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9-01-13 09:48:21 89 举报
AI智能生成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3章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错题集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借助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蛛为公民更加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句话的含义是:科技革命导致社会革命
阶级实际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英雄史观的出发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对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的影响才能实现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制造使用工具
社会存在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硬要说包含经济关心,也行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
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物质生产方式
人们获取物质生产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方式
物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社会意识
概念: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按主体划分
个体意识:个体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社会实践的产物
群体意识:群体成员共同的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按层次划分
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感知、情绪、情感、心态、习俗等,以感性认识为主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的社会意识,自觉地、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包含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以理性认识为主
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非意识形态:不反映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先进意识
同步意识
落后意识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突出表现)
先进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落后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对象
劳动者: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劳动的社会性质: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与基本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管理:协调生产力中的各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关系
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构成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最基本、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就是人们在生产中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可以分为总产品的分配、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三个层次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概念: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内涵
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
概念: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
核心:国家政权
国家的起源: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实质: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
对内职能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
对外职能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划分
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决定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政体: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方式,即政权构成形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含义: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历史划分五种状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性
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历史选择性:社会更替要考虑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除人民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变更的特殊性(前进性和曲折性)
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人类社会在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其特点
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时可根据特殊的历史条件而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概念: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
生产力变化
生产关系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矛盾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程度
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阶级实际上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历史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层:人们基于相同的社会地位、权力、职业和收入等因素形成的社会群体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的概念: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社会革命
变革对象:社会制度
对生产力的作用:解放和发展,涉及到根本利益的调整
变化程度: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途经:自下而上
目的: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改革
变革对象: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对生产力的作用:解放和发展,涉及到利益的调整
变化程度: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革新
途经:自上而下
目的:巩固现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密切相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的职能在于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技术的职能则是利用世界、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生产方式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生活方式
人们的交往活动、休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的变革
思维方式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科学技术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大大font color=\"#c41230\
另一方面同时也意味着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在历史创造者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英雄创造历史)
英雄史观的出发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原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条件
客观经济条件(首要的决定性影响):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条件: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
精神条件:主要指传统、既存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
个人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个人是指在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
个人的分类
普通个人
历史人物
杰出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正面人物
反动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原理: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表现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参与者
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普通个人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