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
2018-08-03 13:54:02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怎么中国化)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
形成的时代背景
国内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成熟时期
1935(遵义会议)~1945(党的七大)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资产阶级划分
官僚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形态
武装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大改造(1949~1956)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评价
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科学评价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
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依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
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
提出
1978 邓小平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会议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内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核心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 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动力
农民阶级——革命主力军
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联合
软弱:斗争
领导力量
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总路线
提出
第一次提出
1939年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完整表述
1928年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上的讲话》
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性质和前途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基本纲领
提出
1940年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进一步
1945年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 《论联合政府》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国家性质)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政权组成形式)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两个没收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一个保护
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
<===>
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
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
<===>
民主的
探索道路
城市—工人—暴动
革命道路
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关系
三大法宝(取得胜利的原因)
提出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
内容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社会
1949~1956
新民主社会——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国营
半社会主义合作社
农民手工业个体
私人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两个转变
1949年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对应三种基本阶级力量的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社会性质转变
社会主义因素占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农业
改造道路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改造原则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改造阶层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
主要是建立初级农村生产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
主要是发展高级社
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
改造步骤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和平赎买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方式
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改造步骤
第一步
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四马分肥
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第二步
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的方式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公有制成为经济基础
政治建设——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宪法
阶级关系——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理论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总方针)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两条腿走路——轻重工业并举、中央地方并举、沿海内地并举、大小企业并举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两步走
1.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
2.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陈云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的现实国情
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 邓小平提出
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历史决议》
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
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
主要特征
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历史任务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矛盾
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 邓小平提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七大
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加入了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最低纲领)
政治
依法治国
经济
完善市场经济
文化
四有公民
生态/社会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原则
1986 邓小平
发展生产
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可协调可持续
必须全面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三步走
提出
1987年4月
确定
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
党的十三大
内容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
党的十五大(1997)
第一步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
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
主要任务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梦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两步走战略
1.从2020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民生和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2.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背景
国内
文化大革命
国际
新科技革命
目的
解放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文档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对外开放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199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私营经济
外商经济
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占有分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资本或资产等物质生产要素分配
按惯例和知识类的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分为
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人的劳动
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增强社会综合国力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关键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国体(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人民
专政:敌人
政体(政权组成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代议制
直议制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大杂居小聚居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 村委会
城市 居委会
企业 职工代表大会
全面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
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生态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结束语
四个自信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坚定理论自信,既不忘老祖宗、又要讲新话,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要坚定制度自信,既不照抄照搬、又不故步自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地优越性;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