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2019-02-20 13:49:5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书整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
玛格丽特·马勒
新生儿~3岁发展阶段
正常自闭期
出生~4周
正常共生期
1~5个月 “最没有边界的时期”
获得能力/发展任务
全能感/全能自恋,创造力/自信的核心
危机
此阶段出问题:精神分裂敏感
分离-个体化
子阶段1:5~10个月 孵化期
注意力从聚焦在妈妈变成往外界探索
子阶段2:10~16个月 实践期
学步、探索
生理层面短暂分开、心理层面仍然共生
子阶段3:16~24个月 和解期
认识到与母亲是独立的个体
担心失去客体
子阶段4:24~36个月 客体恒常期
温尼科特
过渡客体
过渡客体的出现:5个月前 绝对依赖期;4~12个月 母亲逐渐走出绝对依赖后,出现过渡客体
过渡客体特点
最初的选择(第一过渡客体)没有男女区别(通常是毯子/被子等相似物)
过渡客体是孩子自己选择的
过渡客体有特殊感官吸引(材质触感气味等)
并非每个孩子这期间都有过渡客体
如果在绝对依赖期有严重分离、不稳定
孩子通常会给过渡客体起名字
过渡客体出现原因
防御共生期全能错觉的消逝
第三域/潜能空间
解释
主观经验 与 客观经验
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经验,被过渡客体开辟
获得能力
为事物赋予意义的能力
危机
认同与自体的心理学
埃里克·埃里克森
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相联系
自我发展8阶段理论
0~1岁 婴儿期
基本新任 vs 怀疑
希望
1~3岁 儿童期
自主 vs 羞耻
自主性
3~6岁 学龄初期
主动 vs 内疚
抱负心和责任感
6~12岁 学龄期
勤奋 vs 自卑
能力
12~18岁 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 vs 角色混乱
回答“我是谁”
18~40岁 成年早期
亲密 vs 孤独
亲密
40~65岁 中年期
繁衍 vs 停滯
延续
65岁以上 老年期
自我完整 vs 绝望
完整感
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感
任务
自我概念
“我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评价
“我这个人怎么样?”
自我理想
“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确立过程
自我的分化
主体我(观察者/分析评价者/认同者)
客体我(被观察者/被分析评价者/被认同者)
自我的整合统一
自我接纳
自我排斥
自我同一性危机
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扩散
科胡特
始于弗洛伊德关于移情神经症和自恋神经症的看法,认为后者不可分析
Nuclear Self
3类发展健康自体的自体客体经验
足够的关注
获得:“我是重要的”
可仰望追随的榜样
获得:“我可以变成那样”
是基于孩子本身的,不是虚假的,不是抽象的
获得:爱的能力。值得被爱/给予他人爱
3个重要的移情
镜映的移情
理想化的移情
双生的移情
技术
偏向于共情性应答
是为了促进nuclear self发展;而并非只是更了解自己
经典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
布洛伊尔
弗洛伊德
理论
心理地形/分区
潜意识
前意识
意识
力比多(性欲,生本能)
心理性发展阶段
0-1 口欲期
1-3 肛欲期
3-6 俄狄浦斯期
更典型适用于男孩
6-12 潜伏期
12- 生殖期
人格结构
id 本我
ego 自我
super-ego 超我
攻击欲(死本能)
故事
安娜·O
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
自我的防御
故事
哈特曼
自我的适应性
斯皮茨
雅各布森
故事
理论
人际精神分析学派
沙利文
理论
精神病人不是因为机能老化,而是因为过于敏锐,超载太多
症状 与 控制焦虑 相关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产生大量焦虑
特别重视(甚至有点极端)环境互动对人的影响
安全操作
技术
细节询问
词汇的含义
评价
克莱因学派
心位
偏执-分裂位
抑郁位
好客体/坏客体
好乳房、爱
坏乳房、攻击
Envy(嫉羡/嫉恨/嫉毁)
投射性认同
来访者投射-->咨询师内摄性认同-->来访者内摄性认同
依恋理论
鲍尔比
比昂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