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职人】读书笔记015~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2019-05-13 13:55:48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循环的思考过程:议题思考>假说思考>成果思考>信息思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安宅和人 郭菀琪
前言
什么是“烦恼”: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在“思考”
什么是“思考”: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导论
抛弃常识
“解决问题”之前,要先“查明问题”
“提升答案的质量”还不够,要能”提升议题的质量“
与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考虑“删减要做的事”
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
生产力的定义
有价值的工作是由两条轴构成
横轴:议题度
该问题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
纵轴:解答质
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事半功倍的高效生产力
循环的思考过程:议题思考>假说思考>成果思考>信息思考
作者的提醒
不要成为只停留在表层逻辑,“假装思考”的人
第一章
议题思考: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
查明议题:一般人看到问题,首先就想“赶快找到答案”
但是,真正应该先做的是判断该问题本身,避免目标混乱,白忙一通
但是,真正应该先做的是判断该问题本身,避免目标混乱,白忙一通
- 1查明议题:打造个人专属智囊团
帮助自己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
帮助自己选择要分析或验证的内容
帮助自己找到具有说服力的验证方法
1.2 试拟假说
理由1:针对议题找答案
选择具体立场,建立实际假说,找到有解议题
选择具体立场,建立实际假说,找到有解议题
反面例子:xx市场规模现在究竟如何?(单纯提问)
正确例子:xx市场规模是否正在逐渐扩大?(有目的性的议题)
理由2:知道所需的信息以及该做的分析
理由3: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
没有试拟假说的反面例子:
针对下月实行的新加班制度做一下调查?
针对下月实行的新加班制度做一下调查?
有试拟假说的正面例子:
下月实行的新加班制度,是否会引起员工的强烈抗拒?
各部门负责人会遇到哪些高频提问,有无统一解释,让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下月实行的新加班制度,是否会引起员工的强烈抗拒?
各部门负责人会遇到哪些高频提问,有无统一解释,让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试拟假说的3个小重点
重点1:用包含【主语】和【动词】的句子,简单有力的表达出议题
重点2:用3W的句式整理议题
WHERE:目标在哪里?
WHAT:需要做什么?需要避免什么?
HOW:该怎么做?
WHERE:目标在哪里?
WHAT:需要做什么?需要避免什么?
HOW:该怎么做?
重点3:使用比较句型
强调最终想要的答案
强调最终想要的答案
没有比较的句型:
这次宣传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老用户满意度
这次宣传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老用户满意度
加上比较的句型:
这次宣传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拉新用户,【而是】为了提高老用户满意度
这次宣传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拉新用户,【而是】为了提高老用户满意度
1.3 好议题三要素
要素1:属于本质性的选项,关键性问题影响重大
要素2:含有深入的假说,大家对验证后会获得价值达成认同
要素3:可以找到答案
1.4 用于确立议题的信息搜集
技巧1:接触一手信息
技巧2:掌握基本信息
技巧3:不要搜集过头
1.5 确立议题的五个方法
删减变量
可视化
从最终情形倒推
重复问“So What?”
思考极端的实例
第二章
假说思考:分析议题并组建故事线
2.1 何谓议题分析?
理清议题结构,并筛选出潜藏其中的次要议题
遵循该结构分析意象的过程
确定最终结果、要传达的信息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
让整个行动的全貌变得清晰明朗
2.2 在议题的起点组建故事线
步骤一:分解议题
分解基本功:MECE | 彼此独立,互无遗漏
分解模板
举例:商业界的策略模板
WHERE?该锁定什么领域?
WHAT?该构建什么致胜模式?
HOW?该如何具体实现?
建议:希望能制作出加入个人观点的专属模板
分解的作用
1、容易看出课题的全貌
2、容易分清主次,确定优先级
步骤二:编辑与组建故事线
故事线的功能
1、起步阶段:确定要验证什么,该做什么,明确讨论范围
2、分析和讨论阶段:推动进度,丰富细节,更新内容
3、整合阶段:清晰流畅,充满逻辑性的总结梳理
故事线模板
模板一:并列“为什么?”
将理由或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并列”的形式逐一列出,例如:
为什么方案A更有可能成功?
为什么应该着手落实方案A?
为什么可以开始落实方案A了?
模板二:空、雨、伞
确认课题,深挖课题,做出结论,例如:
天空好晴朗
看样子今天不会下雨
那就可以不用带伞出门了!
模板图例
第三章
假说思考二:图解故事线
3.1 什么是连环图?
前面分解议题+组建故事线的阶段,都只是停留在文字描述
注:在该阶段,分析逻辑是主梁大柱
而在“连环画”阶段,需要通过视觉图像,展示最终的蓝图
3.2 步骤一:找出“轴”
卓越的分析是纵轴、横轴的拓展,“比较”的轴必须很明确
定量分析的三个模板
所谓找出“轴”
就是思考在“原因端”比较什么,在“结果端”比较什么
例如:吃拉面的次数影响肥胖度吗?
例如:吃拉面的次数影响肥胖度吗?
原因端的轴
吃不吃拉面?
多久吃一次?
每次吃的量?
结果端的轴
体重增减
体脂率变化
3.3 步骤二:意象具体化
填入数值
表达涵义
有差异
有变化
有类型
3.4 步骤三:清楚指出获得数据的办法
第四章
成果思考:进行实际分析
4.1 什么是产生成果的输出?
目标: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率的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输出
掌握主要部分,对最终结论或故事主轴影响很大的部分
内心不要“先下定论”,不然搜集的资料容易偏颇
4.2 剖析难题
难题1:无法得出想要的数值或证明
1、进行结构化推断:费米推论法
以「日本有多少支电线杆」为例,费米推论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1.设定方法:先把日本全国分为「市区」与「郊区」,再依这两个区域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各有多少支电线杆,借以推算出全日本的电线杆总数。
2.模型化分解:如果知道各地区「单位面积电线杆支数」和「总面积」,就可算出电线杆总支数。所以,如何把计算对象分解成单纯的要素(如分成「市区」和「郊区」),就是答题的关键。
3.进入计算:在日本,市区是「每50平方公尺1支电线杆」,郊区则是「每200平方公尺1支电线杆」,将这两个数据「模型化」,就可得出市区「每平方公里约有400支电线杆」,郊区「每平方公里约有25支电线杆」。
日本的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而「日本面积约有四分之三是山地」则是一般常识。透过这些数值,即可算出电线杆总支数为3000万支,与标准答案3300万支非常接近。
1.设定方法:先把日本全国分为「市区」与「郊区」,再依这两个区域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各有多少支电线杆,借以推算出全日本的电线杆总数。
2.模型化分解:如果知道各地区「单位面积电线杆支数」和「总面积」,就可算出电线杆总支数。所以,如何把计算对象分解成单纯的要素(如分成「市区」和「郊区」),就是答题的关键。
3.进入计算:在日本,市区是「每50平方公尺1支电线杆」,郊区则是「每200平方公尺1支电线杆」,将这两个数据「模型化」,就可得出市区「每平方公里约有400支电线杆」,郊区「每平方公里约有25支电线杆」。
日本的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而「日本面积约有四分之三是山地」则是一般常识。透过这些数值,即可算出电线杆总支数为3000万支,与标准答案3300万支非常接近。
例子来源:简书-cynthia猫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3867a8ec295
2、实际走访
3、用多种方式进行推断
难题2:以自身的知识或技巧无法得到任何结果
到处问人,借力使力
放弃自己偏好的习惯做法,接受新尝试
4.3 明快找出答案
拥有多种办法,培养广泛的技能与经验
重视循环的次数和速度
方式一:任务一开始就努力做到80分,全部完成消耗4小时
方式二:任务先做到60分的程度,全部完成消耗1小时
然后回头重新检视,优化一次做到80分的程度,消耗1小时
这样累积消耗2小时,就能达到80分效果
然后回头重新检视,优化一次做到80分的程度,消耗1小时
这样累积消耗2小时,就能达到80分效果
自己的理解:
先把控全局,快速验证,收获阶段性结论
然后迭代优化,并且不断提炼和聚焦成果价值
先把控全局,快速验证,收获阶段性结论
然后迭代优化,并且不断提炼和聚焦成果价值
第五章
信息思考:整合“传达信息”
5.1 实现本质性和简单化
接收者的理想状态
接收者认可课题的意义
接收者了解最终的信息
接收者赞同信息并付诸行动
传达者的注意点
将接收者设想为“智者无知”:本身具有高度智慧,但是对目前这个领域完全不熟悉
不要弄得很复杂,删除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删除模棱两可的东西,让流程与构造明确清晰
5.2 推敲故事线
1、确认逻辑结构
不管是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等,第一步要重新检视并删除没有用的部分
如果分析结果是在意料之外,也不用心态崩溃,抱着将其视为“新发现”的心态就好
尽量只保留一个整体主架构,架构太多接收者的理解度会降低
如果出现了新的关键概念,最好原创一个新名称,避免沿用旧的说法导致认知误解
2、设计流程
练习:调整顺序,发现需要加强的地方,删掉不妥的内容...
试讲:找热心听众,收集反馈,调整内容
3、准备“电梯演讲”
电梯演讲:在30秒内,整合并传达复杂的计划摘要
金字塔结构
顶部:结论
中层:各项重点
底部:针对某一部分的拓展深入
5.3 琢磨图表
基本元素:信息、标题、论据,最好再加上信息来源
优秀的图表
1、图表内容紧扣议题
2、论据部分,向纵向及横向的拓展应具有意义
3、论据支持信息
制作技巧
1、一图表一信息
2、推敲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轴
不能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轴,要公平的选择,提高说服力
让轴的顺序具有意义,比如从大到小,或时间先后等
整合轴,合并轴,让相互牵连的内容变得更为简单直观
重新检视轴的切入点,基本单位等,让分析更加清晰
3、整合信息与分析的表达
作者的提醒
仅有“努力”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交出有价值的成果,成果是最好的报酬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