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系统
2022-08-18 12:44:3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货币体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货币数量论
用于交易所需求的货币
公式
数量方程
货币MX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PX交易T
恒等式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用来描述用于交易的货币情况
货币流通速度表示一定时期内1张货币转手的次数
价格X交易用来描述货币的交易情况
式中“交易”代表某一时期用产品和服务交换货币的次数
价格标示典型交易中的价格,即交换的货币数量
当基础货币只有M时,每年要发生PT的交易,则货币M一年内要转手V次
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余额
M/P
衡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按现值经济中的货币存量能购买多少产品和服务
函数意义
决定实际货币余额数量
货币余额需求量和实际收入成比例
方程
(M/P)^d=kY
Y-总收入
k——每1美元收入相对应的货币量是多少
更高的收入导致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
货币流通速度=1/k
当对1单位收入要求更高的货币余额时,货币转手频率就相应降低
用GDP产出代替交易T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价格X产出
这里的货币流通速度表示收入流通速度
在一定时期内1单位货币进入某个收入的次数
结论
货币流通速度是名义GDP和货币量M的比率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变动会使名义GDP同比例变动
也即货币量决定了经济中产出的产品与服务的货币价格
货币量决定了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
实际货币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也取决于名义利率
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大
名义利率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小
因为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即名义利率
即名义利率
今天的货币供给影响明天的价格水平
卡甘模型
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货币供给与预期价格供给的加权平均
通货膨胀
定义
价格水平的整体上升
也叫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动
滞涨
价格上升,产出量下降
奥肯定律显示滞涨情况下失业率会增加
庇谷效应
实际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价格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该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更多
公式变形
货币量的百分比变动+货币流动速度变动=价格的百分比变动+产出的百分比变动
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鞋底成本
菜单成本
通胀性质
温和通货膨胀
2%-3%
恶性通胀
每月超过50%的通胀
弊端
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相对价格不能反映真实稀缺性
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产生的原因
1、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2、财政赤字
货币、价格与通胀关系
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实际GDP
名义利率只能对预期通货膨胀作调整
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66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变化决定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影响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影响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取决于通货膨胀率
理论意义
控制货币供给的央行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率
对通货膨胀的误解
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实际购买力
实际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增加货币供给的收益
货币铸造税
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
象征通货膨胀税
价格上升,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
通货膨胀就等同于持有货币所交的税
在恶性通货膨胀国家中货币铸造税一般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上升引发实际利率的上升称为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实际货币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
古典二分法
实际与名义变量在理论上的分离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际变量
净出口
也叫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
=出口-进口
贸易余额衡量一国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和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差额
=投资-储蓄
储蓄低于投资时,投资者从国外借款,储蓄高于投资时,投资者向国外放款
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净出口为正
贸易平衡
进口=出口
汇率
两个国家居民之间互相进行贸易的价格
名义汇率
两国通货的相对价格
本币升值时,能买到更多的外币
取决于实际汇率和两国价格水平
名义汇率变动=实际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率之差
实际汇率
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高,国外产品相对便宜
也称为贸易条件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X国内产品价格/国外产品价格
决定因素
实际汇率与净出口负相关
实际汇率低,净出口增加
贸易余额=净资本流出
资本净流出=储蓄-投资
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财政政策影响
储蓄降低,贸易赤字
世界利率上升造成贸易盈余
世界利率上升国内投资减少,则贸易盈余
投资需求增加造成贸易赤字
贸易政策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不影响盈余但营销贸易量
购买力平价
一价定律
同样的产品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能以不同的价格出售
进出口曲线是平坦的,因此储蓄和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利率
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名义汇率的所有变动都产生于价格水平的变动
货币的含义
职能
价值储藏手段
计价单位
交换媒介
类型
商品货币
把具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
金本位制
黄金作为货币
纸币
以有价商品如黄金为后盾的政府钞票
电子货币
比特币
货币供给
货币量
货币量也成为货币供给,货币量=通货+活期存款
用于交易的资产
通货
未清偿的纸币与硬币之和
用于日常交易
活期存款
资产账户上持有的现金
衡量指标(国际划分)
C——通货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包含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和储蓄存款(包含活期和定期)
M3——M2和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衡量指标(中国划分)
M0——流通中货币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反映现实购买力
M1增速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反映潜在购买力
M2增速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准货币=M2-M1
比较关系
M2>M1——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利率低
M1>M2——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利率高
影响货币政策的主体
银行
准备金——银行收到的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称为准备金
百分百准备金制度
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
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
对货币量供应不影响
部分准备金制度
只把部分存款作为保证金
只把部分存款作为保证金
货币量=通货+存款
部分准备金制度用部分存款放贷增加了通货
即存款1000,放贷800,货币量为1800
即存款1000,放贷800,货币量为1800
通过放贷创造了货币,影响货币供应
如果贷款人把贷款作为存款放入第二家部分准备金制度的银行
货币供应量会继续增加下去
货币供应量会继续增加下去
总货币量供给=1/存款准备金率×初始货币量
银行资本
用于银行开业的金融资源(所有者权益)
获得途径
资本所有者、吸收存款、发行债券
使用资本
作为准备金持有、发放银行贷款、购买金融证券
银行杠杆=总资产/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
杠杆情况下,银行资本损失要比资产损失大
影响货币量的方法
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则货币供给减少
降低准备金率,则货币供给增加
银行制造了货币,但并没有创造财富
仅增加经济流动性,由于贷款人承担对银行的债务
并没有变得富有,因此未创造财富
并没有变得富有,因此未创造财富
金融中介化
从储蓄者向借款者转移资金的过程
货币供给模型
外生变量
基础货币
公众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货币和银行已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货币的总量
由央行直接控制
存款准备金率
由监管银行和银行经营政策决定
通货存款比
通货量和活期存款量的比例
反映家庭对希望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偏好
公式变形
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
基础货币=通货+存款准备金
也较高能货币
货币供给=(通货存款比+1)/(通货存款比+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通货存款比+1)/(通货存款比+存款准备金率)
每1元基础货币产生多少货币
结论
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是成比例的
存款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越多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
通货存款比越低,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就越少
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
实际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
货币政策工具
分类
影响基础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增加货币供给
央行用所拥有的货币从公众那里购买国债
给公众增加货币,增加货币流通量
减少货币供给
央行从资产组合中出售一些政府债券
从公众手中拿走货币,减少货币流通量‘
央行将储备金借给银行
贴现率
银行借款利率
贴现率下降提高基础货币供给
影响货币乘数的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最低存款准备金率
高于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准备金叫超额准备金
准备金利息
银行也可将准备金存在央行,央行支付存款利息
准备金利息越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越多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