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笔记
2019-08-21 13:33:04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精进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时间
时间视角
五种时间视角的定义
积极过去视角: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
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但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但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消极过去视角: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
拔,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拔,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享乐主义视角: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
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
风险比较大。
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
风险比较大。
宿命论视角: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
受外界的安排。
受外界的安排。
未来视角: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愿意舍弃当
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
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
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该如何选择时间视角
工作时:未来视角为主合适。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
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生活时:享乐主义视角为主适合。
团聚时:积极过去视角为主适合。想想曾经与朋友、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这样才有意义。
对待时间
态度
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
因果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建议
1. 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2. 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3.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4.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5. 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具有意义;
6. 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 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
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9. 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10.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
下更有行动力。
下更有行动力。
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
两种视角的思考方式
远期未来
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思考。远期未来视角下的想法常常缺乏
细节,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细节,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一个刚入读心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可能会定下“成为心理学家”这样的远期目标,
但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抽象的,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心理学家”,也不知道要通过怎
样的努力才能成为“心理学家”。他之所以设立这个目标,可能只是因为这个目标足够“高
大上”,能够满足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期许。
但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抽象的,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心理学家”,也不知道要通过怎
样的努力才能成为“心理学家”。他之所以设立这个目标,可能只是因为这个目标足够“高
大上”,能够满足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期许。
近期未来
在近期未来视角下,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想得到更的不是“要不要做”,而
是“怎么去做”。
是“怎么去做”。
比如,一位大一学生,在学习《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就会提醒自己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笔记、课后练习这些环节,同时还要主动和老师沟通,甚至去摸清授课老师的脾气和
喜好。而这些具体努力最终的指向可能就是拿到一个好分数,但是从长期视角来审视的话,
拿高分对他来说,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
课堂笔记、课后练习这些环节,同时还要主动和老师沟通,甚至去摸清授课老师的脾气和
喜好。而这些具体努力最终的指向可能就是拿到一个好分数,但是从长期视角来审视的话,
拿高分对他来说,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
两种视角的利与弊
远期未来
做远景规划时,人们通常会着重考虑目标的价值和意义。从价值和意义来看,这些远期目标
的设定并无不妥,但是往往会缺乏可行性。
的设定并无不妥,但是往往会缺乏可行性。
近期未来
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人们会较多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步骤。但这种思路也存在副作
用,就是它会让我们倾向于去做可行性更高、更容易实现的事,而回避更有意义同时也更具
有挑战性的事。
用,就是它会让我们倾向于去做可行性更高、更容易实现的事,而回避更有意义同时也更具
有挑战性的事。
五年设想的意义
“五年设想”实在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它让我们用情境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
把时间拉近到眼前,使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
方式。同时,也正是由于“五年”的时间跨度很长,我们就不会把可行性、便利性作为主要
的判断依据,就不会因为一件事简单易实现就去做,而是从它的长期价值出发,同时考虑确
实具有可行性后才去做。
把时间拉近到眼前,使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
方式。同时,也正是由于“五年”的时间跨度很长,我们就不会把可行性、便利性作为主要
的判断依据,就不会因为一件事简单易实现就去做,而是从它的长期价值出发,同时考虑确
实具有可行性后才去做。
拖延症案例
案例分析
产生拖延症的一个原因是,“远期未来”中有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例如“完成博士
论文,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期未来”则遇上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例如阻
碍是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包括成天看电影和打游戏,借此逃避阻碍。在这
种状况下,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不断地强化远期目标的意义,“完成博士学业是我的全部”
“如果博士退学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但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因为加大了“近期未
来”和“远期未来”的冲突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论文,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期未来”则遇上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例如阻
碍是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包括成天看电影和打游戏,借此逃避阻碍。在这
种状况下,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不断地强化远期目标的意义,“完成博士学业是我的全部”
“如果博士退学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但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因为加大了“近期未
来”和“远期未来”的冲突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解决方案
一方面,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
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
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
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
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
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因为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
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小,这便增
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
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
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
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
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因为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
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小,这便增
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处理的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合理利用时间
分析事情价值的角度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
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
续较久。
续较久。
收益值和半衰期组合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
深长的谈话。
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
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
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
视陌生人的隐私。
视陌生人的隐私。
重复地抓起沙子现象
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
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
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
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现代人的两个问题
选择无能: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
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
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
仍旧可以去做。
仍旧可以去做。
同一件事的半衰期
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旅游。有
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
做足功课,对游览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做详细了解,在游览过程中又细致入微,仔细
观察当地的风物,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
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
做足功课,对游览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做详细了解,在游览过程中又细致入微,仔细
观察当地的风物,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多读经典作品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
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因此一部经典作品,
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曾被照亮
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被照亮
内心中不同的地方。
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因此一部经典作品,
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曾被照亮
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被照亮
内心中不同的地方。
辨别信息噪音
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
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
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
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
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
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
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
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生活要过得有节奏
为什么时间不够用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生活要有节奏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时间使用程度
时间的“深”与“浅”
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
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
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为什么呢?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
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
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为什么呢?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
同样是安排闲暇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
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在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同时嗑瓜子、玩手机、
跟人聊天,我们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时,则可以完全
沉浸其中,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所以说,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
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在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同时嗑瓜子、玩手机、
跟人聊天,我们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时,则可以完全
沉浸其中,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所以说,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
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心流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
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然,人也不
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中,也需要很简单地放松、闲适,只不过,在时间的“深”与“浅”
之间需要某种平衡。
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然,人也不
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中,也需要很简单地放松、闲适,只不过,在时间的“深”与“浅”
之间需要某种平衡。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
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西班牙
人约瑟夫·奥约(Josep del Hoyo)最早是一位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在一座村庄里行医,
同时,他沉浸在一项特殊的爱好中:观察鸟类。只要诊所一空下来,他就会在诊所门口挂起
告示牌,然后跑到森林、河边去观察鸟类,他为此而着迷,如痴如醉。若干年后,他和有相
同爱好的朋友一起,开始编撰旨在包含所有鸟类的《世界鸟类手册》(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1992年该手册的第一卷问世,截至2013年,已经出版达17卷之多,收录
了超过7400种鸟类。奥约正是用一种“深”的方式来使用业余时间,他对待时间的方式是
“郑重”的,他把“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勾连在一起,并赋予时间意义和喜悦。
人约瑟夫·奥约(Josep del Hoyo)最早是一位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在一座村庄里行医,
同时,他沉浸在一项特殊的爱好中:观察鸟类。只要诊所一空下来,他就会在诊所门口挂起
告示牌,然后跑到森林、河边去观察鸟类,他为此而着迷,如痴如醉。若干年后,他和有相
同爱好的朋友一起,开始编撰旨在包含所有鸟类的《世界鸟类手册》(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1992年该手册的第一卷问世,截至2013年,已经出版达17卷之多,收录
了超过7400种鸟类。奥约正是用一种“深”的方式来使用业余时间,他对待时间的方式是
“郑重”的,他把“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勾连在一起,并赋予时间意义和喜悦。
选择
选择取决于个人内心的标准
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
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
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
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一般人做选择的方式
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所谓满意原则,就
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
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
好的。
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
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
好的。
内心真正的渴望
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四种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
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
体系。
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
卫真理。
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
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
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
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代表人物: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隐含的假设
隐含的假设存在形式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
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
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
能选项”。
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
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
能选项”。
两种选项
可见选项:从我们的个人经验和当前情境中自动产生,显而易见,无须主动探索和发现
可能选项:指未被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与我们关联的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
息,需要我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息,需要我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有隐含假设问题的解决方法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些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项”并进行尝试
普遍的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
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们
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
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们
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
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
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
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
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
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
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
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僵固型心智: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其中很多人会认
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
勇气。
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
勇气。
成长型心智: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
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零和博弈:暗自认同零和博弈假设的人,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
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针对这种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
门写了一本书《第3选择》,倡导在 “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
“我们的方法”,通过这个“第3选择”,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针对这种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
门写了一本书《第3选择》,倡导在 “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
“我们的方法”,通过这个“第3选择”,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新的思维框架
目标悬置框架
能力嫁接框架
某一项能力(数学)有直接相关的任务类型(解答数学题)与之对应,但与此同时,能力也
是可以迁移的,它也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编程、建模)有用武之地。当你处在才
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为你的能力找到新的适用空
间。这不失为寻找人生出口的一个方法。
是可以迁移的,它也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编程、建模)有用武之地。当你处在才
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为你的能力找到新的适用空
间。这不失为寻找人生出口的一个方法。
特性改造框架
关于工作和爱好,我们可能早已形成了某些僵化的看法,比如工作是“要我做”,爱好
是“我要做”,工作是被动接受的苦差事,爱好就是图个消遣娱乐。这种简单的二分法
把工作和爱好隔绝开来,容易造成我们生活的割裂。为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工作是
否也可以变得活泼、主动而享受,爱好是否能不单单是消遣而也具有工作一样的严肃成
分呢?
是“我要做”,工作是被动接受的苦差事,爱好就是图个消遣娱乐。这种简单的二分法
把工作和爱好隔绝开来,容易造成我们生活的割裂。为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工作是
否也可以变得活泼、主动而享受,爱好是否能不单单是消遣而也具有工作一样的严肃成
分呢?
“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例如:爱
好看书,可以产出读后感,书评,读书总结,等等。
实际上,只有当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时,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
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例如:爱
好看书,可以产出读后感,书评,读书总结,等等。
实际上,只有当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时,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
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克服选择弱势
一般人做选择的方法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粗略地审查易得的、显然的选项,一旦找到合格的选项后就停止对其
他选项的探寻。
他选项的探寻。
维度分析方法
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这种
方法非常适用。可能有人会说了,我做决定的时候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为什么要用维
度分析法呢?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过程,它的优点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给外显化了,
虽然确实有少部分人本身思维就比较缜密,但要是掌握了好的方法,便如虎添翼,两者并不
矛盾。
方法非常适用。可能有人会说了,我做决定的时候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为什么要用维
度分析法呢?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过程,它的优点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给外显化了,
虽然确实有少部分人本身思维就比较缜密,但要是掌握了好的方法,便如虎添翼,两者并不
矛盾。
找工作案例
假设现在你拿到了A、B、C、D四个工作机会,粗略想想,每个机会都有其优缺点,一时难
以选择,该怎么办?
以选择,该怎么办?
第一步,从源头开始梳理,去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工作,以及你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这一步
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
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
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就是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些特征应力求全面,同时
又与问题相关。这一步就叫“因素穷举”。在选择工作时,我们通常会考虑“收入”“发展
机会”这样的因素,但这样的考虑并不全面,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又与问题相关。这一步就叫“因素穷举”。在选择工作时,我们通常会考虑“收入”“发展
机会”这样的因素,但这样的考虑并不全面,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第三步是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5分到5分),称为“因素
赋权”。在因素赋权中也可以打0分,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某个因素是我完全不看重的,那
就应该打0分。对于0分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剔除出最后的维度打分表格。那么负分是什么意
思呢?负分是指这个特征因素赋权是我不想要的。比如旅行这个因素,我是不爱出差的人,所
以我就会把它打成负分,甚至-5分。
赋权”。在因素赋权中也可以打0分,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某个因素是我完全不看重的,那
就应该打0分。对于0分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剔除出最后的维度打分表格。那么负分是什么意
思呢?负分是指这个特征因素赋权是我不想要的。比如旅行这个因素,我是不爱出差的人,所
以我就会把它打成负分,甚至-5分。
第四步就是列出一个表格(见表2-6),依次对A、B、C、D四个工作机会职业价值的各个因素
进行打分(0到5分),然后将因素分和权重分逐一相乘就可得到每个待选项在各个因素上的加
权分(例如:A的加权分=A的得分×权重)。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即可得到每个工作机
会的总分,然后取得分最高者。
进行打分(0到5分),然后将因素分和权重分逐一相乘就可得到每个待选项在各个因素上的加
权分(例如:A的加权分=A的得分×权重)。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即可得到每个工作机
会的总分,然后取得分最高者。
校正选择
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现实的选择困境
可以用决策心理学中的“规则遵循理论”来解释。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出一个决定时,
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使个体的行
为与周围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适应,所以称为“适当性逻辑”。一个博士生在作出未来的
职业选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延续自己的专业研究,这是最符合他们身份的一个选择;又
如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喜欢作出一些“雷厉风行”或者“不留情面”的决定,因为他会认为
这是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应该表现出的一面;
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使个体的行
为与周围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适应,所以称为“适当性逻辑”。一个博士生在作出未来的
职业选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延续自己的专业研究,这是最符合他们身份的一个选择;又
如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喜欢作出一些“雷厉风行”或者“不留情面”的决定,因为他会认为
这是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应该表现出的一面;
更好的选择思考方式
我想要做什么?
我擅长做什么?
我未来是谁?我还能是谁?
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倒重来
我们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建构起来的,在这建构的过程中,我们会像一个科学家一样,一开
始给“自我”提出某种假定,然后基于这个假定做出某种选择,选择之后我们又为这个选择
投注心血,随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也可能发现事情并非像我们预想的那样
发展,于是我们就会校正原先的假设,重新作出选择。这个校正假设、重新选择的过程被称
为“建设性的改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建设性的改变,我们搭建起我们独特的人生。
始给“自我”提出某种假定,然后基于这个假定做出某种选择,选择之后我们又为这个选择
投注心血,随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也可能发现事情并非像我们预想的那样
发展,于是我们就会校正原先的假设,重新作出选择。这个校正假设、重新选择的过程被称
为“建设性的改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建设性的改变,我们搭建起我们独特的人生。
“自我”并不是凝固的,它虽然有稳定的成分,但也可以不断地拓展,在未来发展出很多新
的特性,“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样本。所以我们大可以去接受这
样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
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的特性,“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样本。所以我们大可以去接受这
样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
重新作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重新作出选择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推倒重来,曾经的想法、选择、努力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
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没有必要去抹杀这种印记,而是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
某种关联,不是把“过去的我”全部抛开,而是让它在修剪之后重新生发出新枝。
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没有必要去抹杀这种印记,而是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
某种关联,不是把“过去的我”全部抛开,而是让它在修剪之后重新生发出新枝。
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一般来说它是连续发展着的,绵
延在人的一生之中。
延在人的一生之中。
外职业生涯包括人的职位、社会角色等,往往会受外部机遇、生存境遇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
响,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化和转折。
响,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化和转折。
人的许多选择往往是在外职业生涯层面发生的,当我们准备做出这类选择时,可能会因为害
怕选错而患得患失,却没有意识到,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
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怕选错而患得患失,却没有意识到,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而
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人生的形成
人生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它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像一个故事,有冲突、
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发挥奇效。所以,当我们
再次面对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不妨先试着为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就像你
今天看到的苏克的故事一样,你必须得弄明白在这个故事里你是如何成长、变化和坚持的,
然后你才可以做出一个尽可能好的面向未来的选择。
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发挥奇效。所以,当我们
再次面对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不妨先试着为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人生”的故事,就像你
今天看到的苏克的故事一样,你必须得弄明白在这个故事里你是如何成长、变化和坚持的,
然后你才可以做出一个尽可能好的面向未来的选择。
行动
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未完成的事情会带来心理成本
无法短期解决的事情可以先进行计划
最小化可行产品
精益创业的思想
抛弃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
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什么是产品?
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是能被其它人使用和检验。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创造产品的益处
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
培育才能、声誉、影响力和成就感。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
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
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
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会更快。
只有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
把批评当作一种信息对待
外界反馈分类
正面肯定正面反馈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
否定和批评能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错误想法
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能使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对待批评的态度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而对别人的否定意见产生本能的抗拒。
克服害怕批评的天性,理性和虚心接受批评
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其它人的意见,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对产品不断修正
沉没成本谬误:人 们总是留恋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而不管这些曾经的努力对未来是否已经
失去了价值
失去了价值
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分解任务
转换损耗的定义
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 B 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 B 的绩效差
转换损耗的原因
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
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
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
B 的时候需要对 B 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 B 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
而且可能不完整。
而且可能不完整。
多任务切换策略
对任务进行有效剖析
先完成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并且不可中断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认知类型是指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
觉图片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
觉图片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
一篇论文的图层可能包括: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故事、必要的模
型图和概念图等。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图层,依次进行构建。假如一篇文章按
阅读次序有A、B、C三个部分,那么我可能不是把A写好,再写B,再写C,而更可能是把A、
B、C的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都先写好,然后集中寻找案例素材,并分别填入A、B、C,再
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图示等。
型图和概念图等。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图层,依次进行构建。假如一篇文章按
阅读次序有A、B、C三个部分,那么我可能不是把A写好,再写B,再写C,而更可能是把A、
B、C的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都先写好,然后集中寻找案例素材,并分别填入A、B、C,再
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图示等。
图层工作法
图解
积累知识
隐性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行动中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书本中的知识属于可用语言清晰表达
知识显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知识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得到更多的知识
在表象之上,是经由归纳抽象出来的经验、假设和模型
在表象之下,是大量更加真实与繁密的细节信息
反思与行动是抽象知识、细节性信息与表象三者之间的桥梁
图
建议反思的方面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反思中注意点
保证及时性
做完一件事几分钟之内就开始反思,并把反思结果记录下来
梳理反应链
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能看出这本书的脉络是什么样的,那么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
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
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
梳理“反应链”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在今后的同类事件中,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进程。
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
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
梳理“反应链”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在今后的同类事件中,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进程。
关注意外现象
我们应刻意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克服原有的思维惰性,通过理解意外来拓展认知和行动
的边界。
的边界。
学习
构建式学习
构建知识
直接传递模式
认为学习就是简单、线性的“传递—接收”的过程,学习的目标只是用静态的知识把头脑装
满。
满。
建构式模式
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
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
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
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提出问题
如何提出问题?
问题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于已有知识的地基。
需思考的问题
1.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
者挑战?
者挑战?
3.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
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探究问题
美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把“提出深入的探索性的问题”确认为
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问题导向的学习的另一个益处,就是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问
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那些特别适合长期探索的根本性问题,不仅可以引发我们持久的求知冲动,还能迫使我们
保持持续的思考。这些问题就像一根根富有韧性的细线,把五彩斑斓的知识、经验、思想
和方法串接起来。
保持持续的思考。这些问题就像一根根富有韧性的细线,把五彩斑斓的知识、经验、思想
和方法串接起来。
解码
什么是解码
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常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也无须做太深入的思考,
并且理解应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
并且理解应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
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是完全不一样
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味。
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味。
基本规律
会说话的小鸭
我们来想象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见到的“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会念儿歌、会讲故
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即孩子关
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2.在家长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
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
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
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3.在玩具工程师的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
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
和实现。
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
和实现。
我们在学习中
大多数学习者,可能经常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这本书、这篇文
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
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
有少数人,才会从“家长”的角度,去审视构成这些内容的材料,对它们进行本质和属性
上的概括,评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上的概括,评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非常少的人,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与研究的范本来分
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
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
解码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
的手法)
的手法)
扩展知识系统
常规型专长
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知识系统,可以以很高的效率把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材料按照已有的框
架进行分析
架进行分析
常规型专家往往是象牙塔里的学者,因为他们主要接触的信息内容是固定领域内的理论著作,
这些著作通常已经不对应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是直接就最深层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来,
他们就失去了从表层解码到深层的练习机会。
这些著作通常已经不对应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是直接就最深层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来,
他们就失去了从表层解码到深层的练习机会。
适应型专长
可以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进化”,通过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来适应问题解决的需要。
适应型专家通常是实践型的专家,因为他们必须经常去应对那些超出单一领域的、非常规性
的问题,接受各式新奇刺激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穿梭,因而
他们的知识系统也就能够不断扩展。
的问题,接受各式新奇刺激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穿梭,因而
他们的知识系统也就能够不断扩展。
良性知识扩展
深度学习
学习应该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 。广度能够让人不闭塞,深度能够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如何解码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技能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
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因为人的长时记忆存储并非像硬盘一样可以直接拷贝粘贴,不是说我
们记住了多少知识,当我们提取时,就会原封不动地把它们提取出来。
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因为人的长时记忆存储并非像硬盘一样可以直接拷贝粘贴,不是说我
们记住了多少知识,当我们提取时,就会原封不动地把它们提取出来。
变构式学习模型:构成学习者思维独特性的并非是他所录入的观点序列,而是他有能力启动
和调用的关联。
和调用的关联。
反复练习的价值,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
宝贵的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宝贵的空间,以用于更具策略性的活动。
教育界常用的10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评定-表1
教育界常用的10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评定-表2
学习的终点技能
求知的三个层级
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
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
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知识操练的方法
写作式操练
定义
写作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益处
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
可以获得反馈。
获得反馈
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写作同伴”,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初稿之后,首
先从写作同伴那里获得专业的反馈意见,然后接着修改完善,两人便可以互相切磋共同
进步。
先从写作同伴那里获得专业的反馈意见,然后接着修改完善,两人便可以互相切磋共同
进步。
把经典作品当作老师,让它们来给自己反馈。
王文五学习英文写作的方法: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读几次以后,把它翻译成中
文,等过了一星期之后,再依据这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
译完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这种方法就像把英
文名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并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针对性的反馈,并且这种反馈的质量
非常高。
文,等过了一星期之后,再依据这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
译完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这种方法就像把英
文名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并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针对性的反馈,并且这种反馈的质量
非常高。
游戏式操练
益处
具有相当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它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可能在更丰
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实践
思想实验就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
个情境中的变化。在这样的操练中,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洞见。
个情境中的变化。在这样的操练中,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洞见。
设计式操练
定义
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益处
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的问题,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融合知识
迁移
如何迁移
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深层关联,将不相关的领域融合起来
画画与编程
1.画家学画的方法是动手去画,而黑客学习编程的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学习。保罗初学编程时
还抱着书读,不过随后就放弃了直接动手去干。
还抱着书读,不过随后就放弃了直接动手去干。
2.画家学画必须要临摹,从大师的作品中进行学习,美术博物馆便是他们最好的学校。而黑
客则是通过观看优秀的程序来学习编程,研究它们的源代码,开源社区是他们最好的学校。
客则是通过观看优秀的程序来学习编程,研究它们的源代码,开源社区是他们最好的学校。
3.一幅画是逐步完成的,先画轮廓、草图,然后填入细节,一步步臻于完美。在这一启发下,
保罗领悟到“编程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允许动态扩展(malleable)。编程语言是用来帮助思考
程序的,而不是用来表达你已经想好的程序。它应该是一支铅笔,而不是一支钢笔”。因此在
编程中,过早优化(premature optimization)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保罗领悟到“编程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允许动态扩展(malleable)。编程语言是用来帮助思考
程序的,而不是用来表达你已经想好的程序。它应该是一支铅笔,而不是一支钢笔”。因此在
编程中,过早优化(premature optimization)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印证
所谓灵感,所谓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有赖于思考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
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潜意识的作用是借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
行各种组合。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前,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
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潜意识的作用是借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
行各种组合。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前,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
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中,用自省的方法记录了自己的一次数学发现之旅。
第一个阶段,是有意识的思考阶段,彭加勒连续15天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前,对如何证明富
克斯函数不存在而苦思冥想,最后意识到一类富克斯函数是存在的,来源于超几何级数。
第二阶段,彭加勒离开了原来的住地,参加了一次地质考察旅行,沿途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在踩上马车的一瞬间,他突发灵感,找到了一个重大突破:把富克斯函数的变换等价于
非欧几何的变换;随后,他转而研究了一些算术问题,没有进展后去海边度假了几天,在悬
崖旁散步时,他突然想到,可以把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术变换等价于非欧几何的变换。
第三阶段,他又回到了办公桌前,对这个问题发起了总攻,势如破竹地完成了最终的证明。
第一个阶段,是有意识的思考阶段,彭加勒连续15天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前,对如何证明富
克斯函数不存在而苦思冥想,最后意识到一类富克斯函数是存在的,来源于超几何级数。
第二阶段,彭加勒离开了原来的住地,参加了一次地质考察旅行,沿途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在踩上马车的一瞬间,他突发灵感,找到了一个重大突破:把富克斯函数的变换等价于
非欧几何的变换;随后,他转而研究了一些算术问题,没有进展后去海边度假了几天,在悬
崖旁散步时,他突然想到,可以把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术变换等价于非欧几何的变换。
第三阶段,他又回到了办公桌前,对这个问题发起了总攻,势如破竹地完成了最终的证明。
互补
互补式的知识融合,是指我们可以对同一个议题,找到完全不同的视角下的论述,把它们综
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对这一议题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对这一议题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格雷厄姆认为,创业的价值在于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两个方面:1. 可测量性。与在公司打工
相比,自己创业产生的价值更大,是因为在公司个人工作产生的价值被大幅度地压缩了,因
为在大公司里,个人的绩效无法被真实有效地评估,公司更倾向于以一种平均化的方式给员
工提供报酬。2. 可放大性。个人在大公司里的贡献不具有可放大性,因为通常只能以“计时”
或“计件”的方式来获取报酬。技术创业之所以能产生价值,是因为它“发现了一种做事的
新方式,它的经济价值就取决于有多少人使用这种新方式”。如果你的生意是做鸡蛋饼,那
么做一个只能赚一个的钱,但是如果你解决的是一个热门的技术难题,让很多人受益,就形
成了放大性。
相比,自己创业产生的价值更大,是因为在公司个人工作产生的价值被大幅度地压缩了,因
为在大公司里,个人的绩效无法被真实有效地评估,公司更倾向于以一种平均化的方式给员
工提供报酬。2. 可放大性。个人在大公司里的贡献不具有可放大性,因为通常只能以“计时”
或“计件”的方式来获取报酬。技术创业之所以能产生价值,是因为它“发现了一种做事的
新方式,它的经济价值就取决于有多少人使用这种新方式”。如果你的生意是做鸡蛋饼,那
么做一个只能赚一个的钱,但是如果你解决的是一个热门的技术难题,让很多人受益,就形
成了放大性。
思维
简化
简化概述
简化的原因
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息,它们或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是充满
了陈词滥调。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
了陈词滥调。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
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
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简化的好处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
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过滤信息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简洁地表达
信息被合理筛选后进入我们的头脑,我们加工、处理它们,然后表达出来,返还给这个世界。
这时我们就要力求简洁地表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
德。简洁的表达来自清晰的思考,而清晰的思考又要以简洁的表达为依托,一体两面。
这时我们就要力求简洁地表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
德。简洁的表达来自清晰的思考,而清晰的思考又要以简洁的表达为依托,一体两面。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
表达本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表达,对思考强度的要求是成倍上升的,正所谓“吟
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
道法门。
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
道法门。
金句
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虽然我们在做选择,但又好像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
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只有最后能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0 条评论
下一页