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方法论
2021-04-14 09:50:03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黄有粲《运营之光》读书笔记,梳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脉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0章 运营的价值
互联网的发展,粗略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互联网发展最早期,概念驱动阶段
第二阶段,互联网成长期,产品驱动时代
第三阶段,互联网稳定期,运动驱动时代
行业人才供给
之前几年一直催生着产品岗的人才供给,执行类的产品经理越来越多
而运营岗定位模糊,好的运营更是极度稀缺
运营对人才能力要求极高
未来,产品和运营的边界将不再那么清晰,做产品要懂运营,运营也一定要懂产品
运营的乐趣
你在创造一个小世界,并令人在其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第1章 运营是什么
运营岗位划分
运营与推广的区别
渠道推广近是一种运营手段
不标准的原因
产品类型和公司业务类型不一样,运营需要做的事也极不相同的
经典意义上的4大运营模块
内容运营
核心解决:
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来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
用户运营
核心解决:
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活动运营
核心解决:
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注:活动是一种运营手段,其他运营也会涉及到,单独设岗的较少,除非活动常规或很重要,如购物节、集5福
典型场景
该公司对“活动”的定位较高,会定期通过一些中大型的活动来拉升某些核心数据或宣传公司品牌,而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确认等也通常比较复杂,需要专门有人来主控和跟进(类似支付宝的集5福)
公司已有一定体量,为了做好用户维系工作,需要定期策划和落地一些活动。又或该项业务本身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活动来助推(例如电商网站、淘宝天猫等各种购物节)
产品运营
核心解决:
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内外部字眼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区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访问深度、销售额等)
注: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运营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均衡,即熟悉各类运营手段、又熟悉产品,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产品方案的人。
典型场景:
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新上了一个分支功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一个人对接协调各种资源,干好各种活,对其相关产品数据负责
不需要把运营划分的那么复杂,需要一个啥都会,啥都能干,还能把产品养活起来
典型的特殊岗位
新媒体运营
主要职责:
新媒体账号的内容维护、粉丝关注数增长、粉丝维护、活动策划、外部合作对接(如联合活动、互推等)
新媒体平台
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小红书等等
app商店推广运营
主要职责:
跟各种应用商店进行对接,完成APP发布、上架等的全流程,做好APP在应用商店的ASO,与各应用商店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各应用商店渠道的推广资源和推广形式(如专题、付费推广位、节日活动、限免、首发)熟悉,甚至对于每个渠道的用户构成、推广效率等都要做到烂熟于心,以便产品有推广投放需求时可以更好地制定推广方案。
seo/sem运营
seo的主要职责
研究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抓取和排序规则,制定相关搜索关键词匹配策划,结合相关搜索关键词匹配策略,结合目前全站内容对网站架构、内容展现形式甚至代码等进行优化,借此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中获得更高排名,从而获得更多流量
sem的主要职责
分析产品和业务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对相关肝尖刺进行付费广告投放,从而获得更多流量。此外,sem运营需要结合关键词搜索热度和投放价格等的变化持续对投放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
分析各广告/流量分发平台(如网盟、hao123、广点通、微信朋友圈广告等)的数据、推广形式和roi等,结合产品推广需求制定推广策略和方案,并持续调整,优化流量/用户获取成本
注: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纯粹的流量分发和流量运营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淘宝店铺运营
店铺的商品品类管理(如主推什么商品,重点打造哪些爆款等)、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基础包装和图片文案设计、推广策划的制定和执行、申请参加各类专题活动(如双十一、聚划算等)、在线客服。
编辑
站内内容的筛选、审核和推荐(例如什么内容可以上推荐位),内容的编排、修改和润色加工,重点内容的策划和生产,相关内容专题的策划和制作等。
qq群/小组运营
某个特定QQ群或线上小组的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群内抛话题、组织活动、活跃气氛等。
不同业务类型,运营工作内容差异
工具类产品
特点: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
运营重点:最重要的关注点是用户增长,手段包括渠道推广、BD和部分活动,常和数据打交道
社交/社区类产品
特点: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运营与产品并重
运营重点:和人打交道,拉新用户、维护产品氛围,手段除常规的渠道、引流外,还需要制造话题、事件、传播等来完成拉动
内容类产品
特点:运营较重,用户增长往往也是依托于内容和话题,需要定期策划出有亮点的话题性内容
运营重点:就是要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比如取一个好的标题、做一个好的专题等)
电商类产品
一是商品和品类的运营,包含选品、主推、定价、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是各种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如双11节等
三是推广和流量建设,熟悉各类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
四是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将用户分层定期送小礼物、代金券等
五是基础工作,如商品的包装、文案的优化、客服的到位等
平台类产品
特点:
前期:运营较讲究,特别注重“节奏”,什么时候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都很考究
中期:注重策略和用户维系,平台发展壮大后,须针对用户的不同特征进行精细化运营
突破临界点:渡过了发展临界点后,非常注重品牌
游戏类产品
一是推广,各种对接渠道,看转化率,各种盯数据
二是收入,通过各种策略和运营手段促进游戏玩家付费
ps:对于以上所有类型的产品,都可能会需要通过新媒体等途径来进行品牌建设和用户维系
运营的定义
运营职能的诞生
产品价值结构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运营就是帮助产品增加用户参与价值
其一,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如吸引广告商
其二,在你的产品生态中,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如知乎、淘宝
其三,用户因对你产品的认可,愿意参与到你的产品设计、改善、传播、甚至一些服务环节,如小米的米粉
对运营的理解
微观理解
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让一款产品或一个事物能够良性运转
宏观理解
首先,任何一项业务,都存在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产品、用户、运营
其次,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在与用户之间发生关系后,才具备价值
再次,基于业务类型不同的不同,一款产品与用户间的关系类型会有很大差异。
最后,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的建立起来联系,我们所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所以,“运营”这样一个概念,应当是大于“营销、策划、文案、编辑、策划、传播、用户管理……”这些概念加总的,因为上面的这些都只是一种具体的运营手段。
运营的目的
更好地链接产品和用户
一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
二是能够更好地维系住这些用户,另之愿意与你持续发生关系
运营的具体工作划分
一是拉新、引流、转化
第三方渠道推广、病毒营销、活动、新媒体、广告投放、品牌传播之类的
二是用户维系
客服、用户体系建设、用户激励、用户召回、运营机制设计、活动
运营工作的典型流程&全貌
做运营,永远向迭代去要数据,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好的运营,需要可以制度奥和掌控住这个流程中的全部4个环节
运营与相关岗位辨析
运营与市场的区别与关联
传统行业
上述三个环节中,前两个环节及无形价值的建设和维护,是市场部所应该完成和关注的全部工作
互联网领域
其中“用户认知”及产品“无形价值”的塑造,是互联网公司市场部更应该关注的全部工作
后面的各环节都是运营更应该关注的事情,需要在所有这些环节中去具体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并把一个足以引导用户完成转化的场景成功搭建起来
运营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逻辑上,产品和运营能以“好基友”的心态互相填坑,共同对用户负责,才是王道
运营的简史
(一)1984-1993年:互联网的萌芽
从1993年开始,随着拥有PC的用户越来越多,以及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互联网”开始如野草般毫无预兆地疯狂生长起来,并先后诞生了如网景、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二)1994-1997年:互联网是什么
围绕着“信息”的获取和消费,在国内诞生了最早的两种产品形态,分别是“门户网站”和“BBS”。其中,前者的代表是新浪、搜狐、网易,而后者的代表则是天涯、猫扑、西祠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下属的论坛。它们差不多都集中出现在1995—1996年间。
(三)1998-2001年:第一波潮流
1、BBS和论坛的黄金发展期;2、在线聊天室的兴起;3、QQ和联众的诞生;互联网商机初现;5、运营理论初现
(四)2001-2005年:流量为王的时代与“运营”的出现
1、网游的兴起与火爆;2、以淘宝为首的电商飞速发展;3、“流量获取”与“流量入口”成形;4、“运营”概念的诞生
(五)2005-2009年:web2.0时代的运营——用户崛起
1、用户力量的崛起;2、运营的新要点:传播;3、从“封闭”到“开放”
(六)2009-2013年:微博时代与移动互联网大局下的运营
1、pc时代逻辑的重演;2、前无古人的微博;3、团购大战
(七)2013年至今:连接一切的互联网与运营
1、运营能力及要求升级;2、微信的全面崛起;3、内容价值的回归;4、社群运营的兴起;5、今天的运营
综上,我们也会发现,“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从来不是固定的,往往会随着主流产品形态和整个互联网世界中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逻辑而改变。但背后的逻辑也都是一样的——“流量”和“用户”在哪里,运营的关注点就在哪里。
第2章 运营之“光”
运营人的基础素养
目标导向意识
将工作由纯粹的职能支持类转化为目标导向类
效率意识
在相同的时间成本下,如何让自己的产出变得更大?如何持续优化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运营的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思维模式
一种是“只有……才……”的逻辑,强结果导向的,为了我想要的结果,可以忽略用户的感受和体验
另一种是“既然……那么……”的逻辑,从用户出发,既然已经完成了某件让我认可的事,那么作为用户理应给与你对应的肯定和回报
一切所谓的“牛”,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你所认可的“相信”和你所对应的行动上面
在不确定环境下工作的基本理念
第一,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往往其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的因素,它可能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利发生的前提。
第二,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假设面前,最重要的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一个真实的用户场景,并验证再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爱上“做局”
一个可以让很多人一起参与其中并同时收获价值,在很多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典型的好比一场活动。
找到“破局点”
在任何一个局面前,要先能够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它们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
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内在杠杆)
第一,让自己拥有对新鲜事物的高敏感度
第二,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第三,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4个关键性的“运营思维”
第一,流程化思维
拿到具体的问题后,要遵循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人,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每一个环节上,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第二,精细化思维
必须要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能够做到对于所有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第三,杠杆化思维
要有层次感,需要先做好某一件事,后以此为杠杆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
第四,生态化思维
生态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
能否成功搭建起生态,在于是否能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需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一个优秀的运营,需要多懂产品
第一,运营理解了产品经理的科学工作方法和流程后,甚至部分掌握了其思考方法和逻辑后,会降低无脑吐槽或提出无脑需求的比例
第二,如果能够时刻拥有一种“寻找合理高效的产品机制来为运营服务”的思考,会带给你更大的可能和便利
第三,懂得某些产品的逻辑、架构,甚至能粗略对于实现成本有一些评估之后,会有助于大大降低你于产品经理、研发经理的沟通成本
第四,深刻理解“产品”工作的本质,包括MVP、精益、敏捷、“少即是多”等产品理解和方法,能够再整个业务链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占据更多话语权
第3章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工作方法
如何找到“掌握”运营指标的感觉
把围绕一个大目标的所有工作任务都拆分到极细、极具体,学会做好目标和工作内容管理
具体步骤
第一,你要界定一下,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需要把目标指标和这些要素间的关系界定出来,最好变成一个公式的样子
第二,思考被提炼出的分支指标或要素现在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三,具体思考,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
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
数据对运营的价值
第一,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
第二,假如做完了一件事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家属你想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
第四,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
第五,数据中可能潜藏着做好事情的线索,等待你去发现和挖掘
关于内容的运营
宏观角度
“内容运营”要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撰写、编辑、组织加工、外部渠道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进这个过程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并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
微观落地
内容的定位、调性和基本原则
短线,尽一切努力促进内容的被消费
长线,则是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
为了做好长线,需要明确内容边界(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并给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
3个主要关注和击破的重点
一是内容的生产
基本原则
(1)好的内容往往都是有自己的主线,框架清晰的内容,更易被消费和理解
(2)逻辑较复杂和需要对比或需要传递某种特别感觉的部分,尽量用图表或图文方式来表现
(3)好的内容往往是围绕着用户的感知来进行表达和叙述的,让用户感觉易读
二是内容的组织和包装
三是流通
内容的生产
UGC型内容生产
开放地任凭你的用户去发言和生产内容,再从中去挑选和甄别优质内容的方式,好比社区和论坛,如知乎、豆瓣
生产通路
还包含以下工作
一是在产品和文案等各种层面加强引导
二是不断制造话题,借助话题来引发用户参与的意愿
三是通过“造典型、树标杆”的方式来为用户树立榜样
UGC社区的内容运营体系,都会与用户运营的体系密切交织在一起
PGC型内容生产
简单理解为雇一批员工或付费请一群专栏作家来生产内容的方式,好比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或少量内容型产品,如好奇心日报等
如何写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4个步骤: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常见的选题方向
对知名对象的吐槽
对经典案例/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
颠覆认知式的观点、论点
数据、盘点、预言类
共鸣性问题解读
与星座、八卦等大众话题结合的娱乐型内容
内容的加工生产
可以采用先搭好框架,再填充内容的方法
内容组织&呈现
要形成自己的固定编排风格
如何长期保证内容体系的供应和做好长期内容规划
把内容生产任务逐层分解拆分下去落实到人,再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手段确保内容可以被按期生产出来
常见运营策略:常规内容保底,爆款内容重点突破
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与流通
为了使这些内容面向用户价值最大化,该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如何设计流通机制?
内容的组织
内容组织的4个层次
内容的流通
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来促进内容的流动性,以及促进流通中的内容与用户间的匹配效率
两个维度
一是对内的流通
在本身的产品内部,内容可以更好地流通起来并与用户形成匹配
常见做法
内容运营人员的人为干预和组织
适合早期用户基数小或内容专业度高的产品
算法的智能推荐
视同用户体量较大、同时用户个性化需求较多的产品
依靠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
如知乎、微博等,基于所关注的关系链,把相应内容推荐到信息流中
二是对外的流通
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让我们站内已有的内容可以流通到外部平台去(如微博、朋友圈),带来内容的传播与用户转化
常见做法
通过产品机制、运营手段等鼓励用户自发地把一些优质内容分享到外部第三方平台
依赖于运营人员主观挑选一些优质内容,将其分享到第三方平台,以获得更多关注
最终希望形成的样子
内容生态循环
转化型文案的常见写作方法
定义
文案的目的是特定的,被写出来的唯一意义,就是要引导用户完成某个特定行为,俗称一次转化
标题的最大意义,就是吸引读者阅读正文;商品详情页所展示的文案的最大一是一就是促成用户下单购买
短文案的写作
如标题、banner
两个原则
第一,傍大款。有意识地跟某些明显势能更高、影响力更强的人或事物形成关联,通过关联者更高更强的影响力刺激用户的点击访问意愿
第二,颠覆认知。有意识地抛出某些可能会颠覆用户常识性认知,甚至有点儿不可思议的观点或言论,从而引发用户的好奇心,借此撬动用户的点击访问意愿
中长型文案的写作
如一条微博、一个商品描述或一篇转化型软文
常见写作方法
方法1:文案写作结构和递进逻辑
写作逻辑
方法2 :情境引入
写作逻辑
方法3:设想用户关心的问题并解答
把用户在一个转化行为前可能会面临和思考的所有问题都依次列出来,然后一一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服用户。
内容领域的顶尖高手
首先,内容本身的最大力量在于其通过持续内容输出面向用户构建起来的某种强烈的“信任感”
第二,内容的核心打动力,往往来自于内容生产者不同于他人的、极度细致入微和深度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第三,你应该把你的内容当作一种“与读者交朋友”的形式
第四,你更应该围绕着你发自内心相信的、喜欢的东西来做内容。
最后,一个做内容的人,其个人价值会与他依靠内容获得用户认可的能力成绝对正比,而只会与他依靠内容吸引用户眼球的能力成阶段性正比
“用户运营”的逻辑、策略与工作方法
宏观的用户运营
即以用户为中心来思考和界定所有运营工作的规划,最终将其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
微观的用户运营
互联网公司产生专门“用户运营”岗位的原因
其一,任意一项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都需要对于其用户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维护,以便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
其二,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我们往往需要对于其用户行为进行更精细的引导和管理
其三,在互联网世界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往往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可以采用“通过一部分用户来帮助我们影响更多用户”的方式来开展运营工作
其四,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产品拥有更加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让我们在考虑如何更好地面向用户去做好管理、引导和维系的时候天然就有更多的判断依据和决策支持,从而可以把这件事做得玩法更多样,效果更好
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种,批量对于较大规模(如数十万量级)的用户通过策略、机制等设计和优化进行整体运营,最终实现某个特定用户数据(通常是活跃用户数)的上升
对应第一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1、针对用户建立优质成长路径
微博设计的用户成长路径
用户自己的成长路径
运营工作就是通过润物细无声地做好大量机制、规则和引导,来让用户们更好地在你的站内成长。
2、针对现有用户进行用户分级,把运营变得更为精细化
举例:美丽说的用户分层
完成合理的用户分类后,就可以针对每一类用户去通过一些差异化的运营手段(例如推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商品、策划不同的活动)来更好地服务他们
用户分类的方法
两个名词
用户属性
用户身上具备的某些与你的产品无关的自然特质,可以通过标识来进行辨别,如年龄、职业、性别等
用户关键行为
用户在产品站内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主要产品功能相关的使用行为,例如购物、浏览、发布等
主要方法
1、先界定出你在站内用户身上有哪些关键属性和站内的关键行为,把对应的数据提取出来
2、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是在“用户属性”和“用户关键行为”之间找相关性
3、一旦找到这种相关性,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工作1~3年左右经验的用户都明显更喜欢带有实操练习和老师点评的课程,那就可以把这类用户单独拎出来,针对性推送课程,提高付费转化率
3、针对用户设计面向用户行为的激励体系
激励体系是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或约束导向的产品机制,更好地鼓励或引导用户在你的产品站内发生特定的行为
指导性原则
首先,什么时候该做用户激励
用户已经有了一定量级,但整体活跃情况未达预期,需要通过激励体系拉升活跃
激励体系或成长体系本身就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典型如游戏
你的业务要求+需要用户完成某些特定行为,但发现用户对于完成这个行为的动机有限,需要通过激励体系来刺激他们。
其次,如何做和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做
要明确用户的哪些行为需要激励,并围绕着他们结合前面提到的方法梳理出一条用户成长路径,结合这个路径搭建出一套用户等级及对应的任务
搭建一套虚拟物品或虚拟货币体系(积分等)。大原则一定是用户级别越高,完成了更多希望他们完成的行为,则用户获得的虚拟物品和货币就会越多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用户PK或竞争氛围的营造,外加各种荣誉的刺激和展示,常见的是排行榜
最后,激励体系搭建后,要注意加强每一个环节上的用户引导
注意什么
一开始尽可能功能简单,能刺激到现有用户即可。后期根据需要可以再增加激励体系的级别、复杂度和内容
要尽量让用户有清晰的目标感和对目标的可掌控感
如果是做了积分或虚拟货币,一定要注意整体系统积分发放和用户积分消费之间的平衡
4、将沉默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
也可以称为“用户召回”,即在用户不在登录访问你的产品时,通过某种方式去触达和影响他们,把他们拉回站内,让他们重新成为有效的活跃用户
3个步骤
分析流失用户。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判断一下他们的用户特性
制定召回策略。即针对一群用户的什么需求,在什么场景下,通过何种方式去触达和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从而能再次回来使用产品。常见有邮件、短信、客户端push、微博或微信公众号
根据策略确定你的召回内容方案
5、通过部分用户带动全体用户
通过对一部分高贡献值型用户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运营,让他们可以持续活跃和创造价值,然后通过他们吸引或拉动更多其他用户活跃起来
第二种,面向较小规模(通常从几十到几百人不等)的某一类特定用户进行运营,通过该类用户在产品生态中的贡献值,从而提高产品价值
对应第二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需求场景
(1)某些UGC型的产品需要针对内容贡献型的用户进行运营,以促进其能够持续成产优质内容,保证产品生态的完整
(2)某些平台型产品,分别面向供给端和消费端的部分用户,往往都需要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来调动他们在站内生态中的积极性和提升其示范效应
(3)某些产品刚上线之初,往往面临“冷启动”的问题,需要找一群种子用户,面向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运营,比如令内部氛围更好、可消费内容更多、用户口碑更佳等
针对(1)(2)具体做法
首先需明确你要重点抓取的用户是谁
再明确一下你可能需要这些用户们持续在你的站内发生一些什么样的行为来作为标杆或示范
然后,明确一下你能够给与用户的维系和激励手段
最后,结合上面的思考和结论开始试运营,如果跑得比较顺,则将其常态化
针对(3)具体做法
首先,要定位清楚你的产品适合的种子用户,并想办法找到他们
其次,则是要做好对于这群用户们的维系,建立起他们之间的强关系
关于用户的增长与推广
用户增长的几种来源
依靠内容铺设带来的用户增长
做好内容铺设,需要定位好精准的内容渠道,通过发帖、发稿等形式让你的相关内容出现在对应渠道上,并能够在搜索时占据更高的权重
第三方渠道推广&广告投放带来的用户增长
即除自有渠道之外的其他所有渠道,如微博大号、微信大号发推广问,百度投关键词广告、腾讯广点通和朋友圈广告
需要明确
(1)第三方渠道上的信息展示规则是怎样的,如果能够让你的推广信息被展示到这个渠道中
(2)是否能够利用规则本身,通过你自己的某些行动来加强你的信息在该渠道的曝光量,或者信息展示得更精准
(3)如何加强用户看到推广信息后的转化率(可参考文案和流程相关内容)
通过活动、事件等营销传播带来的用户增长
依靠PR、品牌传播等带来的用户增长
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原则
方法1:物质激励,如参与某活动可直接获得某些实物奖励
方法2:概率性事件,如转盘、抽奖等
方法3:营造稀缺感,如果奖励吸引力有限,可以增加一些边界,如限时、限量使其变得稀缺带给用户更强的行动动机
方法4:激发竞争意识,如微信运动排行榜
方法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促使用户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方法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通过细节的刻画和理念的传递,赢得用户的认可或激发他们某种强烈的情绪
方法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
方法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进而给与用户一个进行决策的理由
第4章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运营背后的客观规律
规律1:
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投入运营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好运营
线性思维即指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如只在乎订单量和销售额
规律2:
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出现“爆红”现象,往往会加速死亡
如果一款产品在自身的核心价值点还未明确、产品体验也还不够完善的时候,贸然追求用户增长,往往是一剂毒药
规律3:
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着口碑来进行
口碑来源于运营对用户的感染力、服务态度、你的产品理念、你的产品迅速改进优化的速度和能力,你在其他方面给这群用户创造的价值(例如总是送给用户一些意外之喜)等,是这一系列事情支撑起了早期产品的口碑。
4种不同阶段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
依据产品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成4种类型:
第一种,探索期产品
探索期产品的运营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而是为将来有一天自己能够服务好大量用户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包括:产品功能上的、产品使用体验上的、产品风格和氛围上的、服务能力上的。
常见运营要点
挑用户。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将对你的产品带来伤害的用户或暂时不具备服务能力的用户,在早期拒之门外
· 尽可能通过邀请、BD等各种手段找到一部分“活跃”、在小圈子内“有影响力”的名人领袖型用户成为你的早期种子用户,然后通过服务好他们,让他们愿意自发为你背书,传播你的产品
· 对你的种子用户一定要给予各种额外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在这里做一个用户与在别的地方做一个用户的感受是显著不一样的。
第二种,快速增长期产品
开始动用自己可见的一切手段、资源等,尽一切可能迅速占领市场
常见运营要点
· 关于推广层面。各种渠道的铺设,从应用商店推广到效果类广告(如广点通等),往往从这一阶段开始上量。
· 围绕着产品的各种事件、话题往往在这一阶段层出不穷。
· 往往在这一阶段会通过大规模的补贴等行为迅速拉动用户增长速度,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 这一阶段,面向用户的运营,开始由粗放转为逐渐精细。
总结
核心目标就是能够快速获得用户增长,为了尽可能快速地占领市场,在各种推广渠道、方式上,这一阶段产品往往会全面出击,甚至是实施大量补贴等方式,力求尽快占领市场。另外,这一阶段的运营,会逐渐精细起来,会开始面向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或实施不同的运营手段。
第三种,成熟稳定期产品
必备前提是其在相应领域中的用户数增长空间已经很小,产品已经拥有较为稳定的地位
共同特点:高度关注用户活跃度,高度关注商业变现路径,同时面向用户的运营也可以开始全面精细化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总体上以:品牌形象的树立、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3大方向为导向
第四种,衰退期产品
通常是上一个时代的一方霸主,但以往的用户开始大量流失,并转移到各类替代产品上
运营重点:老用户的维系和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减缓老用户流失的速度,同时持续探索新的产品方向
不同类型的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的运营侧重点
商业逻辑
逻辑1: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
核心:能否找到足够好、足够多的商品,以足够低的成本、足够顺畅地将其售卖出去,并确保整体售卖流程的顺畅程度
典型:品牌电商网站、各种O2O上门服务
需要具备的能力
商品和货源的选择和拓展能力
商品包装和营销能力
供应链全程服务能力
运营端会划分为子团队
品类运营
该团队决定网站内会上线哪些商品分类以及每一阶段主推哪些商品分类,偏策略。
商品运营
该团队主要负责商品的定价、定量、上下架(即决定某段时间内库存中该商品的储备数量,备货太多占据仓储成本,备货太少可能影响销售收入)。
供应链团队
该团队主要负责涉及供应商对接、仓储、进出库、物流、配送等相关的所有环节管理。
营销团队
该团队主要负责定期策划各种大型促销活动和制定相应促销策略,周期性拉动站内销售额上升。每逢类似双十一、6·18前后,这个团队是最忙的。
逻辑2:免费+增值服务
核心逻辑:我为用户免费提供一部分产品或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一部分付费增值服务获得盈利
运营核心:是否能获取到足够多的用户,并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及更顺利地撬动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
需具备的能力
· 免费试用用户的获取能力;
· 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依赖性培养;
· 用户日常使用行为到付费服务之间的路径搭建;
· 最终的增值服务或第三方付费服务的售卖。
逻辑3:免费+流量或数据变现
通过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慢慢积累起海量访问流量或数据,然后基于已有的流量和数据通过引入有付费意愿的第三方实现变现(即售卖流量、数据等)
与逻辑2的区别是,最后买单者不是用户,而是第三方,典型产品是社区
运营核心
是否能获取到足够多的用户,用户忠诚度是否足够,是否能积累下来可以持续带来新流量的数据或内容,是否可以积累下来付费方愿意为之付费的内容、数据或特定氛围。
需具备的能力
· 引导用户发生特定行为、搭建特定氛围的能力;
· 持续维系住用户形成用户活跃度的能力;
· 对于内容、数据和现有重点用户资源等的整合能力。
· 优质内容、数据等的积淀。
· 核心用户的维系。知乎站内的一些核心大V,至今都跟知乎官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会有人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并邀请他们参加各类活动。
· 变现尝试。
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用户一次性使用
典型如某些培训课程、婚庆服务等
更应该关注
· 获客渠道的铺设和广告投放;
· 销售转化的有效性;
· 客单价(就一次挣钱的机会,当然要挣足点儿啊)。
总之,推广上要舍得花钱,只要最终的ROI能算平,怎么花都行。
典型方案
·在所有顾客会出没的典型场景下投放广告(比如高校、搜索引擎关键字、英语学习论坛等),吸引用户了解自己的培训课程。
· 精细化运作销售流程,比如用户访问后会有在线人员接受咨询,或者会让用户留下电话,销售人员电话跟进,甚至是引导用户来参加线下公开课,在课后再有一个课程顾问跟进忽悠之类的,为的只是提高销售成单率。因为,来都来了,你要是不在他们这掏钱,必然就到其他地方掏钱去了,且以后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 用尽各种方法(比如打包各种服务,包装得很高端,提升上课环境上课体验,跟其他课程进行对比,甚至连带一部分忽悠)把客单价做高。
用户中低频次使用
典型产品如汽车保养类产品、求职类产品等
特点
不管用户多喜欢你多认可你,他每次使用完你,基本就走掉了,且距离下次他再使用你时间周期会比较漫长。
重要的是能够让用户每次产生相关需求时,都能最快捷、最有效地找到你
典型方案
· 渠道铺设,占据入口。如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地方,该占据的位置一定要占据,且能排得越靠前越好。
· 品牌传播,占据认知。不断通过活动、事件、媒体报道、PR软文等各种方式面向行业和用户去传播你的品牌,提升大家对于品牌的认知。
用户高频使用(至少每周一次)
典型产品如社交类产品、阅读类产品
特点
用户从了解到接受需要一定时间,但一旦认可了你,会变得很难离开你
由于使用频次高,产生口碑效应和病毒营销的概率也最大
典型方案
· 通过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各种方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 在用户获取方面,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运营机制或运营手段撬动现有用户的力量,打通几个“分享”的场景,形成病毒传播和增长
用户间是否通过产品结成某种关系
单向服务式的产品
典型如日历、便签、航班查询这样的工具
“连接器”式产品,链接不同的用户
典型如淘宝电商平台、知乎社区等
运营重点
其一,注重氛围的打造,发展比较慢,早期用户保持密切联系
其二,花费很大的精力来逐渐建设和完善起来一些规则、边界和约束条件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
找出工作内容的方法
· 梳理出一款产品的主业务流程;
· 结合该流程进行思考——为了保证该核心业务流程能够运转起来(即起码用户过来可以顺畅体验完你的服务全过程),需要运营端至少完成哪些工作?
懂球帝核心业务逻辑
以懂球帝为例,对应的基础工作内容
· 保质保量地按时上传发布各类内容资讯、更新各类数据、榜单等;
· 做好用户UGC内容的审核、筛选、组织和处理;
· 按时发布各类足球装备并做好营销、客服等方面的相关工作,确保用户可以在线顺畅地完成购买。
把产品的“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
开源(稳定的用户增长)
来源
· 其优质内容的用户自发对外分享、传播所带来。
· 其优质内容的有意识对外传播所带来。例如,专门有两个小编把懂球帝发布的某些深度技术文或懂球帝社区内的趣事定期发布到其他相关论坛、社区等。
· 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入口带来的自然增长。
· 保证每次发生足球类新闻(如各种重大赛事,这类事情在足球世界里是“常规性”的),懂球帝的报道速度和解读角度总是可以做到与其他人不同,从而每次都能带来一波稳定增长。
方法
· 结合用户场景,设计合理的分享流程,尽一切可能优化你的文案。
· 可能需要专门有一个人负责优质内容的外推,包括寻找优质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常规性的内容外发和外部渠道维护等。
· 专门花工夫做好SEO、应用商店ASO等工作,并在此后不断优化。
· 组建专门的新闻资讯更新报道团队,建立报道机制。定期策划深度解读类内容,确保资讯报道速度和解读角度的独特性。
节流(降低用户流失)
梳理出流失行为比较高发的节点
结合用户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定义出用户流失的原因
针对每个节点下用户流失的原因,定义出一系列手段用于降低流失的可能性
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
界定出这样的关键行为,需通过梳理用户引导流程、梳理运营机制、新手任务等各种手段确保这一行为的发生几率
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的建立
20%的用户贡献80%的价值,找到核心用户
满足了什么条件的用户就可以被界定为核心用户?
我们如何对一个核心用户进行更好的维系?
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活动、推广投放和事件策划等
理解社区/社群的典型运营逻辑和路径
特点:社区和社群的运营需要同时考虑“关系”和“内容”,生长和壮大也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逻辑
4个关键节点
(1)创建和初始化
(2)信任感与价值确立
(3)去中心化,社区成员关系网的构建
第一,培养和发掘追随者
第二,通过引导,帮助社区内的用户间建立起联系
(4)社区的“自生长”
· 当大量UGC产生后,如何筛选出优质的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和更精准的推送;
· 如何梳理出一套基于UGC的内容框架和体系,帮助和引导那些零散产生的UGC内容可以更整体、更结构化、也更具有黏性一些;
· 如何做好一些社区内的活动运营,甚至把一些活动变得常规化、事件化。
· 如何梳理出一套基于UGC的内容框架和体系,帮助和引导那些零散产生的UGC内容可以更整体、更结构化、也更具有黏性一些;
· 如何做好一些社区内的活动运营,甚至把一些活动变得常规化、事件化。
2B类(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型)产品运营逻辑
与2C产品的差异
2C产品决策流程
2B产品决策流程(1)
2B产品决策流程(2)
所以,用户决策流程更加复杂,同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核心要点
第一,企业是否认可和接受企业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且你的产品有可能帮助他们
第二,你能否击破企业购买决策链当中的关键环节
第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否真实感受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第四,用户是否对于你的品牌有更强的信任度,从而使决策更加顺畅
第5章 一个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普通运营与顶尖运营的差距
其一,关注产出和结果
顶尖运营
有能力至少通过对内容的运营、创意策划、活动、渠道推广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获得具体产出(如显著提升某个指标),指导满足什么条件更容易受到用户喜欢,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点能迅速调动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普通运营
无法为结果负责,往往只能在其中做一些偏纯粹执行的体力活
其二,对全局的把控与统筹
顶尖运营
一个顶尖的运营对于公关、PR、传播等相对务虚的东西一定是有所理解并具备一定运用能力的,他可以在传播和PR上没那么专业,但一定要知道传播、品宣这样的手段大体该如何操作,及其背后的一些用户认知逻辑
普通运营
对上面这些完全没有概念
其三,对产品的深度理解
顶尖运营
对产品的不同形态、运营逻辑侧重点都心中有数及深刻的认知。
普通运营
知之甚少,容易拿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运营手段往产品上去套
其四,工作开展的节奏感
顶尖运营
对运营背后的客观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反推到产品上,知道何时快、何时慢
普通运营
思维较简单和一维,如用户越多越好
其五,大局观
顶尖运营
有能力梳理一个框架或体系,把所有支离破碎的点逐渐串联起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
普通运营
只专注在某个零散细碎的点上去孤立地做事和开展工作
其六,对用户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顶尖运营
在确保产品价值足以吸引住用户的前提下,你可能需要在价值观层面上让用户建立起高度认同感,也需要与用户间能建立起深厚和多元化的情感联系,甚至还可能需要在用户之间构建起一套可持续生效+可调控的利益分配机制。
普通运营
不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
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
建议1: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任何时刻,手中都需要有3个计划:A计划、B计划和Z计划
A计划,是一个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比如你正在投入的工作
B计划,是一个A计划外,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后,可能在某一天让你以之为生)
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意义是用来应对你职业生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同时,如果你已经成了中等以上段位的选手,请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价值传递者或贡献者,而不是单一的观望者或价值消耗者。更多传递和贡献价值,会为你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和资源。
建议2: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第一条曲线向外,即行业技能曲线
新人入行,总得需要再第一条曲线上获得持续提升
常见的提升方式是持续实践+总结+找人讨教交流:从实践中获得反馈,并提炼出遇到的核心问题和疑惑,去找有经验的过来人讨教,再持续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优化改进。
行业技能提升有上限,曲线会走到尽头
第二条曲线向内,即思维/认知模式曲线
进入第二曲线,你首先要从过往的具体职能中跳出来,试着结合整个业务流程来考虑问题,也就是大局观
第二曲线走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另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商业和行业的理解,决定了天花板在哪里
提升要点
一方面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尽力多跟行业高手们混在一起
另一方面,则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事情和环境牵引着你往前提升
建议3:面临各种不同选择时该如何选择
该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要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
假如你已经接近第一条曲线的尾端,且还想继续获得进阶和提升,则要想办法自己独立牵头去负责一个业务模块或一条产品线的机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小公司你会获得更大的实践锻炼价值,而大公司会给一个在更大的场面和环境下去审视、争取和调配资源的机会,有更好的宏观视野
该更看重现实收益还是看重未来?
如果正卡在第一曲线某处,没有机会进入第二曲线的提升轨迹中,自己如果渴望职业生涯取得更大的突破,那么有可以去折腾、尝试的机会更加重要
如果个人不期望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突破,或认为自己的能力晋升已经进行成熟期,不在需要持续提升,那么就可以认真评估考虑可能会得到的现实收益
要不要自己创业?
首先,假如你是以下几类人,我会重点建议考虑自己创业:
· 有巨大野心和执著想要获得创业成功的;
· 创业就是一心为了寻求些新体验,将之视为另一种成长路径,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失败的(尤其是那些二十六七岁上下的年轻人);
· 对于某件事有极强的信念和执著,觉得这件事自己非做不可,即便为此付出一切也值得的;
· 自己多年隐忍积累攒了一手好牌,自觉已经有了充裕的资源、人脉和能力储备,准备大干一场
如果不属于以上任意一种,也可以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到一个靠谱的创业团队中
运营人的“择业”
运营从业者可归纳为
内容生产、维护型的运营
主要的工作内容可能是某个内容板块的维护或特定内容的生产,基本上现在大量的新媒体运营都可以归到此类中去。
核心能力是要对内容敏感,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引发点击、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带来传播拥有八九不离十的判断,熟悉各种内容发布&内容传播渠道,并且自己至少具备可以做出70分以上内容的能力。
具备的特质:喜欢看书,喜欢混迹各类内容社区,喜欢在各种社区上发表言论和内容,并能够通过内容引发与其他用户间的较强互动,文字功底比较扎实,喜欢各种思考琢磨,且一定要想得深,诸如人生人性这类问题最好没少琢磨过,琢磨过后还能把自己的思考清晰表达出来则最佳。
创意策划、营销型的运营
工作内容可能是策划一些活动、事件、小游戏或H5的策划执行等,但策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需要让用户喜欢玩,往往还要能够拉动实际的运营指标增长。
核心能力基本就是创意策划能力,同时要懂传播,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以及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同时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线上线下活动形式以及载体(比如同一个活动,在PC端实现和在H5端实现,展现形式可能差很远)。
具备的特质:爱玩,脑洞大,对于新鲜事物敏感,熟悉各种热点事件,往往属于那种有啥新东西出现一定不会错过的人,大量混迹各种线上社区,组织张罗能力比较强,至少张罗过一两次有点意思的活动,至少有一两项发烧级、能玩出点名堂来的兴趣爱好,对于各种经典的文案、营销案例会下意识地去观察和学习分析。
渠道推广型的运营
工作内容就是推广,可能会花钱也可能没钱,但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是唯一评价标准。
核心能力是对于各种推广渠道、推广手段的熟悉度和关系亲近程度,以及极强的执行力。
具备的特质:强结果导向型的,拥有极强的执行力,能够一个人泰然自若地应对N多琐碎的事情,他也应该对于各类渠道推广方式都有所了解和熟悉,即便不太了解的推广方式,也应该基本可以在2~3小时内完全搞清楚其逻辑。另外这类运营也往往需要擅长与人打交道,能够短时间内混入一类渠道的推广圈中,当自己缺乏资源时,能够通过主动寻找、求人介绍推荐等各种方式找到匹配的资源。
用户互动&维系型的运营
工作内容是面向某一类或几类用户的维护,关注的是对应类型用户的活跃度。
基础能力是比较优秀的沟通能力,善于在线上把事情讲清楚,能说服别人及赢得别人的信任,而核心能力则可能是一种“能够很快在线上让别人喜欢你”的能力,再外加上一些比较强的组织张罗能力。
具备的特质:往往自己泡网的时间很长,熟悉各种线上社区和最新热点事件,且在各种群组、社区、论坛中的存在感往往不弱,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小圈子中心人物的特质。此外,这类运营往往不能太死板,应该是很擅长“调戏”与“被调戏”的。
销售型的运营
工作就是某些特定用户与合作方的拓展了(典型的如各类O2O公司的线下商家拓展)。
核心能力可能就是销售能力。
优秀的销售型运营,毫无疑问也是强结果导向的,擅长迅速建立关系并取得信任,并熟悉各种商务合作谈判要点和流程。到了后期,这种核心能力可能还会进一步演变发展为资源整合(俗称“做局”)的能力,即是否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卷入更多的优质合作资源一起完成某个事件或项目,并最终令所有人受益。
强执行、项目推动型的运营
工作内容可能是一些常规性、推动执行类的工作(比如站内内容的审核、打标签,站内课程文案的批量更新,某个产品模块如问答的上线推动等)。
涉及的工作是比较杂的,所以其核心能力很可能是执行力以及事务管理、项目管理的能力。
优秀的执行类运营一定是执行力超强、且工作非常有条理的人,他们往往有着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同时也往往善于使用各类表格、工具等来辅助管理自己的各项事务,你可能经常会在他们的机器上看到各种精细超牛的工作表格。
策略型的运营
主要工作往往是根据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去有针对性地制定某些策略(比如滴滴出行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派单策略),并推动落地后持续监测数据,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核心能力,基本就是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以及超强的逻辑思维+大局观。
优秀的策略型运营一定有着清晰、强大的逻辑,说话和表达都有十分清晰的条理,并且他们也往往对数据非常敏感,你可能经常会在他们的电脑上看到各类数据分析与比对。
适合选择哪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
特点:更注重推广渠道铺设、营销事件策划等,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内容类产品
特点:更重内容生态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持续对外传播,核心是如何让内容质量更高以及如何让内容获得更多传播,依靠内容的积累和传播形成拉新。
社交类产品
特点:更重用户的分级运营、相应规则、玩法的制定以及营销事件策划,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重点抓住核心用户形成标杆效应,然后通过海量用户对于某些玩法的参与形成话题、事件,借此拉动产品增长
社区类产品
特点:需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维系、社区氛围&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的制定&事件话题等的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相当于构建一个小生态,前期生长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靠持续不断的话题、事件、用户关系等
平台类产品
特点:更重重点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与落实,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电商类产品
特点:更重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需要避开哪些坑
坑1:新人小白没人带
坑2:一味追求“大公司”光环而沦为一颗螺丝钉
坑3:团队不靠谱
坑4:靠谱的运营的无法扮演重要角色
运营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在1~4年经验阶段,既要看短板,也要看长板。你既不能让你的短板太短,又要找到一个长板让他足够长。
不可替代的能力
其一,“能够搭建起来一个生态”的能力。
其二,“懂得如何影响用户”的能力
其三,是一种“操盘”感,可能同时包括了对各行各业的业务逻辑的理解,乃至商业的理解
互联网运营的能力模型与成长路径
运营能力构成
成长阶段
P1:纯新人
刚刚入门,小白或半小白状态
能力雷达图
主要障碍
学习能力、执行力、逻辑分析能力
对新事物不敏感,不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执行力和行动力差的人,逻辑分析能力差的人;这3类人哪怕入行,也难以做好运营
如何提升
(1)多学习接触新鲜事物,如试着用1~2周时间去学习一门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概念的知识并试着加以应用;
(2)多发问多思考,多试着自己想清楚这样的一些逻辑题:今年中秋,我预计某学校周边的月饼销量如何?为什么?
(3)通过一切方法磨炼自己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例如给自己制定某个中短期目标(如看10本书,或认识10位BAT的牛人),然后通过目标拆解和想尽一切办法达成。
P2:有经验的入门型/成长型从业者
通常1~3年经验,已掌握部分专业技能,但对行业、用户、业务的理解比较浅
能力雷达图
进入本阶段的标志
对于某项需要专业技能完成的工作已经可以具备能力独立完成,对行业、业务、用户从完全无概念到有感觉,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主要障碍
逆商,对业务、用户等的理解,对于某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对专业知识的积累。
如何提升
(1)多受虐,还要在反复受虐后试着保持积极乐观(听起来好变态,但的确需要如此)。运营一定需要强大的逆商,尤其很多方案和测试,往往都是九败一胜的。
(2)多接触用户,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和用户访谈等方式深入分析和了解用户。
(3)积累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该学习学习,该实践实践,该总结总结,该拜师拜师,该报班学习报班学习。
P3:业务骨干
通常3~5年经验,某方面专业技能突出,对行业、用户、业务的理解逐渐深入,从单一的执行者更多转换到策略&计划制定者
能力雷达图
进入本阶段的标志
对业务对产品开始有更深理解,可以顺畅与其他业务部门及产品对话无障碍,开始可以有效思考一些策略层面的事情。
至少对于某项专业技能已经可以专精,同时执行力强大,可以在某一领域内带来别人无法做到的产出。
开始有能力对关键数据指标负责,开始可以带领团队完成产出。
主要障碍
对“用户”群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领导力,策略思考能力,某项硬技能上的出类拔萃,管理能力。
如何提升
(1)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多体验多分析相似的甚至不同类型的产品,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用户,尤其是很多小众的奇葩的用户,会让你对于用户有更深的理解;
(2)学会更多站在业务层面甚至行业层面去思考去分析判断,试着想清楚一个行业的逻辑、同一行业下不同业务的切入点有何差异,是什么带来了这种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策略意识;
(3)找到自己的特长点,聚焦去积累,直到你可以因为某一点或某些事而被大家刮目相看——比如说,你写出来的文案,转化率就是要比别人写的高3~5倍,或者同样做推广,你可以轻松搞定80%以上的同类型渠道。
P4:专家
通常5年以上经验,需要一定天赋(如情商、逻辑、领导力)才能达到这一层级,对于产品、业务、用户、行业等的了解都比较深入,善于制定策略和推动执行
能力雷达图
进入本阶段的标志
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和不同类型的产品理解越来越深。
高度对数据负责,开始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策略制定、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和业务串联整合上,而不是单纯的执行上。
主要障碍
体系化思考&串联能力,能否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管理能力,领导力。
如何提升
(1)多与行业牛人高手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2)多试着分解和分析成功的业务流程和体系;
(3)试着让自己完成从“业务精英”到“领导者”的转变;
(4)要学习更多的行业知识和产品运营方法;
(5)要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理解,能够讲清楚产品、运营、市场、PR、研发等职能之间的关系、差异,以及该如何配合。
P5:高级专家 (综合型人才)
通常5~8年以上经验,综合能力出众。同时擅长连点成线,把各种细碎的运营事务串联成一个整体
能力雷达图
进入本阶段的标志
对于行业、产品、业务和用户都有很深的理解,有能力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形态、不同用户类型的产品制定对应的策略,并持续跟进优化。
善于把N多细碎的运营工作串联在一起,形成合力。
主要障碍
大局观,对于行业、业务、用户等的全局性理解,策略制定能力。
如何提升
(1)多跟顶尖高手们交流请教;
(2)多开拓视野,学会从大格局(如资本面、技术革新、市场动态)等层面去判断和理解事物;
(3)至少参与或负责过2~3款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的成长和运营规划。
第6章 一个运营人的自省和思考
未来10年,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更需要“能够懂业务”的运营
只有懂行业,懂业务,你才能够结合你的产品特色和优势,为你的产品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或者更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更需要有宏观视角,能对产品的成长负责的运营
更需要“懂产品”的运营
能够基于运营端的实际需要给产品提靠谱需求“且“能够参与到产品讨论中,从运营立场出发来修正产品”
更需要能够赢得C端用户发自内心喜爱的运营
运营观和运营“伦理”
第一,你最好能够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找到一种“不卑不亢”的感觉,不把用户当上帝,也不把用户当傻子
第二,你最好不要仅仅只是关注用户是否愿意与你发生关系,要更关注用户从起初认识你到喜欢你再到最后与你发生联系再到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我真心建议每一个运营,最好能够充分理解你的产品逻辑并能够认可它甚至喜欢它之后,再把这个东西去推荐给你的用户。甚至是,推荐之前,你自己已经亲自使用体验过。
对互联网行业的建议与思考
· 希望更多公司内部可以在实际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运营”的作用,愿意把“运营”当作一个核心业务部门来看待;
· 希望公司的老板、高管和HR们可以更了解运营一些,尽量避免在招聘、岗位规划的时候就给大量运营从业者们埋下很多“坑”;
·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公司对于运营新人们的职业发展更关注一些,因为运营新人们实在太容易迷失,太容易蹉跎时光;
· 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理解真正优秀的运营,其实是特别渴望找到一款自己认可的产品去做点事情的。要想招到好运营,可能钱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让你和你的项目在他们面前变得有趣、有意思、有说服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