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流派
2023-03-17 10:31:36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心理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整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艾宾浩斯【德】
如何评价?
第一个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顺应了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潮流
观点和成功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影响大于冯特
只求无愧于心,不求扬名立世
但没有考虑记忆的主动性问题
学术体系
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错觉
在研究记忆时,困难?解决?
被试
自己作为被试
心理过程无法加以测量或计算。
心理事件得经常流动和反复无常,不许可建立稳定的实验条件。
缪勒
缪勒和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有哪些不同
将艾宾浩斯的实验性与内省法相结合。
研究方法
将艾宾浩斯的实验法与内省法相结合
著作:《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
被试:很多人
桃李满天下
冯特【德】
如何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而非灵魂
心理学研究的心理过程是人的直接经验到的,更加真切与实在
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试述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感情分为三个维度,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愉快与不愉快。
将感情视为既是心理上的主观体验,又伴随着某种身体反应,体现了冯特身心平行论的思想
引发了人们对感情的研究和争论
身心平衡轮
【名词解释】心理和生理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尽管二者具有协调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二元论
评价: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将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相混淆,促进了用实验和观察法对心理现象自身规律的研究,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心理学的任务
冯特提出的心理复合体形成的三个基本规律。
心理产物的原则
心理关系的原则
心理对比的原则
感觉和感情是冯特所分析出来的两种心理元素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由原来的“经验内省”,变成“实验内省”,增强了科学性
评价
使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独立出来
1879,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心理学;
培养出一直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内省主义倾向:实验法只是内省法的辅助手段。
元素主义倾向:“砖瓦和泥浆的心理学”
迅速传播,但并未完全改变学院心理学在德国的的性质
意动心理学
创始人:布伦塔诺
意动心理学
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即:意动
意义
二重心理学
屈尔佩
心理学的对象包括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意动)
构造主义
铁钦纳
研究
研究对象
“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
研究任务
把意识过程还原为最简单的元素成分;
确定这些意识元素结合的定律;
把这些元素同他们的生理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刺激错误”
冯特和铁欣纳对心理学研究任务的理解上有何不同
无根本差异,在具体任务上有所不同
心理元素
Wundt:感觉&感情
铁钦纳:感觉&意象&感情
心理元素的结合
冯特:用“联想”和“统觉”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
铁欣纳:只谈联想不谈统觉
评价铁欣纳的心理学思想
传播冯特思想和方法
打出了构造主义的旗帜
仍在使用内省法
作为被批评的靶子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机能主义
先行者
达尔文
进化论
高尔顿
开创了个体差异心理学
谱系调查法
优生学
仪器测量
首创智力理论
G/S因素
聪明程度有G决定
智力决定于遗传
言语理解能力
创造了一些数学统计方法:相关、回归
创始人:威廉·詹姆斯
如何描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
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是意识状态
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研究方法
内省法
基本方法
实验法
主要被用于心理物理学研究、空间知觉的分析和记忆研究
比较法
研究不同人群和种系的心理机能,揭示心理生活上的有意义的差别
意识流学说
意识具有的特性
1-属于私人的
2-经常变化的
3-每一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
4-意识是选择的:并非所有刺激都能进入意识
5-意识是主动的:不是对联想元素的被动收集,具有目标指向性和目的性
强调意识的目的性
自我理论
自我:主体我+客体我
主体我
以自我为思考对象的心理状态,自我的知悉者
客体我
【理想自我】自我觉知、观察、评价的对象,对自我的看我和信念
客体我的组成
物质自我
对个体的所有物,身体、性别、年龄、容貌等生理特征的意识,最早产生的自我意识
精神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与人格特点以及自己的道德、宗教信仰等的认识与评价
社会自我
自己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声望等的认识和评价
情绪理论
生理反应的唤醒先于情绪的出现,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的感知。
没有急速的心跳、喘粗气和肌肉紧张,就没有情绪的发生。
本能轮
习惯轮
由神经系统的反射特征形成的
从外部特征来看,习惯表现为连贯的动作。具有三方面作用:
简化复杂动作
减少行为所需要的意识性注意
习惯具有社会功能
代表人物
杜威
贡献
空前成功,成为了心理学主流的一部分
机能主义留下的深刻烙印就是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发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刚刚起步的心理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行为主义
流行的原因
适应了美国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19世纪末的社会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运动
适应了心理学发展的客观方向和要求
采用客观方法和研究客观对象是当时心理学发展客观趋势
契合了美国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强调环境的作用,贬低遗传倾向的影响。
理论基础
桑代克的动物心理研究
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S)与反应(R)之间形成联结
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
准备律
预备定势;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则烦恼。
练习律
已建立的联结,使用越多得到加强,反之变弱。
效果律
动作-变化:满意的变化,则重复性增加;不满意的变化,则重复性减少。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的四种模式
延迟条件反射作用
条件刺激先出现,至少持续到无条件刺激的呈现
条件作用通常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间隔很短的延迟条件模式下最有效。
痕迹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呈现即结束或被取消。
痕迹指的是有机体对无条件刺激出现时已经不再呈现的条件刺激的记忆。
同时性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在无条件刺激同时呈现。
效果较差。
倒置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后。
作用最差,条件刺激实际上并没有预测作用。
简述不同强化模式的特点
固定时距模式
变异时距模式
固定比率模式
变异比率模式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的四个特征。
刺激泛化
一旦条件反应(CR)被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CS)条件化了以后,与CS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CR。
刺激辨别
生物体学会在某些维度上(例如色调或音高)对与CS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早期行为主义(1913-1930,排斥意识)
华生
基本观点
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法
言语报告法的妥协
研究对象:行为(刺激-反应的联结)
根本特点: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理论
本能论
早期并不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作用,后来逐渐对遗传和本能持批判态度;
成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典型代表人物。
情绪轮
刺激造成了内部生理变化和适当的外显习得反应,情绪是遗传的模式反应,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反应。
三种基本的非习得性情绪
恐惧:巨响和支持的突然失去
愤怒:对身体运动的限制;
爱:对皮肤的抚摸或摇晃和轻拍。
其他情绪都是基本情绪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
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
小Albert实验(用实验证明条件反射泛化)。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否认遗传的作用
行为发生的公式:刺激-反应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评价
强调的环境、教养方式,贬低遗传
客观主义,被主流心理学思想所吸收
实验引起争议
新行为主义(1930-1960,开始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
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共同之处
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的研究;
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条件反射定律进行解释;
心理学必须采纳操作主义原理。
斯金纳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名词解释】
有机体行为是自发操作的,且受结果控制
操作行为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
操作行为对获得刺激是有用的
强化则是最重要的
操作行为能更好地代表学习情境
试比较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刺激-反应,刺激可预测反应、反应可推测刺激
斯金纳:关注行为反应(可观察到的),描述而非解释,
托尔曼
目的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目的行为是一种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或局部行为)
目的性:行为总是趋向某些目标或回避另一些目标。
选择性
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加以改变。
中介变量理论
论述
中介变量就是发生于有机体(O)内部,使有机体对特定情境产生行为反应的所有一切。
经典研究范例
有关饥饿的研究
意义
中介变量理论重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素或过程,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学习理论
预期学习
如何实验证明?
白鼠、奖励预期
潜伏学习
什么是潜伏学习?
强化并非必要条件;存在“潜伏”状态,当受到强化,学习结果表现出来
实验证明
迷津学习实验、三组小白鼠
怎样解释潜伏学习?
位置学习
【解释】
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与反应学习对应
实验证明
反应学习组&位置学习组;白鼠、十字型迷津
位置学习优于反应学习
认知地图
【解释】
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
实验验证
白鼠、迷津实验
评价
强调认知特性,提出中间变量
基本立场是行为主义的,所使用的语言是操作主义的
以白鼠做实验,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
即:“托尔曼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不是华生式的行为主义者。”
新新行为主义(1960-,将意识、思维等重新纳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班杜拉
三元交互理论
个体
内因:信念、思想、期望
环境
外因:奖励、惩罚
行为
观察学习理论
基本概念
观察学习
观察者
榜样/示范者
示范作用
特点
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不依赖直接强化
具有认知性
不等同于模仿
产生的条件
班杜拉是如何论述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的?
【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以此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观察什么人的什么行为
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榜样的知觉?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条件
示范活动本身的特点
观察者本身的特点
榜样的特征
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特征
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3)动作复现或再生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
效能期望比结果期望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个体特点
低自我效能感个体特点
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特点
行成条件/哪些因素
行为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和生理状态
情境条件
如何评价班杜拉的工作?
传统的行为主义者批评班杜拉
方法是客观的和实验的
精神分析心理学
主要研究对象
无意识现象,尤其是潜意识现象;而非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
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早期
自我本能
自卫本能,指有助于个体自我保存的原始性冲动,如饥渴、呼吸、排泄、渴等
性的本能
即生殖本能,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冲动。(动物性的本能)
后期
生的本能
包含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
死的本能
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抗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众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
潜意识理论
意识
可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
潜意识
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是无意识的主体部分。
前意识
通过意识努力可以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浮现于意识的心理活动
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
关键词:患者、全身心放松状态下,自由联想,如实报告,分析并寻找发病的原因
梦的解析
关键词:梦是反映潜意识欲望,会被伪装或变形,需破译;分显梦、隐梦。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日常“过失行为”隐藏着潜意识动机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0-1岁口唇期:儿童从吸吮、咀嚼、吞咽中得到快感。
如果口部需要没有得到恰当的满足,个体就可能会在儿童期发展出吸吮拇指、咬指甲、啃铅笔的习惯,长大以后则是暴饮暴食和抽烟。
1-3岁肛门期: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
3-6岁前生殖器期: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中得到快感
6-11岁潜伏期:此时的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11-13岁开始青春期:随着青春期生殖机能的成熟,利比多才真正与性器官及生殖直接相联,并且从中得到满足。
俄狄浦斯情结
人格结构理论
早期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后期
本我(快乐原则)
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本能行冲动
自我(现实原则)
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超我(至善原则)
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等三个对手的心理举措和防卫手段,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的平衡。
防御方式
压抑
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等抑制到潜意识当中
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
把自我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或把自己的欲望、态度加诸于他人。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认同
使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合理化
用一种自我能够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反向行成
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从而回避一个无法接受的冲动,“过分清高就是自卑”
升华
将压抑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献身社会事业的动力。可以使本能欲望通过社会赞赏的、高尚的方式得到间接的满足。
是自我防御机制中唯一积极的防御方式。
否认
否认失败或缺点以抵制自卑和痛苦
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特点
产生于精神病治疗的实践,而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
以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人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注重探讨潜意识等深层次人格问题,而不是研究传统心理学的外显意识心理问题。
主要运用临床观察法,而不是采取实验室实验的方法。
批评
搜集资料不全
从未解释推理过程,无法确定可信度和统计学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
韦德海默
似动
科勒——干事的
顿悟说
考夫卡——销售者
涵义
gestalt:(广义意为形态或要义)是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
基本公式:整体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决定于整体的内在特性
并非孤立不变的,而是完成的现象
组织原则
图形-背景原则
邻近原则
类似原则
闭合原则
良好完形原则(最重要)
实验依据
韦德海默:似动现象
【名词】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现象决不是某些元素的综合,而是一个动的整体。【整体说】
韦特海默是如何解释似动现象的?
科勒: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顿悟学习理论
科勒:黑猩猩学习实验
顿悟学习与试误学习不同
实际上:相互补充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点
1)研究对象:精英、名人或心理健康者,而不是动物、患者或一般人。
2)研究内容: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而不是探讨低级心理现象和认知历程(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
3)研究原则:重视结合广泛的社会问题开展应用心理学研究,不拘泥于传统心理学学院式研究。
4)研究方法: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不热衷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
2)研究内容: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而不是探讨低级心理现象和认知历程(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
3)研究原则:重视结合广泛的社会问题开展应用心理学研究,不拘泥于传统心理学学院式研究。
4)研究方法: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不热衷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
基本观点
1)坚持以人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
2)崇尚现象学和意识经验:主观经验范式
3)关心和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关心先天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乐观前景。
4)强调研究心理健康的人:
5)反对“方法中心论”,坚持“问题中心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
人的动机是统合性活动
人类的需要是似本能需要
人类的需要主要有两大类:
成长性需要(基本需要)
缺失性需要(心理需要)
人类需要成等级系统
生理需要
最基础最原始:饥、渴、性、休息、呼吸
安全的需要
对安全、秩序、稳定、工作与生活保障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对自尊、价值的需要,希望得到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创造力等
明显表现:好奇心、求知欲
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1) 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2) 低层次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高层次需要满足能使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3)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层次水平越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
2) 低层次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高层次需要满足能使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3)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层次水平越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
高峰层次理论
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
心理治疗理论
一般的病理心理学现象就是人类的这种基本性质遭到否定、挫折或歪曲的结果。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两层涵义
完满人性的实现,即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包括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的实现;
个人潜能的实现,即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
理论支柱是需要层次理论
试比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
人性观
人的主观性
当事人有自己的主观目的和选择
人的实现的倾向
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
对人的其他看法
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和环境及其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非与生俱来。
积极关注的需要
孩子有爱和关注的需要,当得到家长的积极关注,从而发展出积极的自我关注,即对自己的好感。
价值条件:个人体验到关注的条件
父母的关怀和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
无条件积极关注
心理治疗理论
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使自我恢复正常发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是关于他自己的最好的专家,他们有潜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治疗者的作用:倾听、不批评不指导;鼓励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心理咨询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设身处地的理解
如何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
1)第一次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对象的首位;
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3)促进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4)缺乏实证性的检验和支持。
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3)促进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4)缺乏实证性的检验和支持。
心理学的新发展
积极心理学
定义: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
研究内容: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
核心-幸福感
幸福感理论
目标理论
认知理论
幸福感的基线(set point)理论
文化心理学
文化对人影响的三个层次
文化人类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文化的纬度
男性化/女性化
权利距离
不确定性规避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文化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认知、动机、情绪、归因、道德、自我
基本归因错误
小结
进化心理学
创始人:戴维·巴斯( David Buss)
定义: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理解人类心理或大脑的机制。
基本主张
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
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生存与繁殖
主要研究
男女择偶策略研究
双亲投资理论/亲子关系理论
关于亲代抚育的研究
遗弃假设理论/父子关系的不确定假设,父母偏心
关于隔代抚育的研究
评价
认知心理学
课程小结
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
研究内容
意识、行为、无意识
研究对象
成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动物、精英人物、心理健康者
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与现象学
“每一个学派都是好的,但是没有一个学派足够的好,是‘最理想的’,因为没有一个学派能充分的预见未来的心理学,每一个流派都是其他流派的补充。” ——伍德沃斯(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1869-1962)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