓度有关;第一步断碳卤键生成碳正离子(易重排);产物外消旋化,但构型翻转产物更多
Sn2:速率与底物及亲核试剂浓度有关;第一步生成过渡态;产物构型翻转
影响因素
烷基结构的影响
Sn1:碳正离子越稳定,活性越大
Sn2:从北面进攻时空间效应越小,活性越大(基本和1相反)
离去基团的影响
X的离去倾向越大,反应活性越大(碘最好,氟最差)
一般有强离去基团,按Sn1反应;反之按Sn2反应
对于没有卤原子的饱和碳亲核取代反应,易离去基团通常是强酸的共轭弱碱
亲核试剂的影响
对Sn1影响不大
对Sn2:亲核能力越强、浓度越高、体积越小、反应活性越大
亲核试剂能力判断(待补)
溶剂的影响(待补)
消除反应(E)
前提:当卤代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时,分子内可脱去beta-H和卤原子生成烯烃,可以在分子内引入不饱和键
取向:主要生成较稳定的烯烃(查依采夫规则)
机理
E1:先生成碳正离子(可能重排),再被亲核试剂进攻脱H,反应活性取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
E2:直接被进攻形成过渡产物,脱氢;反应活性和、烯烃稳定性有关
两种反应次序相同,都是叔>仲>伯>ch3+
消除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烷基结构的影响:CH3X, 1'RX, 2'RX, 3'RX,越往左越容易取代,越往右越容易消除
亲核试剂的影响:试剂碱性越强,体积越大,对消除反应越有利
溶剂极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Sn2和E2中;极性越小越利于消除
反应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都有利,而更加有利于消除反应,因为其生成过渡态需要的活化能更大
卤化烯烃和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乙烯型卤代烯烃
定义:X与双键碳原子或芳环直接相连,卤原子性质很不活泼,不易亲核取代
激烈条件(如高温高压催化剂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水解反应
烯丙型卤代烯烃
定义:X与双键或芳环相隔一个饱和碳原子,X反应活性很高
室温下与硝酸银醇溶液作用,立即生成卤化银沉淀;也易发生水解、醇解等亲核取代
隔离型卤代烃
和普通卤代烃性质相似
卤代烃与金属反应
~在无水乙醚中与金属镁作用,生成有机金属镁化合物,称为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
反应式:RX+Mg——(无水乙醚)RMgX
试剂中的R是一个强亲核试剂,可以与醛、酮、二氧化碳等多种化合物反应而生成醇、酸等有机化合物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