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2018-08-06 08:12:54 31 举报
AI智能生成
翻转电台笔记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要
四个作为线索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我们有没有统一的观念, 统一的价值观
当今世界是不是一个国与国竞争的世界, 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与国家息息相关
是不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 社会整体就会前进
现代性是什么
用年龄来比喻现代性
正如老年, 它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上的综合概念, 我们无法明确的分辨出我们是从哪一刻进入老年一样, 我们也不无法分辨出世界在哪一刻进入现代
但是现代性还是存在的, 正如老人可以明确的得知其为老年一样, 我们也明确的知道我们处在现代性中
现代性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观念, 是一种我们共享的时代假设
对于这种时代假设我们平时是不自知的,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现代性存在的
我们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现代性
不仅仅从个体的直觉的角度出发
面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现代性
权力的诉求
制度与文化的冲突
经济组织的痕迹
个体对这些问题的冲突和反应
所有文本都是可以阐释的
我们为什么要面对现代性
现代性作为一种时代假设, 根植于我们的观念中
我们对它们熟视无睹但不自知
但它们却深深要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在这些影响下, 我们
产生了对于事物与现象的观点
并产生焦虑, 矛盾和冲突
理解现代性可以使我们打开眼前的面纱
了解事实
看到全局
事物和观念的演化过程
解释我们看持事物与现象的观点和焦虑, 矛盾和冲突的要源
科学
科学在现代性居于核心地位
例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实验艺术
实验是科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科学开始于艺术进行渗透
使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艺术实践
袪魅
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业》中提出袪魅的概念
袪魅就是除袪事物上的神秘光环, 还原这个事物本来的样子
从主观感觉受上讲, 袪魅是这样一种感受: "原来是这样"
袪魅的效果
例
我们乘坐飞机的时候, 虽然不知道飞机的原理, 但是我们确信如果我们想知道, 我们一定可以知道
这带来一个结果, 就是, 我们虽然不知道飞机的原理, 但依然相信飞机的安全性
在前现代社会, 我们虽然也有基于宗教的知识, 但是它们是不稳定的, 无法确知的, 所以人才需要经常祷告
但是在现代社会, 我们通过理智的方式, 以确定的方式对世界产生认识
宗教的衰落
现代社会是一个西欧化的社会, 西欧在前现代社会核心是宗教
对宗教的世俗化和袪魅, 带来现代化
因为我们对于科学先进性的强烈需求, 我们在教育会强调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体现
宗教管制
宗教价值的排斥
但是对于西方人, 其实是有一个宗教和科学的整合的过程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变:
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的观念
来源于
现代性的时代假设
我们自己的语境
我们应当意识到, 这些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 理所当然的
这样我们才能
解释我们面临的焦虑, 矛盾与冲突
理解它们是如何来的, 又会发展向何方
科学祛魅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 抽象性
在前现代社会, 我们的生活中经验很重要, 所以行会, 长者才格外的重要
但是对于我们, 抽象是远远大于经验的
科学本身, 诸如物理, 化学, 生物, 都是来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系统
我们不光用抽象系统理解世界, 还建构了一套抽象社会
我们对于世界的维定性和安全性维系于我们听过的抽象观念而非亲身经验
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政府本身也是一个抽象的产物
不是说它的物质载体
而是它的本质: 科层结构
抽象社会带来两个结果
社会程序的合理性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程序
入学
入职
开车
在前现代社会想要施行一套程序, 必需反复论证, 教育
但现在我们对于程序驾轻就熟, 甚至在企业中, 还经常创制程序
我们认为程序可以提高效率
虽然有时程序会失范, 但是我们感受不到, 因为现代性己根深地固的根植于我们内心
反思
反思的本能开始随时出现在我们身上
工业化
工业化可见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观念
例
在现代化以前, 在我们的观念里, 批量生产的东西和艺术是绝缘的
但是在现在我们可以认为量产的, 机器生产的无印良品是有艺术属性的
机械
在我们的观念里机械是金属构成的系统
其实机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
与手工相对
表示精巧设计的系统
我们要在观念上将机械与机器区分开
比如当我们说想法机械的时候, 机械一词的意思并不是机器
我们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机械的意思
《机械学原理》
任何机械都是由各种方式连接的构件
机械是由部分和部分构成的, 部分与部分之间是有关系的
机械的作用取决于它们连接的方式
这种对机械的定义非常像我们对社会的定义: 社会由个体构成, 社会大于个体之合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组成方式与机械有巨大关系
《理论运动学》
机械的配置方式, 使得能够借助它们强迫自然的机械力作功, 同时伴随一定确定的运动
"强迫自然界的机械力作功"
工业化改变了我们和自然的关系
在工业化之前, 我们是顺应自然
在工业化之后, 我们是颠覆和改造自然
"同时伴随着一定确定的运动"
子主题
工业化的机械带来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一直延伸到社会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被涂尔干称为 "机械团结"
这种机械的确定性可以保证, 需要什么就可以产出什么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的现象早就存在, 但是在工业化的现代才成为大规模的社会分工
在现代社会的分工完全没有自给自足性
在城市中如果大规模停电不出 7 天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涂尔干论证了现代通才科学家是不可能的
现代社会基于机械分工, 科学教育是按照分科进行教育的, 因此不可能用有人可以精通所有的学科
现代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学者
产生分工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 社会的密度和容量快速增加, 但是人口的增加没有社会本身增加的快
工业社会是遵循规模效应的
例
生产电视机没有只生产显象管赚钱
英特尔只生产芯片利润要高过生产整机
规模效应要求社会被分成一块一块的
社会分工使社会成为一个复杂系统
影响
个人的无力感
在整体社会分工下, 每个人在细小分工下变得无比渺小, 因此个人的志向变得无足轻重
交易成本与自由贸易
贸易
现代社会, 频繁且必要的交易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贸易对于社会的影响大于政治或其它意志对于社会的影响
自由主义和自由经济
自由经济建立在工业化和社会分工之上, 自由主义又从精神上形塑现代性
在前现代社会, 国家是有绝对意志的主体, 但是在自由主主和自由经济的影响下, 政府开始变具有妥协性
政府的妥协性来源于工业化对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诉求
工业化给于我们一种强列的社会越来越好的感觉
在前现代社会, 并没有世界在一天一天变好的感觉. (在中世纪, 人们感受到的是不断失落的世界)
现代社会, 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剧烈变化
尤其是我们国家, 我们国家的合法性就来源于生产力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会强调社会的不断前进
这种观念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 每个人 (尤其是城市中的人) 会天经地义的觉的个人的成长一定要根上社会的增长
城市
出生在城市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根深地固的城市的生活方式, 反而让我们对于城市对于现代生活影响视而不见, 相对而言, 从小在农村生活过人, 可能反而可以通过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不能看到城市对于现代性的影响
城市生活的基础
工业化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使, 使大量人口经常性的在一起, 推动了城市化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接近现代的城市
在《巴黎的忧郁》中将这种城市生活描写为
城市经济体的规模和大小, 使不同城市的人的观念产生非常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例
小城市人们观念中适婚年龄要明显早于大城市人们观念中的适婚年龄
城市生活的特质
在《巴黎的忧郁》一书中对于城市生活特质是的描述是: 忧郁, 孤独, 流动
学界对于城市生活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在乡村中每个人都相互认识, 形成一种涂尔干所谓的 "有机团结"
但是在城市中, 人们生活中充满了陌生人, 人们于他人的的关系是没有关系
我们有时无法对于我们的生活进行批判, 但这是需要反思的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的冲突,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来源, 才能思考如何进行改变
我们为什么习惯于捍卫我们的生活
这是源自于现代性对于人的改变
在前现代, 人不需要捍卫其主体性, 这是因为宗教是整个生活的前提假设, 人的主体合法性来源于神
在现代, 自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极为重要. 而这些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来源就是现代性, 比如科学
因此一但有人批判现代性, 我们就会本能的进行捍卫
城市与身体
法国哲学有身体回归的主张: 身体对心灵有深刻的影响
精确控制的时间
农村生活中, 对于时间的精确性没有过多要求, 因此也没有什么精确的时间控制
但是在城市中所有事情都有相对详细的时间系统
时间的精确性对于我们产生了不可抹灭的影响, 体现在我们对我们身体的精确控制
例
A4 腰
并且我们把这种对于自我精确的控制当作是一种自我成长
边界清晰的空间
在地铁中, 虽然我们觉的很拥挤但是我们还是尽可能的避免碰到他人
这种清晰的边界意识在精神方面表现为冷漠性
我的权利最好不要与他人发生冲突,
我于他人最好不要接触: 有快不必分享, 有困难的时候也不需要帮忙
这种边界意识在网络空间中延伸为: 人们处于一种敌对关系
边界意识来源于现代性社会中, 人们于他人一直处在一种对有限社会资源的争夺上
城市影响我们的身体的姿态, 从而对我们的精神进行影响, 成为我们熟视无睹的知识底色
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区别
在农村人们没有对个性化的诉求, 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巨大的不同
在城市人们追求的个性化, 但是人们的生活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每个人读一样的书, 看一样的剧, 持相似的观点
隔离状态
总有一个群体是我们不愿意与之为伍的人, 我们通过外表识别并归类他们, 并有意识的与他们隔离
我们一方面维护自我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同时时时刻刻在分别我们与其它群体的区别
造成这种隔离状态的原因是因为城市生活中的出现大量的陌生人
在农村中, 因为生活在熟人社区中, 人们对于其他人的认知建立在对于具体的经验上.
在城市中出现大量的陌生人, 人们需要时时刻刻的分辨我们与陌生人是不是同一群人, 是否需要进行隔离
我们之所以可以对于陌生人进行分辨, 得益于科学带来的抽象性. 我们将他人异化为易于识别的社会符号, 通过外表和消费符号, 快速的对他人进行定义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城市生活的批判
阿多诺
因为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分工的一环之中, 因此我们对于分工的其它环节的认识建立在偏见之上
城市生活让人们建立一整套偏见, 而我们的很多决策事实上是基于偏见的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社会分工中每个个体只占很小一个层面, 因此我们只能表现赞美和同意
因为缺少必要的信息, 我们失去了批判的能力, 形成了顺从的习惯
我们在网络中看到的批判, 要么是对于个体的批判, 要么是人云亦云
我们没有批判的能力, 只是认同一种批判的观点. 我们只是在不同观点之间进行选择而已
哈贝马斯
理性沟通
"这种文化的特征, 是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 平息人们的反对和反叛欲望"
城市生活的一切: 广告, 节目, 公众号都在建构抽象体系
由于我们太相信这套抽象体系, 所以我们并不了解现实是什么样的
抽象系统通过使人们在幻想中获得满足, 从而美化和证明现存秩序, 让人们为之辩护
每个人太在意其主体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当触及到秩序时, 人们本能的为其辨护
他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存在在沟通中, 我们可以在交流中达到理性
问题的核心是认知的局限
沟通可以让知识在不同阶层之间流通, 从而打破局限性
理性
在科学的影响下, 我们天然的认为理性要比感性好
理性是什么
脑神经学角度
有一个江湖传说: 人的右脑负责感性, 左脑负责理性. 但是实际是, 右脑负责感受, 左脑负责逻辑
语源学角度
在我们现在语境下, 理性来源于逻辑但是其外延要比逻辑大
理性一词在古希腊为罗格斯, 原意就是逻辑, 与其相对的是艾厄斯, 意为爱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
现在有很人将这本书看作是马克斯韦伯写给资本主义的赞歌.
当然在书里是有对于资本主义赞同的部分
但是在书中还有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
"什么是理性, 价值观和情感转化为理性计算"
理性依赖于计算
与理性相对的是价值和感性
"完全可以, 而且不无道理的, 这样来评说发展的最后阶段, 专家没有灵魂, 纵欲者没有心肝, 这个废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
所谓 "专家" 是分工之下延生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理性是没有灵魂的
所谓的 "纵欲者" 指的是享乐主义
所谓的 "这个废物" 指的是现代化所产生的抽象体系, 并以此建立的幻觉
两种理性
价值理性
又称为实质理性
从伦理, 美学, 宗教或其它方面, 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否有价值
价值理性的特征是: 目的性的, 批判的, 建构的, 关乎信仰的
例
新教伦理下清教徒企业家所主张的禁欲主义
印度教的苦修主义
目的理性
富兰克林的理性观
人在地上的责任是帮助上帝管理他在地上的财富, 所以财富越多代表越能进天堂
目的理性又称工具理性
我们的行为思想都是工具, 这个工具只追求一个价值, 就是效率
我们对于目的理性的观点可以回溯到科学的影响
我们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量化来进行计算, 从而可以达到一个最优解
比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 社会的配置是为了达到这个帕累托最优
工具理性追求的就是这个最优解
工具理性的泛滥
我们认为所有的目的都有一个最优解, 并全心全意的追求这个最优解
当我们把效率当成唯一目的的时候, 价值理性被抛诸脑后
我们不会思考
最高效的捷径是否存在
这个捷径是否会折损目的价值
这个捷径是否还是其它副作用
工具理性泛滥的结果是出现大量理性管僚
管理学是从工具理性看待商业组织, 寻找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
政治学是从工具理性看待政府组织, 寻找效率最高的政汉体制
理性官僚的悖论
我们根据式具理性设计官僚组织, 结果是组织越官僚, 效率越低
理性对于我们的影响
平等观念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理性人, 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的理性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当给予他们自由
陈词滥调
所谓陈词滥调是指这样一些词汇, 我们可以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但却依然自信的使用它们
由此延生大量的滥用
我们自认为合逻辑的理性的认知, 其实很可能是建立在大量的陈词滥调上的. 因此我们的观念中存在大量的不自知的偏见
我们不但相信陈词滥调, 还使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决策
消费
消费主义前的现代社会主张生产伦理
在生产伦理的价值核心是维持生产.
典型的好人特征是, 玩命赚钱, 但是维持清贫的生活
因此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对于福利是有分歧的:
贫穷是因为不事生产, 不事生产是恶.
为什么要拿好人的钱补给恶人?
现在的财务自由是指, 可以不用工作, 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
这种观点如果在消费主义前的工业社会是一种坏透了的想法
消费主义社会
在消费主义社会中,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穷人, 只有有缺陷的消费者
例
当我们在地铁上遇上民工后, 让我们产生与之隔离想法的正是民工身上表现的一系列消费符号
现在嫁女儿必需要求男方要有一套房子, 因为在现代社会没有不动产的男性是有缺陷的消费者. 而有缺陷的消费者是一种道德瑕疵
当生产伦理向消费主义转变后, 消费成为了善的依据
我们不再批判铺张浪费, 而不再批判不义之财
卡尔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
"这只是人们自己的社会关系, 但它在人们间采取了物于物的虚幻形式, 因此要找一个比喻, 我们就要逃到宗教的虚境中去, 在哪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富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 并与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的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 我把它们叫做拜物教"
商品被赋于了某种类似宗教的独立价值
例
商品拜物教在苹果手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我们的教育中, 很少体现马克思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这里可以看到权力的痕迹
我们的意识形态希望我们批判资本主主, 但是不希望我们批判商品消费
这是因为我们权力主导的这个社会也是商品社会
巴塔耶的浪费理论
商品的消耗带有一定的社圣性
例
北方过年有一道杀猪菜. 平时可以一年不吃肉, 但是过年的时候要杀一整只猪来吃, 以此来达到某种神圣性
这种神圣性来源于缺乏: 平时越是吃不到肉, 过年近乎浪费的吃肉就可以达到神圣性
这种浪费的神圣性集中体现在人们刷爆信用卡的行为上
价值转变
消费伦理
消费不是商品丰富后产生的, 但是消费行为上升到具有伦理价值是消费主义的特征
在今天, 消费伦理被融入到日常, 成为人们判断好坏的标准
生产本身失去了伦理意义, 人们不再认为不择手段赚钱是有问题的, 因为赚钱只是手段而没有伦理意义
现代人彰显自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通过一系列消费符号实现的
工作价值的转变
在前现代社会, 工作是好的, 但是在现在, 工作是负担
所以才会产生休闲领域, 休闲领域就是通过近乎浪费的消费行为达到一种对于工作的补尝
消费主义的悖论
消费主义的核心是让人们相信消费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建构人的正当性的生要环节
所有广告都在告诉你, 只要进行这样的消费就是好的生活, 你如果不这样消费, 你就不是你自己
但是消费主义的悖论就在于, 消费行为本身是降底消费能力的
这种悖论延生了理智广告: 比如打折广告
理智广告是说, 存在一种消费方式, 这种消费方式可以最高效的进行消费
理智广告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消费行为的结果, 但这种观念背后往往是非理性
传统价值的打破
现代社会前的中世纪, 神圣的, 封闭的, 苦修的价值被打破
袪魅打破神圣性
市场打破封闭自足
奢侈和欲望打破苦修
自我的构建
消费伦理的主体是欲望主体, 自我的建构是通过奢侈的消费实现的
自我的建构是通过有没有好的欲望和欲望有没有好的实现来完成的
广告的任务就是描绘一种好的欲望
自由
消费主义重新定义了自由, 财务自由
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消费的自由
自由具象化为通过消费选择生活风格的自由
消费主义的自由的逻辑脉落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理性的选择自己的消费目标, 这种对于消费目标的选择就是自由
矛盾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 但是每个人又受限于金钱而不自由. 因此产生强烈的焦虑
西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与矛盾性
现代性向人们承诺了一整套价值体系
但是现实并不能让这套价值体系实现
因此现代性有一种深刻的矛盾性
权力
权力
全景监狱
全景监狱是一种边泌设计的监狱系统, "这是一种全新的监视形式, 其力量是前所未见的"
样式
监狱呈现为一种圆环形式, 外环为囚室, 中间为塔楼.
整体监狱顶部开放, 因此塔楼背光, 在塔楼可以看到囚室, 但囚室里看不到塔楼
因此囚室中的人会以为塔楼中的人无时不刻的在盯着自己, 而达到自我规训的效果
全景监狱是一种成本极低, 效率极高的监狱设计
全景监狱被福柯引用作现代政治的权力无时不刻笼罩的隐喻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之前的政治哲学一直继承源自三圣哲的古希腊-罗马传统
君主是政治美德的象征, 政治美德的核心是善, 政治的目的是实现善政
但在君主论中, 君主是一个技术活, 书中写的全是君主应当如何建立自己的军队, 应当如何在各中政体下加强自己的统治
这种违反善政传统的政治哲学, 是现代哲学的开端, 从此人们看待的政治的方式由价值理性变为了目的理性
洛克的天赋人权说
洛克提出了现代国家应刻是什么样的
洛克不像霍布斯那么悲观, 但他依然认为人只有在自然法下才不会伤害他人. 国家的目的就是实现自然法
因此他认为代议制国家应该像一个公正的法官.
洛克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美德与政治技术的结合.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源流
马克斯韦伯: 理性官僚
在科学, 工业化的影响下, 由工具理性延生的以追求组织最大效率的理性官僚
卡尔马克思: 宏观政治经济
生产力是社会力的维持, 权力理性的动机是以经济
推进
两个比喻
全景监狱
毛细血管式的权力
规训与惩罚
前现代社会的权力是鲁莽的, 暴力的, 高成本的, 将异己视作敌人予以消灭
现代权力面对反对力量采取的是规训与惩罚
划分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使用规训和惩罚进行推广
例
监狱
通过改造, 重新做人, 回归社会
学校, 监狱, 医疗机构共享一套现代规训标准
建立广泛的监视体系
毛细血管式的权力体系
中央像是心脏, 政令如同血液, 输送到每个一未端
最终形成一套自我规训和惩罚体系
现代权力的结构和技术通过规训和惩罚到达每一个人
这种理性官僚看似温和且具有妥协性, 但其实它追求的是高效和低成本
导至现代社会最大的暴力就是上街游行
现代权力通过精确的控制术实现了对于每个人身体和姿势的控制, 进而形成一套自我控制技术
根据身体回归的哲学主张, 心物不是二元的, 想要改变心灵, 必需通过身体
例
冥想就是一套通过身体控制改变心灵的技术
现代社会充满了精确的身体控制
上学, 升旗, 电梯上怎么站, 地铁怎么上
这些控制如此司空见惯, 以至我们很难反思其背后的机制和之前的情形
整套身体控制技术来源于科学对于技术的崇拜.
迷信可以通过身体控制达到一个最高效的状态
例
现代体育
这是现代政治很重要一点, 权力通过自我控制传达其意志, 但我们却无法自知, 还觉得是一种自我成长方式
最终形成自我规训和自我训服
总结
现代权力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规训与惩罚
毛细血管式的权力渗透, 使权力到达每一个人
自我规训和自我惩罚, 通才每个人的自我控制实现权力体系的建构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是想象的共同体
起源
两个例子
春晚
在有春晚之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
自从有了春晚, 全国人都在同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 就是看春晚
在春晚上存在大量的方言节目, 使观看春晚的人明确的意识到, 在全国各地有各种人在同一时间在做同一件事
这使得春晚的观众有一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泰晤士报
1787 年英国人并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
但在泰晤士报之后, 人们每天早上拿起报纸读到同样的新闻, 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共同的公共知识, 以具象的符号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作为民族国家基础的共识性和媒介的传播是分不开的
学界关于先有民族共识还是先有国家是有争论的, 但我们倾向于认为先有国家
中华民族的例子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概念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中提华夏是与夷狄并提的
当时只有天下观念而没有领土观念
华夏与夷狄之辨更多是一种中原与边民的区别
梁启超
梁启超提及中华更多的是指汉族
当时的背景, 就要是与满清进行对应
现在
现在中华民族更多的是一个统战的概念, 认为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民族
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概念的转变, 其背后的动因是权力的意志
资治通鉴的华夏观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梁启超的中华观是为了对抗满清统治
现在的中华观是一种基于统战的政治规训
由此可见, 民族具有什么样的认同, 其实是由权力的需求决定的, 通常而言, 权力的外延能有多大, 民族认同的范围的就有多大
因此目前的美国正在弱化民族的观念, 而强化国民的观念
目前民族国家的认同正在削弱
例
湖北和江苏高考名额的问题
在利益冲突面前, 民族的认同感还是很脆弱的
现在学界正在探讨什么时候, 什么件条下可以不以民族认同为核心建构国家
平等
平等根植于现代人心中, 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形成了中西大套话
但是现代性伴随着矛盾性, 平等理所当然, 但不平等随处可见
托克维尔的平等观
作为一个法国人, 他写了一本 《论美国的自由和民主》, 他认为美国是未来人类的模板. 而在美国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平等
他认为平等具有必然性
在欧洲每一次平等的推动都是必然的
教庭的地位不断下降, 人民的地位不断上升
平等是天意使然的, 普遍和持久的, 所有事和人都在帮助它的推进
从细节上说, 有两个对于平等很重要的事
继承法
继承法使人无法无条件的继承家族财产, 从而削弱贵族的权利. 贵族在两三代后就会进入到正常的社会职位中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使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会上升
继承法削弱了己有人权力, 而教育制度打开了社会上升的通路, 它们从两个方面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的平等
自由和平等之辩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 平等和自由是一样的. 但两者不但不同, 而且有时可能产生深刻的矛盾
自由与平等的脉络
现代科学带来理性, 理性的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 理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所以我们应当给每个人自己做出决策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做出决策的自由, 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但世界上是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的, 在面对事实上的不平等上政府是否应当出手干预就造成了自由和平等的矛盾
如果政府进行干预, 可以矫正事实的不平等
但是政府干预, 又一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自由
如
江苏考试名额的问题
自由
自由的观念的发展
古罗马时期
李维
贵族对于平民有一定管制之权, 平民争取权利的过程被称为争取自由的过程
奥勒留
"一种主张在政治上, 应当有着同等权利和同等自由的思想, 以及一种尊重大多数自由的政府"
自由是一种政治观念, 于政治权力有关. 平民拥有权利被称为自由
马基雅利
通过《论李维的罗马史》论述如何通过共和政体政治技术来保护自由
当时佛罗伦萨是共和政体, 马基雅维利是通过此书来告诉当权者如何保护自由
洛克
马基雅维利时代的自由还是很多具体的细节的权利, 以区加于君主和贵族的权力
洛克提出了更抽象的自由观念: 天赋人权
洛克提出的天赋人权有三点
自由的权利
生命的权利
追求幸福的权利
洛克对于自由权利没有详细论述, 但是说明了自由权利之一
后两个权利洐生出功利主义思想
自由主义的分裂
第一次: 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的分裂
经济自由是一个经济概念, 为哈耶克所主张. 它认自由就是可以很使自己的经济权利, 政府要少对市场进行管制
社会自由主要指的是一些政治权力的自由, 如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
这两种自由往往互为代价
它们的矛盾体现了政府与个人关系之辨: 政府与个人倒底是经济关系还是管制关系
同时这个盾还体现在自由权利是应该体现在政治领域还是体现在经济领域
第二次: 功利主义的自由和古典主义的自由的分裂
这个分裂发生在解决 "个人自由和个人自由发生冲突"
密尔的功利主义将自由与幸福联系在一起: 自由就是追求幸福的自由
但问题在于自由所追求的幸福是个人的幸福还是集体的幸福
边泌认为, 应当追求的是集体的幸福: 一切有利增社会整体幸福的自由都是可以充许的
古典主义的自由主义认为自由是个人的事情
古典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共享追求幸福这个内核
但是关于什么是幸福, 现代与前现代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在前现代, 幸福和快乐是不相关的
例
基督教
印度教的苦修主义
边泌认为个人的幸福是维一现实的功利, 社会整体的幸福通过还原论, 还原为个人的幸福
只要追求每个人的幸福, 整体社会就会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调整下达到整体的幸福
但这样很可能会把社会系统性风险加总起来崩溃掉
在现代说到自由要分辨清楚, 所说的自由是经济自由还是社会自由, 是功利主义自由还是古典主义自由
根据福柯的自我规训理论, 现代社会有一套自我功利追求的技术. 使用这套技术可以最高效的达到目的.
在消费主义时代, 消费自由就是自由
现在有消费观是通过工具理性达到的
个人主义
现代的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免受政治的侵犯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现代最极端的表达是无政府主义
现代个人主义的前提
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是个人主义的前提
在现代经济独立是种美德
但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现代城市生活, 人们对于其它工种的依赖是本质的
货币是造成这种自足观的重要因素, 它减少了我们对于他人的依存感
神圣价值的消解
在前现代社会是有大于个人的神圣价值的
科学祛魅使宗教削弱, 神圣价值被消解掉
宗教改革将个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路德宗的因信称义让人可以跳这教庭这个中介直面上帝
新教伦理将神圣价值和经济直接连系起来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开启理性主义时代
理性具有最高的价值, 而任何一个个人都具有理性的能力
政治权利
现代权治权力通过天赋人权等一系列政治观念树立了了人的伟大
生产风格
现代的个人主义其实是由工业化的基于分工的生产风格决定的
我们认为个人主义理所当然, 但是其实在具备现代个人主义前提前, 人并不具有现在这么权端的价值
个人主义其它脉落
城市生活
割裂的城市生活使社会原子化, 助长了个人主义
消费主义
消费是个人的事, 而我们是又是一个消费社会. 整个社会都在强调个人的消费自主权和通过消费塑造个人
平等观念
现代平等观念观照个人的社会权利, 而个人平等助长了个人主义
消费, 平等, 自由和个人主义的关系
消费主义将一切东西异化为消费符号
自由是基于消费伦理和财务自由
平等是基于货币的消费平等
消费是个人导向的行为, 消费主义将一切消费符号导向个人主义
在个人主义之上浮现出的主体性问题
主体性问题脉落
在前现代社会主体的合法性来源是宗教
现代科学袪魅后, 德国古典哲学将主体合法性建立在先验灵魂上
尼采的时代提出上帝死了
现象学提出主体性问题可能只是一个语言游戏, 根本没什么主体性的价值
主体性问题可能导致理性主义的崩溃
如果一切者是工具, 那么目的在哪?
个人主义的主体性问题带来的结果是, 一旦停止娱乐就会陷入焦虑和矛盾中
这个问题的结果是, 鸡汤大火
所有鸡汤文的母题是将个人的主体性问题寄希望于通过将自我当做客体, 使用一定的技术使其产生合理性
主体性问题所体现的现代性矛盾
权端的个人主义带来对极端快感的追求
但是一但停止对于快感的追求, 人就会立刻陷入焦虑和矛盾之中
虚无主义
源流
虚无主义最实是一场打破传统价值的运动
尼采的上帝死了
我们过去相信的价值是假的, 所以我们先把传统的价值打破再说
《人性的, 太人性的》
思想家想要找到一个价值, 在打破传统价值后替代传统价值
尼采提出的新的价值是意志, 意志大于神圣价值.
人们会在对于艺术和知识的追求上产生新的价值
打破传统神圣价值后, (尤其是在二战之后), 却延生了启蒙和理性崩塌的时代
形而上学走到了死胡同, 我们想构建的一切价值都失败了
尤其是二战让给予了根本性的冲击
理性承诺我们社会会不断向前前进
但是它却给我们带来了大屠杀和原子弹
从逻辑上我们无法解释, 为什么理性这么好, 却差点把我们毁灭掉
回到虚无
德利达对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进行了解构, 打破了二元对立的系统
解构主义解构了结构, 与是固体的文化变成了液体, 现代性就流动起来
流动性使得一切价值都走向解构和流动
于是我们认为没有什么对错的标准, 一切都要放在具体的情形下进行解释
个人主义导致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导致道德相对主义
目前虚无主义受到两个思想的影响
生产力决定论
生产力决定社会形态,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客观的
因此, 客观和主观是第一性的, 面好与坏是由第一性决定的
进代论
适者生存, 没有好坏的分别, 只是适应环境还是不适应环境的区分
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 伦理的价值消解了
相对主义
在虚无主义和道德主主的影响下, 相对主义如鱼得水
现代权力与相对主义
传统权力主张绝对价值, 如果与绝对价值不符, 可以直接暴力相向
现代权力是由工具理性诞生理性官僚
工具理性的特点就是, 只追求达到目的效率, 至于追求效率的工具是没有伦理属性的
而道德相对主义正好可以为使用工具的不择手段提供基础
我们有一种路线自信, 这种自信就来源于其实我们的路线效率是蛮高的
平等和相对主义
在道德相对主义下, 我们可以认可不同的群体可以有不同的价值标准
不同的群体是平等的
因此不同的价值标准本质上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自由和相对主义
自由具有极高的价值
如果他人没有影响我们的利益, 我们不能评判他人的价值
功利主义与相对主义
功利主义追求一种功利价值的数字最大
数字是不有价值属性的
所以才有: "小孩子才讲对错, 大人只说利弊"
资本主义
现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是上述抽象系统的构成的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主要的话题有三个
商品和贸易
在资本主义下, 政治要向贸易低头
货币
资本主义建立了最广泛的贷币体系
所有东西者可以通过贷币进行计价和交易
货币哲学深刻的影响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消费
消费主义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社会
资本主义是一个巨大整体, 其各部分环环相扣, 远远大于它们的相加
后现代性
对于后现代性没有一个公识的定义, 有人将后现代性称为晚近现代性
现代性成熟的晚期, 有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人道底是什么, 人倒底应该居于何处
人不是神的人, 不是理性的人, 人是什么
虚无主义是否可以改变, 如何在虚无主义中找到一条价值
儒家价值
快速解构
民族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
走向何处
主体正当性问题
错误行为
市场化的, 以货币进行交易
有没有其它出路
知识都是语言游戏, 求知有什么价值
知识的地位是什么
翻转电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