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笔记
2019-05-29 10:06:40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MIND-跃迁 《跃迁》为你呈现隐蔽个人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 专注头部、 外包大脑、 终身提问、 联机学习、 知识IPO、 升维思考。 从这本书你可以得到: 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爆发式成长。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连接
带来了发展范式的关键转变
面对世界
“开放而专注”九律
1. 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2. 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3. 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4. 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5.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6. 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7. 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8. 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9. 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面对自己
“迟钝而有趣”七律
1. 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2. 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3. 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
4. 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5. 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6.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7. 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面对别人
简单善良可激怒
囚徒困境
情境
两个一起作案的共犯,被单独关起来审讯录口供,他们各自面临“打死不说”和“背叛”两种选择。
如果双方都不说,因为证据缺乏,都只判一年;
如果双方都供出对方,那么各自判两年;
如果一个人背叛,另一个人沉默,则揭发者有功,当场释放;
而沉默的人会遭受重罚,5年监禁。
应对策略
博弈论指出,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背叛”是最好的选择。
多重囚徒困境
游戏
第一次
1980年,密歇根大学美国政治科学教授阿克塞尔罗德设立了一个大赛,他邀请一群博弈论学者每人设计一个程序,来玩一场200轮的“多重囚徒困境”游戏,看最后什么策略会胜出。
第二次
6个国家的62个团队参赛,很多是计算机爱好者,还有进化论博士、计算机科学家。游戏的规则也有所升级,不再是200轮,而是以200为公约数的随机数字,防止大家在最后一轮作弊。
赢的策略
TFT策略
步骤
第一步,合作;
以后每一步,重复对手的行动:你合作我合作,你背叛我背叛。
解释
1. 善良:TFT的第一步总是在表达善意,总是选择合作,而且永远不会主动背叛
2. 可激怒:当对方出现背叛行为,及时识别并且一定要报复,不要让背叛者没有损失。我们平常称之为勇气。
3. 宽容:不因为对方的背叛而长期怀恨在心,没完没了地报复,而是让对方调整自己,重新回到合作轨道上来,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4. 简单:逻辑清晰简单,易于识别,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策略。
应用
1. 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2. 既往不咎,面向未来。
3. 让人看透,足够简单。
4. 多沟通,多沟通,多沟通——不要复杂,不要让人猜。
面对不确定
极致的聪明和善良
如何成为一个别人看好、愿意交往的高价值之人
1. 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 2. 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3. 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4. 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
5. 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极度善良
从一个很功利、顶级聪明的角度出发,最后推导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是善良的,顶级的善良。
破局思维
(升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打破轮回
改变的形式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还原论VS.系统论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及其分支
思维方式对比
破局
新手要学习系统,老手会利用系统,而高手需要破局。
系统最重要的是关系,我们从最重要的两个关系说起——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
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
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回路
最显著的特征是:自我强化的正循环和负循环
4种增长引擎
好习惯
判断标准:是否形成了正循环闭环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因为对一件事感兴趣,投入足够多时间练习,提升了能力;因为能力提高,所以更好兑现了价值;因为有所回报,所以更加感兴趣;一个爱好逐渐养成了能力,甚至成为职业。这个模型叫作“职业生涯三叶草”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输出产品,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向外输出,从而吸引更多重要的问题输入,形成一个循环。所有伟大的知识工作者都在跑通这个循环。彼得·德鲁克的生产模式: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因为对某个人有信心,所以授权、委任;对方因为获得委任和授权,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当然,信任要以制度为底线,否则就变成了放任;信任也要以目标为高线,这样就会进一步变成责任。
4种死亡循环
穷者越穷
贫穷是一种心态,穷者越穷就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
忙——乱——忙
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
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穷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引入一些导师、咨询师帮助你思考也是好方法。总之,你要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小循环抵消这个穷困循环。
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利润下降导致研发投入不够,研发投入不足让竞争力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公司还不敢停,因为养着很多工人和厂房,一旦停大家都得挨饿,就像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终日。 企业这个时候应该尽快谋求转型。个人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最好的方式是找到脱困的机会,借钱重新学习一门技能,或者换一个高价值的工作。 如果没法整体转型,聚焦在一个点上会更加有机会。有些家庭选择集中力量培养一个孩子——老大守在家里,老二出去打工,让老三有机会出人头地;有些地方的民风则是一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庄供养最有出息的孩子,都是一种明智的解决方式。企业则可以选择让某一个产品持续迭代。
工作狂循环
工作狂和热爱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工作狂需要工作,而热爱工作的人热爱工作。就好比瘾君子需要毒品,而不是热爱毒品一样。
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没成就感——工作狂
做自己
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一定要说说这个死循环——在这个满世界都在比赛谁更自我的时代,“秀出自我”是一种毒。 很多“找自己”的人,不管是找梦想还是找天赋,内心的诉求是“求认同”。越是求认同,注意力就越放在外界的关注、外界的高手上,也就越难找到自己的天赋、梦想和激情。这也让他们越来越焦虑。 其实,你怎么可能通过讨好别人来做自己呢?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 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回路高手的工具箱
识局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
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
• 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
•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 看到人口带来贫困的报道时,你也一定要尝试思考,贫困是否也会带来人口增长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第二个思维习惯是顺着时间搭建正循环
•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地创作?
• 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你就开始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的人生开始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回路,而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也会慢慢停止。
学习一些能自增长的技能
读写能力:好的读写能力能让你接触到更多好资料,成为更好的读者或写手。
破英语:我不认为成年人需要把英语学到多好,更聪明的做法是够用就好的“破英语”,熟练利用谷歌翻译、维基百科、亚马逊、字典软件、搜索网站迅速找到大量英语资料,在应用的基础上慢慢提升。
社交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会让你认识更多人,反过来强化你的社交能力。 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系统的层面,你看到的系统越多,世界对于你而言就越简单,于是你就有更多资源来理解世界。你慢慢会看透世界的规律,实现思考力的跃迁。
聪明的善良:善良是世界上传递最远、增长最快的东西,但是笨拙的善良往往会带来摧毁你的负循环。聪明的善良是重要的自增长技能。
层级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高效能塔:效率的层级
勤奋的三重境界
很努力
方法论勤奋
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办法。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习。
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多层系统
知识源头
每一层都调用其下一层,又被其上一层所调用的系统,就叫作多层系统。高效能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层系统。
多层系统在生活里也特别常见。
人体就是一个多层系统。意识-大脑-器官-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层层调用。
现代组织沿用了这种多层系统: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教练技术中则把人的行为和意图分成“愿景-身份-信念-能力-行为-环境”6层,称为逻辑层次。
特点
上层决定下层
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举例
一个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站位-趋势的多层体系
知识体系是信息来源-学习方法-联机大脑-解决问题的多层体系
写作是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的多层体系
问题
如有人提醒你“要有大局观”“看事情要挑出来,要全面”,这就是多层次系统的问题
工具箱
ETA脱困四问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控制点
把控一个多层级系统的3原则
多层布点
如,组织时最经典的“愿景-战略-资源-管理-执行”的多层系统
单点可控
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
这个世界永远有两种人:掌控者和机会主义者,于是就是两种掌控思路。
掌控者
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他们的注意力是这样分配的:能力>难度>努力>运气。他们的内心对话是: 这个事情的确很难,但以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我要尽全力,其他就交给老天了。
以这种状态做事,增强的是能力和对任务评估的眼界,能力和眼光长期都可控,这样的人生可控性会越来越强。
机会主义者
他们把时间花在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上。在他们的心中,注意力是这么分配的:运气>难度>努力>能力。他们的内心对话则是:也许这就是个机会呢?希望不要太难,其实只要是个机会,我努力是没问题的。能力这种事情,确定是机会再练。
这种人把人生都押在外部常常变化的领域,所以你注意一下,他们的问话思路永远是:能赚钱吗?机会大吗?难吗?投入大吗?遇到这种人,我一般回答:你别做了,没戏。即使真的走了狗屎运,这成功也不可控,会狠狠地掉下来。
分支主题
目标折射
直线还是折线
既然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
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成熟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失控
思维惯性
当多层系统失控,就要还原到问题的层面解决,否则只是隔靴搔痒,会导致失控。但是越厉害的人,越容易有思维惯性——过去这么做可以,那么未来也要这么做,这就很容易导致失控。
当一个复杂系统出现问题,不要停在自己熟悉的层面上,退后一步,看到系统。
困在底层
当问题在一个层面失控,向上跃迁一层,重新定义问题,往往有解,设计思维称之为“重新定义问题”(reframe a question)。
查理·芒格说:“要获得什么,先让自己配得上。”这也是在重新定义问题——得不得是外控的、无解的,但是配不配是内控的、有解的。
过于封闭
联机学习
(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寻找知识源头
识别知识的源头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于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转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辨别和找到知识的源头
•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 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等;
• 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成为知识源头的人
功利读书法
极其功利地少点读书
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从遇到问题出发,从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根据任职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认知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配置资源
分支主题
萃取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知识结构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关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萃取方式
大量看知识晶体
知识结构分类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联机社交学习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对应三种反应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 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问题中心,终身提问
知识树VS.问题树
现状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问题的速度,是知识焦虑的根源。
知识焦虑的解法很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让你关注点更少,进步更大,有自己的试金石,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
问题树,则是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专注VS.多元
专注于当下的问题,调用多元知识
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提问的力量
提问抗折旧
第一是多读不容易折旧的经典,就是我在前面说的一二三四手知识;第二就是不断更新最新的内容。不管是哪一种,你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吗?”
提问即思考
提问即创造
创造力包含多种认知工具,每一种只适用于特定种类的问题。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迸发,一种是厚积薄发,还有一种是即兴发挥。
不管哪一种,创造都是一个面对难题、在脑子里不断把过去的模块进行各种组合,最后产生解决方法的过程——灵感迸发型的创造是跨领域组合,厚积薄发的创造是同领域组合,而即兴发挥的创造是知识和场景组合
提问工具箱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假装写本书
问题少年提问术
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好的问题都是组合拳
输出答案
思考角度
1.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3.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4.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子主题 55.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知识IPO
IPO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设计IPO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知识IPO工具箱
放大碎片化价值
设计自己的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产品)是产品开发的一种思路,一开始提供一个最小的具有可行性的产品。
首席知识官
整理知识也是一种知识的重建。如果你并不擅长创作知识,尽心尽力地做好首席知识官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你也许需要学习笔记、整理脑图、视觉引导,但是千万要记得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多块晶体
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说在前面
焦虑时代,从容成长
慢下来,想清楚再做
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理解并懂得借助时代和系统的优势,放大自己的力量
时代联机式的阅读
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
成为联机学习者
投资心态,对待人生
投资行为:需要取得回报,最好是成倍回报
朋友带来情感的回报,聊天带来智慧的回报,散步带来思考的回报
真正的高手的三境界
困惑
困惑1:决定努力和回报的因素是什么
困惑2:通过个人角度达到社会成功,中间缺少的拼图是哪一部分
解惑
真正的高手特点——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
如何读书,如何应用
模仿和创造
被动模仿者
主动创造者
创造性地借鉴
方法和事业
成绩=方法×事业
全面和一点
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
高手暗箱
(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
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知道在哪,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
找到知识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抓取信息的洞察能力
跃迁
不连续的、跳跃式的、突变式的,进化。
思考方式需要变化
从独立思考到联机思考
独立思考
进入场景,面对当下的资源、当下的情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
回到内心,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调用多大的资源?你准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达到什么结果?
联机思考
在拥有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联机思考会让思想的质量更高,迭代更快。
核心竞争力要改变
人机合一
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会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面对未来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个体实现的跨越式成长
跃迁:跨越式成长
模式:受到激发的突变,没有中间状态
法则:
通过努力和精进达到“逃逸速度”,然后切换思维方式,利用平台和系统,撬动自己去更好更远的地方
没有一个人仅凭努力、天福、机遇而获得巨大的成功,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实现自我的跃迁
自我跃迁与自我迭代
自我跃迁
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力量,快速跳跃式升级
自我迭代
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的进步
个人跃迁的三个阶段
认知跃迁
顿悟
能力跃迁
按照顿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
能级跃迁
价值从内向外的、爆炸式的完全颠覆的展露
跃迁的底层逻辑
范式
定义: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认知跃迁的关键: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
能力跃迁的要素是“吸取能量”,即借取趋势和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跃迁并不是不劳而获,它是个人努力和收益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通过巧妙地利用科技与社会规律放大而来。这种勤奋不是战术上的勤奋,而是战略上的勤奋。所以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自我精进、终身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一个站位再好、加了再多杆杆的人,如果自己不够努力精进,也无法达成跃迁。
外包大脑,成为超人
人类要把自己的大脑外包一部分,聚焦最重要的能力,跃迁成为超人
拒绝成为时代溺水者
第一种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种溺水者: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第三种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
分支主题
大脑的三次外包历史
第一次:语言产生的时候
人力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协作,讲故事成为新技能
第二次:书写和印刷术的出现
人类走出了语言短暂又不精确的限制,读写能力成为教育体系新宠
第三次:互联网的出现
人类把协作给了网络,把体力和智能给了机器
这一切的底层逻辑是:网络,网络不提高记忆力,而是到达速度。
高手战略
(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更少但是更好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区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找到高价值区/甜蜜区
战略性专注
等待机会,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聪明的学习路径
第一次跃迁: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
第二次跃迁:利用系统放大名气
第三次跃迁:与最优秀大脑互联
好的战略
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高价值区是世外桃源
高价值区往往是反直觉、说了你都不信的区域
高价值区需要竞争力
高价值区随着时代在改变
高手战略的规律杠杆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幂律分布(长尾分布)
特点
高度的不平均
分型:每一小部分都是整体部分缩小后的形状
形态
分支主题
启示
效率源自杠杆点: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住重点,持续地抓重点
利小的投入能撬动更大收益的工具,就是杠杆。幂律告诉我们,每个系统里都有杠杆点,找到这个杠杆点,能迅速放大一个人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八法则的三次方
二八法则:20% —— 80% ;
二八法则二次方:4% —— 64%;
二八法则三次方:0.8% —— 51.2%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头部收益更高
头部加速更快
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
优秀是一种系统的展现,是幂律规则的简单展现
天时,地利,人和,取势,明道,优术
寻找自己的头部
头部就是自己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且有优势的领域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形态
分支主题
头部效应三原则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思考差异化优势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头部矩阵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你在高价值区的第一阵营,是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
肥尾:高价值——低优势 你在高价值区的第三、第四阵营,是独角兽公司里打杂的、名校里的差生、风头正劲的电视剧里的宋兵乙。
小山头:低价值——高优势。你是小山头的山大王,是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是一个偏门领域的第一名,是边缘群体的中心人物。小而美。
沙漠:低价值——低优势 你是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唉。为啥你还待在这儿?也许是安全感——低价值区,竞争小的领域相当舒服。时间一长,能力磨没了,被困在这儿了。小,但是不美。
防守:专注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他的兵力;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是他的火力。
机会无限,时间、精力、才华有限,所以越是优秀越需要专注
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进攻:迭代
不求秒手,不得贪胜;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所有额大胜都是细小的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妙手是成为高手的最大障碍,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
专注让我们无敌,迭代让我们精进
好的成功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