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2018-11-18 21:09:12 36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总结,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变革。这一时期,中国历经了战乱、民众疾苦、民族危亡的重重困境,但在众多爱国志士的奋斗下,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篇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
义和团运动
兴起:19世纪末
口号:扶清灭洋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1901
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
《辛丑条约》
内容
赔偿白银
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使馆区
准许各国助手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惩办“首祸诸臣”
危害
巨额赔款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操纵控制了中国税收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
原因
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各级官吏借战费和赔款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时间:1851年1月11日,建号太平天国
发展
金田起义后,太平起义军相继攻克一些重要城市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在此
全盛
《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天京事变
挽救危局:1859年提出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资政新篇》》
失败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
意义
扫荡了王朝的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提出了近代中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鸦片战争前(1840)
公元前5世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文化: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乾隆朝后期(清中叶),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政治: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经济:人口大增长
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文字狱
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英国走私鸦片进中国导致白银外流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尽头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766年美国建立资产主义共和国
1789年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纺织业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遍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等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开辟新市场,转移国内矛盾的需求促使西方列强发动侵略
1825年英国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战争摆脱危机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一律扬言要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与此同时,法、美、俄等也对中国垂涎欲滴
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鸦片走私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目的: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贸易格局
危害:烟毒肆虐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肆虐,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
时间:1839年6月3日
影响:虎门硝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条约》(《江宁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
割让香港岛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他
与美国:《望厦条约》
与英国: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与法国:《黄埔条约》
与俄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
结果
1858
与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1860
与英法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北京条约》
与俄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旨在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中法战争(1884)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法新约》
甲午战争(1894)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安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7月
1894年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斗
《马关条约》(1895)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允许在华设厂
影响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澜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签订《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兴起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同盟会
建立:1905年
宗旨:三民主义
同盟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但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武装起义:最著名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中华民国”
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民国
建立:1912年1月1日,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各民族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
规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意义:近代中国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中占领导和主体的地位。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同盟会涣散,人们寄希望于袁
立宪派和旧官僚希望袁主持大局
帝国主义的支持
袁掌握着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
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上
尊孔复古思想猖獗一时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说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和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那时许多的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爆发背景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交“二十一条”密约
1918年,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爆发:1919年5月4日
高潮:上海的“三罢”
初步胜利: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精神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