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知识图谱)
2019-06-25 15:00:15 51 举报
AI智能生成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科学观
定义
包括科学的定义以及实践科学的方法论
常识科学观
科学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
科学的必要条件
逻辑一致性:科学知识是没有逻辑矛盾的
可检验性:必须提供可检验的途径(可能性)
解释性:可用于解释某些客观事实
预见性:可预测某些客观事实的存在
可错性:只需要在有限条件下成立
科学的本质特征
就科学成果而言
科学是由概念,理论构成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就科学实践过程而言
它是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科学成果在社会应用而言
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关于事实的观察
为什么需要客观观察
(理论负荷论/观察渗透理论)
(理论负荷论/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结果受到观察者所拥有的理论的影响和支配,
导致不同观察者对同一对象的观察结果不尽相同
导致不同观察者对同一对象的观察结果不尽相同
观察的客观性
要求观察结果可重现
消除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各种主管因素
观察中尽量采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先进仪器可以拓宽人类的认识能力(显微镜,望远镜)
可以降低主观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减轻观察的负担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演绎法
定义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
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可分为直接演绎(一个前提条件)和间接演绎(几个前提条件)
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可分为直接演绎(一个前提条件)和间接演绎(几个前提条件)
三段论
(常用间接演绎)
(常用间接演绎)
大前提:一般公理
小前提:观察事实与公理(全体事实)之间的关系
结论:对个别事实的论断
优势
清晰
前提为真且逻辑正确,结论恒真
局限性
无法推论出新的真理
前提的真伪无法使用逻辑证明
演绎只能揭示当前前提可推导的内容,但不保证推导结果的正确性
归纳法
定义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
由前提和结论构成
前提:单称判断——个别事实
结论:全称判断——一般事实
前提:单称判断——个别事实
结论:全称判断——一般事实
分类
完全归纳
定义
当一般事实中规定的所有的个体都被证明满足一般事实时,即可证明一般事实为真
不完全归纳
子类
简单枚举归纳法
定义
仅对有限的(个体-现象关系)进行判断而得出一般规律
局限
容易“以偏概全”
容易“以偏概全”
科学归纳法
定义
在对有限的(个体-现象关系)进行判断时,同时考量个体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得出一般规律
穆勒五法
求同法
在多次实验中,保证有且仅有一种条件A相同,而均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B时,归纳出A导致B
差异法
在多次实验中,保证至少两次实验的其中一次没有条件A,有条件A的实验获得现象B,没有条件A的实验没有实验B,归纳出A导致B
求同差异法(上述两者的结合)
共变法
多次实验中,对条件A的属性进行多次调整,现象B的属性也随之调整,归纳出A导致B
剩余法
多次实验中,一次实验包含条件A和条件BC,获得结果a,b,c
另外一次实验仅有BC,获得结果bc,
且BC与bc之间已判明因果关系,则归纳出A导致a
另外一次实验仅有BC,获得结果bc,
且BC与bc之间已判明因果关系,则归纳出A导致a
局限
归纳的因果关系必须是一对一的关系,对于一因多果的情况,无法使用科学归纳法
归纳的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结果,需要结合其它方法加以证明
归纳问题(休谟问题)
科学归纳法“成立”的前提是AB间具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恒真的关系,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有A必定有B
然而我们可以感知的范围是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断言AB“经常相伴出现”但不能说A必定有B
故我们无法说明AB间存在因果关系
所以科学归纳法——不成立
因果关系是恒真的关系,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有A必定有B
然而我们可以感知的范围是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断言AB“经常相伴出现”但不能说A必定有B
故我们无法说明AB间存在因果关系
所以科学归纳法——不成立
关于波普尔
波普尔对归纳的批判和休谟相同,波普尔的贡献在于对归纳问题(或者说对是否科学的划界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即——证伪主义
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结论可作为演绎的前提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逻辑实证主义
观点
一个论断是否科学,应该由该论断是否可以通过分析的方法(数学/演绎),
或者经验进行实证
这也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对于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形而上的命题),我们不讨论,更不判断是否科学
或者经验进行实证
这也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对于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形而上的命题),我们不讨论,更不判断是否科学
局限
非演绎的方法对某一命题进行是否科学的判断无法得到实证,
只能说是确证
只能说是确证
当确证足够多时,从概率角度而言,该命题大概率是真的
这也是确证可被接受的原因(其意义)
这也是确证可被接受的原因(其意义)
证伪主义
观点
一个论断是否科学由其是否能被逻辑证伪决定
当该论断涵盖了所有经验可达的可能性后,该论断就是非科学的,因为我们已经无法通过其它可能性对其进行证伪
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出(猜测)新的论断,并不断证伪,进而保留确认度最高的论断,认为它是当前最可行的论断
局限性
证伪的过程依赖于观察,观察是依赖于理论的而且易错。证伪主义者认为当观察与理论相悖时,理论一定被抛弃,这无疑是忽视了观察的易错性
对于全称命题的证伪过程几乎无从完成
存在不可证伪的命题,证伪主义直接认为其非科学是武断的
当存在许多辅助命题时,无法通过观察结果的错误直接判断当前命题就一定是非科学的
历史主义
拉卡托斯
凡是能不断预见新事实的理论是科学的
凡是不能预见新事实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凡是不能预见新事实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费耶阿本德
科学是人类众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
没有必要对科学的划界过分纠缠
没有必要对科学的划界过分纠缠
科技与人类全面发展
价值
人类全面发展是理想目标
历史与现实
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内容
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需求,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科技是双刃剑
丰富人们的物质世界,丢失了精神世界
丰富了社会关系,人之间更加冷漠
帮助人们实现个性,但也是人“非个性化”,“工具化”
全面发展推动科技发展,片面发展促使科技异化
科技异化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自然观
(对世界的认知)
(对世界的认知)
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
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粒子构成
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时间,空间和物质不变
(牛顿认为时间,空间和物质是相互独立存在且不变的)
(牛顿认为时间,空间和物质是相互独立存在且不变的)
自然界的运动是受力的作用,遵循因果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数学推导
自然界受到“上帝的支配”(最初的力的来源的探讨,这就是形而上学性)
人与自然是相互独立的
特征
机械性
认为物质的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不彻底性
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却又主张自然界有绝对不变性(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
形而上学性
最初的力的探讨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
无穷的层次结构:自然界具有无限连续的层次结构,从宏观的物质,到分子原子,物质的层次结构不断连续可分
无限发展: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相互作用:自然界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相互限制;
从而构成系统的特征和行为
从而构成系统的特征和行为
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基础
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生物之间的联系)
进化论(打破形而上)
能量守恒
其它发现
人工尿素合成(有机无机间的相互联系)
地质渐变论(打破形而上)
星云假说(打破形而上)
电磁场理论(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代发展
系统自然观
基本观点
自然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
系统的五大因素
(描述系统(定义)的基本因素)
(描述系统(定义)的基本因素)
因素内容
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外部环境
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边界
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的功能由其余4个因素决定,其中结构所起到的作用更大
系统的组成是系统功能实现的载体,但任何一个系统组成都不拥有系统完整的功能
系统的环境和边界是系统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系统的结构依赖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环境能作用于系统的结构乃至影响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系统的环境相互作用才得以体现
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非加和性关系
(整体不等于部分和)
(整体突出性)
(整体不等于部分和)
(整体突出性)
系统的部分组成所构成的子系统可能拥有新的功能,同时丢失原有的功能
(optional)结构更能决定功能
(optional)加和性关系
主要强调物质上的守恒关系——质量守恒
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在人类领域的体现)
(系统自然观在人类领域的体现)
基本原则(高度概括)
人与自然构成统一的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特征(补充)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
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统一
分支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上,人是主体,一切价值均指对人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规则),人是目的
一切与自然交互的活动,都应该以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最高目标
生态中心主义
主要观点
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类应当对环境负起道德责任
大自然不单对人有工具价值,更有内在价值
应该以整体主义思想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核心思想
自然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统一整体
人是自然的普通成员
生态利益包括且高于人类利益
维护生态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其它自然观
数学自然观
数先于一切事物,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础
决定着自然界无限多的特征
支配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
决定着自然界无限多的特征
支配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
原子自然观
还原论
思维方式
复杂系统,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分析其组成进行研究和理解
方法
将高层复杂抽象的对象分解为多个简单对象进行研究处理
科学与社会
科学的社会的作用(抽象)
科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科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科学促进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科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在生产力方面
从手工生产,到机械生产,到如今的智能制造
生产关系方面
促进多种所有制并存,促使多种社会阶层的出现,进而影响政治生活
生活方式
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的商品经济
沟通方式
符号化的沟通(书信)到数字化的沟通方式
思维方式
从农业时期的形象思维,到工业时期的逻辑思维,到现如今的整体思维
(补充)可持续发展
定义
既满足现代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发展需要
基本原则
持续性
发展必须要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
共同性
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应该团结协作
公平性
人与自然
现代人之间(核心)
后代之间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