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
2019-05-11 21:05:02 36 举报
AI智能生成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为什么要认知突围?
1.穷,是穷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2.提高认知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之前看不到的东西。没观过”世界“怎么会有自己的世界观。
3.虽然我们都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但我们都花在自己的独立认知世界。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看到不同的东西。
4.二八原则,这个社会80%的人只能享受到20%的资源,只有20%的人才享有80%的资源,如果不突围,人生何求?
5.懂的那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凡是引发不了实践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如何突围?
1.重新认识自己
2.重新认识认知
3.重新认识金钱
4.重新认识时间
5.重新认识关系
6.重新认识人生
第一:重新认识自己
* 或许,我们并不认识自己。一切的认知都是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对自己的各类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局限有了明确的界限感,我们才能敞开胸怀,去接纳更好的东西。
*认知清单
1.我们的大脑不靠谱,我们惯用切片思维,为了获得更好的情绪体验,我们会创造自我,自欺欺人。
2.我们的记忆是被自我意识改造过后的记忆。
3.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建立在他人的反馈基础之上,所以我们不是不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而是不想客观的评价自己。
4.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有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生产产生足够的能力。广义上来讲,认知也是一种智慧。
5.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没有不具备开启它的条件。
6.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7.势力是刻进人类基因的,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势力贯穿了人类的各种行为的始终。
8.获得好人缘的正确方式是拥有更多的正面资源。
a.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骗你
当我们审视自己,眼睛定格在一瞬间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某个切片。如果将我们对自己的全面评级视为一个纬度,那么被我们评价的那些切片,就是这个纬度的低维投影。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的事,泰勒斯回复:“看清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既自信又自卑,既外向又内向、既害怕孤独又享受安静、既无所畏惧又胆小懦弱。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切片思维思考问题。
每个人都是证实偏差,就是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个某个预设立场或当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索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的偏离“公平”。
记忆不靠谱,为了给予索引提取以便利性,我们便会在潜意识里将记忆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不上不关紧要的缺失,是指便于我们日后调用,但此时的记忆显然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不断继续,各种片段和情感作为杂质一直不停地在记忆库中游走和穿插,相信没更新一次,我们都将拥有新的记忆和新的故事。
b.别装,千万别装
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所知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作为人这种生物,知识肯定是有边界的,因为我们是”常量“,精力和寿命都是有限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他人的反馈基础之上。每个人都有把自己塑造的更完美的倾向,从而利用这些评价反向塑造大脑对自己的印象。所以,不装有利于你在认清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c.道理我都懂,只是懒?
”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懂了很多道理,结果没什么用,该懒还是懒,提升不了行动力,自然也就改变不了人生的现状。我们常说格物致知很重眼,不禁让人感叹,致知和明理究竟有何用?致知和明理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断有用和没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为自己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命名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去怪罪于道理没用,就有点无理取闹了。
你没有按照”道理“所属去践行,如果你真的任务他有理,你愿意学习,也就是你真实的看得到它的好处,并且这个好处正是你要的,那你又怎么会不去践行呢?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提现。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是在于认知能力受限。提高认知能力,可以提高事情与结果的强关联。
什么是强关联?猫捉老鼠,对猫来说:只不过是一顿饭,多一顿少一顿,可有可无,不会去拼命。对老鼠来说:事关生死,必须要逃掉,跳不掉就要死了。
大道虽简,践行不易。学会分解任务,养成好习惯,不要拖延。
d.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机会随时都在,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
e.你不是不势力,只是想占便宜
”势力“是一个委屈词,是因为一直以来便被人为地附上贬义的色彩,而它本身描绘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人都有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状态,只是人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将这种正常的状态”贬义化“了。
我们都喜欢和自己能力强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有”正面资源或者潜在的正面资源“的人,跟他们凑在一起得利的机会更大,或许是物质上的,或许是精神上的。很多人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行为,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目的。
势力是每个人刻入基因的天性,我们会有倾向的选择跟一些人相处,不跟一些人相处。
第二:重新认识知识
*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反省一下自己怀的”才“,是不是别人需要的”才“。只要你的知识价值足够稀缺,有足够的受众,那么只需连接上网络,选择合适的变现模式,就不可能怀才不遇。
如何怀才?什么样的知识值的我们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是那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该如何去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知识等级。
认知清单
知识必须同时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将有限的时间优先用于对有效的知识的学习。
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可以相互兼容并存的,重要的是能否找到可以在两者中去的各自优势的方法。
完善自己的元知识是打造知识提的关键。
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元知识,而非单单往上造东西。
坚持学习有一系列的方法可循。
知识变现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点,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知识变现的过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最优解。
在边际接近零的领域,数据比单价重要的多。
a.谁说学生只要读书就行了
究竟什么才叫知识?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知识的定义如此宽泛,或许是一种思想,或许是一种技能,又或许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去学校上课也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读书。当你真正信仰”知识就是财富“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任何维度上的有效知识只要找对了合适的变现路径,就能转化成为财富。
知识分层
第一层:基础信息知识
从外界直接摄取的信息,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这一层。
第二层:加工知识
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第三层:体系知识
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他们有机的捏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个理论。
第四层:智慧
是真真正正的有大量体系知识搭建起来的,至于把什么和什么搭在一起、怎么搭,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高层知识的修行不是靠学历可以解决的原因,因为智慧只有自下而上,而不能由他人自上而下传授。他人能给传授给你的任何东西,对你来说都是最底层的信息。
b.摄入有效知识的正确姿势
自我附加值很重要
我们在纯碎接收到任何知识的时候,都不可能知道知识背后的真正含义。原因也很简单,知识分为外部接收和内部创造两种,当你通过自我体悟进行内部创造时,这时候的知识对你来说是完整的。当你将结论或者哪怕你的推演过程告诉他人时,他人接收到的信息必定是不完整的,于是,这种信息里不管包含了多少智慧,对他人来说,依然是个价值不到的底层信息。只有他利用自己的内生系统对你的结论进行一番判断,并结合了自己的内部创造以后,对他来说,信息价值才会提升。
孤立的知识是”次有效知识“,比如《新华字典》第68页的第三个字是什么?有效知识和次有效知识的差别就在于知识本身连接点数量和可应用范围。有效知识本身可以引发进步一的思考,还能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结,改变其他知识或孕育出新知识,而次有效知识就极少能干这些事。
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优点有机结合。我们需要一些能力,能够从碎片化的知识中迅速抽离出我们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先建立起自己关于判断知识的知识体系。首先,能分辨出那些能要、那些不能要。其次,针对自己要的东西,补齐相关需要的背景知识,将碎片化阅读变成我们建立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入口,从碎片化阅读起步,从而顺利过渡到系统阅读。
c.打造体系需要笨方法
何为元知识?
所谓元知识,就是认知的认知,它包括所有对于认知的认识,以及对认知的控制与调节。元知识是更底层的基础和算法,要打造相对更为正确的知识体系,就必须从自己的元知识系统开始武装。
如何完善元知识?
坚持用科学、辩证和逻辑的思维来往自己脑子里加东西。同时,遇到跟自己现有知识体系不符的东西能用客观、理性和思辨的态度是对待。这个答案虽简单,但做到却很难。
学会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种很特殊的能力,它影响着我们的各项能力,所以算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
深度思考主要是一个发现错误、发现矛盾,并及时修正元知识的过程,而非完全顺着脑子里原有的条条框框深化固有知识的过程。
分享、分享、再分享
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一整套流程:先要通过深度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元知识,然后在元知识的基础上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有效知识,哪些是次有效知识,并将需要的有效知识挑拣出来,接着提升有效知识的层次,将信息转化为加工知识,进一步打造成体系的知识甚至是智慧。
学会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是问题导向的,碰到了问题以现有知识体系难易解决,就知道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所以在这个点上,能够发现问题才是关键。也就是说,你的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或是自己哪里有瑕疵,然后才能想办法解决。
有一个很笨但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分享、分享、在分享。
第一,分享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我把好的思想或方法分享给你,你多少有所得。反过来,也许你会提出一些不同的东西,触发我更多的思考。哪怕你并没有提出什么新见解,单单是我自己分享的时候,也是一个对知识的自我记忆和强化的过程,依然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二,分享是一件能倒逼你晚上知识体系的事。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要做一次分享之前,就会特别认真的学习,原因就是怕出丑,分享的对象人数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
第三,第一次分享过后,将各类的反馈进行归类和收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式。因为随着你分享次数的增多,就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见解和问题,这就跟雇佣了一批黑客帮你”捉虫“一样。
e.持续学习,为何你无法坚持下来
知识这个东西,知道怎么学和有动力的坚持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尤其是系统性的学习更加枯燥。但为什么有些人自我管理能力为何这么强,意志力源于哪里?答案就是:要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并懂得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联。
持续学习的动力来源就在于多目标的认知,面对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动力,越确定自己要变成的那个样子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越确定自己正在做的行为能有效导向那个目标里的样子,那么我们的学习动力就会越足。
让收益可见
解决方案就是从收益可见性和及时性入手
大多数人在做事开始之初,由于没有积累,就进入不到快速增长的红利期,于是可能要花费10分力气才能有3分收益,但一旦上了轨道达到某个积累点之后就会迅速突破瓶颈,这时只需要3分甚至1分力气,就能有9分或者10分的收益。
为了不半途而废,我们需要找一些短期刺激来获取成就感。
将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继续分,远期目标分为若干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分为若干短期目标,再将短期目标分为若干具体可量化、可落地的任务。
阶段性任务完成要有奖励。
学会正确计算价值
价值源于稀缺性 -》稀缺性源于壁垒和长期投入 -》壁垒和产期投入源于每天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f.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
按照我们前面对知识的分类来看,只要你的知识是有效知识,又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了等级提升,那么几乎都是有用的。其实,还有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寻找到知识最佳变现点的能力。
高效变现模式
第一,别人是否能够在短时间能掌握你的知识变现模式。这表明你的知识是否稀缺,变现模式是否能被简单模仿。
第二,你的知识变现模式是否有足够广的受众。
学会跨界有助于你成为跨界行业人才中的顶尖高手。
第三:重新认识金钱
*首先要建立对金钱的正确认知。不要抗拒它是第一步,其次认清自己对金钱的渴望程度,看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如此才能进一步纠正哪些对待金钱的错误方式,得到获取金钱的正确姿势。
* 认知清单
1.人格决定钱格,金钱影响道德。
2.渴望程度决定努力程度,正确方向的努力决定成绩。
3.花钱比省钱更符合道德标准。
4.无节制的省钱是错误金钱观,无节制的花钱也一样。
5.在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坚定站在开源这一边。
6.不同种类的劳动,产生的价值当然是不同的,当考虑到边际,同种劳动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7.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价值,而金钱是这种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8.让别人挣到钱就是让自己挣到钱。
9.风险盈利并不等于赌博,风险思维是一种策略,赌博思维是纯凭运气。
a.金钱是人性的放大器
吴晓波说:“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来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声,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有钱人更有道德。一个人是唯心还是唯物,取决于他的缺少什么。但在金钱的因素以内,富人背弃道德感的阈值确实会更高一些。
b.你对金钱没有那么渴望
你对金钱有多渴望?你可能想挣钱,也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你对金钱的渴望比不上参加派对、比不上玩游戏、比不上看综艺节目,甚至比不上睡懒觉。你只想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前提下无条件获得金钱的青睐。
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缺少成武富人的“野心”。一个人的渴望程度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强烈的企图心的人自然会在行动力上体现出懒惰。
如何让一个穷人对金钱拥有野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强行将其扔到一个充满野心的陌生环境中,逼着他向周围的人看齐。当一个人周围的人群都野心勃勃时,那么自然也会想干一番事业。
1万小时理论,会让一个人从量变到质变吗?
努力的效果累计,不在于努力的时间段,不在于磨了多久,而在于有效时间有多少。有效时间,首先值的是花在有效的学习区域里的时间,其次这个时间是“学习的总时间x学习效率”后得出的时间。
舒适区
在舒适区,你干的事自己熟悉的事。在这里,你只能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度加强。我们很多人做事就永远停留在这一层。所以别说1万小时,就算再加个0也是无济于事,因为熟练度很快就会到天花板,到了一定程度后,在增加时间也很难提升。
恐慌区
恐慌区域里,你要干的不是最擅长的事,而是根本不理解的事。这里的知识和技能超出你的边界太多,基本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一窥门径。在这个区域中,你会焦虑、恐慌、不堪重负,也不是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区域。
学习区
在学习区里,知识和技能都是我们能懂但不太懂的,属于那种跳跳能够到的高度,充满了新颖和挑战。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扩展边界来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这才是学习和提升的有效区域。
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是否坚持在自己的学习区进行努力?
2.深夜多努力了两个小时,白天有没有浪费两个小时?
3.如果那深夜的学习或工作时间来代替白天,那么确定深夜的效率高过白天吗?
4.深夜的两个小时内,有没有刷过手机,有没有想过杂事?如果有,你的有效学习或工作时间还剩下多少?
5.如果白天的安排更有效率,能否避免熬夜行为?
6.“努力”过后是否有发过微信朋友圈?如果有,可能就代表你的学习或工作动机有一定的偏差。
c.无节制的省钱是个大坑
省钱不等于节约钱,花钱不等于浪费钱。围绕“不必要”三个字,花不必要的钱叫浪费钱,会不必要的精力叫浪费精力。
正确的省钱方式,可以在不牺牲体验和其他重要代价(比如更高代价的时间成本)的前提下进行。
要想学会省钱的姿势,先得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成本,省了钱以后增加了哪些显形和隐形成本,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
d.年轻人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
财务重力加速度
如果要快速积累财富,就必须克服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如房子、车子、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大,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慢。
学会投资自己
e.你的劳动很不值钱
普通收入来源分为两种
资产性收入
即利用现有资产本身带来的收益,如存款、房租、股权分红、办税
劳动性收入
利用及时性劳动换来的报酬,一旦停工就会没有收入。
普遍情况来看,富裕层的收入比例中,资产性收入占比较大,而劳苦大众则刚好相反。要想跑赢大多数人就得在保证劳动性收入不缩水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资产性收入在你总收入中的占比。
要明白什么是重要性?什么是稀缺性?
f.究竟怎样才能挣到钱
对于普通的底层劳动人民涞水,首要目标是先通过各种方式积累起一定的资产,然后才能在资产性收入上做文章。
要成为高薪人士,必须具备在需求上的难易替代性。因此在技能的选择上,我们要努力学习那些能够通过积累带来改变和飞越的技能。
技能都是能组合的,被组合的技能越多,技能的拥有者就越少,要做好某事的门槛就越高,竞争者也会越少,挣钱就相对更容易。
基于人的理性,人是更倾向于合作的动物,而合作本身就可以产生自愿的双向交换价值,于是,很多人就可以利用直接合作或间接合作的方式挣钱。
第四:重新认识时间
* 认知清单
1.时间可以赚,时间是变量。这不仅是物理学上的概念,从人生哲学上看也是如此。
2.时间就是生命,这并不是什么修饰,而是事实。占用他人的时间等于部分消耗他人的生命,请付出代价。
3.注意力才是计算有效时间的关键,滥用注意力的隐形成本非常高昂。
4.操别人的闲心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5.花时间还是花钱,究竟哪个合算不能一概而论。
6.近似估算时间价值是选择的关键。
7.提升时间的实用效率有八大黄金守则。
8.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等于便想延长寿命。
a.你对时间的理解可能不正确
*赚取时间的两个维度
第一,单位时间做事的数量。在事情类型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越多,因为其他人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与他同等的人生经历。
第二,单位时间做事的类型。做事的有效时间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的类型差别越大,我们可以说他赚取的时间也越多,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虽然丰富不代表成就更大。
*浪费时间等于变相谋杀
*资源的核心是人的标签和核心价值。所以对于”核心资源人“,得用在刀口上才是效益最大化。
*所以,先让自己的时间变的更值钱一些,然后记得为别人花在你身上的时间支付更合理的价格。这不是一件小事,是对生命的尊重。
b.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
如果说时间是客观的、不可改动的,那么我们就没法像拼图一样将它挪来挪去,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因此所谓的管理时间,其实是根据客观的时间刻度来管理自己,因为时间就在那里,不回收任何人的影响。
注意力是我们管理自己的关键,我们将注意力用在哪里,就等同于将时间用在哪里。
注意力是什么?
可以理解为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注意力的价值源于其稀缺特性,而注意力的稀缺又源于整个时间框架的稀缺本质,所以注意力就是稀缺中的稀缺。
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专注在自己身上。所以有时候财富的马太效应也不只是财富本身造成的,每个人在认知上、能力上也符合马太效应。
PS: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
c.究竟该花时间还是花钱
不能轻易照搬成功人士的思考模式和观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已经非常稀缺,而不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去践行这句话,从而成为他们成功的一部分,因果关系要搞清楚。
虽然时间对每个人都很稀缺,但我们考虑资源的分配使用优先的时候,考虑的永远应该是“更”稀缺的资源。
d.时间是关于选择的艺术
选择,是关于如何使用接下来的时间决定的。
方向大于程度,这是一个常识。在正确的方向上,行一步就有一步的效果,只是快慢和机会获取上的区别。而在错误的方向上,走的越快生命就越被浪费的多。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我们是谁,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判断可见损失和隐形收益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厌恶损失的惯性心理控制我们的心智,做一个会选择的艺术家。
e.正确赚时间的重要法则
赚时间的两个维度
一是单位时间有更多的产出
二是同样的时间和产出下让自己的时间经历更丰富
寻找高校时间段,大脑的活跃程度和精力的聚焦程度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是有很大的差异,在明确了高效时段以后,尽量把每日最烧脑或最希望完美收尾的任务放到这一时段来完成,以保证脑力的高效利用。
高效建议:在对宝贵的整块时间进行利用之时,与其让切换间隙的损耗白白流失,不如集中力量现将某件事做好。如果一定要进行切换,请减少切换的频率。统筹很重要,损耗的规避也很重要,需要自己找平衡。
挤挤,再挤挤。不要认为原来既定的时间计划就不能动,当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时,先别急着说自己没时间,先去对比有么有更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被代替。
f.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正确的赚取时间的另一个维度就是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时间既然有上限,那么多赚取时间就可以比别人活得更久,这就对生命最原始的渴望。始终将时间的性价比放在对时间的使用选择之上,则是实现这种原始渴望最理性的方式。
第五:重新认识关系
* 认知清单
行善或者关心他人,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
划清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
父母并不总是为子女好。
我们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并非是对事物本身,而是对我们自身附着在事物之上的各种念想和辛勤劳动等。
恋爱和婚姻要保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
亲戚关系将渐渐失去存续的基础。
正确的社交方式是极少量的长期社交加大量的短期社交。
用人情来模糊化社交上等价交换,是想占便宜,因为人情按“个”计算,而不是价值。
情商从广义上来说也是智商的一部分,它的高低并不以是否懂得做某些特定的事为依据,而是以是否达成预定目标为判断准则。
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少做无用功,不要把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搞混。
知恩图报并不正确,既然知了恩就不要图,要马上报,因为恩情会随着时间被打上折扣。
a.人和人之间,需要一点界限
行善有时是作恶
关心也好,行善也罢,在对方没有提出明确请求的时候,仅仅是我们自己有意愿。而在我们关心或帮助完他人之后,对方是否真的得益或得到了对方想要的益尚且不知,我们自己是肯定先得了益的,因为随了自己的星愿。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得看清正真的受益者是谁,而不应该假定对方必然受益。
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
真正的高效交往来源于两个用于独立型人格的人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不以爱或关心的名义踩到对方的界限内,而是只在在公共区域进行交流与合作。他们会询问对方的建议,但从不对对方的决定进行干预。他们可能会请求或接受对方的帮助,但从不会为帮助对方而过度牺牲自己。
b.恋爱和婚姻
婚姻是一次忠于利益的合作。当我们进入婚姻状态之后,彼此之间是应该有一些共识的。这些共识可以不必趋同与社会的普遍共识,比如保持肉体与灵魂的忠诚等,因为婚姻是单对单的契约,每一对婚姻都有其特殊性,无须使用同一套模板,但我们一定需要有一些双方都认可的重要共识,并落实遵守。
一个人如果视图在婚姻里占据绝对主动,就已经失去合作的基础,将合作变成了压迫。只要这种想法一产生,婚姻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入囚徒困境。一旦走入这样的循环,婚姻内耗就会大大增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方可能最终赢了另一方,但往往整体利益也被伤害了。所以从绝对值来看,大家都亏损了,仅仅是谁亏的更多而已。
婚姻不是敌进我退的零和游戏,而是一次将团体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团队作战。这两种利益是有机统一的,在首要保障团体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当两者相矛盾时,妥协一部分是能接受的,留下一部分的底线。全盘放弃个人利益和合作肯定不会是一次好的合作,理由很明显,这不会是我们进入婚姻的初衷。如果进入婚姻以后需要将个人利益全盘放弃,那么进入婚姻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失败的决定。
c.亲戚并不意味着更亲密
亲戚关系以血缘和婚姻等因素为关系来源,是无从选择的,而朋友关系,却是以兴趣、利益为结交的来源,是自愿形成的。当我们结识陌生人的成本越来越低,信任成本越来越低,与人协作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不受地域限制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哪一种关系不言而喻。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还在走亲戚,其实走的只是朋友了。
d.社交
大部分社交,都是资源对等社交。
第六:重新认识人生
*认知清单
人生没有起跑线,也没有假想的跑道。如果要用游戏来表示,应该是一个自由度最高的游戏。
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体验,总是体验重复和相似的风景,其实在人生的时间利用率上是吃亏的。
说不想努力的人,不是不想要努力后的结果,而是惧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
努力有着许多“坑”,并非仅是看上去努力就能达成目标。
很多“坑”是达到一定高度前不可避免的,那么踩“坑”其实是越早越好,越早损失越少。
a.人生没有假想的跑到
人生是经历,这不是什么没营养的鸡汤。我们永远在不停赶路,试图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但其实我们人生的全部,缺失在此过程中将客观事物反映在脑子里的那些思想、记忆和情感。这些东西与别人都无关,只跟自己有关,也就是我们活着的全部。
当我们一点点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剥离开来的时,很多人会有不适感,视乎这个世界只剩下冰冷冷的自己。其实世界就是如此,我们处理跟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写作。当然我们会贪恋其中的某些情感,但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自身服务的。
我们的生命里,一直都是有孤独的自己。真正的勇者是在看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
自由意志下的自由体验,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既然是自由体验,“努力”这件事是不是失去了意义了呢?努力本身就是体验的一部分,努力后的结果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努力一定是为了你自己而努力,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而努力。
b.努力,不足以让你过好日子
什么是好日子?
拥有更多的资源,权利、金钱?
还是自由意志下的人生体验?
还是以上皆拥有?
如果以更多的资源为前提,那么努力就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只能加大获取的概率。
链条
初始运气 -> 初始条件 -> 概率性习得初级智慧 -> 努力 -> 习得高级智慧 -> 持续践行 -> 创造更多好运
努力的正确姿势
努力和努力之间,有很多区别。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正确努力的姿势,却一味责怪努力却没有给予我们应有的回报。努力,虽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不管是不是世俗的成功都是如此,但前提得是“正确的努力”。
第一,努力,是一件目的性的事。
第二,努力,是一件内生性的事。
第三,努力,是一件讲效率的事。
c.踩坑要趁早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踩进坑里,才会知道坑有多深,内部构造是怎样的。踩的多了,才能练就火眼金睛,能分辨长成什么样的大约才是坑。这样的人避坑和跳出坑的能力就相对较强。
年轻人积极避坑不一定是好策略,只要你会思考、会总结,坑是没有白踩的。
d.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格局”这个词,听起来比较虚,也比较大。格局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这么说,你这一生的质量差不多就是由它决定的。那么格局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近的解释,应该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世界除了是个物质实体外,认知不同呈现给我们的确实个精神实体。所以格局不同,每个人的世界就不同。
学习上的认知层次差距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行为本身又决定了我们的高度。
拥有较高认知层次的人,他们的着眼点根本不会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清楚自己的布局,知道自己每一刻都在做什么,能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对他们来说,其实未来的大体框架早已提前建好,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未知,实现的路径未知,时间未知而已。
提升格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学习也好,职场也罢,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格局的过程。至于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体现人生成功的东西,如金钱等,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而已。当你对世间万物的本质认知达到一定的层次,很多东西都只剩想不想的问题,并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
懂得分辨格局层次。虽然看不到上层格局的世界,至少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层次。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