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读书笔记
2018-08-20 16:01:59 9 举报
AI智能生成
参与感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设计篇
一剑封喉
直接,让用户一听就明白
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
情感化的设计
从产品定义本身为客户用户考虑
善用经典的生活场景或节日文化调动用户情绪
设计要有期待感
设计要有留白
留有想象空间
方便用户参与进行点评,提升参与感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设计是放在什么地方用?
设计是给谁看的?
一图胜千言
一张特点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
简单直接
可感知的情怀
适合移动设备阅读
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
一看,看是否有范儿
二问
玩什么?
是否见了足够多的好设计
看什么?
是否有深度阅读的习惯
三PK
做设计的作品细节
设计风格的稳定性
做设计的态度
设计管理三板斧
坚持战略
始终围绕”我是谁“
死磕到底
改!改!改!
解放团队
激活生产力,提供组织保障
阿黎笔记
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亚文化是年轻人的第一现场
亚文化社群的背后是成体系的产品机制
年轻人消费的不是简单的功能和品牌,而是参与感
主流文化也来自亚文化
科技要有慰籍人心的力量
”科技生活化“体现”悦己“的需求
品牌需要真正理解消费情绪
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
自我驱动
自我沉浸
“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
发烧友意见领袖发挥口碑营销的张力
美誉度-忠诚度-知名度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爆
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
扁
组织结构要梳理,要扁平化
爽
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
参与感篇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口碑为王的背后是信息传播的三个重要转变
信息从不对称变为对称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扩大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节点
口碑的铁三角
发动机:产品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
产品战略:做爆品
用户战略:做粉丝
内容战略: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
开放参与节点
设计互动方式
扩散口碑事件
产品篇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用户参与产品研发
”橙色星期五“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优先处理热度高的需求
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
让团队结构”碎片化“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为谁设计
好用
好看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成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
将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极致的产品背后是极大的投入
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构建好的团队
最专业
最合适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让员工成为粉丝
让员工的朋友成为用户
和用户做朋友
品牌篇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劈开脑海:传统做法,试图洗脑式教育用户
潜入大脑:现在做法,通过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去中性化的互联网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爆米花“活动
用户
展示自己
认识新朋友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公司名字
品牌宣言
吉祥物
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基于产品的卖点
表达卖点的基础素材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正面:发布会、媒体接触
侧翼:勇于自嘲,甚至自黑,创意式的传播
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沉浸式的发布会
产品具有分量
内容明晰
气场集中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当产品做二次传播
偶尔做电视广告,信息简单,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
选最大的平台集中爆破
抢首发,上头条
好的产品赋予营销势能
外部平台合作,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果断”亮剑“
对产品和服务的吐槽:快速回应,快速解决
小误解:策略层面可闭眼不管
大误解:系统性解决
新媒体篇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做自媒体
内容运营
服务
营销
内容品质
“讲人话”
发动用户产生内容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论坛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
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
一定不要刷屏
年轻人的QQ空间
用户更年轻
外部链接点击率更高
微信的新玩法
服务平台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用户帮助和管理用户
官方团队辅助核心用户团队
服务篇
人比制度重要
客户服务要忘掉KPI,发自内心服务好用户
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
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
客服电话
7x24小时在线服务平台
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
把服务门店做成家
服务和体验
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发货快
咨询响应快
售后解决问题快
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
真诚
人是环境的孩子
为员工提供好的办公环境,员工会将其反馈到对用户的服务中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