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笔记
2018-11-20 13:51: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精进》超详细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错误学习模式:直接传递模式,知识从一个载体传递到另一个载体。 正确学习模式:建构式学习。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整合,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提问,是现实场景下的、具有开放性解答、可以无限地探究下去的问题。
提问=动力: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驱动我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
提问=深度学习:问题让我们形成长期思考路径,使知识有意义地连接在一起。而当没有问题引导时,可能我们只是随性地去学习一些杂乱的知识,像一盘散沙。
主动性目标:提问
自己几个问题:1. 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2. 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3. 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能通过简单的探索了解?4. 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解答,同时能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整合新旧知识:
建构式学习
走马观花地阅读,时间一长,留不下任何东西,也就是——没用
解码≠理解。理解是解读字面意义,没有主观的思考参与。
是深入观察并探索事物的深层含义,更为主动和主观。
是对新材料的深层加工,发现新模式的新细节。
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扩展与修正。解码越多,知识越广,越深。
解码是: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各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读书时,一部普通的作品,也有很深的功夫和技巧在里面。每一句都会藏不少话,不在字里而在空白里。通过深入研究作品,连字带空白一起读,我们会发现其中深厚的内涵、精巧细微的技法。
1.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了解书籍的结局或是结论,不是解码。还要知道,结果是如何得来的。作者的发现过程,思考过程,推理过程,等等。
2.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归纳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用“延展”的思路去发现可以复用的知识或者模式:把知识放在另一个环境,是否仍然适用?
3.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知识系统才可以适应性地扩展。
解码的三个方面:
解码
学习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是学习的终点。
被使用过的知识更可能被再次使用,可以知识技能化。 所以,在实践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调用多种感官的即时反馈
动态多变的情境和挑战避免了单调枯燥
与玩家学习曲线动态匹配的挑战难度
游戏式操练
写作迫使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
写作,作为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也可以给你高质量的反馈
把经典作品当作老师,让它们来给自己反馈。比如,翻译英文作品成中文再成英文,然后与原文比对。
写作式操练
设计式操练是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和想象的循环。设计式操练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设计式操练让我们综合的、创造的、交错的调用知识。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触发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学习。
设计式操练
实践中学习
当你有了知识技能化的理念,就会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反思这些知识的深层价值,以及与我们自己的关联。
技能
迁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深层的相同之处,将不相关的领域融合起来。
印证:在丰富的、充足的、多元的思考后,使用发散思维发现灵感,获得创造性成果。
互补:找到相同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获得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融合知识
学习
选出可信赖的信息源。这个信息源应该专注于某个领域、不随声附和、有可信,有质量的内容。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它们多半是营销性话题,没有关注的必要。大多数也与你没什么关系。
重事实,轻观点。观点有时会启发我们,但参次不齐,会牵引我们的思考,又很耗时;事实会让我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抽出一定时间,一个人,只看书和思考,不被任何事情打搅。
简化接收的信息
删减,不说废话。
浓缩,用越少的信息表达出越多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简洁地表达信息
模式化。在现象间找到共通的模式,建立联结,并压缩归并。只有恰当地存在于整体中,才可能实现自身的简洁。
简化思维
梳理、整合、精简信息后,我们才能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的思考。清晰思考的前提:简化信息——简化我们接收、表达以及思考的信息。、
简化
对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后,可以轮流使用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获得灵感和创造力,跳出思维定势,解决难题。
发散思维:想出尽可能多的想法。专注思维:批判发散出的想法。
要进入发散思维,可以让意识离开问题,比如眺望远方,或是使用潜意识工作的时间,比如做家务时。
获得创造力,可以试试跳出常规。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混乱与随机,颠覆固有的思维习惯,让它们自由碰撞和组合。
灵感
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示出我们思考内容。
1. 显著地加深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和记忆。2. 让复杂的关系更好地显现。3. 分担工作记忆的负荷,允许更深更广的思考。4. 边画边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灵感。5. 记录思考过程,方便自己回顾与反思。6. 是模块化的、可移动的,因此可以打乱、排序和重新分组。7. 方便自由尝试,可以多个思路同时发展。
好处
根据情境选用合适的图形。可以自行创造或设计图形式样,也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图示类型,比如流程图和结构图。
画图
我们很难周密地思考问题,因为:1. 我们总是以偏概全,可是极端个例并不能反映总体情况。2. 我们总是不愿改变想法,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一旦形成某个看法,就会形成思维定势。3. 人都有盲区。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盲区,最多只能逼近无盲区的状态。
解决方法:矩阵和清单。
矩阵:利用特定结构来扩展思维的工具
1. 分析与解决问题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化显示,用来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理解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完整地分析问题,可能需要列出多种矩阵,再把各个分析结果统合在一起。
1. 分解问题,写出尽可能多的维度
2. 写出每一维度尽可能多的表现值
3. 在不同维度的表现值之间,尝试建立各种组合
2. 解决创意性问题三个步骤:
矩阵
1.清单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高效方式;2.清单可以减少遗漏;3.清单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4.清单可以将不同质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只要这些事物在某个方面具有一致性;5.清单可以作为行动指南,它本身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工具;6.清单可以规律性复用,因而可以用于培养行为习惯;7.清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固定模式,可以使思考过程抵御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8. 建立清单非常简单、快速;9. 清单具有无限扩展性,可反复完善。
优点:
1. 列出你能想到的最多的选项。2. 保留其中最有用、最有可行性的部分,删除其余。
步骤:
清单
周密思考
思维
四种观点:1. 特有—恒定:才能是天赋,智商决定才能。2. 普遍—恒定:人人有才能,只要主动地去发现即可。3. 普遍—发展:努力决定才能,决定自己更好的未来。4. 特有—发展:才能源于潜力,被少数人拥有。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足够努力就能变得更好。
先天差异确实存在,但极其微小。后天的努力才决定人之间的差距。智商限定不了一个人有多优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才能是什么?
一个人先要有一项明显的专长,专心做好一件事,单方面才能突出后再考虑多方面才能。
通过努力将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通过与人合平衡劣势。
才能发展的过程: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与高原期。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还不错,差不多,轻易的自满让我们失去追求完美的动力,最后不了了之。
做到极致
事事都追求完美是浪费资源、时间、精力的行为。学会取舍,选一件对你最有价值的事做到完美。其他事情,80%就够了。
10个小时中,8小时学习主业,2小时自由学习,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取舍
发展强项
不要满足于常规标准。常规的标准只是基础,是大多数人的水准必要的挑战、挫折与失败让人脱离舒适区,激发潜能,并催生出杰出的才能。我们必须超越标准,主动去寻求更高的难度,挑战自我。
1. 学习完一段时间后再练习2. 学习完不同知识后交叉练习3. 变换题型与考点来练习4. 边学边测,学完前就测试5. 走走停停,用碎片时间学习6. 等等有难度的练习
比如学习时挑战自我的方法:
能力提升,难度也要提升,构成挑战阶梯。不断地去进行更高难度的训练,攀上顶峰。
挑战
意志力非常不可靠,意志力强不等于能坚持到底。长期坚持的动力一定是因为热爱。
两个死循环:1. 了解不够导致兴趣不足,而兴趣不足又无法加深对它的了解。2. 由于了解不足而判断失误,而判断失误又妨碍了深入了解。
解决方法:1. 不是先有兴趣再做事,而是先做事再寻找乐趣。2. 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激发兴趣。3. 增加互动,变单向信息流为双向,或者变知识获取为技能操练。4. 把被动变为主动,自主性越强,自主的空间越大,就越能激发出兴趣。
乐趣
才能
标准化教育的风险:1. 教学内容落后。市场瞬息万变,课堂教学不能满意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2. 教学内容脱离应用环境,无法学以致用。3. 标准化教育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与好奇心,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探索知识。于是,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便稀里糊涂地选择了一个专业,丧失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机会。
解决方法:让被动变为主动,突破教师、教材、课程的种种限定,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轨迹。
1.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口碑不错的老师,以及优秀的同学、学长。不要逃课,除非你有完全的把握以及靠谱的计划。最好在对专业深入了解之后,再更加自主地去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
2.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史无前例的世界教育资源的大开放。在线学习者较难只靠自控力完成课程,但自主的学习者更有可能完成课程。
3. 主动试错读大学是人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反馈分析法: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的期望,完成后与现实对比。
4.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学会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以及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领域中的价值,并发现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知识。
1. 促使我们对知识深层掌握2. 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潜能3. 明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5. 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好处:
主动学习
1. 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本质。
2. 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大胆地提出假设,再去探索论证。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3. 寻找、筛选并学习尽可能多的、相关联的、不带偏见的、各种可能有益的新知识。切勿形成思维定势。
4. 构建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可以帮助你加深对问题的分析、达到问题本质、并且能在将来复用。
5. 把理论放在不同情景下,迭代,完善理论。
6. 考虑现实的各种细节、现实情况、不同因素,才能得到一个完备的解决方案。
7. 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找到最佳方案。
1. 理论可能过于简化,不包含现实问题复杂的因素。
2. 理论可能不符合现实,不符合真正的需求。
3. 理论通常来源于普遍的现象,而极端现象能激发全新的创意,解决难题。
4. 学术论文与教科书几年一更新,而在互联网时代,现实问题瞬息万变。
现实问题与理论的差别:
解决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好处:1. 思考得更加深刻和系统,助益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2. 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界限,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理论。3. 逼促我们去建立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结。4. 构筑起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理论已经成了你心智的一部分。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总是被潮流所吸引。怕落后于人,又怕机会稍纵即逝,我们争先恐后,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独特让你避免同质化竞争,让你脱颖而出,让你印象深刻,让你不可替代,造就个人品牌。
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独特=竞争力
独特造就了独处于主流思潮之外的独特的思考者和行动者,让你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独特=创造力
我们总是被主流标准所限制:你是什么=你该做什么。它束缚住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但我们拥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不受外部影响的权利。
要想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必须树立起一个让内心安稳下来的独立标准,认同并接纳自我。
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独特性
成功
对待时间的方式,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积极过去视角: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过去,怀念过去的美好,珍视亲情和友情,怀有感恩之心,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消极过去视角:以消极的心态看待过去,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有心理疾病的风险。
享乐主义视角: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不管过去与未来,有较高幸福感,容易出现成瘾行为。
宿命论视角:以消极的心态看待当下,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无能为力,只能顺从。
未来视角:担心着未来,具有前瞻性,关注目标和任务,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但幸福感不强。
工作时,用未来视角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休息时,用享乐主义视角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
陪伴家人时,用积极过去视角,多想想曾经与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
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时间视角
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未来存在于当下,做好现在就好。过去存在于当下,对今天仍有意义。不要沉浸于过去,不要过于担心未来。
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制订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找到平衡点,消除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五条建议:
对待时间
几天、几周 = 近期未来,几年 = 远期未来。
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考虑价值和意义。在近期未来视角下,人们倾向于考虑可行性与细节。
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的冲突而导致了很多问题。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 增加近期未来的行为的难度,减少非期望行为。
五年意味着很多人生的变化。
制定一个五年的目标,并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
3. 制定五年目标
解决方法:
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
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从两个角度来评估:1. 收益值:事件当下的收益大小。2. 收益半衰期:收益值衰减的速度。
1.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学习一项爱好。2.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娱乐行为。3.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练习。4.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争论。
分析事件价值
两个问题:1. 选择无能:无法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2. 执行无能:明知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最后一事无成。
解决方法: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短半衰期事件有害,长半衰期事件有益。
经典作品具有超长半衰期,我们总能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有着读不尽的知识。
合理利用时间
社会把人往前推,欲望让人无法满足。如此一推和一拉之下,时间就过去了。
时间管理法则可以减少任务完成时间,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时间不够
心流”是时间使用程度深的状态,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然,在时间的深与浅之间也需要平衡。
提升时间的深度: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爱好,赋予时间意义和喜悦。
时间使用程度
时间
如果你想做好的选择,你首先要有一颗想做好的选择的心。
标准来自内心,不受环境所左右
选择 = 自己的标准
最高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设定更高的目标,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选项,更完美的决定。
标准 = 内心的渴望
思维惯性的隐含假设限制了我们思考的角度和范围,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选项。要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就必须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并进行校正。
赛道假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不是比赛,目标不是设定好的,没有赢或输。
低关联假设:知识之间相互独立,应该把事物和知识分类。知识之间有联系,可以迁移。
僵固型心智:能力,天赋与智商是固定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
零和博弈:在竞争中必须争夺利益在“你”和“我”之外,也可以有“我们”。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串行模式:实现A后实现B,A是B的前提。并行模式:同时追求目标A和目标B。应该要灵活地交替完成目标。目标悬置:悬置A,做B或者休息。之后,悬置B,继续A。
工作和爱好分离:工作=苦差事,爱好=娱乐工作可以享受,爱好可以有用。特性改造:改造事件的特性。 比如,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常见的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
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第3选择”。
错误解决方法:粗略地审查选项,一旦找到合格的选项后就停止对其他选项的探寻。正确解决方法:分析各个选项不同方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答案。比如维度分析法。
1. 重新定义问题把问题重新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的问题,从源头开始梳理,想一想你想通过这些选项得到什么。
2. 因素穷举找出所有可能的因素,要全面又与问题相关,越多越好。去掉你完全不看重的因素。
3. 因素赋权按因素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5分到5分)。
4. 因素打分列出一个表格,依次对每个选择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最后,得分与权重相乘,加权分相加,即可得到每个选择的总分,然后取得分最高者。
纬度分析法
选择太多:
先试着设计自己的人生,然后做出选择。
基于选择的结果,我们校正原先的设计,重新作出选择。
一次又一次的建设性的改变,搭建我们的人生。
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由我们自己所建构。
我们应该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不被自己的身份所影响。
选错没有关系,它们可以在改变后重新发挥作用。这是人生的常态。
选择
任何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小事立刻做,大事做计划。“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即刻行动
一边行动一边改正,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方法:用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完成目标。
它们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
克服过度准备。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
一开始可能会遇到失败,但是你会进步得很快。
创造最小化可行产品
反馈分为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未知。正面反馈让我们增强自信;否定和批评让我们反思,校正;提示未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克服害怕批评的天性,以理性和虚心接受批评。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意见。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批评中采撷信息,使自己完善。
如何对待批评:
获取反馈
产品迭代需要推倒重来的勇气,断然舍弃错误,把错误改正。
在反馈中优化
最小化可行产品
转换损耗:任务A转到B时,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以及任务B的认知重构。
任务分“容忍中断”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完成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后,就只剩可中断部分了。转换损耗降到最低。
降低转换损耗
把同认知类型的任务部分集中一起做,降低降低转换损耗。
如果一个任务包含ABCABCABC,用AAABBBCCC的顺序做,效率就会更高。
如果有三个任务:ABC,CBA,BCA,用AAABBBCCC的顺序可以提升效率。
多任务工作:控制中断点
分解任务
书本中包含的知识是可用语言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行动中包含的知识是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
知识从显性到隐性(内化),需要通过行动来掌握。知识从隐性到显性(显化),需要通过反思来归纳。
知识一旦显化,就能更容易被使用和迁移。
隐性与显性知识
抽象知识(经验、假设和模型),是归纳后的细节知识。细节知识,是实践后大量真实与繁密的细节。
抽象与细节知识
实践,内化,反思,显化:实践显性知识,转为细节知识。内化细节知识,转为隐性知识。反思隐性知识,转为抽象知识。显化抽象知识,转为显性知识。
一来一回,我们知识越来越多。
转化知识
知识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预期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结果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进度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工具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缺憾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意义
意外结果发生在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不要简单地归结为随机性。
意外
梳理事件的开始、发展、转折、结束、动因、阻力、关键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帮我们在同类事件中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进程。
反应链
十点
保证及时性,最好在几分钟内反思,哪怕只是半分钟。最好把反思结果记下。
如何反思
行动
《精进》读书笔记 By Markson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