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整理者:陈坤明kunming9607
2018-08-29 17:50:37 1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金字塔原理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完整整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要:金字塔原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
金字塔原理示意图
好处
帮助记忆
帮助表达
帮助工作
具体做法
自上而下表达
分支主题
自下而上思考
步骤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30秒内让读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可以加小标题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先搭结构再写字,先尝试自上而下法:一旦思想变成文字,你就会过分珍惜,不顾思路错误,不舍得修改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七点,更容易找到冲突和疑问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比如事实或显而易见的观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推理法
纵向总结概括
横向归类分组
逻辑顺序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时间(步骤)顺序
结构(空间)顺序
重要性(程度)顺序
MECE法则
相互独立,不重叠
完全穷尽,无遗漏
金字塔原理原文总结
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一、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为什么用金字塔结构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多了需要分类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便于理解
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更加易于理解
任何书面文字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成金字塔结构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关键点:4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级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级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排列
二、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主要内容
金字塔结构各个层级包括各种思想,使受众产生疑问
纵向上,各分支/层级上的思想,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横向上,各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方式回答读者疑问,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序言的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的读者最初的疑问
序言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疑问和作者的回答;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
冲突导致读者提出疑问,文章将回答读者的疑问
纵向关系:疑问/问答式对话
避免: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前引起读者的疑问、在引起疑问前先给出答案
金字塔结构的价值: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
横向关系: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表述只能是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中的一种
序言的结构:讲故事
保证你的核心观点能直接回答你所发现的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某一疑问
故事式的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冲突发生的背景,冲突引发的疑问,你将要如何回答)
保证你和作者“站在同一位置上”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更容易,如果你已经有了主题或者读者的疑问)
自下而上法(如果你不知道主题或疑问,那就从关键句下手)
步骤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30秒内让读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可以加小标题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先搭结构再写字,先尝试自上而下法:一旦思想变成文字,你就会过分珍惜,不顾思路错误,不舍得修改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七点,更容易找到冲突和疑问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比如事实或显而易见的观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推理法
关键点:金字塔步骤
确定主题
设想疑问
给出答案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证实答案
填写关键句要点
四、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原则
目的:提示读者已知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包括: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长短:取决于读者需要和主题要求
过渡:为每个关键句要求写一段引言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金字塔顶端之上的圆圈:背景—冲突—疑问
分支主题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形式
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方法: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何时引入背景
你能够做出关于文章主题的独立、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独立性:在此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
无争议性:预计读者肯定能狗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背景句的特征:能将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什么是冲突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疑问的因素
多数文章回答的4种疑问
分支主题
序言的基本结构:“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但顺序可以变换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仅要回答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长文章应该在先列出全部关键句要点(小标题),让读者在30秒内了解全部思路,再开始写作
短文章可以加粗或者用下划线突出
关键句/标题必须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不能使“背景”“结论”这样无意义的词语
序言应当写多长
没有要求,只要确保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进行思考之前,你们“站在同一位置上”即可
一般2-3段,长的可以3-4段,但不能更长了
每一个关键句的要点都要由一个小序言引出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都要通过讲故事,按简单的“背景—冲突—疑问”的结构逐个引导出来
关键句要点引言的作用:像读者说明将要讨论的主题与前面已讨论的主体相关
写好序言的原则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不该有图表)
2. 序言必须包括讲故事的3个要素:背景、冲突和答案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提出初始疑问,全篇只能有一个
序言的常见模式
写商务文章通常的4种目的
1. 我们应该做什么?
2. 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商务文章中比较少人关心)
商务文章序言的4种常见模式
发出指令式序言(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请求支持式序言(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批准经费或请求人力物力支持的一般结构
分支主题
请求支持的一般理由
1. 解决该问题刻不容缓
2. 此方案能够解决该问题(或者:此方案是多种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一种)
3. 采用该方案后节约的成本将超过此方案支出的成本
4. 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好处(如果有)
金字塔结构
解释做法式序言(我们应该如何做?)
分支主题
比较选择式序言(我们应该做什么?)——没有所谓的“替代方案”
分支主题
论述理由的要点
如果C各方面都优于其他:围绕评估的标准写关键句要点
如果C也有缺点:说明所有可能的方案,找出相对最优
如果没有最优解:选择替代目标
序言的常见模式——以咨询为例
项目建议书序言模式
针对新客户
针对老客户
项目进度小结
序言模式1
序言模式2
序言的作用
1. 吸引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力
2. 影响读者多文章的理解
3. 让读者进入作者的思维框架,而这个框架是作者有倾向性的选择事实的结果
4. 引导读者按照作者的逻辑思考问题,减少反对意见
5. 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关心
五、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主要内容
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对演绎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概括整个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要点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结论
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分支主题
或者以下3个步骤
分支主题
演绎推理常用,但容易显得繁琐,关键句层次应尽量使用归纳法,低层次的论述则多用演绎法
原因:从简单推到复杂
解决方案:在关键句层面上,改变顺序,思考时采用演绎法,论述时采用归纳法
低层次的论述使用演绎推理时,可以用连环推理法,但要注意:
1. 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
2. 推导出来的结论不要超过2个
归纳推理
要点
1.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2. 准确识别并提出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必须是对第一点的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大脑对归纳论述和演绎论述的完整性有一个语气,因此,应该在论述前,先亮出主题思想,让读者容易跟进
关键点: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过程
归纳推理,是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
在关键句要点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六、应用逻辑顺序
演绎推理的逻辑顺序好找,归纳推理的逻辑顺序也只是三种之一:时间、结构、程度
时间顺序(完成某个流程或系统需采取的行动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所以过程、流程或者系统的顺序就是时间顺序)
分支主题
防止罗列太多、逻辑不清的两种方法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根据想要达到的结果来梳理、检查罗列的众多条目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你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
检查思路时,可以逆向追溯到金字塔顶端,检查是否有遗漏
结构顺序
必须先构思文章结构,才能及时发现错误和遗漏,做到不重不漏
分支主题
结构顺序就是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分组要遵循MECE原则:不重不漏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根据活动本身(研发、生产、市场营销)——时间顺序
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东部、中西部、西部)——结构顺序
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重要性顺序(程度顺序)
描述逻辑结构
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修改逻辑结构
用结构顺序检查思路
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
分支主题
容易出现的问题:简单罗列、缺乏深入思考
创建适当的分组
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具有共同特性,确保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该组,即不多不重不漏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找出分类基础,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过程、流程、结构、类别)
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
面对一组归纳性思想如何找出真实意义
1. 快速浏览该组中的所有思想
2. 能否发现逻辑顺序(时间、结构、程度)?
3. 能否发现分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4. 能否发现共同特点,并根据共同特点进行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关键点
逻辑顺序的类型
时间顺序: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结构顺序: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程度顺序:按程度或重要性的不同分组得出的思想
行动性思想排序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导致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级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
检查是否有遗漏
描述性思想排序
把说明类似事物的观点组织在一起
确认该组思想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句子并决定顺序
检查是否有遗漏
概括分组思想
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性思想
通过说明它们包含的相似性来概括描述性思想
七、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如何提炼出概括性思想
1. 保证各组思想不重不漏
2. 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
行动性思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要说明采取行动后去的的结果
描述性思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要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用明确/具体/形象的语句描述总结句(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行动,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来修改措辞)
找出因果关系,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将每一层次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避免过度分类
窍门:简化,砍去各思想的修饰部分,只留下核心,然后找出重复部分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各组思想在结构(语法形式)上的共性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关键点
寻找思想点的共性
是否针对同一主题
是否涉及同一活动
是否针对同一对象
是否包含同一见解
行动性思想分组
找出每一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抽象层次
明确表术思想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描述性思想分组
找出主、谓、宾或含义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隐含的意义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逻辑
八、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方法:连续分析
问题;现状(非期望结果R1)与目标(期望结果R2)之间的差距
问题类型
分支主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R1(现状,非期望结果)
R2(目标,期望结果)
发掘读者的疑问
7种问题
最常见问题
1. 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2. 知道如何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3.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最常见问题的变形
4.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
5. 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但不知道选哪一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
6. 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7.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这是典型的标杆比对)
开始写序言 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我们应该改用哪种战略
我们存在问题吗
实战案例
结构化分析问题
序言和金字塔结构
关键点:界定问题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说明什么事情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确定现状R1
确定期望结果R2
确定是否已采取过解决问题的行动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
九、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收集信息
描述发现
得出结论
提出方案
推荐的分析方法
建立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从信息资料入手:传统的科学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根据结果排除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相应地采取解决措施
设计诊断框架(结构化分析第6章)
呈现有形结构(结构顺序):示意图
寻找因果关系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使用诊断框架
客户面临的问题
分析的方法
建立逻辑树
寻找解决方案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是非问题分析
关键点:结构化分析
界定问题
使用诊断框架来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假设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第四篇、演示的逻辑
十、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根据篇幅和要点
篇幅短,要点少:可以加下划线
篇幅长,要点多:可以加标题
多级标题法
原则
1.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2. 相同的思想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3.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4.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不要把标题作为正文的一部分)
5.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不要在每一章的标题下接着写一节的标题)
6. 不要滥用标题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行首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讲故事
承上启下
总结各部分内容
得出完整结论(不仅要总结,还要产生恰到好处的情感)
说明下一步行动(直接说你应该开始干嘛了)
关键点
用多级标题、首行缩进、下划线或数字编号的方法突出文章整体结构
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组合之间的过渡
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十一、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基本原则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相配合
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文字10%+图表90%
文字
说明框架结构
强调重要思想
图表
阐明难以用文字说清楚的数据、关系
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清楚你要说的内容,只用于说明主要论点
清楚你要演示的内容
1.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2.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3. 文字应尽量简短
4. 使用简单词汇和数字
5. 字号应足够大
6. 主语幻灯片的趣味性
7.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设计图标PPT幻灯片
图表用于回答的5类问题
有哪些组成部分
数量如何比较(与总数相比、相互之间、随时间变化)?
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各项如何分布?
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故事梗概
从金字塔结构到PPT的方法
1. 序言尽量写得详细
2. 用写故事梗概的方式
3. 初步决定采用的呈现方式
4. 准备好讲稿,确保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5. 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6. 排练,排练,再排练!
关键点
制作幻灯片,做到简明扼要
制作图片幻灯片,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在幻灯片上部说明要传达的信息
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演示的结构
排练排练排练,重要事情说三遍
十二、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思维导图)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