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育儿课程分享
2019-02-28 16:29: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育儿知识分享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开营
婴幼儿时期可能出现的那些事
黄疸
排便
不排便
排稀便
排硬便
胃食管反流
生理性反流
病理性反流
感染
感冒
咳嗽
发热
胃肠炎
皮肤
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湿疹
痱子
哭闹
胀气
肠绞痛
外科疾病
睡眠
营养物补充
喂养
孩子吃得够不够?
辅食添加准备
发育问题
如何使用生长曲线
如何观察神经发育
疫苗接种
学习的目的
父母学习不是为了替代医生去做诊断以及一知半解的胡乱做决定
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家庭观察和护理知识,是让父母更从容、冷静的判断孩子的情况是否严重,何时需要就医,挺尸避免一些的确没有任何必要的检查和药物,而非取代医生
学习的重要性
该做什么检查?
微量元素
除“铅”以外非必需
其结果没有参考意义
身体内各元素分布并不完全一样,血液的元素含量不能代表人整体的微量元素含量
检查需抽血,徒增痛苦
骨密度
对孩子无意义,仅对成年女性及绝经后女性骨质的判断有意义
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孩子,骨密度会生理性偏低,属正常现象
确保孩子膳食中有足够的钙和维D即可
膳食中维D难以确保,可口服补充剂,1岁以内400IU,一岁以后600IU
血常规
部分病可以通过血常规表现出来,大多数时候不能反映感染了什么
6个月-12个月之间可查一次血常规,判断小细胞色素贫血
“补”的问题
益生菌
并非一无是处,但无需每天都吃
DHA
对大脑和视网膜发育有好处,推荐食补
食补可通过母乳、添加DHA的配方奶、深海鱼,如无法食补,可使用DHA补充剂
钙
母乳中有足够的钙,通常无需额外补钙
枕秃、夜醒、出汗并不是补钙的依据
我的寄望
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储备靠谱的育儿知识
在家识别孩子正常和异常状态的能力
遇到问题是能够冷静处理、不慌乱
当孩子就医时
能够准确的反应病情
和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识别出哪些药物不需要给孩子使用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不要随便给孩子吃中成药、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药物,不要做推拿、按摩,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对孩子有用
观察孩子
做好记录
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体温、皮疹、咳嗽、腹泻... ...
注意是否出现必须去医院就诊的体征
家庭护理
确保孩子足够休息、停止上学
清淡饮食,提供足量液体,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
保护其他孩子
不要让感染的孩子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或上学
家庭自我隔离
如何观察孩子?
了解儿童常见病
呼吸道
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
扁桃体炎
鼻窦炎
下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肺炎
消化道
腹泻
肠炎的表现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
呕吐
胃炎的表现
小呕吐后腹泻
胃肠炎
急性肠胃炎
泌尿道
感染
当发烧且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小婴儿,可做尿常规化验
血液系统
贫血
多为缺铁性贫血
辅食注意红肉食物,维C水果的摄入,高铁米粉等
注意随访血常规,了解是否有发生贫血的可能
过敏性疾病
呼吸道过敏
哮喘
鼻炎
消化道过敏
食物过敏
皮肤过敏
荨麻疹
湿疹
强调家庭日常管理,忌偏方、忌乱来
观察孩子
孩子生病时,家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观察
意识状态
轻微的烦躁不安、哭闹、激惹
生病的常见现象
意识障碍,需就医
嗜睡
意识障碍早期表现,最轻的意识障碍
嗜睡可被唤醒,醒后意识基本正常
停止说话或其它刺激后又睡着了
意识模糊
比嗜睡程度深一些
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表情少)、定向力障碍、活动明显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低于正常水平,部分小孩会有错觉、获捐、躁动不安等,偶尔还有出现胡言乱语
另一种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称为谵妄,个别小孩会出现特别兴奋和亢奋,家长难以理解他的行为
昏睡
意识障碍的进一步发展会进入昏睡状态
接近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在强刺激下可唤醒,如按压眼眶、甚至用尖锐的痛惜刺激他的痛域;醒时交流没有逻辑、答非所问
昏迷
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完全丧失
有无脱水
脱水常见于胃肠炎
如何判断
轻至中度脱水
①活动减少;②小便次数减少(24小时<6次); ③口唇干燥;④体液相关减少,如小便,唾液,眼泪减少;⑥ 小婴儿还会表现出囟门凹陷
重度脱水
①孩子烦躁不安或过度嗜睡; ②眼窝深凹;③手脚冰凉苍白;④皮下组织水分减少、皮肤弹性不好(捏起手上皮肤,缓慢复原);⑤小便24小时只有一到两次
脱水到一定程度很危险,脱水需就医,轻至中度脱水可在门诊指导下经口补液,重度脱水必须输液。家里可常备补液盐(国内推荐补液盐III)
呼吸状态
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鼻孔张开(鼻翼煽动、扩张,有助于更多气体进入)
吸气性凹陷(如图右侧,孩子吸气时,肋间隙下凹、肋骨下缘明显下陷)
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急促
家长观察较为困难,需经过一定的学习,可通过其他更直观的状态来观察
1.评估精神状态
当孩子呼吸困难、呼吸障碍时,精神往往不太好,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入睡、食欲下降等表现
2.数呼吸频率
在安静状态下(最好是熟睡时),2个月以下,呼吸频率大于60次/分钟;2—12个月,呼吸频率大于50次/分钟;1—5岁,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钟;大于5岁,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钟,则提示孩子肺部有问题
还要注意孩子的体温情况,排除发热导致的呼吸增快 体温升高的时候呼吸也会快,所以体温正常的时候数呼吸才有价值
循环状态
判断依据
末梢温度
皮肤有无苍白和花纹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正常
心率
血压:家庭无法监测
紫绀(末梢紫绀,嘴唇紫绀)
简单判断方法
压迫指甲观察颜色复原时间
压的时候发白,但马上就充盈,时间少于2秒 若复原时间较长,可能末梢循环不好,要特别小心
部分孩子在发热的起热阶段,由于体温调定点上升了,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一些调整,也就是末梢循环变得不好,循环状态会变差,这个时候按压手指可能充盈时间会超过2秒,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如何同医生交流?
去医院的目的
让医生判断孩子的状态
诊断
处理
开药并不是就诊的目的
就医前的准备
理清思路
简明扼要的表述孩子的病情
可准备文字提示
准备的内容和体温与本次疾病相关
与医生的沟通
就诊时不与医生发生正面冲突
不是每个医生都值得信任,不是每个医生都愿为你承担风险
不是每个家长都是正确的
家长自身教育很重要
理解“病程”的概念
家长的焦虑和“无知”(对病的无知)对孩子是不利的
当医生开了不能用的药
比如利巴韦林、阿糖腺苷、匹多莫德、各种中成药等
一切静脉输注中成药都应该拒绝
不建议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委婉拒绝 比如,“这个药我家里有了”,“这个药孩子上次吃了又吐又拉,有不良反应”等。实在没办法,拿回家不吃也是一个办法
希望
改变家长在孩子不舒服时就灌药的做法
用药要有依据,不能随便用(这需要医生判断)
用药要权衡利弊
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也能好,但是该用药时也得用药
学会观察,做到密切的观察
学习靠谱的育儿知识,不要去相信偏方,也不能完全相信个人
相信权威机构,如:美国儿科学会、相信FDA、CDC、世界卫生组织、梅奥组织等这些机构
如何获取靠谱的育儿知识
获取知识的途径
传统书籍
育儿书
斯波克育儿经
希尔斯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5版、第6版)
美国儿科学会《妈妈育儿热线》
美国儿科学会《实用喂养指南》
教科书
《褚福棠实用儿科学》
《尼尔逊儿科学》
不建议家长购买,枯燥乏味,难度较大
重要的网页
AAP:美国儿科学会
CDC:美国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
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Mayo:梅奥诊所
Uptodate: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医生使用多,需付费
Pubmed:美国国立卫生院及美国国立图书馆
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其他各种媒体,包括电视节目、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
对个人观点要抱有怀疑态度
如今自媒体的发展,大家都能够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表各种言论,所有靠谱的、不靠谱的内容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所以不要尽信个人,特别是活跃在微博、公众号的老专家
看证据
我们讲话、发表观点、提出治疗方案都要讲证据,不能靠经验,经验不可靠
证据的等级
①体外(“试管”)研究
②动物研究
③观念、评论、意见
④病例报告
⑤病例系列
⑥病例对照研究
⑦队列研究
⑧随机双盲对照
⑨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儿童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概述
普通感冒的病因
普通感冒的定义
急性自限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急性=来得急 自限性=自己会好(有一个病程,结束就好) 上呼吸道=声门以上,包括喉部、咽部、鼻腔(如PPT图)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
引起学龄前儿童感冒的常见病原体:鼻病毒(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
鼻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病毒可经接触污染物表面而传播 也就是,我们的手接触了有病毒存活的物体,再触碰自己的眼、鼻等部位,就可导致传播感染
感冒的传播机制
自体接种
自体接种最主要的形式是“手接触”,鼻病毒通过手和手的短暂接触(10秒)就可传播,感冒病毒进入鼻腔后,95%的人都会被感染。
认真洗手、不揉眼睛或抠鼻子,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
飞沫不是指唾液,主要是指鼻腔分泌物
飞沫传播指吸入感染者咳出后经空气传播的小颗粒飞沫,这些带有感冒病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
密切接触
当我们与感染者(家人、同事、同学)不得不亲密相处时,感染者打喷嚏排出的大颗粒飞沫落在我们的鼻粘膜或眼结膜上,则容易被感染
传播的风险取决于在一起的时间、彼此的距离、感染者排出的病毒量。 时间越长、距离越短、感染者排出病毒的量越大(喷嚏越大、鼻涕越多、咳嗽越剧烈),则感染风险越高
传染期和潜伏期
感冒病毒接种到身体后的第三天,病毒的排出量达到高峰
少量排出病毒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到两周左右,只要感冒症状一直存在,就有可能一直排出病毒,但是传染性明显呈下降
潜伏期指是从接触感染物到出现症状的时期,即你已被感染但还未出现症状的时期,普通感冒的潜伏期通常是24-72个小时
发生感冒的危险因素
与日托机构中的儿童接触增加感冒几率
心理应激可增加感冒风险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降低感冒风险,强调适度
睡眠较少和存在睡眠障碍的个体易感性可能增加
增加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基础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营养不良、吸烟(或暴露二手烟)
感冒频率
6岁以下儿童
平均每年6-8次,从9月到次年4月可以多达每月1次,症状一般持续14天
托幼机构的儿童感冒次数要多
较年长的儿童和成人
平均每件2-4次,症状一般持续5-7日
普通感冒的症状
简述
咽痛或咽喉“刺痒”,常为第1日主要症状,咽痛,声音变化,即咽部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了,持续较短时间
鼻塞、鼻溢、喷嚏,常为第2、3日主要症状
咳嗽,常于第4、5加重,此时鼻部症状逐渐减轻
鼻部表现
最常见的鼻部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起病时鼻充血(鼻塞)发生率将近一半以上,第三日达到高峰,75%第七日仍有鼻塞症状
鼻腔分泌物,即鼻涕,在感冒初期为清亮,在几日内逐渐转变为黄色或绿色
如果流鼻涕时间超过10天,症状没有改善,且症状严重或加重,可能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咳嗽
有⅔以上会出现咳嗽症状,家长总是对咳嗽感到恐惧,担心咳嗽会变成肺炎,不治疗会拖成肺炎,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起病时咳嗽发生率为46%,第1日达到高峰的发生率高达69%,在第8日仍持续的比例不低于50%,当感冒其他症状消失之后,咳嗽仍可持续1-2周,但咳嗽症状在逐渐改善和恢复
咳嗽主要的影响是会影响孩子的睡眠,由于睡觉时,体位的改变导致鼻咽部分泌物后流引发,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两周后未改善,或加重,应考虑普通感冒以外的其他诊断,如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等
其中,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为病毒感染,鼻窦炎指的是细菌性鼻窦炎,肺炎分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这些并发症并非普通感冒咳嗽不治疗拖出来的,而是在普通感冒期间又感染了相应的病毒或细菌所致
发热
发热可能是年幼儿童在普通感冒早期的主要表现,稍大儿童或成人发热的几率就较少
在起病时发热的概率大概是15%,发热往往于第1日慢慢开始,第1-2日体温达到高峰,反反复复,第3日体温逐渐下降
发热三天是很常见的,发热四、五天也是有的,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多数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新发发热
感冒早期不发热,到第四五日发热;
复发发热
一开始就发热,烧了两三天体温恢复正常,到第六七日又开始发热
这两种发热模式提示细菌感染,需要小心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和肺炎等并发症
其他症状和体征
咽痛(常在早起表现)、声音嘶哑、头痛、易激惹、睡眠困难、食欲下降
颈前淋巴结肿大和结膜充血
病都是毒感染的表现,淋巴结肿大是局部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
普通感冒的治疗
无用治疗
抗生素
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只有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症时才使用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阿糖腺苷这些抗病毒药物对多数病毒感染无效,不需要使用
维生素C
无效
补锌
无效
中成药
中成药不但没有证据表明有效,且不安全 在任何时候不要给孩子使用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静脉注射液,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高
按摩、推拿
无效
不安全治疗
鼻塞
不要使用含有药物滴鼻剂(麻黄碱等缩血管药)
不要使用复方类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护彤、艾畅等):复方药物即非单一成分药物
咳嗽
不允许使用止咳药、镇咳药(右美沙芬、复方福尔可定)
普通感冒的咳嗽,多数是因为鼻涕后流或病毒感染的引发的局部的呼吸道症状,不要以为通过使用镇咳药,咳嗽症状缓解了,就以为孩子好了 要知道咳嗽其实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有助于身体排出气道里面的异物
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有些孩子吃了这些药后鼻涕的症状会有所减少,鼻塞会有所缓解 但是目前国际上不建议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孩子的感冒症状,因为孩子不是过敏
不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易坦静)
像易坦静这种药物来缓解孩子的咳嗽症状是没有必要的,孩子不是支气管炎,没有必要吃含有支气管炎扩张成分的药物
对症治疗
发热
发热可安全使用的退热药仅有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2个月以上)和布洛芬(美林:6个月以上)
感染导致的发热,不推荐物理降温,因为无效且可能导致孩子的不适,而退热药的使用,仅仅是让发热的孩子感到舒适
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必须到医院就诊,高度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
鼻塞
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滴鼻
咳嗽
超过1岁可以食用蜂蜜,口服甜味剂可能对夜间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
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止咳锭剂或者硬糖,因为这些孩子不容易发生误吸了
环境湿化
使用冷雾加湿器,不推荐吸入蒸汽或加热的湿化空气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提供温热的流质,大孩子可喝温热的鸡汤
预防
洗手,认真的洗手
手不接触鼻粘膜和眼结膜
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适当的锻炼
充足的休息
就医注意事项
注意手卫生,减少触碰公共区域
随身携带消毒湿纸巾,注意擦手
和其他感染性病孩子尽量保持距离
可以戴口罩,但保护效果有限
减少在医院的时间
不要过于频繁的前往医院
严格把握输液指征,不主动要求输液(较少输液室传染)
“上火”到底是什么?
“上火”简介
“上火”的现象
第一, 红,局部发红(眼睛红、皮肤红); 第二, 肿,局部肿,可能有感染; 第三, 热,局部烫,孩子发烧或者嗓子有灼热感; 第四, 痛,疼痛; 第五, 烦,烦躁
“上火”的由来
老百姓因为身体上不舒服,但关键是对这些不舒服的症状背后的原因认识不足。所以喜欢用“上火”来解释这一现象
有“上火”现象,但需要科学解释,现代医学中没有“上火”一词
鼻子“上火”
鼻子上火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鼻出血
鼻出血的概率
儿童中常见,5岁之内:30%;6-10岁:56%
2岁之内的孩子出现鼻出血很少见,将近万分之一
如果2岁之内的孩子发生鼻出血,我们要考虑是否创伤(故意或非故意),如撞伤、家人虐待;是否严重疾病,如凝血机制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若出现明显鼻出血且量大,应及时就医
鼻出血的原因
鼻出血大都出现在鼻前部,约占儿童鼻出血的90%
鼻前部容易发生出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特殊的鼻部解剖特点
鼻前部有一个克氏静脉丛,此位置缺乏有效的覆盖,鼻粘膜紧贴鼻中隔,对其下方血管相对缺乏保护,容易破裂出血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鼻出血?
常见原因
鼻粘膜干燥,天气寒冷、家里制暖空气干燥时,更容易鼻出血
还有鼻炎,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感染(病毒感染,如感冒),以及创伤、异物(孩子把东西塞到鼻腔里)
少见原因
出血性疾病、肿瘤,这种情况发生率极少
鼻出血的家庭处理
用手压迫克氏静脉丛(即鼻翼部位),用一定的力度,直接压迫5-10分钟即可
压迫期间,儿童应端坐并身体前倾,适当前倾,让血可以滴流出来,避免进入咽部或胃里
保持鼻粘膜湿润对预防鼻出血十分重要,对于好发鼻出血的孩子,可以定时给鼻腔里滴生理盐水或海盐水,空气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
对于简单处理便不再出血,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检查
如果鼻出血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的鼻出血、有出血性疾病或者有家族史,需要就医检查血液系统凝血功能
嘴巴“上火”
口腔、口周是“上火”的重灾区
嘴巴是“上火”的重灾区,包括口、唇、口腔黏膜、舌头、牙龈,也包括口腔周围
这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分布非常丰富,感觉敏锐,容易发生溃疡、疱疹,位置又在人的面部,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
定义
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首次感染,表现为“疱疹性龈口炎”
症状
发热、进食困难(口腔溃疡特别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
牙龈边缘发红,暗紫色,水肿,一碰就出血,上面还有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有红晕,形成溃疡
疼痛感强,病程较长(10-14天),对孩子很折磨
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
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之前得过,反复发出
复发原因
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后并不能被人体完全清除,病毒会在三叉神经节潜伏
暴晒、普通感冒、创伤、应急事件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可以诱导病毒再次激活,再次激活可以发生在嘴唇、也可以发生在口腔内
发病部位
双唇
唇疱疹
局部刺痛、烧灼的感觉,但这种刺痛不强烈
在感染初期,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
可自愈,一般是1-2周,一般无特殊处理
口腔
疱疹性口炎
同“唇疱疹”,可自愈
阿弗他溃疡
最常见,患病率10%-25%,相对而言女性发病率略高
疼痛明显,反复发生,发作时影响吞咽功能,疼痛,讲话时发音困难,容易激动和生气
发作时间通常10-14天,它的特点是不治自愈(自限性),表面不会留瘢痕,恢复正常时口腔没有一点异常
症状特征
黄: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
红:周围有红晕
凹:中间凹陷
痛:疼痛明显
口臭(口腔异味)
口腔异味,即口臭,也常被认为是“上火”
口臭的原因
主要原因
口腔的问题,如分泌的唾液、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进入口腔的鼻涕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中某些氨基酸被细菌分解而产生的难闻气味
次要原因
鼻腔疾病(5%-8%),如细菌性的鼻窦炎、鼻息肉也可导致口腔的异味
扁桃体或舌疾病(3%),如扁桃体结石,不去除则持续散发异味,即便刷牙也无法缓解
口腔异味的干预
治疗牙周病、牙龈炎、鼻后滴漏
保持口腔卫生、正确牙科护理,坚持使用牙线
轻柔的清洁舌背(舌清洁器)
有效的含漱剂清洗并深度漱口,睡前进行最有效
进食纤维性食物
口腔干燥或者餐后,短暂咀嚼无糖口香糖
摄入充足的水
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不抽烟
眼睛“上火”
眼睛上火怎么回事?
当眼睛出现分泌物、眼睛充血、眼睑出现肿物时,老百姓就认为是“上火”了
鼻泪管的堵塞
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出现眼睛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是——鼻泪管堵塞
原因
泪道狭窄,眼睛分泌的液体通过泪道不断流向鼻腔,而泪道狭窄或堵塞导致分泌的液体无法畅通,则出现婴儿“眼泪汪汪”或感染导致泪囊炎
处理
如果分泌物较少或仅是持续流泪,可在鼻翼与眼睛之间位置对鼻泪管进行按摩,注意成人手卫生,以免将手上的细菌带进婴儿的眼睛里
如果很多黄色分泌或眼睛红肿,必须就医
结膜炎
结膜分为球结膜(覆盖眼球)、睑结膜(衬于眼睑内)
病因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
过敏
当眼睛发红并伴有分泌物时,要考虑是结膜炎,需要就医,由医生来判断治疗
麦粒肿
症状
眼睑上红色的疼痛性肿块
病因
发生于眼睑边缘上的小腺体出现感染或炎症时,会导致明显的疼痛
治疗
热敷每天5-15分钟,一天3-4次,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眼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医生判断)
严重的麦粒肿,如经上述处理没有明显的缓解,可以切开引流,这个必须是由眼科医生来操作的
霰粒肿
症状
容易与麦粒肿混淆的肿物叫霰粒肿,它与麦粒肿不同,没有感染,所以眼睑内的这个肿块是无痛性的
持续时间比麦粒肿更长,最初表现为红肿,后期形成坚硬无痛的肿块
通常位于上眼睑,如出现于下眼睑则外观呈现黄白色
治疗
与麦粒肿相似,如热敷,但一般无需用抗生素(因为非感染)
如持续存在不消退或反复出现,可考虑就医切除
大便“上火”
即肠道上火-便秘
如何判断孩子发生便秘
排便次数少于平常,即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会5-7天,甚至10天不解大便,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吃喝睡眠均正常,且排出的大便也是软或糊状,排便不痛苦,那不是便秘
粪便坚硬或粗于平常
排便时感觉疼痛
拱起背部并哭闹(婴儿),这是小婴儿发生便秘时可能的一个表现
感觉即将排便时不愿去卫生间(憋便),大一点的儿童便秘时可能会憋便,因为排便疼痛,他害怕排便
儿童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三个时间
引入辅食后:引入固体食物,肠胃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
如厕训练后:2岁前后,开始进行如厕训练,孩子也需要适应
进入托幼机构:因为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有憋便的行为
年有儿童便秘的干预
一岁以上儿童大便干硬、排便费力但疼痛轻微且没有忍便不排行为,没有出血,没有肛裂时 可考虑改变膳食结构,推荐天然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西梅、梨),并摄入充足液体
有忍便不排、排便疼痛、肛裂出血等现象 可以使用乳果糖软化大便,并涂抹凡士林来润滑保护肛门即周围皮肤
便秘的药物干预
益生菌
对功能性便秘无用,不建议服用
乳果糖
乳果糖有助于锁住肠道水分,软化湿润大便,是安全的
聚二乙醇
同乳果糖功能,多见于国外使用
开塞露
可以在大便干硬嵌顿、难以排出时使用,短期使用是安全的,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导致不使用就不排便
小便“上火”
症状
小便赤黄
如晨起后的小便、剧烈运动后的小便,空气干燥时的小便,服用部分药物后的小便,脱水时的小便,肝脏疾病后的小便(极少)等
原因
尿液浓缩
水分摄入不足
治疗
摄入充足的水分,母乳喂养的话多喝奶即可
总结
理性对待“上火”,科学解释“上火”
“上火”找原因,降火要小心
不存在针对“上火”的降火药物
部分“降火药物”有明确毒性
比如含雄黄的药物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