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2020-02-04 10:07:55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金字塔原理 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基本概念
基本结构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基本做法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章节结构
表达的逻辑
介绍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本篇内容足以使你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公文写作技巧
思考的逻辑
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本篇列举了许多案例,突出了迫使自己进行“冷静思考”对明确阐述思想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的逻辑
读者对象是需要写研究报告的人,以及需要分析复杂问题、提出结论以作出决策的人。本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组织分析过程,使你的思路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可以更方便运用金字塔原理
演示的逻辑
介绍了设计Powerpoint演示幻灯片的技巧,可以帮助你在用演示文稿呈现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使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
强迫自己“先想后写”
缩短完成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
提高文章的条理性
缩短文章的长度
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
为什么用金子塔结构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归类分组
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项目
一般常人5-9个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虽然在写作开始时,作者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
无论对话者智商多高,他们可利用的思维有限
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听到的词语
另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
剩下的思维能力则用于理解所表述思想的含义
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
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表达的逻辑
整体层面
不断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继续写作,直到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
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
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
如:先写出了“我们的假设”,没给读者提出疑问的机会,对疑问给出了答案,在对话相应阶段,就不得不重复传递(或者重复阅读)以上信息
三种子结构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
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
讲故事式的序言
结构性
自上而下
说明背景situation
把要讨论的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读者知道这一表述或者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指出冲突complication
读者:对,我知道这个情况,有什么问题吗?
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发生了某种意外
出现了某个问题
出现了明显的不应当出现的变化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Q&A
读者提出(或将使读者提出)的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
写作的动机
对“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否则应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提出主题思想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考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一旦你的思想变成文字,你就可能觉得写的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实际上是不连贯的
序言先写背景,讲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在序言的主体部分说什么——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你就可以根据你希望产生的效果,按任何顺序写出这些内容
选择不同的顺序会影响文章的文风。但一定要从“背景”开始构思,因为按照这个顺序,更容易准确地找到“冲突”和“疑问“。
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想好序言,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不应该在文章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即:因能够为读者提供新思维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在关键句层次上使用归纳推理比使用演绎推理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因为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
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
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现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形式表现出来
举例
演绎法
判断是否购买库房有3个标准
这库房符合以上标准
因此,应当购买
购买太平洋大街的库房
归纳法
因为太平洋大街的库房符合我们的标准,因此应当购买库房
位于道路的交叉路口
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每平方米售价低于10000元
序言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
即文章为了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即读者将提出的第一个疑问),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序言(前言、引言)确定初始问题,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如果是写文章,就是“序言”;如果是演讲,就是“开场白”
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可读性
为了保证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必须使文章回答读者头脑中已有的问题,或者能够回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确定哪些关于该主题的表述不引起读者的疑问,即读者肯定会当做事实接受,且不会提出任何疑问的表述
相关性
引发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的话语与读者有相关性,否则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也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保证相关性的唯一方法,使这个句子直接回答你所发现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某一疑问
可能的做法
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
注意事项
如果读者在阅读的最初30秒内还不能清除了解你的全部思路,就应该重写
如果文章篇幅较长,加小标题的做法尤其有效
但不要用“我们的发现”或“结论”这类的标题,对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没有太大的帮助
代表性4种文章疑问
背景(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
A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B存在某个问题
C存在某个问题
D采取了某项行动
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疑问的因素)
A发生了妨碍完成该任务的事情
B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
C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D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
读者的疑问
A我们应该怎么做
B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C该方案是否正确
D为什么没达到预期效果
文章序言4种模式
发出指令式
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疑问
请求支持式
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请求经费申请,通常标准理由3-4点
解决该问题刻不容缓
此方案能够解决该问题/此方案式多种解决该问题方案中最好的一种
采用该方案后节约的成本(或者其他合理的财务方式)将超过此方案支出的成本
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好处
解释做法式
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比较选择式
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两种组织“为什么此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的要点
选择方案C
方案C比方案A或者方案B实施更快
方案C比方案A或者方案B成本更低
方案C更容易实施
选择方案C
方案C在各方面都很合理,除了...
方案A不合理,因为
方案B不合理,因为
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你希望达到的目标
如果希望取得稳定的销售额,就应该选择方案A
如果希望快速获得利润,就应该选择方案B
如果想员工安心工作,就应该选择方案C
咨询公司项目建议书序言
我们理解该问题
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纵向
所有文章都应当具有疑问/回答式对话结构
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持续写作,直到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在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为新的思维
段落的主题就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概括,章节的主题也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
想要吸引读者注意力
人一般不会阅读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因此,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
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而作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
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才能这样
为什么你这样说
除了以上横向回答读者疑问,你的回答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
又需要再下一个层次回答读者新的疑问
作者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
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
例如,提出主要观点之前先写出了“我们的假设”的章节,作者没有给读者提出疑问的机会,就先给出了对疑问的答案
横向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
苹果和梨,同为水果
概括不应该过于宽泛,否则难以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为做某事的原因
同为某项过程的步骤
同为某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
检验方法
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逻辑顺序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
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
最重要,次要,等等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逻辑关系仅有2种)
这两种逻辑推理方式是建立思维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演绎推理
线性的推理方式,位于演绎论证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通常将演绎法解释为具有三段论的形式,即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需要完成3个步骤
A步骤
阐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某种情况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B步骤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子
做好4项工作就能增加产量
贵公司目前的结构不可能做好这4项工作中的任何一项
因此,贵公司应当改变现有结构
实施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和销售
行业协会对人力资源的垄断阻碍了生产和销售
因此,行业协会应当收到反垄断法的制约
大多数公司既有新增业务,又有成熟业务
这两类业务的现金需求量通常相反
因此,成熟业务可以作为公司业务增长的基本现金来源
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例子
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鸟会飞
我是一只鸟
因此我会飞
我会飞,因为我是鸟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归纳
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
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
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互相关联,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思想
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需要识别句子的共同点,得出一个推论
例子:“波兰将收到坦克入侵”或者类似的思想
法国的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的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的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归纳法需要具有的主要2项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需要因为归纳推理更创造性思维
若干不同的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共性、共同点,然后将其归类到同一组中,并说明其共性
识别并剔除改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店)的思想
区别与联系
当你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如果不具有这一特点,就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就应当能够用一个单一的名词概括这两个思想,以检验你归的类、分的组是否恰当
尽量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的层次上,尽可能减少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插入其他干扰信息。在某个段落中使用演绎法是合适的,读者也很容易理解
关键句
不要仅仅将名词作为关键句要点的要点,关键句要点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由于演绎推理非常繁琐,建议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归纳法
你必须进行改革
措施1
问题1
原因1
措施2
问题2
原因2
措施3
措施3
原因3
演绎法
调研结果:
这是目前存在的情况问题1/2/3
分析结论:
这些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原因1/2/3
建议:
因此,这些是你必须采取的措施措施1/2/3
你必须进行改革
思考的逻辑
应用逻辑的顺序
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推理的顺序。但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却可以“选择”一种逻辑顺序
大脑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以下3种
时间(步骤)顺序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例子
结果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结构(空间)顺序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例子
某公司
部门甲
部门乙
部门丙
程度(重要性)顺序
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例子
所有问题
这3个问题
其他问题
例子
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根据活动本身
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因此应采用时间顺序
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
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
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如:国家东部、国家中西部、国家西部
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
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如:销量、投资额等)
如: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
时间顺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达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
当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诈骗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分组的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程度顺序
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拍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观点,过程如下
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概括各组思想
思想的表达方式
思想的表达方式与其分组基础无关,可以时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行动性思想
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
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同一层次
如果希望读者在下一想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
不同层次
如果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找出结论之间的共性
某一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属于同一范畴,或能够用同一个单一名词表示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解决问题的逻辑
连续分析(统计学上称为序列分析)
常见3问
我们应该做什么?
如果不知道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做吗?
如果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如果已经知道且接受解决方案
寻找答案的逻辑顺序
界定问题
有没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问题在哪里?
结构化分析原因
为什么存在?
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
介绍分析结果的时候,问题1和2的答案就是文章的序言,问题3-5的答案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看法
界定问题
问题是指你已有的(现状)与你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某一背景,并在一系列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条件可能很简单,也可能是很复杂的因果关系。
无论是哪种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是确定差距之性质和把握其重要性最基本的过程
界定问题3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
非期望结果R1
我们想要什么?
期望结果R2
回答上述问题后,就界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通常从现有结构和流程,即分析切入点/序幕入手
高度简化的例子
背景
公司一直做得出色,销售额每年增长约10%,但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种种迹象表明销售额将减少10%,而不是增加10%。
问题
现状R1
对年增长率造成影响
现状R2
继续保持10%的年增长率
销售额可能降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过期
更新名单
推销信没有说服力
修改推销信
邮寄效率低下
邮寄录像带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Starting Point/Opening Scene)
定义
剧场里大幕拉开,舞台布景描绘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某一特定地点
典型的序幕结构
组织结构图
计算机配置
工厂/办公室地点
各地区的市场
典型的序幕流程
销售或营销活动
信息系统
管理流程
物流系统
生产流程
困扰/困惑(Disturbing Event)
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现状,R1)
原因
外部原因
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意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如出现新的竞争对手、该用新技术、政府或消费政策发生变化等
内部原因
公司内部的变化,如增加业务流程、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进军新市场、调整产品线等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自己认识到或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生变化,如产品/流程的性能落后、运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态度可能发生变化等
现状,非期望结果(R1,Undesired Result)
目标,期望结果(R2,Desired Result)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收集信息
描述发现
得出结论
提出方案
了解企业的基础上收集信息
订单和交货信息
物料单和日常信息
库存和订货因素
运营和装载主流程
车间调度和优先原则
控制的标准
用于管理决策的评估数据
重复传统的科学方法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者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产生非期望结果的行动示意图
X方案比Y方案的安装时间长
减少每周工作时间
减少每班现场工人
增加每班现场工人和工作时间
减缓工作节奏
减少激励
现金
工龄
晋升
降低产能
延长标准任务的时间
工会对产量的限量
放松监督
减少每个监管人员的监管时间
减少为每个人配备监管人员
降低监管人员技能要求
降低劳动力的技能要求
降低工龄要求
适用年轻工人
减少每年每人的培训
减少分工
工作指令不明确
工具不好用
增加现场工作时间
减少工厂的工作
工作环境更艰难
增加设备的多样性
仓储问题
连接问题
工作空间的限制
环境问题,如粉尘
一项工作需要完成多项任务
增加休息时间
计划不周
由于错误造成的重复劳动
更严格的安装要求
不可预测的延误
流程型延误
计划变更太迟
任务的顺序和时机安排不恰当
突然调动人手
等待必要的外部资源
不正确
不充分
设备
测试人员
不及时
设施
演示的逻辑
常见的金字塔层级方法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行首锁进法
项目符号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