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newest)
2018-12-29 14:41:25 82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近代史流程图(部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
签订条约:1842年,英国——《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内容:割占香港岛;外国船检可以在中国航海自主航行;外国人不受法律约束;协定关税
意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阶级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元里抗英
1841年广州,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农民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把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
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
中法战争,1885年中国不战而败,67岁的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洋务运动
时间:镇压太平天国(1851-1864)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结束后兴起的,历时30年
根本目的:镇压农民起义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目标:自强,求富
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最先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具有资本主义性质;2.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排遣留学生(翻译、军事、工艺学堂)
教训:封建地主阶级并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赔钱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到达了高潮;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背景:民资有了初步发展;激发了民族危机觉醒;形成了要救国,只有学外国
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经济—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军事—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文化教育—设立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与守旧洋务派争辩: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西学、废八股、改科举;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意义: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爱国救亡运动
教训:民资的软弱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走不通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意义: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签订条约:辛丑条约
兴中会成立
地点:日本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组织: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同盟会成立
时间地点:1905年8月20日
领导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维新派争辩: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中华民国
时间地点:1911年孙中山推选为大总统,1912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国家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xxxx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不仅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涨
袁世凯复辟帝制
宋教仁被杀,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同时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
先驱:李大钊、陈独秀
机关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基本口号: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意义: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1.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局限性:根本上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有效改造;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够的;思想方法上,领导人物还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十月革命
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减轻外债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果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思想启蒙
12.9学生运动
导火索:一战,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后转移到上海
影响:工人罢工(6月4日起,上海工人)、商人罢市,工人阶级、小资阶级和资产阶级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
时间地点:1921年,中国嘉兴南湖,后辗转到上海 陈独秀和李大钊未出席
中共一大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意义: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指导力量;科学的指导思想;崭新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分清敌友,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共二大
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同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
党发动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1922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重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1年,萧山衙前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
国共第一次合作
来源:1923年6月,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即实行“党内合作”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合作内容: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
特点:合作形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党一大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发展
1925-1927年,大革命的兴起,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革命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问题的中心问题”
大革命的失败:汪精卫、蒋介石发动叛变,国共关系全面破裂,失败告终
失败原因:
客观
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拉拢
主观
由于共产党在大革命后期反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共产主义的瞎指导
教训:党要不断加强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建设,善于将马哲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同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
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实际上是未来胜利革命的一次伟大演习,锻炼和教育了各革命阶级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共产党广州起义
八七会议
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1.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2.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起义中举行暴动;3.召集中央会议,决定新的方针和政策
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主义错误;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为党的工作重心
一个伟大转折
意义:打响武装反动第一枪;十年内战开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结果:失败;教训:在城市是行不通的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福建xxx,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土地革命
1928.12井冈山土地法
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1931.2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保护了中农权益不受侵犯;农民对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规定农民对已分得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商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补充: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意义: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指定了可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人大一次会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县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三次左倾错误
“左倾盲动错误”
“左倾冒险主义”
1931年1月-1935年1月 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上,将反封建与反帝并列
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上,实行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
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长征
遵义会议
时间:1935.1.15-17
内容:共产党政治路线走向成熟(与共产国际失联);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
思想问题:延安整风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xxxxx,从而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瓦窑堡会议
时间:
内容:政治路线转折点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1935年12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了关于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下,《矛盾论》《实践论》,揭露和批评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变
意义:局部抗战
1937年,鬼子进了中原,卢沟桥事变
意义:
全面抗战
双十二事变
时间地点:1937年12月12日
张学良劝谏失败,发动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
前提:
意义:
与第一次的区别
国民党叛变
抗日战争胜利
时间:
过程:毛泽东在《》中预测了抗战防御、抗战相持和抗战反攻,相持最关键时间最长
签条约: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时间:
会议:
蒋介石撕毁协议
战争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边化边改
历史遗留任务:解放区的土地革命;《婚姻法》:
子主题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平赎买的政策,xxxx的方针;四马分肥;
时间: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部分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农业改造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手工业改造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巨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十三大前夕
内容
子主题
中共十四大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共十五大
台儿庄战役
意义:国共合作第一次成功
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平型关大捷
时间:
意义:中国方取得第一次成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